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为哥伦布领航》学习与探究课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9951682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03KB
高中历史《为哥伦布领航》学习与探究课教学设计.docx
《高中历史《为哥伦布领航》学习与探究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为哥伦布领航》学习与探究课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为哥伦布领航》学习与探究课教学设计
学习探究—为哥伦布领航
(一)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习收集文字、图片、音像及实物资料的方法,熟悉搜寻历史资料的多种途径,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来再现历史发展史实、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学习看待、分析历史发展过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意识,主动思考历史问题,适当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从现实和所掌握的知识出发解释历史的能力,从历史中得出对自己发展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二)活动准备
1、教师说明活动的目标。
一个人就是一部教科书。
时代的需求和个人对自己理想的事业的不懈追求是成功一番业绩的重要的驱动力。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体会哥伦布内心感受,培养自己学习他人长处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自己崇敬伟大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习惯。
哥伦布距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哥伦布很多航行的资料已经很不准确了,但哥伦布开辟的航线我们仍然在航行。
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重在参与和体验,不需强调能否得出什么结论。
2、查阅与哥伦布远航美洲有关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
指导学生制定收集资料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应包括活动的主题、目标、阶段、方法、途径、完成的时间和人员的分工。
收集资料时可动员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关系。
资料收集完成后,要注意对资料进行甄别,不可盲从。
3、整理地理学科中关于大西洋气候类型和特点的相关资料。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对哥伦布航行的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整理。
这是决定本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4、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帆船航行的特点和航向控制的相关问题。
5、了解当时欧洲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状况,例如欧洲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世界观的基本情况。
帮助学生体会哥伦布远航的动力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感受哥伦布远航的精神力量。
6、确定活动主题。
全班同学可以围绕三个主题,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为三个方阵。
本组活动主题确定后,教师制定活动记载表,作为对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解、评价的依据。
7、设计好活动成果展示,以便进行评比。
各方阵需要准备的物品还有:
(一)沙盘模型制作方阵:
①准备一个木制或纸质的约一平方米大小的浅盒子;
②沙和水泥(或石膏);
③制作一个简单的帆船模型;
④一些黄色和蓝色的涂料;
⑤一些红色和蓝色丝带用在沙盘上标示航线。
(二)航海图绘制方阵:
①准备一张有网格的大白纸;
②一支绘图铅笔,几支彩色荧光笔;
③一把缩放比例尺;
④一个装海图用的木制方框。
(三)多媒体航海动画制作方阵:
①一台装有制作动画的软件(PowerPoint或Flash)的计算机;
②一个用于进行设计的笔记本。
参与活动情况登记表
方阵
姓名
组内分工
活动情况记载
所承担工作在成果中的作用说明
备注
1
2
3
4
5
6
沙盘制作
绘制海图
动画制作
(三)活动过程
1、活动计划应由学生自己制定,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2、各方阵制定活动计划,进行人员的分工。
各组根据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确定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制作各自的作品;形成展示成果。
3、方阵内进行交流,申述各人在工作中的作用和完成情况,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
