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左耳观后感.docx
- 文档编号:2995510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65KB
电影左耳观后感.docx
《电影左耳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左耳观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左耳观后感
电影左耳观后感
《左耳》,主要讲述了李珥、张漾、许弋、黎吧啦等一群拥有不同性格的年轻人的青春疼痛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左耳》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左耳观后感1 为避免原著党和粉丝团的炮轰,先声明一点,我是看过原著的。
想来,也是十年前了。
带着原著残留的印象,看这部改编之后的电影,只能说中规中矩的展现了原著的内容,并无太多惊喜,也无过多改动。
其实不过是将文字影像化罢了。
作者和编剧是同一人,改动或多或少会相对较少,这本身也无伤大雅,只不过,无论是电影、书籍中所展现的青春距离饶雪漫、苏有朋还有诸位演员,以及我自己都太过遥远。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这份青春完全是属于“三不沾”的状态,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总的说来,这是一场被架空的青春戏。
让我先来用考据的方法来证明:
《左耳》出版于XX年,描写的是高三到大一的校园生活,因此主角们的虚拟出生年代因该是85后。
作者本人饶雪漫是1972年出生,因为有年龄差异存在,纵然“长期倾听女孩心声,每年举办‘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关注女孩成长问题,执笔写出最真实的女生故事,成为万千女生心目中最喜爱、最信任的作家。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间接经验。
当然,并不是间接素材就无法写出好作品,而是,当加工这些素材的时候难免会有再创作的因素。
而作为导演的苏有朋是73年人,可以说是从台湾偶像明星成长起来的,他所接触和体会到的校园生活更多充满了台式小清新的气息,这与大陆的校园氛围又呈现出一些差异。
加之所有的主演都是90后,可能在他们演绎的时候,更多地是带入了自己的青春回忆。
所以,这三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理应属于85后却被70后写作被90后演绎的青春。
本来是抱着回忆的情怀去看这部电影的,然而让人似曾相识的只有家长集体送饭、有年代感的手机这两个场景。
电影中的情感纠葛和因果报复似乎都显得那样戏剧化,让人无从适应。
现在想来,曾经看小说的时候也并没有太多的共鸣,更多地是一种猎奇心理。
加之高三时学业紧张,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一睹“墙外”的风景,故而才会感兴趣。
而今,长大成人之后,自然对这样颇有争议的戏剧冲突感到不适。
说是悼念青春,但是电影中表现出的十七岁的孩子们如此有心机真是让我心有余悸。
我不知道自己是老了还是曾经的自己太过单纯,读书读傻了。
只记得曾经的高三生活并非无趣,但充其量也就是互相传递纸条书写心情,在纷繁的试题、作业中会有短暂的小小抗争,而那些早早谈恋爱的孩子们也都满带着美好,并没有相互利用的阴暗心理。
所以,当我看到电影中如此黑暗的一面时,甚至会怀疑:
这还是青春吗?
《左耳》受欢迎也是情有可原。
作为“青春疼痛系列”的代表作,它可以说展现了另一个青春方式。
而这个青春方式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大多数的青春是“无痛”甚至“苍白”的。
故而,这样带着一股不以好好学习为主体的青春题材吸引了每天挣扎在习题作业中的孩子们。
诚如电影中好孩子都深深地被坏孩子吸引了。
为什么坏孩子的魅力那么大?
