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docx
- 文档编号:29954397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61KB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docx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第二章
2、填空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
(1)认知领域、
(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
(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
(1)知识学习、
(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
(1)有意义学习、
(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4)的学习。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
(1)言语信息;
(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
(1)动作技能;
(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1)。
(1)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2)。
(1)符号表征学习;
(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 (4)。
(1)认知复杂程度;
(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8、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2) 。
(1)动作技能;
(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第六章
3、选择
1、历史教师告诉学生,记忆历史年代时,可先记住某个熟悉的年代,而后再通过在该年代上增减数字来记住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
某个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
对该生行为最适宜的解释是
(2)。
(1)该生具有叛逆精神;
(2)该生具有运用策略的元认知意识;
(3)该生会使用记忆策略;(4)该生不喜欢历史。
2、下列判断不属于元认知功能的是(4)。
(1)使学习者知道何时何地使用什么策略;
(2)支配其他认知策略的使用;
(3)监控目标的达成情况;(4)调整自己的焦虑状态。
3、下列学习策略中不属于麦基奇分类体系的是(3)。
(1)元认知策略;
(2)资源管理策略;
(3)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4)认知策略。
4、下列有关认知策略学习的论断正确的是(3)。
(1)认知策略不能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发现习得;
(2)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与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没有区别;
(3)认知策略应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习得;
(4)教师为学生师范认知策略以后学生自己应负责对策略应用的练习。
5、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
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4)制约。
(1)思维能力;
(2)元认知;(3)年龄;(4)相关知识。
6、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4)。
(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2)开展学习竞赛;
(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7、儿童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做了写作指导,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
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4)。
(1)生活经验;
(2)观察力;(3)思维灵活性;(4)写作策略。
8、教师为学生讲解示范了某种认知策略,但学生从未主动地使用该策略,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1)、
(2)、(3)、(4)。
(1)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较低;
(2)与学生的认识论信念抵触;
(3)学生不想学习;(4)学生缺乏运用策略所需的原有知识。
9、物理学家研究问题时常用理想实验来进行,即不考虑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如阻力、摩擦等。
这种理想实验本质上是(3)。
(1)规则;
(2)程序;(3)认知策略;(4)元认知策略。
10、有一种画概念关系图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
(1)。
(1)促进语义编码的认知策略;
(2)是一种元认知策略;
(3)是一种教学策略;(4)是个体的一种认识论信念。
第九章
2、填空
1、人的态度一般由
(1)认知、
(2)行为倾向、(3)情感三个成分构成。
2、心理学家认为,价值内化成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需要经历一系列阶段:
(1)接受、
(2)反应、(3)评价、(4)组织、(5)性格化。
3、品德与道德不是同一概念。
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道德是伦理 学研究的对象。
4、班杜拉的“”一词有
(1)提供榜样、
(2)进行模仿双重含义。
5、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6、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
7、价值观辨析学派认为,学生的价值观行程过程是一个“赋值过程”。
赋值过程包含
(1)选择、
(2)赞赏、(3)行动三个阶段。
8、班杜拉认为影响人格或品德的两类学习是
(1)观察学习、
(2)亲历学习。
9、班杜拉区分的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是
(1)注意、
(2)保持、(3)生成、(4)动机。
10、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是
(1)习得效应、
(2)抑制与去抑制、(3)反应促进、(4)刺激指向、(5)情绪唤醒功能。
11、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是
(1)直接强化、
(2)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
12、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的第三、四阶段。
13、皮亚杰首创对偶 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3、选择
1、下列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3)。
(1)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他总是烟酒不离;
(3)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4)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2、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
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应的是儿童的(3)。
(1)品德;
(2)不良品德;(3)不能确定;(4)嫁祸于人。
3、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3)。
(1)非认知学习;
(2)品德学习;
(3)情感领域的学习;(4)行为习惯的学习。
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4)。
(1)坚持严格要求;
(2)批评作业潦草行为;
(3)奖励作业认真行为;(4)是学生认识作业潦草的危害性。
5、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3)。
(1)认知失调;
(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6、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4)。
(1)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片;
(2)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3)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4)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7、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4)。
(1)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3)人的悟性;(4)替代惩罚。
8、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影响。
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1)。
(1)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
(2)观察学习;
(3)害怕老师的批评;(4)儿童有模仿的天性。
9、价值观辨析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2)。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2)人本主义心理学;
(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4)认知心理学。
10、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导致该儿童的耍赖行为的最可能原因是
(2)。
(1)经典条件反射;
(2)耍赖行为受到强化;
(3)该儿童天生脾气坏;(4)该儿童有多动症。
第十章
2、填空
1、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
(1)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2)原有知识的巩固性、(3)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2、学习迁移实验一般经过如下四步:
(1)建立等组、
(2)进行教学处理、(3)测量与比较两组的学习结果、(4)得出结论。
