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化学实验精讲精练.docx
- 文档编号:29931416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58.17KB
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化学实验精讲精练.docx
《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化学实验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化学实验精讲精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化学实验精讲精练
2022年初高中化学衔接第12讲:
化学实验精讲精练
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脉络,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实现。
实验教学的衔接就是力求为高中探究性实验打好铺垫,在高中阶段让学生探究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2、药品的盛放和取用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或有毒的。
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3)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①试剂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缓慢地倒;
③拿试剂瓶倒液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
④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液
时,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3、物质的加热
不论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还是给液体加热,加热前,玻璃仪器外壁的水擦拭干净,都要先预热,不停移动试管。
如果试管被固定,不停移动酒精灯。
加热固体时,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加热液体时,使用试管夹,从下向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试管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约450角,避免液体沸腾喷溅。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
加热后,不能用冷水冲洗玻璃仪器,否则有炸裂的可能,也不能把加热后的仪器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可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
试管(固、液),蒸发皿(液)坩埚(固)
垫上石棉网
烧杯(液),烧瓶(液),锥形瓶(液)
不可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量筒
※括号内“固”表示该仪器可以用来加热固体,“液”表示可以用来加热液体。
4、连接仪器装置
几乎所有仪器的连接都需转动,而非蛮力。
必要时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
5、检验装置气密性。
抓住两点:
首先装置保证是一封闭体系。
检验气密性实际是检验整个装置的接口处是否漏气,因而先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
二对封闭体系微微加热或用手紧帖容器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从而看是否严密。
(无气泡则不严密,需检查哪漏气)
6、过滤
目的: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操作中应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有气泡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
7、蒸发
第一,加热过程不断搅拌(目的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第二,当蒸发皿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8、洗涤仪器
做实验必须用干净的仪器,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现以洗涤试管为例,说明洗涤玻璃仪器的方法。
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9、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药品
性质
保存方法
白磷
着火点低,易自燃,不跟水反应
放入冷水中
浓硫酸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性)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
要严
浓盐酸
易挥发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
浓硝酸
易挥发
放入玻璃瓶内,瓶塞要严
氧化钙
易吸水,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
固体氢氧化钠
易潮解,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密封于干燥试剂瓶中
碱溶液的玻璃瓶应用橡胶塞密封。
二、物质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物质
检验的方法、步骤
现象
化学反应原理
备注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木条复燃
C+O2
CO2
氢气
⑴点燃
⑵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⑴产生淡蓝色火焰。
⑵烧杯壁上有水雾或水珠生成。
2H2+O2
2H2O
不纯时有爆鸣声
二氧化碳
⑴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⑵加入澄清石灰水
⑴木条熄灭;
⑵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一氧化碳
⑴点燃;
⑵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⑶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⑴产生蓝色火焰;
⑵烧杯壁无水珠;
⑶石灰水变浑浊。
2CO+O2
CO2
Ca(OH)2+CO2==CaCO3↓+H2O
不纯时有爆鸣声
甲烷
⑴点燃;
⑵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烧杯;
⑶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
⑴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⑵烧杯壁有水珠;
⑶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Ca(OH)2+CO2==CaCO3↓+H2O
不纯时有爆鸣声
氯化氢
⑴有刺激性气味
⑵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
⑶在空气中有白雾
⑷通入
溶液中
⑵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⑷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HCl=H++Cl-
AgNO3+HCl=AgCl↓+HNO3
氨气
⑴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⑵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⑴有氨臭味;
⑵湿润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氮气
⑴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
⑵加入澄清石灰水
⑴木条熄灭;
⑵石灰水依然澄清。
2、几种重要物质的检验
物质
所用试剂
检验的方法、步骤
现象
化学反应实例
酸
⑴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量酸于试管并加入几滴石蕊试液。
石蕊试剂由紫色变为红色。
⑵无色酚酞试液
取少量酸于试管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⑶PH试纸
蘸取少量酸滴在
试纸上。
碱
⑴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量碱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石蕊试液。
石蕊试剂由紫色变为蓝色。
⑵无色酚酞试液
取少量碱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⑶PH试纸
蘸取少量碱液滴在
试纸上。
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
试剂和稀
⑴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⑵滴入几滴
试剂并滴加稀
产生不溶于稀
的白色凝乳状沉淀。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