4、全班进行展示成果,同时可进行评比。
附一:
活动计划举例
例一
活动主题
哥伦布远航美洲航线的沙盘模型制作。
活动目标
立体再现哥伦布远航的路线,对比现在航线与当时航线的差异。
活动阶段和方式
一、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资料阶段。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哥伦布首次航行的各类文字、图片、音像、实物资料等。
途径包括:
查阅书籍、参观走访有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或上网查寻等。
2、请教地理老师或查阅资料,了解当今横穿大西洋的航线的情况和有关气候情况。
3、按哥伦布航行的时间顺序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对比和整理。
预计用时一周。
二、模型制作阶段。
1、根据图片、音像和文字材料,制作一个大西洋的模型。
2、用蓝色丝带标示出当今大西洋航线。
3、用红色丝带标示出哥伦布航行时的路线。
4、合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这一主题的原因、具体经过、得出的认识)和关于模型的解说词。
准备在班级交流时做出说明。
预计历时一周。
四、人员的分工。
(略,注意分工应根据个人条件进行。
)
五、记心得手记。
学生自备一本日记本,在每一次参与实践活动后,及时记下自己的活动情况和感受。
例二
活动主题
哥伦布远航美洲航线多媒体航海动画制作。
活动目标
形象再现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画面,对比现在航线与当时航线的差异。
活动阶段和方式
一、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资料阶段。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哥伦布首次航行的各类文字、图片、音像、实物资料等。
途径包括:
查阅书籍、参观走访有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或上网查寻等。
2、请教地理老师或查阅资料,了解当今横穿大西洋的航线的情况和有关气候情况。
3、按哥伦布航行的时期顺序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对比和整理。
4、写出制作动画的脚本。
5、预计用时10天。
二、动画制作阶段。
1、用软件制作哥伦布航行的情况。
2、对哥伦布航行途中所遇到的情况(如风暴、帆船操作情况)用动画再现出来,说明哥伦布航行路线形成的原因。
3、用动画表示当今的大西洋航线。
方阵内进行交流,讨论哥伦布的航线与当今航线不同的原因。
4、合写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这一主题的原因、具体经过、得出的认识)和关于动画的解说词,准备在班级交流时做出说明。
预计历时两天。
四、人员的分工。
(略,注意分工应根据个人条件进行。
)
五、记心得手记。
学生自备一本日记本,在每一次参与实践活动后即及时记下自己的活动情况和感受。
(四)活动总结
教师可考虑将全年级的探究成果进行公开展示,组织学生围绕讨论的四大主题开展演讲:
主题一:
哥伦布航行美洲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应该怎么样评价?
主题二:
哥伦布航行美洲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有哪些?
主题三:
勇气、科学知识、个人梦想与个人的命运的关系?
主题四:
总结现代航海技术在哪些方面较之哥伦布时代有进步?
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完善?
未来世界海上航运业发展的前景如何?
让学生交流活动中,主动地收集资料,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切身感受世界从分散走向联系的发展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的
通过本活动,主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态度,合理再现历史的动手能力。
评价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法。
评价过程
利用各方阵的分工登记表,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简单记录和客观评价。
学生自写评语(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自己在探究中的活动作出评价。
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评价总结
在本活动的教学评价中应特别注意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哥伦布的探险精神和自己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评价。
对作品的科学性、真实性和艺术性要作出评价。
附二:
学生活动过程自评表
方阵同学表现评价表
活动环节
参与活动情况说明
自评等级
收集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
活动制作与展示
活动心得手记
总评等级
学
生
自
评
方
阵
成
员
评
价
备注
本评价表使用说明:
1、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等;
