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详解.docx
- 文档编号:2993286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8.84KB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详解.docx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详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北师大版详解
绪论: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比较文学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
其核心在于把文学作为人类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民族文学:
遵循共同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与口头文学。
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基本单元。
国别文学:
又称为国家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的文学。
它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
外国文学:
非本国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
具有两个组成部分:
原语外国文学和翻译文学。
世界文学:
总和说:
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
声誉说:
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品的总称。
超越说:
超越民族文学视野来看待人类文学的一种文学上的世界主义。
专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普遍的根本规律。
总体文学:
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文明、文学的平等对话中,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此促进异质文明之间全面、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实现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或分支学科。
总体文学原意是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是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的,注重在历史横断面的共时性上对波及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进行研究。
1、民族文学、国别文学和外国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研究是出发点,外国文学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认识民族文学的视角。
3、世界文学是对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一种超越。
4、总体文学则是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要探求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传统学科的区别
一、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不同文化、学科之间在宽容理解的基础上相互沟通、尊重、包容和互补,以避免文化冲突。
目的在友好和谐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类文化多元发展。
1、从研究对象看,它们都是把文学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时间、空间上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范围小于比较文学。
2、从方法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虽然也使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但不是主要手段。
3、从目的上看,比较文学是为了寻求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的共同规律,并试图探求人类文学普遍规律。
二、比较文学专以跨界性的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
1.不局限于一国文学的研究,打破时空界限,研究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
2.把文学置于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文化、学科的背景下,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作用,更好地揭示文学的发展。
3.比较文学有其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更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
这种研究是以世界文学与总体知识的视野,来比较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学和他者的外国文学,以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定义
1816年,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
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释义一: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释义二:
比较文学是立足于全球文化背景之下,在宏观、跨越的视野中,对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和现象,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所进行的开放式的文学研究。
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跨越性: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1、跨越性的范围
(1)跨国研究
法国学派强调文学关系的重要性,提出比较文学研究曾存在过的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实际联系。
美国学派的实践中提出超越文学史的限制,将美学价值也加入进来,不过依然重视比较文学的跨国研究。
跨国研究目前仍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
(2)跨学科研究
雷马克首先提出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也就是比较文学也应该是跨科际的研究,对文学和人类其他一切学科领域都可以进行跨越性的比较研究。
只有当文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比较时候,比较文学才能够成立。
(3)跨文明研究
当西方背景的比较文学研究进入非西方背景的异质文化的时候,跨国研究已经不能解释文学内部的很多东西。
“跨异质文化”——“跨文明研究”:
更注重中西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新的阶段,也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的立足点,也是文学跨越学研究的新领域。
二、可比性
(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需要研究者从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交叉关系中加以发掘,寻求“异中之同”、“同中之异”。
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交流自古有之,并由此产生了民族文学间的互相碰撞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等现象。
要研究文学交流的规律和走向世界文学的途径,应该先清理事实,从事实出发来研究其间的经验和教训,而不能凭空想象。
)
价值关系:
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然而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关之处,它们同样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因而也具有可比性。
各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发展个别文学时具有相同的社会关系。
1、同源性:
在影响和交流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个相同的、一以贯之的东西,使得文学影响的过程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