3、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是由加涅提出的,其划分依据是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
4、布鲁纳曾提出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的划分。
前者指概念和态度的迁移,后者指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5、当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为顺向负迁移,也称前摄抑制。
6、当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促进或干扰影响时,这些影响被称为逆向迁移。
7、学习定势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1)学会学习、
(2)准备动作效应。
8、在迁移实验或教学实验中,可设计先行组织者操纵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上位观念的可利用性变量,达到促进新的学习或迁移目的。
9、在迁移实验或教学实验中,设计的比较性组织者可以操纵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的可辨别性变量。
11、关于迁移的最古老的理论是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12、在心理学史上,最初以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是否能成立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
13、按照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先后两项学习之间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中有相同要素。
14、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是针对历史上的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提出的,其历史贡献是指出了形式训练说的谬误。
15、学习定势由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提出,被认为是迁移的一种心理机制。
16、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先后两项学习之间产生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可以发现两项学习之间的关系。
17、奥苏伯尔提出,人的认知组织的两条原则是
(1)不断分化,
(2)综合贯通。
它们也应成为教材组织的两种原则。
18、当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促使策略训练达到迁移效果的最重要条件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
3、选择
1、贾德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
(1)。
(1)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2)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3)动作技能的迁移;(4)认知策略的迁移。
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2)。
(1)纵向迁移;
(2)侧向迁移;(3)特殊迁移;(4)学会学习。
3、研究发现,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1)。
(1)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
(2)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
(3)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
(4)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
4、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4)。
(1)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2)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
(3)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4)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5、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4)。
(1)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
(2)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
(3)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4)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
6、学习定势实验的最重要理论意义是(3)。
(1)表明灵长类有“顿悟”能力;
(2)表明葡萄干可以作为强化物,促进猴子的辨别学习;
(3)说明通过练习,学习可以从试误过渡到顿悟;
(4)说明练习应循序渐进。
7、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3)。
(1)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
(2)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3)熟练地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
(4)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8、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证明,影响儿童将习得的策略应用于新情境并促进新的学习的重要条件是
(1)。
(1)儿童对所学习的策略的效用的意识程度;
(2)训练中儿童是否感到有趣;
(3)练习的时间和数量;
(4)儿童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后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看,这种观念与
(1)接近。
(1)形式训练说;
(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
10、传统的记忆研究表明,先后学习两种相似但不同的材料,易引起干扰。
奥苏伯尔设计组织者的实验研究表明(3)。
(1)上述结论不能成立;
(2)只要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上述结论就能成立;
(3)在意义学习中,上述结论不成立;
(4)通过设计“组织者”,完全可以避免上述干扰现象。
11、哈洛用恒河猴做学习定势实验。
猴子通过训练与学习,迁移表现是(4)。
(1)通过多次尝试,学会了辨别目的物;
(2)通过尝试学会了解决辨别问题;
(3)在后继学习中,解决相似问题速度提高;
(4)通过经验积累,解决新的不同类的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
第十一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二、填空
1、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_感知运动_、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2、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3、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认为,认知发展其实可归结为知识的发展。
4、凯斯认为,工作记忆能力由操作空间和短时贮存空间组成。
5、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其实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图式的发展。
7、高级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
8、高级心理机能的内化是通过个体对符号的掌握使用而实现的。
9、布鲁纳提出的儿童认知表征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动作、图像、符号。
10、皮亚杰认为,平衡化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三、选择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了_(4)_。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2、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_
(1)
(2)_。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
(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
(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
(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3、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_(3)_。
(1)教师给学生做示范
(2)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3)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4)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4、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1)_。
(1)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2)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3)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4)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能独立解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问题的儿童处于_(4)_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6、如果某一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已具备了准备状态,这就意味着_(4)_。
(1)他原有的知识水平适合新学习
(2)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合新学习
(3)他的学习在时间、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
(4)上述论断都对
