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修.docx
- 文档编号:29958384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77KB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修.docx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修
课题“乡村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今天,人类已悄然迈进了新世纪的门槛。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取向开始超越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中体验发展、寻求超越。
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地球村的角角落落。
谁都无法否认,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谁如果在世纪初就落后于改革的大潮,谁就会丧失一个世纪的发展机遇。
于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先进地位,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各国都已拉开了阵势,决心在教育上和人才培养上做一把,以赢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权。
我国也不例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越了前几次改革,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课程改革的进展。
应该说,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特定的时代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同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状。
其一、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那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其二、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被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多,学习数学的能力弱。
其三、教师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
因此,使学生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体会不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不到数学的魅力。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课程应强化应用意识。
这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
而我国目前数学课程中数学应用却十分单薄,与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潮流极不合拍。
近两年,本校教师虽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生活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但应用数学的能力还较差。
因此,培养一支理念新,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有着十会深远的意义。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于是,根据我校的实际提出了“乡村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在我县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的,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新课程的改革为本课题的实施创设了一个极为优越的研究环境,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在深化和推进我校的数学课改方面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依据
1、理论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经验,组织、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现代的课堂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交往与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发展。
真正的教学应是让学生有机会从事包括操作、试验或实践活动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应适当为学生增设数学实践活动,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同他过去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地沟通和联系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书本世界里的最精要的东西——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这就好像截断了他拓展精神生活需要注入的“源头活水”。
而当我们忽视架起书本世界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时,受困于书本世界里的学生,也就很难听到现实世界对他的召唤,难以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这样书本世界的实际意义也就荡然无存,这仿佛堵塞了书本世界的知识流,堵塞了它涌入现实世界这个浩瀚大海的通道。
书本知识成为了一潭死水,我们又怎能期盼学生获得的理性认识是充沛的、鲜活的和永不枯竭的呢?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新课程实施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经济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关注学生经验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相脱节。
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
远离学生的经验,再现代化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用,没有基于儿童经验的基础上去阐述现代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再好的教学内容也是不可行的。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华罗庚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究,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这应当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2、概念界定。
数学生活化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即数学抽象)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即数学应用)两个理论层面的内容,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从而形成概念。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学数学首先是为了应用,应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能在数学化过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方面。
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二、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和统计感。
2.思维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质疑的习惯。
4.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生活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5、通过研究造就一支具有创新能力,教改意识强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促使教师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
三、研究内容。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数学抽象研究)。
1.真实情境体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如一二年级的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数,认物体,分与合、加与减、认钟表、日历、认图表、人民币、时分秒、直角、平面、度量单位的认识等;三四年级的度量、算盘等;五年级的实地测量,一至六年级的简单统计(包括正字统计法)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实物和原型,或者具备充足的现场实践条件,我们首先选择实物展示和现场实践这两种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上来讲,真实情景体验教学应该是最佳教学方法,效果自然最好
2.模拟情境体验教学