这种相同的、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文学的同源性。
同源性包括主题、形象和文类的同源性等。
2、变异性
文化误读:
对本族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某些生僻或普遍问题产生误解的现象。
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是文化过滤的结果,导致文化错位,但是也必然带来文化创新。
有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两种类型。
在中国,龙被赋予了“吉祥、高贵、皇权”等涵义。
但在西方的意象则大相径庭。
英语词典对“dragon”的释义是“一种想象的有翼、能喷火、蜥蜴状的巨大怪物”。
在《圣经》和英语文学作品中“dragon”是魔鬼和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的恶兽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3、类同性(平行研究范畴)
(没有任何关联两个或以上的国家、民族在文学现象、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于契合性)
莫里哀的名作《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同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都同样爱钱“胜”命,悭吝而近乎自虐。
如阿巴贡要掐掉两支蜡烛中的一支,才称心如意;而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要挑灭其中的一根,才咽气罢休。
4、异质性和互补性(跨文明的范畴)
文化体系的差异对于一个放眼世界的比较文学学者来讲,恰恰是比较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文学性
1.文学,只有文学,才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原则。
3.文学性决定学科的性质和属性,即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种。
4.比较文学必须以文学作为中心,在此基础之上去超越学科之间、艺术门类之间及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人为界限,既要立足于文学之本,又要达到文学研究自身的超越。
5.比较文学研究的课题和目的必须在文学上,文学性是其核心。
四、开放性——比较文学与生俱来的特质
比较的真正意义在于跨越和沟通,其实质就是开放。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开放性要求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多元共存、相互对话、相互阐释。
它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同民族文学相比有更大的自由,比传统的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传统文学研究:
作家、作品
比较文学研究:
作家、作品、读者、客观世界(探索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找寻诗心和文心。
)
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及系统归纳、审美评论、历史考据、社会调查等新的研究方法。
(反对文化、文学上的闭关锁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
沙文主义:
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
本质就是以自己的感觉和感情为核心、根本不管客观事实和实际结果。
五、宏观性
比较文学从民族文学、本国文学的范围中跳出来,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即便对微小的领域,例如意向、技巧也能给以宏观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比较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
一、比较文学倡导新人文精神,化解文化冲突。
二、比较文学提倡多元化,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
三、比较文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文学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1、有助于治学方法的改进,培养整体思维,拓展研究视野。
2、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本国文学和外国文学,重新认识文学经典。
3、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4、有助于促进各国文学和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多元交流,共同发展。
第二章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
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溯源到古罗马时代。
诗人维吉尔对荷马的模仿;罗马帝国传记家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把希腊和拉丁文献同中世纪文化作对比,从而使希腊罗马古典文艺得到再生,也促进了比较文学又向前展开一步。
十七世纪时,古典主义者言必称希腊罗马,把古典作品奉为典范,不得越雷池一步。
这实际上进行着广泛的文学比较。
十八世纪时,伏尔泰的《论史诗》,被视为是比较文学理论的开端。
如此的论释,实际上就是为广泛的比较创造条件。
十九世纪初叶,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与《论德国》,为比较文学学科的诞生准备了土壤。
第一节学科的诞生
一、学科产生历史条件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
自然科学:
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意识到现存的各种生物都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祖先。
社会科学:
法国孔德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启发了人们对外部事物联系研究的重视(人类智慧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现代实证阶段三个阶段)
文艺研究更重视整体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环境、作家、作品。
(丹纳“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
2、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广泛传播
从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到浪漫主义,席卷欧洲。
浪漫主义打破传统,主张文学描写异国风光,东方的情调、风俗、氛围、色彩等,作家要研究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明确将欧洲文学划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大流派,前者以荷马为鼻祖,构思纤巧、形象优美、情调欢愉;后者以古爱尔兰诗人莪相为源,崇高伟大,沉思深刻、忧郁气质。
以超越国界、民族的范围进行比较研究。
3、比较意识的觉醒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物种进化论。
注意研究群体间的各种联系,揭示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关联性。
如猿与人等。
各种比较学科纷纷建立,比较语言学、比较生理学、比较神话学、比较童话学······
4、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与民族意识的形成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对象由一个民族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文学的学科,其诞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民族文学的建立及充分发展,二是跨文化视域的形成。
十九世纪后半期,这两个条件已基本形成。
【总之,民族文学的确立和充分发展使比较文学有了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内在根基,跨民族和跨文化交流所导致的研究视域的扩大,使比较文学的建立和发展有了广泛的基础和保障。
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使一直处于蕴涵和萌芽状态的比较文学在十九世纪终于发展成为一门有自己独特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
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文学 复习资料 北师大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