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docx
- 文档编号:29954774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5.47KB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docx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
宁武实验小学李小花
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开展搜集、诵读、赏析诗歌和学习写诗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等综合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内容简析: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诗歌的感性认识,在诗歌欣赏和童诗写作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
本节课,我专门选择了“古诗”这一范畴让学生围绕“与古诗同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从而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学写诗歌。
课时安排:
11课时
诗海拾贝
一课时
学习内容: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培养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有名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质疑。
三、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四、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请谈谈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的意思。
4、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2、简单讲解:
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课堂小结
二课时
学习内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请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说说诗歌大意
(1)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
词牌名。
(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
天净沙:
曲牌名。
(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2)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
同“现”。
听取:
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
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
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
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
雁影掠过。
3、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三课时
学习内容:
《太阳的话》《白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交流:
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四、总结:
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五、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活动一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
②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
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三、课外拓展
1、利用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
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
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
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
外国诗、中国诗
按时间分:
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
与诗同行
活动一: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预设:
……)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
为什么?
预设:
生:
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
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
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
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
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
羞!
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二: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方法:
互动与合作
活动准备:
诗歌朗诵会材料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
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活动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自己写的诗词;
2、准备和诗有关的图画和空白纸或本。
活动过程:
一、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
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二、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
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
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
(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三、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
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活动四:
给诗加“腰”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推敲诗歌字句,尝试给诗填字,补充诗句,初步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歌用字的巧妙。
教学难点:
给诗填字,补充诗句,感受推敲字词的乐趣,感受诗歌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读古诗,入情入境。
导语:
同学们,在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我们跟着苏小妹给诗加过“腰”。
我们都知道,古人写诗用字非常讲究,到底“诗腰”还有哪些讲究的地方?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深入学习。
以下这首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这首诗因为一个字出了名,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注意: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仔细思考。
出示:
《泊船瓜洲》(王安石)
预设:
“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
“绿”
师:
这个绿字妙在哪里?
生:
绿字,让人感觉到江南的春天到了,春风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带来了生机。
师:
这句诗背后还藏着不少故事。
据说当年大诗人王安石为了这“绿”字可谓绞尽脑汁。
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给这句诗的中间加一个什么字?
出示:
春风又()江南岸
生:
“到”“过”“入”“进”
师:
“到”“过”“入”“进”与“绿”作比较。
绿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这里用做了动词。
意思是吹绿了。
绿字既表现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我们看看哪些同学和王安石想到一块去了。
课件出示:
“到”、“过”、“入”、“满”,填到这些字的请举手。
看来大诗人也和我们差不多,如果我们像王安石精益求精,也能成为大诗人。
三、赏诗眼,推敲字句。
过渡:
所谓一字千金,一个字能让一首诗活起来,一首诗可能因为一句或是一个字而流传千古,不少诗歌背后还藏着有趣的故事。
韩愈和贾岛都是大文学家,而他们就是因为一首诗,一个字成为了朋友的。
师:
想知道哪首诗吗?
出示《题李凝幽居》
师: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师:
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贾岛犹豫了很久,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好呢?
大诗人骑在驴背上想呀想呀,一头撞在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可是个大官,他的手下把贾岛押到了韩愈面前,贾岛告诉韩愈缘由,韩愈不但没责怪他,还跟贾岛研究起这句诗来。
韩愈说用敲比用推更好?
你能说说韩愈的理由吗?
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小组活动。
师:
现在老师是贾岛,韩愈在哪里?
生汇报。
预设:
敲比推更有礼貌。
敲的声音比推的声音更响亮。
师补充:
这是个幽静的夜晚,作者来到了幽静的小园,推也有声响,敲也有声响?
为什么要用推而不用敲?
同学们非常熟悉推木门的声音,师:
敲门声又是怎样的呢?
安静,仔细听:
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
师:
敲桌子。
师:
敲声清脆有力,在幽静的夜晚格外响亮,更加衬托出夜晚的宁静,更突出朋友家的幽静,突出题目中的哪个字(幽)老师常说写作文字词要好好推敲,推敲一词源于这首诗词。
四、填佳字,给诗加“腰”
1:
春风
吹绿了树梢
吹()了小草
吹皱了河水
吹鼓了花苞
(绿,俏,醒……)
生回答,说理由,比较品析。
2、黄莺鸣翠柳,紫燕()春风。
生回答。
(迎……剪),说理由,比较品析。
生能回答“剪”,让生说理由。
生答不到,课件出示“剪”,品析。
(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把无形的风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3、红杏枝头春意()。
(旺、闹、浓)
4、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动、皱、翻、起)
小结:
好诗就像好茶,越喝越有味道,越品越上瘾。
多读诗,读好诗不但能增强语感,还能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鉴赏能力。
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习诗人推敲推敲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更加精练。
诗中的“秋”
教学目标:
一、选择描写秋天的诗歌指导学生朗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三、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通过搜集整理秋天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步,阅读课文《诗中的“秋”》,弄清作者回忆小时候在什么季节读诗?
从文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第二步,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三步,具体地深化归纳出四点方法:
1、联系生活读古诗。
2、读诗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3、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
4、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
总结:
《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读过<<诗中的“秋”>>这篇课文后,“我”了解到诗必须与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味诗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秋天在诗人的眼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它充满了欢喜,充满了悲伤。
但它有动听的秋声,迷人的田野,凉爽的秋风,但更多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综合性学习:
“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活动目标:
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重、难点:
总结活动收获,写一份总结报告。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各自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2.浏览自己的活动计划,回顾活动过程,想想开展了哪些活动,自己在哪些活动中收获较大,归纳总结。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综合性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