试剂和稀
⑴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⑵滴入几滴试剂并滴加稀
生成不溶于稀的白色沉淀。
碳酸盐
或稀,澄清石灰水
⑴取少量待测固体或溶液于试管;
⑵加入几
滴稀或稀;
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冒出气泡,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铵盐
⑴碱或碱液
⑵红色石蕊试纸
⑴取少量待测固体或溶液于试管;
⑵加入碱或碱液共热;
⑶将产生的气体接触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⑴有刺激性气体生成;
⑵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物质性质的实验
1、气体的发生装置
2、气体的收集装置
①排水集气法
②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集气瓶口向下)。
3、气体验纯与验满方法
4、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气体
药品
反应原理
O2
过氧化氢;
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H2
锌粒、稀硫酸
Zn+H2SO4(稀)===ZnSO4+H2↑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5、常见气体杂质的除法
气体杂质
方法或试剂
H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除去产生的水蒸气。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除去产生的
O2
通过炽热的铜网。
原理:
CO2
通过澄清石灰水或
溶液。
(后者吸收效果更好)
通过无水硫酸铜或浓硫酸。
(后者在除水时常用)
通过
溶液或
等碱性溶液中(后者吸收效果好)
四、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从混合物中提取某一种物质或除去一部分物质的过程。
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难溶物
操作中应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2)结晶法:
结晶是指饱和溶液改变条件后,过剩的溶质形成一定几何形状的固体析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结晶法用于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溶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得到晶体。
大多数溶质的溶液通过升温可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的在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结晶水合物中的水是晶体的固定组成部分,故结晶水合物是一类纯净物。
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海水晒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降温后首先析出KNO3晶体。
(3)蒸馏法:
是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常用来提纯液体如制蒸馏水。
蒸馏操作是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提纯的操作。
其过程是:
加热样品使其中某组分气化,然后使蒸气冷凝为液体加以收集。
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和接受器(尾接管),其他的仪器为温度计、锥形瓶、铁架台、烧瓶夹、冷凝管夹、铁圈、酒精灯、石棉网等。
蒸馏烧瓶产生的蒸气经冷凝管冷却、液化由接受器收集。
冷凝管与蒸馏烧瓶的侧管连接。
连接时,蒸馏烧瓶的侧管的管端至少必须穿过木塞,使蒸馏液流出的时候,不跟软木塞接触,这样可以避免木塞上的杂质混入蒸馏液里。
温度计的水银
球应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冷凝水应“下进上出”。
【典型例题】
[例题1]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
他想了想,于是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除杯壁上没有水珠出现外,火焰变化的情况基本相同。
(1)你认为火焰变微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一氧化碳做相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1)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者说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内)。
(2)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例题2]欲量取10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筒( )
A.5ml B.10mlC.25ml D.50ml
答:
B
[例题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学生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
A.8ml B.>8ml
C.<8ml D.无法判断
答:
B
[例题4]下列几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通入氢气立即给氧化铜加热,实验结束时,撤掉氢气后停止加热。
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去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皮肤上沾上浓硫酸,立即用水冲洗。
解析:
A的操作错误,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目的是赶走试管里的空气,避免引起爆炸。
当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使铜在氢气流中冷却下来,再停止通入氢气,目的在于防止铜在高温下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B的操作正确。
因为氢气为可燃性气体。
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这个范围,点燃时就会爆炸。
因此,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的操作错误。
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会
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因此,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拿出来,然后再撤酒精灯。
D的操作错误。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皮肤上沾上浓硫酸,当接触水时会放热,进一步腐蚀皮肤。
正确的操作是先用布试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答案:
B
[例题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不要求回收杂质),把适当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A.加适量盐酸,过滤
B.加适量水,过滤,蒸发
C.加适量水,过滤
D.加热(或高温灼烧)
E.加热,加适量水,过滤
F.加适量盐酸,蒸发
①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
②氯化钾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 )
③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
④氢氧化钠粉末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
⑤炭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 )
解析:
①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碳酸钠能溶于水,根据二者溶解性不同,即采取加适量水、过滤的方法进行除杂和分离。
②本组两种物质均能溶于水,因此不能用上法分离,可设计将碳酸钾转化为氯化钾的方法,采用加适量盐酸、蒸发的方法除去所含有的杂质。
转化的方程式如下:
K2CO3+2HCl=2KCl+CO2↑+H
2O
③本题欲除去碳酸钙,往往有人用溶解过滤法分离,这是不妥当的。
因为氧化钙不易溶于水,而且溶于水的部分又会转化成氢氧化钙,这样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
很显然可以利用高温煅烧的方法使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
其反应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④本题可利用二者的溶解性不同来进行分离,但是仅仅采取溶于水,过滤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蒸发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⑤本组若采用高温加热使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虽然能除去氧化铜,但是生成的铜仍混在炭粉里,实际上是除了一种杂质又带入了另一种杂质,这种做法是错误