原因就是似乎从古至今,坏这个特质都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所以,乖乖女小耳朵会与黎吧啦产生近似毫无道理的友情,因为那样一种生活体验可能是她终极一生也无法达成的;黎吧啦会为张漾的复仇扭曲的心理所征服,因为本身心地善良的她也无法理解那种绝望的撕裂感,他渴望爱,她就要给他爱;许弋就更不必说了,被热情似火的“小妖女”所牵引着,几乎毫无抵抗力的投降,那是因为乖男孩总需要一个主动地女孩去攻破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或许因为太单纯,所以才会向往更为复杂的一面。
人往往生活在幸福中而不自知,只有经历了痛苦才知晓幸福的可贵。
所以,当到了我这个年龄再去审视这样一个完全不接地气的青春影像,难免会如鲠在喉——如果十七岁的孩子就有如此心机,能做到暗中操作就能气死家长改变彼此的命运,那还真是有所作为,堪当大任,今后封疆拜相、玩弄政治绝对不在话下。
走出影院,我问几个朋友是否有共鸣有同感,他们纷纷摇头。
我也有同感,看着人家的青春,轰轰烈烈,自己好似白开水一样温吞。
结果还是同行者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长得好看的那叫青春,长得丑的叫高三。
”于是乎,立刻恍然大悟,原来青春也是有条件的。
所以,我还是安然享受自己的高三吧。
因为颜值低,这青春,注定与我无关。
电影左耳观后感2 观看《左耳》已经是在影片上映的末期了。
《左耳》除了集结了欧豪、陈都灵等一众小鲜肉颇为养眼,还有就是戏外的小燕子五阿哥的再次重逢。
可谓戏内戏外,都热闹颇多。
《左耳》,延续了一贯的国产青春片套路,但又为我们演绎了迥异的青春,与我们迥异的青春。
许弋:
高考前不能谈恋爱的
许弋,曾经的优秀学生,祖国未来的莘莘学子,却因为一场无关痛痒的“爱情”葬送自己的前程。
电影中许弋和吧啦的感情,来的似乎有些莫名其妙,或者说完全是许弋的一厢情愿。
正如几年后周董的那首《龙卷风》的: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爱情走的太快就像龙卷风……”许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禁锢太久而释放,面对陌生漂亮坏女生的告白,情难自已,便陷入其中。
当吧啦离去,我相信他的冲动也不过是因为自小自尊心的作祟,正如他质问:
“是你把照片传上去的?
”真相大白,便难以自控,高考自然发挥失常。
许弋的事情深刻向我们昭示了一代道理:
高考之前是不能谈恋爱的。
后来经历各种闯荡,终成一代痞子、
吧啦:
下次带话,我一定要记得对你的右耳说
吧啦作为一个早辍学的女孩子,常年混迹在酒吧。
混迹社会的女孩子,自然沾染一股社会的习气,一如当年我曾经那些早辍学打工的同学们。
这样热情奔放的坏女孩,却和李珥成为朋友,这难道就是异性相吸,反差造就和谐?
坏女孩喜欢坏男孩,张漾这种刚刚好。
为了张漾接近许弋,然后在甩了他,只为完成和张漾的约定。
“爱”深处,自然情不自禁。
没想到的是时候居然要用牙刷洗被子。
事后两人一起商量去北京,面对即将到来的美好未来,却因为一句不知所谓的玩笑而变得怒不可及,这似乎完全不应该是常年混迹社会的女孩的理智啊。
一看到此时,我知道定要冲过去质问,一看到下雨,我就知道定要坏菜,果不其然,终于还是不能免俗。
可偏偏临终之时,托付好朋友带的话却没带到,只因为李珥左耳没听力。
她想:
下次一定要记得用右耳。
咳咳,没有下次了。
张漾:
跌倒并不可怕,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张漾这种出身的孩子,自小便知道生活的艰苦,不然也不会早早找到可以依靠的千金大小姐。
如今傍富婆的人,张漾这种这才是他们的前辈高人。
因为人家的投资做的是长期投资,追求的是长期稳定高效的利益,如今的追求一味求快的人,注定如中国股市的股票。
张漾对许弋的恨,来的有些莫名秒,让他身败名裂的办法,也只不过是让一个女人甩了他。
窃以为,这能够让他“身败名裂”?
为了完成任务,找到了吧啦这种女孩,没想到假戏真做,最终就…咳咳……做了就做了,居然还许了一个愿。
还当着富家女的面,咒骂。
骂就骂了,居然还拍下来,上传到网上。
难懂你不知道你的前辈小许就是被网络坑了?