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容易找到实物和原型,或者不具备现场实践的条件,但是可以化宏观为直观或化微观为直观,用模拟的情境描述、体现教学内容,例如五六年级行程问题,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组合图形面积、简易方程、分数的初步认识、意义和性质、六年级圆柱圆锥、简单的统计、比和比例等。
采用模拟情境体验教学,同样可以达到真实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
而且降低了教师的组织和管理难度,同样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数学应用研究)。
1.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
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应用,认识到和教材内容相似的内容的数量属性,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教材内容。
比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
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推理、演绎的思维和再现性思维参与多一些,创新思维的参与要少一些。
2.探索阶段的应用研究。
主要是以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组成小组,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包括数学本身的问题)例如社会上工程问题、营销问题、税务问题、设计问题、统计问题、勘察问题、气象问题、统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思想、知识技能、方法,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社会实践,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并由此进行对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经过探索和发现,得出一个创新性结论和建议,并能够撰写小论文。
(三)、构建新型的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结果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但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这明显不符合社会飞速发展的潮流。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社会生活实践、撰写论文、小组研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论述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行课程标准并不否定考试结果评价的作用,结果评价仍然有其独特的传统优势和应用潜力,当然我们更应看到结果评价的片面性,其对学生的评价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评价层面,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创新等过程性评价目标体现不够,而且形式单一,赋予了“一考定终身”的功利价值。
所以,我们在已有的考试结果评价的基础上,要增加诸如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样化的过程评价方式,实现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是一种最外显、最易操作、最易出成效的评价方式,长期的应用已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
我们不能完全放弃和否定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
关键是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并有所发展。
考试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我们在考试之前应明确目标:
应力图把学生引向:
要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而不是机械做题,要开放思维而不是满足于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同时笔试评价也应考虑改革试题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而对学习数学充满希望。
2.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的体验过程。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价儿童是否真实地体验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和探索精神,是否有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充足发展,是否能在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释分析问题,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创新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情商评价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考察和评价学生是否有积极自主的学习情感、充足的学习自信心、顽强的学习意志、求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评价
要考察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比较、概括、评估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和独立质疑的能力进行能力专项评价。
(3)个性评价。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所有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足的发展。
四、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本课题以水磨镇1所中心校和9所村小为研究对象;以水磨小学各年级为实验对象。
分为三个片区:
即中心校区、河坝片村完校区、高半山村小片区。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水磨小学数学教研组从2003年三月起,开始进行“改革课堂教学,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的专题研究。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价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后期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最近学校开展的教改合格课展示邀请了县教研室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学校的校长及主任参加。
所展示的几节课均获得了教研室和各学校的好评。
本课题由水磨小学数学教研组承担,成立了以校长王宏、教科室主任孙碧秀为总负责人,骨干教师谢钊和教研组长马秀珍为组长,有县骨干教师、年段教研组长,才成长起来的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组。
本课题由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王宏同志任课题组总负责人。
他长期从事学校领导工作及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教改意识强。
他负责课题的宏观设计、管理、经费的筹集、人员的整体调配、选点、布点,实施指导和部分成果总结、撰写。
另外还有县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及聘请有关顾问、专家负责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二00三年获得教育科研奖。
课题组组长谢钊,县骨干教师,教改意识强。
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曾获州一等奖和省一等奖。
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县等级奖。
课题组组长马秀珍,数学教研组组长。
教改意识强,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曾获县一等奖,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突出。
多次获县等级奖。
主研人员刘娇和王琴是才成长起来的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快,教改意识都非常强。
其中刘娇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均获得过州、县等级奖。
参加县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
被学校推荐为县第五界数学骨干教师。
王琴曾多次承担本校的教研课,还带课到资中去交流获得了当地教师的好评。
最近她俩还承担了学校教改合格课,均获得了县教研室的好评。
特别是王琴的《猜一猜》那节课效果特别好。
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看,那节课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总之全校教师为课题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
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选定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大样本等组实验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
