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docx
- 文档编号:29939286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78KB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docx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一国的文化也有着重大影响。
任何时候,它都具有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到战略高度。
文化产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专家学者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其概念仍未得到严格、统一的界定。
人们因研究的立场、角度、方法的不同而在广义或狭义上使用着这一概念,甚至没有形成统一的称谓。
根据所涵盖的内容,“文化产业”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在英国、澳大利亚叫创意产业,在西班牙叫文化休闲产业,在中国、德国、荷兰、韩国等许多国家叫文化产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叫创意文化产业,除此,还被一些国家或学者称为文化工业、内容产业等。
20世纪70年代,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开展跨学科研究,对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释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特点。
1999年10月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
从此,文化产业研究迅速波及到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统一而权威的概念,但对基本涵义,学术界存在着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认为:
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成“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就其经营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理解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产业”。
“产业”通常指大规模制造和市场化销售。
制造具有技术性,销售具有商业性。
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性和商业性的所有特点。
除此,文化产业还应具有文化的一些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通过对原创文化符号大批地复制出来;二是文化产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社会功能在于文化传播。
因此,我们这样来定义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完成文化传播的商业活动的总和。
二、国外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
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
据统计,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
2010年,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在短短的200多年时间里,美国由一个文化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文化产业大国,在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优势上无人能及,其成功经验值得吸收和借鉴。
1 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
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它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美国积极利用他国文化资源,利用现代高科技,进行大胆创新。
从中国传统文化改编的电影《花木兰》在全球热卖,到好莱坞大片《哈里。
波特》及其衍生品风靡世界,无不凸显出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
美国并不是进行简单复制,而是不囿于传统固有模式,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
美国的文化产业吸纳了全球大量的精英,这些精英又将吸纳的全球优秀文化进行大胆的“美国式改造”,融入艺术想象和创新,使文化产品彰显出强劲的盈利能力,以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产业也因此成为朝阳产业。
在技术上,好莱坞大片对高科技成果的运用,赚足了世界的眼球;而将网络传输、数字化、通讯卫星等现代技术应用于文化产品的制作,更是架起了美国文化产业通向世界的桥梁。
2 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以经营性为主的文化产业是通过市场导向而发展壮大的。
美国政府主张将文化艺术活动置于市场经济和民间社会中成长,一方面,文化产业依托于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
美国始终坚持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媒体等社会潮流的引领者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大众;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机制,将非文化部门投资和外来资金引入文化产业部门。
至今,美国已成为当今文化投资最大的国家。
美国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政府投资,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等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二是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主要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三是形成了较完善的投融资体制。
此外,美国政府还一方面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推动出口,另一方面采用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国际竞争国内化,外国文化产品要打入美国市场,只能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从而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美国文化产业。
3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美国的迪斯尼、好莱坞以及时代华纳集团等都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典范。
迪斯尼原来是一个玩具品牌,沃尔特。
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个卡通形象,首先在影视中流行,然后依托于“创意+科技+资本”的经营理念,将迪斯尼品牌扩展到了音像、出版、服装、旅游等领域,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造就了庞大的跨国集团。
4 注重科技和人才投入。
美国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和应用,通讯卫星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化产业拥有了向全世界扩展的强大力量。
美国从世界各地吸收大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给文化产业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韩国的文化产业崛起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最活跃、成长最快的行业,一时间“韩流”席卷了整个世界。
韩国文化产业属后起之秀,但发展迅猛。
2003-2008年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约25,7%。
2010年,其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占到6,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四大文化产业强国,其中网上游戏居世界第一,移动游戏世界第二。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有:
1 定位准确。
韩国认为短期内无法超越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大国。
因此在发展初期走模仿路线可事半功倍,但在政策上不能追随,而要发挥本国优势,形成特色。
以韩剧为例,其成功最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
2 建设园区,集约化经营。
韩国把制造业工业园区模式引入文化产业,创造了建设文化园区的成功经验。
建设方针是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
在政府扶持下,文化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优化了资源组合。
3 市场化运作。
韩国一直以市场需求作
为开发文化产品的原动力,并用市场化做法进行调研和生产。
呈现两大特点:
文化先行,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形成商业链条。
4 均衡发展。
韩国政府于2000年在釜山、光州、大田,2001年在大邱、春川、富川、清州、金州,2002年在木浦、庆州和济州,分别建立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均衡发展。
5,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
韩国能推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因在于拥有一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6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韩国认识到本国市场规模的狭小,确立“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的方针,竭尽所能地开拓国际市场,把韩国文化产业推向世界。
实施“先占战略”进军中国,进而以中国和日本为台阶,打入国际市场。
主要采取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构筑海外营销网络、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设立出口奖励制度等措施,推行文化出口。
此外,还采取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了“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向“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韩流商品博览会”等措施,在推进韩国文化出口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7 解开资金瓶颈。
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
举措有:
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建“共同制作室”,对中小文化企业进行综合扶持等,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经费的供给。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2010年日本文化产业规模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比重为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日本的电影、音乐创收、CD销售和游戏软件的生产和销售都位居世界前列。
