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二.docx
- 文档编号:2994616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13KB
浙江省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二.docx
《浙江省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语文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议论文二
议论文
(二)
(一)没有“假如”,哪来真知(2015·湖北荆州)
刘根生
①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
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
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
如是观之,没有“假如”,哪来真知?
②“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
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
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
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
③“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
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
“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
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
④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
在
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
“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
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
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
⑤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
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
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
打开另一个新天地。
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⑥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
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
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十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
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
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⑦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选自2015年5月4日《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什么联系?
试举例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2015·山东济宁)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比起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
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
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
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
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
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
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
“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
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
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
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
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
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
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
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
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
“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唯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
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
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
心有梦想,何必远方?
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有删改)
6.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
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
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
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
孔子言:
“礼之用,和为贵。
”
(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
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
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
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
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
(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
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
(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9.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全文,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
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
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
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
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
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
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何 帆
①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
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
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
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②电脑游戏《金庸群侠传》的情节设计也非常有意思。
游戏中的那个“小虾米”除了“野球拳”,什么武功都不会,但他经过长期历练,功力终于达到了最高的第十级,超过“九阳真经”和“降龙十八掌”。
这个小小的富有哲学意味的设计让我对这个小游戏一直念念不忘。
③在现实世界的学术圈中,我所看到的也都是这样,聪明者未必最后胜出,知道坚持的才是最后的赢家。
聪明人往往浅尝辄止,而且对聪明人来说,诱惑常常更多,他们在起跑的时候会把别人都甩在后面,但却经常是最早退出比赛的人。
④比学问更复杂的是人生和社会。
在社会中生存的最优法则是什么?
我相信,这些法则仍然是那些最古老、最简单的道理。
比如诚实、勤劳、宽恕、合作。
我把电影《阿甘正传》看作是一则寓言。
阿甘的智商只有75,几乎属于傻子。
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妈妈说……”阿甘的妈妈告诉他在最危险的时候要跑,跑得越快越好。
阿甘就这样从越南战场上捡回了一条命,还成了英雄。
阿甘的女朋友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
她这一代人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所做的一切都似乎是在寻找极端的边界:
她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
但最后,她碰得头破血流,悄悄地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地逝去。
阿甘和女友的这两条路再次证明:
上帝从不为难头脑简单的人。
⑤告诉年轻人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奋和诚实,很多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会瞪着狐疑的大眼睛:
如果成功的秘诀这样容易,那不是人人都能成功吗?
因此,他们断定:
成功的秘诀一定是一些更加诡秘的东西,比如厚黑学。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走这条路的人还非常非常之多,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会非常非常的少。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作者笔下的“头脑简单的人”有何特点?
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④段从____________的角度,通过对阿甘与他女朋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及其结局的对比分析,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15.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本文后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五)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何飞鹏
①我们
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
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
谁都不知道。
正确的观念是:
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
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
“现在在做什么?
”他回答:
“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
”他接着反问:
“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
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
”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
哪有轻松的事?
哪有容易的事?
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
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
,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
我还听过一
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
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
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
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
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
劲,有的是执着。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
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
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
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
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
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笨问题:
你那一行好做吗?
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
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6.本文作者是针对上面哪一现象发表议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原句相比,改句削弱了________的语气。
19.本文⑦⑧⑨三段论述问题采用了________结构,其中第⑧段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⑨段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
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
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
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
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
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
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
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
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
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
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
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
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二 浙江省 中考 语文 全程 专题 突破 复习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