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中心校和村小同时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总结研究实验成果,撰写论文、编写课例、上优质课等多种形式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主要由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外出考察学习、自学等方式,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发展的趋势。
2.数学生活化的理论学习。
主要由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理解、消化大量有关数学生活化的理论,掌握国内外该选题的发展方向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当前所遇到的主要科研难题等等。
然后才能给我校的课题找到正确的定位和研究的切入点。
3、生活数学与当前课改的紧密联系。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应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
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
课题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要认真领导和组织好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工作。
(二)、大力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课。
教学研究课级别主要分三个层次:
常规课、校内研究课、公开汇报课。
根据教学授课的实际内容,恰当选择课型:
真实情境体验教学或模拟情境实验教学。
真实情境体验教学可以分为实物演示和场境实践等多种方式。
实施过程
(1)精选内容。
在课题实施之初,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对小学六个年级共十二册教材内容进行逐课分析,确定适宜两种课型各自实施的教材内容,并排除不易开展生活数学课题研究的教材内容。
(2)备课研讨。
根据各册教材精选的具体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具体到一节课型选择,并选择该课型的具体的形式。
两种课型各自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3)尝试教学。
由实验老师进行尝试教学,课题组记录员应全过程地考察记录尝试教学的细节:
包括情境的创设、重难点的诠释和解决、教学结构、教学效果、问题与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材料。
(4)集中评课。
全体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已见,为完善和优化这一节课出谋划策。
(5)总结反思。
根据课堂实践和评课要点进行总结和反思。
(6)资料积累。
A、教案。
B、教学实录材料(文字、录像)。
C、评课记录。
D、总结材料,
(三)有效开展数学应用实践活动。
1.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内容
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各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得到运用和得到了运用。
然后在这些领域选择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小课题。
例如工程问题、营销问题、金融问题、税务问题、设计问题、统计问题、勘察问题、气象问题、统筹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并形成小课题研究系列。
应用小课题可以先从认识阶段入手,再进一步深入到探索阶段。
这符合学生能力和情商培养的内在规律。
比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进行测量和计算。
这属于认识阶段的应用实践。
然后可以引导学生确立一个设计小课题,设计装修自己的卧室。
让学生自己去建筑市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材料(地砖、地板、墙纸、天花板等),并询问价格。
然后再根据学生对房间进行测量的数据,算出建材购置数量和总价。
最后做出一个装修预算。
(2)设计实施方案
在确定学生的小课题以后,指导老师就要设计实施课题的的方案。
包括实践活动时间、地点、学生分组、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过程、教师指导等问题。
每小组要确定组长、设计员、联络员、现场调查员、研究报告撰写员。
各工种的学生要做到分工明确、通力合作。
(3)有效开展活动。
因数学实践活动,大多都要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这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时教师要寻求本班或本年级其他老师的帮助,进行明确的管理分工。
不仅要保证安全,更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指导。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监控各工种的学生的活动进程和效果,进行必要的指导,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取得实效。
(4)进行总结反思
在活动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成果汇报,让学生有成就感。
同时要对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误之处要进行认真务实地总结。
为其他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2、活动模式的研究。
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课题组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构建数学应用的实践活动模式,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致力创建数学教学新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学生素质发展质的导向。
期中、期末考试只是结果评价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评价层面,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整体发展状况,特别是在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等非智力因素评价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我们要否定和取消以期中期末考试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而是将考试、课题活动、社会生活实践、撰写论文、小组研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制定新型的数学评价制度。
由课题组制定新型的数学教学评价制度。
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的正常进行。
制度要求兼顾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和过程,体现知识技能、情商、能力、探索和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性。
2.建立学生数学素质发展跟踪档案。
为实验班的学生建立学生数学素质发展跟踪档案,其中衡量指标包括知识技能评价指标、情商发展指标、能力发展指标、探索创新指标。
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学习兴趣、参加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进行记录,作为学生学期评价的重要依据。
3.客观全面评价。
学期末根据学生素质发展跟踪档案,如实对学生全面进行评价.
八、研究阶段
分三大阶段:
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历时三年。
(一)形成阶段(2004年3月——2005年3月):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05年4月——2007年5月)
1、第一阶段(2005年4月—2005年10月)
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
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机构落实和指导等工作。
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
做好实施的起步工作。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全面落实第一阶段实验项目,并进行初试。
(1)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包括真实情景体验教学、模拟情景体验教学)。
(2)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包括认识阶段应用实践、探索阶段的应用实践)。
(3)构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制定、发展档案的格式设计等)
2、第二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7月)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
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导向作用,做好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和活动模式的探索,评价体系初步建立。
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2006年8月——2007年5月)
聘请专家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提高全体课题组的理论业务水平,坚持做好第二阶段的延续、深入、提高工作,实践进入最后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数学 课题 研究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