2、表中“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活动制作与展示”、“活动心得手记”和“总评等级”由学生自己填写相关的等级;“学生自评”栏由学生对自己参加活动的整个情况作一个说明和评价。
3、“方阵成员评价”一项,由方阵所有成员对该同学的活动情况作一个总结性评价。
4、老师在收集齐各方阵活动情况的评价后,对活动以方阵为单位进行点评。
(六)历史问题注释
【哥伦布】(1451~1506)
世界著名航海家,美洲发现者。
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
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东方的富庶。
1474~1475年在热那亚的船队工作。
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后到马德拉群岛和圣港岛,从事航海生涯,先后航行至英国、冰岛和几内亚等地。
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受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地理学者托斯卡内利影响,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并草拟了从欧洲西行至东方的航海计划。
约在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计划,寻求财政支持,未成功。
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
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为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同他签订航海协议,授予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准其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和物质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
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
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
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
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
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
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
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
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
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
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弟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第三次航行(1498~1500)。
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只船直驶海地岛,另3只船由哥伦布本人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
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
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
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
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
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
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
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
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
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
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
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
死后留下航海日记和信件,是研究航行美洲的重要史料。
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
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
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对哥伦布首航线路的评价】
费尔逊·扬在《哥伦布及他发现的新世界》一书中写道:
邓拉温勋爵这个曾对哥伦布首航时所采用的航海术作过一番研究的英国快艇主人宣称,假如有艘现代帆船想从帕洛斯航行到巴哈马群岛,然后返回来,它“不可能找到一条比哥伦布出航和返航所采用的更佳的航线”。
乔治·纳恩在他所著的《哥伦布的地理概念》一书中指出,在研究了哥伦布的首次西航后,断言哥伦布了解所有有关海风和海流的一切基本知识,“他了解得如此详尽,以至在整个航行中,他连一个简单的错招都没走过”。
