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934130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24KB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docx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时代发展的要求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
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当代中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排除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成为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探索出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方法和对策等,制定出一系列细致、有效的适合我校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环境,鼓励学生以主人翁意识自主发展、提升自我,完善品质,使学生在人格上自信、自强,在行为上自律、自立,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2.研究问题的界定
行为习惯: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行为方式,它包括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还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内容。
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可以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依据。
我们期望针对学生家庭和个性的差异,寻求最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最大程度的克服传统德育的不良因素,养成学生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
3.研究内容的确定
(1)、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是幸福的一代,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状态,为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但随之而来的是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他们的重要话题。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2).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源自于学生的需求
当前,德育往往存在“大、空、虚”的现象。
大道理人人讲,但大道理对于中学生来讲是空洞的、虚无的、难于理解的。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利用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电子邮箱、电话短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分析学生语言、行为等道德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所有主题教育的内容都是从一件具体的小事展开。
例如:
对学生进行节约的教育,我们从让学生学会吃饭入手;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从不闯红灯入手等等。
(3).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中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已经建立了自我概念,但自我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要求,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和条件。
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实践、自我完善的意愿和一定的思考、辨析、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例如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自己选班级干部、自己竞聘学生会成员等等让学生承担责任,体会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中在初三设置实验班(初三1班)和对照班(初二1班),实验班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德育教育,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育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资料收集法、行动研究法、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等。
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行动研究法要注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与调整等五个环节。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
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3.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
五.研究方案
2011年7月,在区教科研中心领导的期待下,我校有幸承担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学校领导极为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积极性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
1.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为课题组制定适合当今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方案提供前期参考材料。
2.学习科研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精心研究适合本课题开展的理论支持。
4.在2013年1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
5.实验教学
在2013.9-2013.12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初二
(1)班为对照班,另一班初三
(1)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接受式德育教育模式,并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操行进行对照。
在
在2014.03-2014.0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德育方法和实验班采用自主探究式德育教育,学期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操行记录进行对照。
在2014.9-2014.12这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开展校际交流课形式,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推广,从课后老师的评价来看获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
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六.研究过程
1.宣传发动
自主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方式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自主教育,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效率,首先得让课题组成员了解自主式德育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这是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运用自主式的前提。
课题组成员更应该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2.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坚持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
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3.实验策略
(1).实验班的德育教育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放弃以往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改成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自己制定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的可行性方案。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针对自己的在身心,品德方面的优缺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方案”。
把“小方案”汇总给教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修改。
(3).通过班级内学生分组讨论,班委会集中意见制定适合全体学生的德育守则和评价体系。
最终学生操行的评价有三个体系完成,分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班委会评价,汇总为每个学生的综合操行评价。
(4).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一个组对学生自己制定的自主德育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检测,一个组对过程进行有效指导,一个组进行试验监督,信息梳理,材料汇总。
(5).课题组成员在实验班进行课题实验过程中,每两个周进行一次组内研讨会,对实验班的实验过程进行讨论验证。
并对过程实施进行有效指导。
七.研究成果分析:
(一).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1.通过自主式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尤其是实验班的卫生习惯相对其他班级比较优秀。
在每周的卫生纪律评比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最好,使得“流动红旗”永驻实验班,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卫生纪律评比中,被扣的分数越来越少,校园环境有了空前的改善。
2.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实验班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袋,,整洁干净,天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三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通过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孝心、爱心教育,使实验班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举行以《讲诚信》为题的主题班会后,多数学生不但自己养成了讲诚信的好习惯,还把这种风气传达给其他班级。
并且实验班在三年中均被评为了“先进班级”,涌现了“文明学生”“卫生习惯”先进个人,在读书、征文和其他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多次获得学校和区教体局的表彰。
5.实验班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实验班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
教师开始认识到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提高的巨大能量。
通过这个课题的进行,教师普遍认识到放手给学生往往比仅仅比说教效果更好,对教师的学科教学也是一个极大的提高。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尹训霞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发表于2013年《现代教育科学》第四期。
2.尹训霞老师所撰写的论文《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习惯》发表于2013年《烟台教育》第七期。
3.王翠萍老师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女孩青春期的引导》发表于2013年《语文报》第十期。
4.王翠萍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发表于2013年《考试》第十三期。
5.张姝萍老师所撰写的论文《经营幸福教育人生》发表于2014年《烟台教育》第九期。
6、课题组成员中有四位被评为学校德育教育先进个人。
其中主持人郝志刚老师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7.2014年本学校被评为芝罘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3)、研究成果
1.教育是育人工作,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德育工作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地位极为重要,教会学生明确是非观念是其他工作的前提。
自主式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2.初中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人生重要的变化期,可塑性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常抓不懈。
3.自主式习惯养成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结合在青春逆反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事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方式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自主式习惯养成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
德育工作的特点是工作细、效果慢,采用自主式德育教育方式,并不是教师的缺失,而是要求德育工作者更加细致,更加系统的制定详细的教育方案。
在制定教育方案时,必须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
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主要思路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5.自主式习惯养成教育必须制定详尽的操行评价体系。
操行的评价有三个体系完成,分别是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班委会评价,汇总为每个学生的综合操行评价。
九.通过本研究引发的思考
1.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干预。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
2.家庭因素是学生不良品质的一个诱因。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容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极大增加,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弱化了学生在校受到的良好教育。
作为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外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十.本课题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只是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的自主式教育进行了实践和初步的探讨,由于时间比较短,我们对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的实践经验不足,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课题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
1.如何使学生自主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较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
2.对学生自助式行为习惯养成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其他级部的学生实施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十一.三年来课题研究所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2]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闫玉双李嫄陶西平走进学生心灵的活动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
[5]2012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奇山中学课题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良好习惯 养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