7、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_(3)_。
(1)最新获得的能力
(2)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3)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4)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8、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3)_.。
(1)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强调社会性互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二者没有区别
(2)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会在所有任务的完成上表现出具体运算思维
(3)并非所有初中生都能进行科学探究
(4)人际间的社会关系能直接内化高级心理机能
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
(2)_。
(1)发展认知结构说
(2)习得三类知识
(3)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4)认知发生论
第十二章个别差异
二、填空
3、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由_反省_、_操作、_知识习得_三种成分构成。
5、加腾伯格区分的人类具有的7种智力是_语言智力_、_音乐智力_、_逻辑数理智力_、_空间智力_、_身体运动智力_、自我认识智力、人际关系智力。
6、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最初是_威特金_研究发现的。
7、根据学习者学习时偏爱的感觉通道,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_视觉—非言语学习方式_、_视觉—言语学习方式_、_触觉—动觉学习方式_、_听觉
-言语学习方式_四类。
8、皮连生提出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三个重要个别差异变量是_学习动机_、_原有知识_、水平_。
三、选择
1、学生的原有知识这一特征在史密斯和雷根的学生特征分类体系中属于(4)。
(1)稳定的相似特征
(2)稳定的差异特征
(3)变化的相似特征(4)变化的差异特征
2、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是_(3)_。
(1)视觉—非言语型
(2)场依存性学习方式
(3)视觉—言语型(4)触觉—动觉型
3、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_
(2)_。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4)有意义学习
4、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_
(1)_。
(1)数学
(2)历史学
(3)教育学(4)社会学
5、适应性教学追求的目的应是_(3)_。
(1)加大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2)缩小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3)促使学生进步(4)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6、下列有关掌握学习的论断错误的是_
(1)_。
(1)掌握学习要求8090%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
(2)在掌握学习中,学生达到同样标准所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
(3)掌握学习也是一种累积性的学习
(4)掌握学习最终会加大学生间的差异
7、适应学生智力水平差异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是_(3)_。
(1)留级或跳级
(2)分校
(3)班内分组(4)同质分班
9、下列特征中不属于学习准备范畴的是_(4)_。
(1)原有知识
(2)个别差异
(3)认知发展水平(4)教具和课件
10、下列论断正确的是_
(2)_。
(1)焦虑总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2)某些学生可能同时具有内控性和外控性的特征
(3)表层加工型的学生不关系别人怎么看待他
(4)遇到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第十三章学习动机
二、填空
1、阿特金森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
(1)_力求成功_的需要,
(2)_力求避免失败_的需要。
2、维纳提出的归因模式中强调的四个因素是
(1)努力,
(2)能力,(3)_任务难度_,(4)_运气_.
3、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低级的是_基本生理_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_需要。
4、按照行动动力来源,不同动机可分为_内部动机_和_外部动机_两大类。
5、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中等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第十四章教师、班级与家庭
二、填空
1、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_学与教_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_情感_为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
2、李皮特和怀特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_强硬专断_、_仁慈专断_、_放任自流、_民主_四种,在保持和扩大友善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_民主_型领导方式效果最佳。
3、课堂气氛具有_独特性_、_相对稳定性_、_感染性_、_指向性_四个特性。
4、我国学者通常将课堂气氛分为_积极_、_消极_、_对抗_三种类型。
5、_自发_产生的、无明确规章的、成员的角色地位和权力义务均不确定的群体是_非正式_同伴群体。
6、影响学生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包括_相似性_、_接近性_、_补偿性_。
7、个体虽然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选择的正确性,甚或根本不认同群体的选择,但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一匹害群之马”,迫于群体压力,才暂时在行动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遵从属于_权宜遵从_。
8、个体是否遵从同伴群体,常受_群体一致性_、_群体规模_、_与群体成员身份的比较_因素影响。
9、个人结群和遵从是出于_安全、归属和被同伴认可的_需要以及_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和对他人的信任_。
10、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智力主要表现在_言语能力_、_思维的条理性_、_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_等差别能力上。
11、影响孩子学习能力发展的家庭因素有_营养状况_、_早期发育环境中信息刺激的丰富程度_、_实践、动手机会的多少_、_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_。
三、选择
1、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_
(2)_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1)民主型
(2)放任自由型(3)仁慈专断型(4)强硬专断型
2、“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_(3)_。
(1)积极型
(2)对抗型(3)消极型(4)失控型
3、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
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_(4)_。
(1)接近性
(2)补偿性(3)竞争性(4)相似性
4、不属于教师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_
(1)_。
(1)职业态度
(2)宽容
(3)敏感性和移情理解(4)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
5、以下选项中描述了善于沟通的教师的是_
(2)_。
(1)在学生面前总是滔滔不绝,有时挺风趣幽默的
(2)常常能预计到自己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3)常常耐心,有兴趣地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课堂讨论时间某个学生说个不停的时候也是如此
(4)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
6、下面_(4)_教师不善于处理压力。
(1)碰到不如意的时候,常常自嘲
(2)常常反省自己的反应:
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令自己紧张、沮丧、愤怒
(3)当学生与自己作对时,总是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下结论
(4)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
7、下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父母教育方式是_
(2)_。
(1)孩子做作业时,父母陪在旁边督促;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答案
(2)面对孩子的提问,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答案
(3)在孩子专心做功课的时候,时不时去看看孩子,为了给孩子补充体力,还常常端些营养品给孩子吃
(4)孩子做完了作业,家中帮着验算。
检查。
8、当教师在课堂上时,学生不吭不响,而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的是_
(1)_。
(1)强硬专断型
(2)民主型(3)放任自由型(4)无法确定
9、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_(4)_。
(1)仁慈专断型
(2)放任自流型(3)民主型(4)强硬专断型
10、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但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记律居然井然有序。
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_
(2)_。
(1)仁慈专断型
(2)民主型(3)强硬专断型(4)放任自流型
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课后 习题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