(转引自(美)塞·埃·莫里森著《哥伦布传》)
【《哥伦布传》】(美)塞·埃·莫里森著,(陈太先、陈礼仁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是较为权威的著作。
他在书中这样介绍这部书的写作:
为哥伦布写传记的作家似乎没有一位曾经下海去实地考察过西航的真情实况,光是呆在图书馆里靠地图进行研究,你就不能把一些对现代读者很有价值的15和16世纪的故事写成史书。
这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航海研究是枯燥无味的和毫不足取的。
……1937年冬天,我们乘租来的游艇沿着向风群岛和背风群岛的航线作了一次航行。
这次航行经历使我对同时代人对哥伦布第二次西航的记述有了亲身的体会,同时证明帕克曼走出户外的做法应用于海上也大有好处。
因此,我想方设法坐帆船跟随着哥伦布另几次航行的路线继续航海。
为此目的我与保罗·哈蒙德以及他的和我的一些朋友组成了哈佛大学哥伦布远征考察队。
我们购买并装备了一条叫“卡皮坦”号的三桅帆船。
它的载重量和船具装置同哥伦布当年那条较大的帆船“圣玛利亚”号十分相近。
这就使我们能够以与哥伦布当年航行很相似的条件漂洋过海去考察他曾经看见过的—些岛屿和海洋。
威廉·德·斯蒂文斯献出了他那艘长45英尺的双桅帆船玛丽·奥蒂斯号当作我们考察队的尼尼亚号。
这两条船分别于1939年8月和9月开航,航线十分接近哥伦布首次返航的纬度,借以核对哥伦布所观察到的天气、鸟类和马尾藻。
在亚速尔群岛,我们看见了并且仔细考察了哥伦布在这儿曾有过不愉快经历的圣玛利亚岛,然后沿着哥伦布首次西航的路线依次到达里斯本、圣维森提角和帕洛斯市。
再经过桑卢卡尔和加的斯这条航线,趁冬季北风到达圣港岛、马德拉岛和加那利群岛:
这一切都和哥伦布有关联。
我们从戈梅腊横渡大西洋去特立尼达,所走的航线接近哥伦布在第三次西航时所走的航线,12月12日到达那儿,正好在哥伦布1498年7月31日登陆的地点上岸。
帆船驶过波卡·德·拉·锡厄佩海峡进入帕里亚海湾时,我们的紧张心情比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志》里所描写的情形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帕里亚湾北岸(属委内瑞拉),我们弄清了哥伦布第一次登上美洲大陆的地点以及他插下绘有城堡和狮子的王旗并以西班牙国王名义宣布加以占领的地区。
船队驶出波卡斯·德尔·德拉岗后,我们循着哥伦布第三次西航的航线到达马加里塔岛,访问了卡塔赫纳港,然后沿哥伦布第四次西航的航线到达哥伦布和美洲大陆永别的达连湾。
我们考察了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的加勒比海岸,对哥伦布第四次西航多少有些模糊的情节都弄清楚了。
在当地的海岸炮舰的帮助下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在哥伦布企图建立大陆殖民地的伯利恒河口登陆。
我们认出了从阿尔米兰特到奇里基湖去的通道(当年哥伦布希望通过这里可以到达印度洋),就在哥斯达黎加访问了他的卡里阿伊。
再继续前进到达牙买加。
我们的卡皮坦号在这儿凭吊了她的前辈的幽灵,因为哥伦布的卡皮坦号的最后安息地是在这儿的圣安海湾或圣格罗里亚湾。
1940年夏季,我和斯蒂文斯船长驾驶着“玛丽·奥蒂斯”号帆船沿着哥伦布首次西航的航线从圣萨尔瓦多登陆点出发,经巴哈马群岛到达古巴,再沿着美丽的奥特连省海岸到达迈西角。
在那儿我们选定了哥伦布1494年考察古巴所走过的那条航路,“玛丽·奥蒂斯”号就载着我们进入关塔那摩湾和古巴的圣地亚哥,绕过克鲁斯角,经王后花园群岛飞特立尼达山到达西恩富戈斯港。
剩余的一段哥伦布航程需要浅水船只,所以考察“蛮子省”的任务是靠换乘一艘好客的吃水浅的古巴炮艇才得以胜利完成的。
1938年和1939年,我趁另外几次机会乘坐政府的巡逻艇、当地的小帆船和我所能弄到的其他船只沿着伊斯帕尼奥拉岛、维尔京群岛和波多黎各海岸航行。
我曾准备再去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航行一次,但战争条件把我这个愉快的想法无限期地延长了。
看来,不等完成这个再考察任务就把这部传记作个结束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要找一部精印的哥伦布西航原始资料集很不容易。
……协助我完成这桩历史重建工作的个人和团体非常多,恕我不能逐一提名道谢。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美国国务院、奥古斯脱·斯·波伊德总统和巴拿马共和国政府、拉雷多·布鲁总统和古巴共和国政府,葡萄牙、西班牙、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外交部和海军官员……由于他们的同情和广泛宣传使得我们能够遇到各地专家、获得许多重要的实际资料。
【哥伦布首航时的风】
(美)塞·埃·莫里森在《哥伦布传》中写道:
从加那利群岛往西航行,离开信风带就进入了无风和不定风的“回归无风带”。
而且在哥伦布航行了几天后,10月所刮的东北信风北界刮到了他的航线的南边,大约沿着北纬26度延伸,所以他只在这段航程的最后几天才又进入信风地带。
……他有着“了不得的好运气”,在刮飓风的季节里如他所做的他是沿着回归线无风带的边缘航行的。
他所经过的没有一个暴风雨的日子,也没有日子绝对平静无风,而只是风向不定而已。
你可以说他运气好透了,但是幸运总是赐福于勇敢者。
【哥伦布发现磁偏角】
(美)塞·埃·莫里森在《哥伦布传》中写道:
9月13日哥伦布报道,夜晚开始时,磁针朝北极星的方向偏移,而早晨,它偏到了北极星的东北方向。
还有,在17日这天,领航员为了“定北向”,发现磁针“向西北偏了整整一个罗经点,水手们惊恐、苦恼,然而又说不出原因来”。
……哥伦布终于认识到他观察到了罗盘有偏西现象,而指出这种现象的,哥伦布无疑是第一人。
(其实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已经就指出了磁偏角现象。
)
【哥伦布到达美洲】