的。
可利用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转化为能溶于水的氯化铜,而炭粉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的性质采用加适量盐酸,过滤的方法除去杂质。
其反应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答案:
C、F、D、B、A
启示:
从上述几组除杂题可以看出,除杂的方法可采取物理方法(即①)也可采取化学方法进行转化,使加入的试剂跟杂质反应与原物质不反应,使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或原有的物质,达到除杂的目的,但注意一定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例题6]下列混合物可采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
A.KCl和NaNO3
B.水和酒精
C.Na2CO3和CaCO3
D.MgSO4和ZnSO4
解析:
过滤适合于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组成的混合物,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以物质的溶解性为基础。
题中B是液体,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C组中Na2CO3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具备过滤分离的条件。
答案:
C
[例题7]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粗盐提纯实验的过滤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标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2)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之处:
① ;
② ;
③ ;
解析:
用化学实验仪器来进行各项化学实验时,要知道每种实验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主要用途及名称。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制作过滤器时,把滤纸对折两次后形成的锥形的小纸筒用水润湿紧贴在漏斗内,滤纸的边缘不得超过漏斗的上边缘,倾倒粗盐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与烧杯内壁紧靠,以防滤液溅出。
答案:
(1)①铁架台②漏斗③烧杯
(2)①倾倒液体时没用玻璃棒作引流
②滤纸的边缘超过漏斗的上边缘
③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例题8]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镁等大量的无机盐。
(1)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
方法一:
;
方法二:
;
(2)由此所得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下列步骤除去。
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 )→( )→蒸发结晶
解析:
此题考查海水与蒸馏水的鉴别,可根据海水中有固体溶质,且NaCl是咸味的来鉴别,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
(1)将两种待测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的两侧,并加热,待水蒸干后,留有固体残渣的为海水,无固体残渣的为蒸馏水;尝味道,有咸味的是海水,无味的是蒸馏水。
(2)溶解过滤
[例题9]要把NaCl、KNO3、CuO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uO不溶于水)分离,加适量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
A.先结晶再过滤
B.先过滤再结晶
C.只需两次过滤
D.先过滤再结晶,进行第二次过滤后蒸发
解析:
加水溶解混合物后,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判断:
CuO不溶于水,先选择过滤法将CuO除去,得到NaCl与KNO3的混合液,再根据NaCl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可用降温结晶法使KNO3结晶析出,进行第二次过滤后再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即可得到NaCl晶体。
答案:
D
[例题1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分离NaCl与NaNO3的混合物
B.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存在SO42-
C.将H2、O2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用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解析:
A中NaCl与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过滤分离;B中由可能存在Ag+;C加热条件下H2与O2会反应且可能引起爆炸;D因镁粉和铝粉可溶于盐酸并与之反应而除去。
答案:
D
说明:
实验方案设计的综合问题,要求掌握各自的方法和要点。
[例11]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解析:
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NaOH溶液剩余,同时有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的Na2SO4。
答案:
NaOH、Na2SO4
说明:
可忽略反应过程,直接从反应本质来分析问题。
[例12]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A B
C D
(1)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在做甲烷燃烧实验时,点燃前必须要 ,否则会发生危险。
(2)若用装置C制取CO2,并把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较长时间一直未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生成的CO2中混有 气体。
(3)D是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时,①中的现象是 ;②中的现象是 。
尾气应该 ,以防止和控制尾气中的 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
(1)B;检验甲烷的纯度
(2)氯化氢
(3)黑色的CuO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气球收集或点燃;一氧化碳
说明:
关于气体制备的知识迁移题应明确所制备气体的特性,反应物的特点等。
【基础练习】
(一)
1.下列仪器,不能加热,也不能做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一定要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量筒 C.漏斗 D.水槽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实验室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
C.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盛高锰酸钾的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
4.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A.不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小 D.密度比空气大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装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加热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②①③④⑤
6.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种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
D.将气体分别通过炙热的铜丝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木炭放入燃烧匙中加热到发红,然后迅速伸入到氧气瓶底部
B.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应预先垫上一层石棉布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应先将洁净的细铁丝绕
成螺旋状
D.细铁丝燃烧的氧气瓶中应先装有少量的水或细沙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衔接 12 化学 实验 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