难道你知道,那个时候QQ、聊天室之类的软件最八卦。
后来张漾苦学计算机,跟随马云的脚步,成为网购大亨。
张漾因为网络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也因为网络成为“成功人士”,因为他知道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李珥:
上帝请作证,我左耳真的听不见
“左耳”,便是以李珥而得名因其天生的左耳听力弱。
作为乖乖女,李珥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但青春期的孩子,哪个不叛逆,哪个不怀春。
叛逆的李珥和坏女孩吧啦勾搭在了一起,成就了一段莫名的姐妹花。
叛逆的她学起了吸烟,尽管怎么都不像那么回事。
后来吧啦死去的时候,最后一面还是见得李珥,不过可惜的是让她带的话却终究是没带到,只因为你偏要说给她的左耳听。
怀春的孩子,对某帅哥暗生情愫,为了他去看球赛,为了他挨酒瓶,后来甚至为了他去兼职借钱。
可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良人早已不在。
时光荏苒,没想到最后和张漾走到一起,只因为他在左耳对她说了一句什么。
但,上帝作证,她左耳真的听不到,除了甜言蜜语。
尤他: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
尤他,邻家大哥,后来的贴心暖男,注定连备胎都成不了。
年少时的默默守候,一起上学,一起看球赛,为了她打架,也不过是将感情藏在心里。
正如后来和李珥谈起之时,只能说:
不好说,不好说。
就像对她的感情,也是这样的三个字:
不好说。
既然不好说,那就别说,藏在心里也许更好。
但偏偏要送她一部手机,咳咳,还是经典品牌诺基亚。
这一看就是赤裸裸的心意。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始终等不到那个要等的人。
既然尤他得不到她,那么就远走他乡由她去吧。
尤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高唱:
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
电影左耳观后感3 最近几年国内的青春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那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到《致青春》再到《小时代》系列,还有同为今年上映的《匆匆那年》,大都是以畅销的青春小说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让观众从影片中寻找回忆和青春,还挺受欢迎的。
因为都是畅销小说所以用户群还是有基础的,再者就是青少年这一大波人群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感受那如火般炽热的青春,对于已不再年轻的成人可以通过影片追忆那逝去的青春,回味那青春特有的香甜和苦涩。
不过大量的青春电影也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逐渐有了免疫系统,因为这类题材都大同小异,想要做到与众不同绝非易事。
对于这部影片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在上学时期就很有名的小说,由饶雪漫写的《左耳》,影片更是它的同名电影,让人对这部陪伴过自己走过学生时代的畅销小说如何被演绎充满期待。
另一个原因就是其中一位主演叫杨洋,他最初走进人们视野的是早起扮演的贾宝玉,这个90后在影视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前行着,主演的《少年四大名捕》收视颇高。
其他几位主演大都是新人,连女主角都是荧屏首秀,南航的校花最初是在网络走红,被导演选中和她的气质形象脱不了干系,但启用新人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新人的演技会显得有些笨拙和稚嫩,在影片中也很容易就能发现。
不过仗着小说的名号票房也不会太差,只是口碑来说会受些影响。
这部影片还有个亮点就是苏有朋首次担当导演这个角色,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执导的作品,让人不自而然的会想到赵薇指导的《致青春》,个人觉得《致青春》更胜一筹~
影片和小说比较贴近,讲述的几个学生时期的孩子的叛逆,对爱情的执着和奋不顾身,以及肆无忌惮的青春所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比起之前的几部青春电影,该影片略显暴力和阴暗,展示了青春里的不那么阳光的阴暗面,也算有自己的特色。
黎吧啦这个名字特别性格豪放的小姑娘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甘愿被利用,她的胆大妄为,她对爱情的执着,她直爽的性格和为人仗义被化身成了青春的代言人,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她身边的人都被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以至于在她走后人们对她的怀念是刻骨深切的。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乖乖女,影片中的女主角李珥就是那样的一种存在,有个很爱自己的哥哥可她偏偏喜欢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许弋,面对冷漠也甘愿付出,也是对爱情的一种执着,在懵懂的青春中每个人都会遇见一个喜欢的人,有的人可以依偎在一起,有的人只能远远地观望,那也是一种幸福。
许弋和张漾的关系很微妙,因为一段未知的过往而怀恨在心,心结打开的一刹那会体会到如释负重的畅快淋漓,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都很明显和与众不同,在经历了青春的无知和伤痛后都会蜕变成一个崭新的自己,这就是青春的意义吧。
也许是因为导演初来乍到,又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小说的情节缜密而又丰富,当导演把它过于完成的搬上大荧幕之后会有一个问题,影片的冗长和没有重点。
作为一部国产青春片来说时长115分钟确实有点长,再看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讲述视角都是按着时间线讲述的,有点是易于理解比较清晰,但是如果只是纯粹的罗列会显得影片有点枯燥乏味没有重点,我看完之后就是这种感觉。
感觉导演拍完之后剪辑的时候过于保守不舍弃该舍弃的,所以让影片看着有点索然无味,小说大家都熟知,竟然搬上大荧幕就应该突出导演想要的重点展示在观众面前,或者像《小时代》一样打造成一个系列。
影片再次让人体会到了青春的那份张扬的性格,那份无知而勇往直前的勇气,那份受伤之后暗自舔舐伤口的痛楚,青春只有一次,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很喜欢这句话。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个深爱不已的人,也许那个人并不是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影 左耳 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