(美)塞·埃·莫里森在《哥伦布传》中写道:
10月11日(星期四)信风整天仍旧猛烈地刮着,海浪比这次航行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大,舰队在日出至日落之间航行了78海里,平均航速为6.7节。
陆地的迹象如此之多,出现如此频繁,以致“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并且变得高兴起来了”。
“尼尼亚”号捞到一根带有一朵小花的嫩树枝,花的样子像卡斯蒂利亚的篱笆上长着的一种野玫瑰。
“平塔”号收集到的更多:
一根藤茎、一根枯树枝、一块木板、一株陆地上才可见到的植物,而且“还有一根经过加工的小木棍,似乎是铁器加的工”,无疑,它是印第安人用石凿凿成的。
这些东西必定是从小安第列斯群岛或者甚至是从南美洲漂来的;但是它们的出现终止了船员的抱怨,使舰队的每个船员有了思想准备——首次横渡大西洋即将结束了。
【帆船航行的特点和哥伦遇到的海流】
帆船的一大优点是能随意利用风力,操纵帆索使风帆吃风,让风力推动船只前进。
与大划船相比,装同样多的货物,帆船上所需人员很少,大概只需前者的十分之一。
但是“风吹它想要吹的地方”,尽管一位海员(与传道者不同)能根据飘动的旗帜、根据浪峰的角位、根据面颊上的感觉毫不费力地“讲出风从什么地方刮来”,但他决不能顶风航行。
……对于一个航海的水手来说,风向异常重要,它决定着这个水手能否按预定方向“走完他的航程”。
在风向不如人意,也就是说,在他不得不逆风行船时,为了达到目的地,他就或多或少地要采用之字形的航行方法。
假设风向为东北风(它是使水手最担心的一种风向,故常常用它来标示风向),这时候一艘普通的近代帆船可以在东偏南到北偏西范围内任何地方航行,而在整个禁止行船的“在风眼里行船”十分危险。
勉强要走的话,它最多只能在两个抢风线上抢风航行。
这就是说,在风向的两边、每边各隔5个罗经点(56.25度)的范围内抢风航行,因此,刮东北风时,帆船以右舷抢风(风刮在船右舷上),不能走比北偏西更近风向的罗经点航行;如果以左舷抢风(风刮在左舷上),则不能走比东偏南更近风向的罗经点航行。
在两个抢风线上“抢风航行”,是行船最慢的位置,因为在这个位置上,帆船只能利用风力的一小部分来前进。
实际上,除非船体构造得好和帆及索具装配得好,帆船就根本不能前进,而只是向一边倾斜。
这就只是一条设计良好的船体对水施加的压力,压力和帆的形状使前进线成为抵抗力最小的线。
船只常常朝一旁微微移动,这就叫做风压差。
……当一艘帆船在迎风航行并试图始终保持向风方向前进时,掌舵的人就不是按罗盘航向航行,而是命令扯满帆航行。
这意味着只要扯满帆扯得久,他就尽可能陡地将帆迎风前进(这就常常使船只颠簸不停)。
他如果让帆船略偏航向转向上风,风帆就会开始颤动起来,船只就不能前进;他如果让船只完全对准风向,船就会“被挡住”,就会后退;他如果让船只转向下风(离开风)偏过需要的限度时,船就会失去向风距离。
由此可见,你要驾驶一艘扯满帆的船只,你就必须与船只“同感觉”。
这是驾驶帆船的最佳诀窍。
……
我们普通的直角帆船都能背风行驶,就是说,刮东北风时,从东到西南以及从北到西南,在各个罗经点上它都能航行。
在这个范围内,风角愈大,航行愈快。
例如,顺东北风朝西南航行,只要把帆桁和帆与船的龙骨中心线所成的角度调整得适当,船就走得最快。
因为帆船改成背风航行,风力就不是刮向一边,而是刮在船尾,这样推动船只前进的风力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
……
“横风航向”航行,就是说,船只航行时,航向与风向成直角(也就是说,风向与船的龙骨成90°的角度)。
如果它以右舷抢风就是在西北罗经点上航行,如以左舷抢风,那就是在东南罗经点上航行。
从这两点转向西南方向行驶,这艘船就叫作顺风船。
它背风行驶,风刮在尾梁后面,尾梁与龙骨相垂直。
帆船在每一个背风航行的扇形里都有一个最佳吃风位置,它在这儿航行最快。
哥伦布的船队大概就是在船尾吃风的位置时航行得最快。
一般帆船的要害部位可以说就在它的船尾部。
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出航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个位置上航行。
帆船调整帆桁使与龙骨垂直朝西南航行,或者在这个方向两边任何一个方位点上航行都叫做顺风航行(哥伦布称之为“船尾吃风”)。
虽然人们可以设想顺风航行的角度是航行最快的角度,但实际上这样航行的却不多见。
由于我们这儿不须探究的种种原因,任何设计合理的深海船只用船的后部受风比直接用船尾受风航行速度要快些。
……
对着风和海流行船,对着涨潮或落潮行船,即使是现代帆船也不能取得明显的进展,甚至还会后退。
……现代快艇的主人喜欢夸耀他们的豪华船只能抢风航行的优良质量,但是人们看到,当风和海流同时袭击快艇的船头时,他们通常都得启动马达。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哥伦布的船队在第二次西航时,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部海岸一带为什么逆风和逆海流航行25天只走了32海里。
我们也能够看懂哥伦布在他那封1503年的最珍贵的书简中讲的是什么意思。
他在书简中写道:
“你必定没有想到,船在印度仿佛出了什么毛病,因为它们只能顺风航行。
随风而来的海流是那样的强大,以致没有哪个人能在这样的海面上用单套结冒险开船。
船只一天倒退的航程比顺风7天所走的航程还要多。
连葡萄牙的挂三角帆的轻快小帆船也别想在这样的海面上航行。
这就是船队在港口里为等顺风而停留了几个月的原因。
”
(七)本专题参考书目
1)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著,《西欧文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陈乐民周弘著,《欧洲文明的进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哥伦布领航 高中历史 哥伦布 领航 学习 探究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