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有:
1 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
凡是可市场化的文化,都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发展,这是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经验。
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也靠市场化运作。
2 中介组织作用明显。
日本文化行业协会很多,行业协会都是社团法人,负责制定行业规则,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进行行业统计。
文化行业协会的作用十分突出,文化产品的审查,通常由行业协会把关。
3 以设计提升产业附加值。
2003年设置战略性设计活用研究会。
同年10月开设日本设计与经济研究小组。
还制订培育计划以培养专业人才,并推行促进设计交易正常化及保护设计的法律制度。
4 发挥本民族文化优势,吸收外国文化优点。
日本善于将本国文化融入现代科技中,还擅长以动漫等方式,从自身眼光运用一些传统的故事或人物来说明社会问题。
同时,擅长用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介绍外国文化。
5 销售方便快捷,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
利用快捷方便的网络,使出版业、音乐业等更迅速、经济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消费者心态,许多企业对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大多数书刊都附有读者意见调查表。
6 注重人才培养。
在日本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2005》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许多大学和职业学校都开设有关的专门学科,如数码艺术、动画学科、媒体、艺术学科等。
三、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转变落后观念,强化文化产业意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与研究已成为各界共识。
这其中,异议同时存在:
一部分人强调文化产品的公共性,认为文化产业需要政府从政策等方面给予扶助与支持,而不能将其完全推向市场,文化的产业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将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造成严重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一部分大众文化在进行产业化运作的过程中,的确显现出平庸低俗的倾向,在世界观以及道德理念等方面具有消极影响,但依此而否定文化产业的合理性是不明智之举。
应当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文化的产业化趋势不可避免。
结合以上情况,摆正文化产业在中国产业系统中的位置需要从树立以下三个观念着手:
首先,应树立文化经济的观念。
文化经济是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内容,文化成为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要素,精神文化领域成为生产增长的重要空间。
对文化产品的属性认识,要从认识其单一的精神产品属性转变为认识其精神产品和商品两种属性;对文化功能的认识,要从强调单一的意识形态功能转变为强调意识形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并存:
对文化效益的认识,要从强调其单一的社会效益变为强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最佳结合。
其次,应树立文化的产业意识。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深刻转变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内运行。
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加强的战略产业之一,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参与国际贸易服务的重要行业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文化的商品意识、产业意识,不将其简单地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再次,应树立文化企业自身的自主经营意识。
中国文化产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的落后是限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因。
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得到充分重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观念,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文化企业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推进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实行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因而文化企业必须自觉摈弃过去依赖政府、避免竞争的观念,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
同时亦不能完全脱离文化的社会价值,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塑造公众的价值取向、情感取向和好恶标准于无形。
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充分认识和估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扶持国民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决保障国民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受国际竞争的损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在经济总量上与苏南等地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文化产业的差距却在不断的拉大。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创新文化管理,加快产业体制改革
1 实行公司制改造。
我国的文化企业改革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转制,其重点在于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其一,对于国际文化产业逐步实行文化市场的适度准入原则,在不影响国家文化主权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地积极适度引进国际文化金融资本,输入境外文化商品。
根据有关文化投资自由化的原则,应适当开放文化市场的经营权,使各种国际文化金融资本和跨国文化集团在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所允许的范围内,在我国从事文化产业的合法经营。
其二,市场准入不仅仅对外资而言,更重要的是放宽国内社会力量的市场准入尺度,使其从占领脚下的市场做起,进而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争取国际文化市场中获得更大份额。
目前,我国文化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其获得较大发展的四大壁垒,即部门壁垒、行业壁垒、地域壁垒和所有制壁垒。
四大壁垒违反了市场平等进入、平等竞争的原则,形成了行业垄断、部门垄断、所有制歧视和地方保护等种种阻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拆除以上四大壁垒,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决定文化市场的准入资格,以吸引社会资本和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加快文化市场的产业化进程。
2 区分文化性质。
文化产业是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部分,可将其称之为经营性文化,主要包括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娱乐业、网络业等。
而义务教育、学术研究(人文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研究)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主要则属于非经营性文化或称公益性文化。
因此,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形式,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一是对政府兴办的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完全通过产业方式经营,而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应给予经费保证。
二是对反映国家和民族学术、艺术水平的精神产品,如表演团体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院校、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团体等准公益性文化单位,则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获取经济收益:
同时由国家对其进行适当扶持和补偿。
三是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完全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产业方式经营,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协调。
可采取以下供借鉴的措施:
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取消一些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投入文化产业领域的限制:
对于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鼓励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实行多元化投资,促进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3 打造精品品牌。
文化精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代表,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应当增强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化艺术业、艺术品制造业、教育业、电影业和演出业、新闻出版业、音像制品业、广播电视业,形成一批具有浓郁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能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的文化艺术的优秀品牌。
在打造精品品牌方面,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巨大品牌形象的塑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探索中的重要学习对象之一。
在我国辽阔广大的土地上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每一个区域和时代都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创造品牌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和原始材料。
