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自我评价.docx
- 文档编号:2993419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2.81KB
孔子自我评价.docx
《孔子自我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自我评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子自我评价
第一课孔子的自我评价
【原文】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第七》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公冶长第五》
1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3○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第七》
456○○○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8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耳顺○。
”——《为政第二》
91011○○○子曰:
“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转载于:
孔子自我评价)
——《述而第七》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第七》
太宰?
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
“固天纵?
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
“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子罕第九》
【注释】
①叶公:
叶,音shè。
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②女,通“汝”,你。
奚:
为什么。
③云尔:
云,代词,如此的意思。
尔同耳,而已,罢了。
④立:
站得住的意思。
⑤不惑:
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迷惑。
⑥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⑦耳顺:
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⑧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⑨文:
礼仪文献。
⑩莫:
约摸、大概、差不多。
?
躬行:
身体力行,亲自去做。
?
抑:
只不过是。
?
太宰:
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
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
纵:
让,使,不加限量。
?
鄙事:
卑贱的技能。
【评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
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
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
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
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
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上述先秦诸子对孔子的毁誉褒贬,各持己见,正是反映了当时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
这与汉以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截然不同。
秦汉评孔
秦汉时代是儒学发展中的关键时期。
在先秦,孔子只算是诸子之一,儒家虽号为“显学”,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3.汉武帝以后,定儒术于一尊,此后进入儒学统治时期。
汉代儒学的特点是:
1.融摄百家,综合吸取诸了各家之长来充实儒学,使儒学更加丰富;
2.由于定儒术于一尊,孔子的地位愈来愈高;
3.神化孔子和经书,使孔子由圣人变为神人,经学变为神学。
正文:
孔子的一生:
1.学习礼乐(15岁)礼乐:
旧有的统治秩序(奴隶制度,分封制)
2,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
3,从政生涯(51岁)官:
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
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
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思考】未被采纳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诸侯争霸,崇尚武力,答案:
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
5,献身文教整理文化典籍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③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
①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2,局限性:
维护等级,不平等;
【探究问题】孔子及其说学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①大思想家:
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
②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③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菱湖中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四第二单元
④晚年整理文化典籍:
《六经》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⑤世界意义: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
思想的启发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高考演练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
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教无类无类
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3菱湖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选修四第二单元a,孔子地位低下,b,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c,受其它学派打击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孔子认为
7,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
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8,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分封制的崩溃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c.教育向民间普及d.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9,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10,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11,《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1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篇三:
正确评价孔子
正确评价孔子
春秋时期,王纲解钮,礼崩乐坏,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持久的时期,孔子生活的鲁国是保留周礼最为完整的地区,这些客观上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孔子基本上属于贵族奴隶中的改革派,他的思想保留消极的一面外,还包含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并且是主要的一面。
它客观上为封建上层建筑准备了条件,并因其影响的广泛与深远,而逐渐形成为我中华民族的一种共同文化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孔子维护周礼,即西周奴隶社会维护氏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这放映了孔子的奴隶主贵族的阶级属性,但是孔子同时为达到这个目的,又提出一些因革损益的建议和进步主张,表现了他是“圣之时者”。
他的思想学说实际上适应了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兴起的客观趋势,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待问题的现实态度,人道主义精神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保守和进步两面性交错是孔子思想的特点。
孔子对待问题的现实态度,主要可从它的自然观看出来。
孔子拒绝谈玄远荒诞的事,同时又提出仁的思想,企图用“仁”来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孔子能把人与人的关系集中到认识问题、社会现实问题上来提出仁学思想,就是一种唯物主义倾向。
孔子的天命思想与与“仁”的学说相结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积极有为的精神,但是也从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一种人力无可奈何的客观必然性,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命运观点,有一定局限性。
但是孔子对于鬼神论的怀疑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体现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他的人学思想。
孔子的学说中,仁与礼即伦理和政治的关系,两者密切结合成一个统一体。
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哲学的一个最大特色。
孔子承认把奴隶看成人,提出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同时有肯定忠恕和孝悌等道德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思想。
孔子看待问题的现实态度和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从他的知识论和教育思想中有所体现:
孔子开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方针,是对古代教育制度一大改革。
孔子“先富后教”的思想,把文化教育和经济条件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育方针上,孔子重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灵活解答问题,注重启发教育,循循善诱,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独立思考,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以及考察学生性格特长,因材施教都贯彻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真理精神,也都是从个人实际出发,承认自己所知有限而真理认识无穷的实事求是态度。
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命题中,孔子提出学与思的相互关系,包含有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和朴素的辩证观点。
孔子注重知更重“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反映了孔子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孔子的思想中有唯心思想,但不是主要的。
综上所述,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对待自然社会的现实态度,和伦理政治观上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认识论以及教育思想上的唯物主义观点,永远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瑰宝。
但是我们对待孔子要一分为二,孔子的两面性不仅表现在立场和思想之间,也体现在体系内部有消极
和积极的两面因素,从而对后市的影响也有消极和积极的方面。
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封建治有重要作用是封建统治上层建筑的精神支柱,但是同时孔子又从封建统治长远的利益出发,防止压迫剥削过重,对于人民和社会发展有一定好处。
此外,孔子的思想对于历代进步思想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对内反对残暴统治、对外反抗异族侵略的精神力量。
孔子的思想在激发正义感、武装进步思想、丰富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有积极作用。
我们对待孔子一方面要认清它的学说对于正统思想所散布的毒害,但不能完全归咎与孔子,另一方面,要承认历代儒家学说对孔子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承认孔子的地位和贡献,对待孔子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篇四: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
孔子说: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及相关解释由名人名言网特别编辑
【释义】孔子说:
“君子要有九种考虑:
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释义】君子处世以道义而行,决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状矣。
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孔子名言"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孔子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释义】孔子说: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
孔子说: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释义】孔子说:
“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
孔子说: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罕》
【释义】孔子说:
“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
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
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
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
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
孔子说:
“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
”——《宪问》
孔子说: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
孔子说: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
【释义】孔子说:
“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
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推荐阅读:
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警句大全
孔子说: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
【释义】孔子说:
“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
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
孔子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
【释义】孔子说:
“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与此相反。
孔子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释义】孔子说:
“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
孔子说: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
孔子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释义】孔子说:
“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
孔子说:
“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宪问》
【释义】孔子说:
“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
孔子说: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
——《为政》
【释义】孔子说:
“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
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
孔子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
33.孔子说: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
【释义】孔子说:
“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
孔子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
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
孔子说: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
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
孔子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
孔子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
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
孔子说: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释义】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孔子说: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
”——《颜渊》
【释义】孔子说:
“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为政》
【释义】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
孔子说: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释义】孔子说:
“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释义】孔子说: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
孔子说: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
孔子说“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
大意:
孔子说: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
孔子说: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
【释义】孔子说:
“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
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
【释义】孔子说:
“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
孔子说: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
孔子说: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释义】孔子说:
“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
孔子说: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释义】孔子说:
“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
孔子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
【释义】孔子说:
“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
孔子说: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宪问》
【释义】孔子说:
“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
孔子说: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
【释义】孔子说:
“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
【释义】孔孔子说:
“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
孔子说:
“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释义】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
孔子说: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释义】孔子说:
“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
孔子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雍也》
【释义】孔子说:
“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篇五:
孔子名言
君子篇:
1.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释义】孔子说: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
2.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
【释义】孔子说:
“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
3.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
4.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
【释义】孔子说:
“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自我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