最新初中语文教育随笔.docx
- 文档编号:2996416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48KB
最新初中语文教育随笔.docx
《最新初中语文教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语文教育随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语文教育随笔
初中语文教育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集锦篇一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
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
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
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
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
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
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
如: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
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集锦篇二
在深入学习和逐步推广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们初中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虽未有大作问世,但对教育教学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
下面就其谈一些拙见。
与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课程理念无疑是我们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条法则。
一股“综合性学习”之风便也随之而起,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异彩纷呈”。
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自觉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种语文学习,但是反过来做就完全错误了。
语文学习从言语学习内容上来说从来就是综合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言语内容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越来越分化,另一方面越来越综合。
有些时候,我们怀疑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的语文教师还是不是语文教师,上的还是不是语文课。
你看,在课堂上要解决生态保护、物种繁衍;要研究建筑与政治历史的关系……尤其在仔细研读“新课标”后,发现在整个新课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是耗笔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开课必以活动课,尤其是综合活动课为多,唯恐无从体现“新课标”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学生规划一座大城市、画出一套熊猫邮票的试题;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令人眼花瞭乱的走马观花的“热闹”课堂。
语文课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那么语文课与其它课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觉得不管选文有多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是要重提“听说读写的训练”,“字词句篇的学习”,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是语文课的灵魂!
品酒师与饮酒者的差异就在于一个“品”字,语文课应是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领悟剖析,这是综合性学习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结果只是无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产生的。
放眼望去各种新课程培训班、各种新课程研究论文在肯定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对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传统几乎全盘否定。
那么传统的教学观念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语逻修文”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现在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果抛开理念意义上的国家教育目的不论,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
那就是以考的内容为标准学为考服务。
那么现在“新课标”的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语言学与语文教育》指出:
“英语语法逐步的强化,汉语语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语法来分析汉语复杂语句,而不能用汉语语法来分析母语。
”这种现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还将更为严重和恶化。
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师也不教语法,学生便无从知道“短语”、“句子成份”、“句子主干”、“复句类型”,这不但不能以语法思维习惯来感受母语,而且使英语语法教学也无法顺利地贯通下去。
其实一个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系统的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仅仅靠涵咏品味、整体感悟,那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学习绝对是不利的。
语感是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领悟,语句数量,内容无限而形式有限,所以可以从形式入手,教给学生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思维习惯去培养语感。
此外,系统的语法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书面用语,减少语病,不仅做到词能达意,更能做到词能传神。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错,游泳池边教不出游泳健儿,问题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还给了学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课堂上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写的”。
面对这样的“独特感悟”,乐耶?
忧耶?
怕只能无言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
但问题是学生现在所面临的教材,其生活内容常常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
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现在说到“自主性学习”,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陈陈相因”的老路。
其实与学生生活相重叠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三颗枸杞豆》这样描写太阳:
“这时,太阳快要西沉。
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如果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
因此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背景中去解读,必须要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新课标”还主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认为应缓提“首席”,因为抱着电视,看卡通长大的初中学生的生活平台实在太单调、太狭窄了,如果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初中的学制起马应再延长一至两年。
我认为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有赖于学识的储备、生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它的合适学龄段起马要到高中阶段。
真正有效的教学既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也不是学习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转,而是要在教师桥梁作用的引导下建构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见解和真正意义上的相得益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集锦篇三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语文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文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要求的,只要我认为有必要,依然要求学生背诵。
有老师知晓后,惊呼:
学生不唱反调呀?
我笑眯眯地说:
“反对归反对,但要求还得执行,我有治学生的高招。
”有一次,我就挫败了学生的“谋反”--
上完《马说》《虎说》《为学》三篇文言短文后,我说:
“同学们,今日所学的文言文,请大家课后熟读成诵,并于三日之内到组长处过关。
”一个学生喊道:
“这三篇短文不要求背诵!
”有人跟着附和:
“现在不是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吗?
”还有人说:
“这明显是加重我们的负担,我们不背!
”我惊讶地发问:
“怎么?
同学们,难道你们书上没写着背诵这篇课文?
”学生们异口同声:
“没写!
”我再现一脸惊疑:
“真的没写?
”学生们一脸诚恳:
“的确没写。
”
见他们步步入瓮,我这下才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地说:
“可我的书上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背诵《××》这篇课文’。
”学生:
“在哪儿?
我看看。
”学生们一定要眼见为实。
我把书高高举起,指着一处空白:
“看,在这儿。
”
同学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前排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
我问:
“看见了吗?
”
离我较近的学生起身瞅了瞅我指的地方:
”明明没有嘛……”
见时机成熟,我慷慨激昂,声音提高了八度道:
“当然,这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见的。
只有那些勤奋好学,力争上游的人才看得见……”
同学们都学过《皇帝的新装》,知道自己上当了,但许多学生还是开心地笑了。
我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三行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室里静悄悄的。
有不少学生埋头记下了这三句话。
稍后,我再一次举起了书,指着原本没有的文字,问:
“看见了吗?
”
学生们齐声高呼:
“看见啦!
”我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你上课在干啥
学生小万上课老是讲话,经常干扰课堂,让我不能集中精力把课上得完整流畅。
今日上课,又是如此。
我便将他叫起来,问他为什么总是讲话。
他居然把头一昂,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对我说他没有讲话,说完就一屁股坐下了。
那趾高气扬的神态,那毫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架势,当时还真的把我给愣住了!
还有学生小陶,明明上课在睡觉,我把他喊起来,他却说自己没有睡觉。
这种学生,气煞人也,可还奈何他不得。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连连在学生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下来深长思之,问题在我这儿,是我问的方式没对,让学生有了可乘之机。
我想出了再次应对此种情况的办法,准备着第二次与小万或是小陶交锋。
果不其然,没隔几天小万就再次在我的课堂上“活跃”起来。
我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呼其姓名,叫将起来。
小万站起来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以为我又拿他没辙。
我不急不躁,和颜悦色地问他:
“你刚才在干什么?
”可能是以为我又会怒气冲天地大声训斥他,所以我的语调和问话都出乎了他的预料。
面对没有准备的问话,他显得有些慌张,连忙说:
“没干什么。
”初问得逞,我继续和蔼地追问:
“真的什么也没干吗?
”小万感到十分蹊跷,低头仔细思量一番后回答说:
“真的什么也没干。
”二问得逞,我稍微提高了声调,佯作严肃再问:
“的确什么也没干吗?
”小万不知我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信心开始减退,没有了刚站起来时的器张气焰,轻轻地说:
“的确什么也没干。
”
再问:
“当真什么也没干?
”
再答:
“当真什么也没干。
”
我陡然提高声调,声色俱厉地喝道:
“大胆!
好一个‘什么也没干’!
身为学生,上课时间应该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你却什么也不干!
你自己说说议该当何罪?
”小万懵了,一下子,张口结舌,低头不语。
我乘胜追击:
“该不该站?
”小万心悦诚服,连称:
“该,该。
”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集锦篇四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
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
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
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
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
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
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
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
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
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
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
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集锦篇五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初中语文 教育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