要打造特色文化精品,首先要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进行科学定位,突显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忌类同或边缘化:
其次要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认真调研,进行全面摸底,作出具有可行性的开发规划,力求文化资源开发规划的科学合理。
在区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有的省市已取得一定成就,凸现了其地方优势。
例如:
云南省近年来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许多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这正是云南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
因此,在文化产业界形成了独特的“云南现象”。
丽江的“丽江金沙”、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大理的“风花雪月”歌舞演出等都是云南文化产业精心打造并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它不同于一般产业,而具有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该属性决定了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高标准要求,劣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甚至会给社会风气等带来恶劣影响。
因此,文化产业需要精工细作,不适合粗放式经营。
我们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走精品文化之路,才能赢得转型期中国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与品牌效应,才能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美国好莱坞电影大片、日本动画、意大利歌剧、迪斯尼等都是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走打造文化品牌之路,是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壮大的必由之路。
迪斯尼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娱乐文化业巨头,它的高速发展使其成为美国文化企业的一个成功样板。
总结迪斯尼公司的发展历程,重点在于品牌意识。
迪斯尼品牌在经过了多年经营后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其在这个品牌基础上从一个手工动画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影视制作、媒体网络、消费产品和主题公园开发于一体的庞大娱乐和商业帝国。
从微观方面来讲,迪斯尼公司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纳为精益求精打造品牌,在品牌基础上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多元化的商业经营模式来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是复杂的过程,要在广泛借鉴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真正的精品品牌支撑产业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别具魅力,与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而文化上的差异正是优势与特色所在,要以现代眼光来审视和认知我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并灵活捕捉国际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
根据市场需要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文化品牌和具有人类共享性的文化品牌,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我市要自上而下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大改革力度。
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可先从报业、广电等国有公共文化资源开始进行整合,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并从原有的行政体系中脱离,形成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集团公司化运作体制。
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从宣传部、财政局等相
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监督管理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公司的国有资产流向及相关人员的使用。
同时将文化企事业单位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中彻底分离出来。
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由“办文化”向“管办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市委、市政府还应加大文化工作考核在全市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文化工作考核体系和机制,统一各县(市)区市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真正把建立文化强市的方方面面纳入到经济发展的考核目标中去。
(三)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能力结构有着很高要求,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开拓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较短,所以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都存在不足,为了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坚持走由人才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是极为必要的。
中国文化产业在人才工作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有规划地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
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型的行业,由于其本身的行业分类很多,包括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艺术演出业、广告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等,因此它需要艺术、策划、技术、经营等各类人才。
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等虽然有不少从业人员,但是原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这类人才的素质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提高,同时还要加快培养一批高起点、高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充实到传统文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新兴文化产业如动画业、网络游戏业、广告业等方面的人才,有计划地填补这些方面的人才空缺。
其次,可以有计划及针对性地引进和配置一批海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充实和优化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众所周知,我国文化产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而人才培养是长期工作,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改善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一个有效方法是尽快引进一批优秀海外文化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配置到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队伍中。
不仅可以发挥这类人才作为产业发展领军人物的作用,更能够以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管理理念、创意思路、运营模式等新鲜知识和观念来影响和带动现有的人才队伍,使我们的人才水平和素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升起来。
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曾指出,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部分海外人才是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紧迫现状的最快捷途径。
第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途径需要多元化发展。
但要真正造就文化产业所急需的高端人才,必须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优势。
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及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参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目前,全国不少综合性大学以及艺术类院校已经开设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有目的地培养文化产业市场所需人才。
例如,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成立了国家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求。
总之,作为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因素在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要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的严峻现实,有计划、分层次、有目的地培养和培训文化产业领域各行业所需人才。
既立足我国,又放眼世界,准确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世界文化市场流行潮流,以国际眼光、理念、模式和标准全面打造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平台。
(四)完善融资渠道,实现产业资金优化
在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
首先是政府投资,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基金会对文化产业给予资助,州、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也提供资助,美国政府对文化的直接投入较少,但通过立法来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进行捐赠。
其次是非文化部门的投资,就特定的文化活动来说,私人捐赠者的捐献额是政府来源的2倍或3倍。
再次,美国投资体制完善,融资方式多样,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外 文化产业 发展 经验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