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929072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01KB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docx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
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
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
问孩子们:
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
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
小朋友都说:
手被弹开的感觉。
结论:
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
提问孩子们:
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
结论:
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小百科:
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
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全文约:
1082字,阅读时间:
97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2
一、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
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
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四、活动难点
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六、活动过程:
1、认识实验材料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
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2、实验:
沉与浮
①教师示范:
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
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
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
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
"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②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
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
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③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
"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
总结:
(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七、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
3、师:
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
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
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
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
(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
3、师:
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
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
4、幼:
……(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
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
5、教师总结:
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八、活动延伸
1、师:
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
3、教师总结:
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
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全文约:
2481字,阅读时间:
226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
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
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
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
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
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
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
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
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
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
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
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全文约:
1391字,阅读时间:
126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而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幼儿天生喜欢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目标一: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
目标二:
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目标三: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
把下沉的浮起来,把浮起的沉下去
活动准备
大水盆6个,篮子12个,纸、干木块、石子、钉子、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实心球、硬币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
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好奇心)
二:
操作,请小朋友们把桌上的东西放在水盆里,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三:
请小朋友们把沉与浮的物体分别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告诉别组的小朋友和老师,哪些下沉了,哪些是浮着的。
(纸、干木块、塑料杯子、树叶、乒乓球是浮着的,石子、钉子、实心球、硬币是沉下去的)
四:
为什么有的沉下去了,有的却浮起来了呢?
五:
请小朋友们利用篮子里的东西互相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浮起的沉下去,把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把纸用石子压住,把硬币放在塑料杯里………。
)
六:
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会浮上水面。
教学反思
“沉与浮”这个活动设计________于幼儿的一个突然发现。
活动紧密围绕“沉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
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沉浮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玩一玩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物体沉与浮的原因,获取与物体沉浮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
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发展开渠。
活动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发展引路。
全文约:
1213字,阅读时间:
110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
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
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
(出示沉↓、浮↑卡片)2、师:
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
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
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
2、第一次记录:
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
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
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
成功了吗?
幼儿:
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
(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全文约:
1094字,阅读时间:
99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3.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能够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难点
初步大胆尝试,探索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会记录实验结果。
2.物质准备:
a.各种实验材料(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操作盒子)人手一份。
b.自制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感知物体的沉与浮的现象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实验了,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的操作材料有:
水、瓶盖、橡皮泥、雪花片、泡沫、回形针、橡皮泥、木块、钉子、记录表。
请小朋友试一试,看一看哪些物体会沉下去?
,那些物体会浮上来?
用符号标记。
2.师:
在操作时请小朋友注意以下几点:
a.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b.操作时请小朋友尽量不要把水洒到桌子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尝试。
3.师: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对于个别操作较慢的幼儿进行指导和鼓励。
4.师:
并现场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5.师小结:
我们通过操作后发现金属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像(回形针、钉子、硬币)木质和塑料类的物体放入水中会上浮像(泡沫、筷子、木块、雪花片、瓶盖)。
由此可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
二、尝试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
刚才的结果中我们都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小朋友尝试操作,如何让下沉的物体上浮?
看看有什么样的办法。
(有的是通过借助外力,还有的是改变自身形状)一起来探索。
2.师:
鼓励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
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了,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会下沉,但是我们通过改变它的形状,由原来的下沉变成了现在的上浮。
橡皮泥在自身比重不变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了。
它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在此环节中渗透了有关浮力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浮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有关浮力的了解。
三、迁移生活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观看课件,轮船、游泳圈、竹筏等。
活动延伸
师: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改变橡皮泥本身的形状可以让原本下沉的物体上浮。
那你找一找你的身边还有什么物体也可以这样来操作?
大家搜集一下,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自己来试一试,看一看吧。
教学反思:
1.通过幼儿亲手操作,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
2.在活动中提供了适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
4.实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肯定。
5.本节课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时由于准备不足,孩子没能答出人们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还要多探究,并及时引导孩子为以后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全文约:
2134字,阅读时间:
194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7
设计意图:
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
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
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
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
2.幼儿学具:
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
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
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
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
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
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
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
教师:
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
全文约:
1089字,阅读时间:
98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沉船浮上来了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尝试用各种办法让各种船浮到水面上;
3、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由于幼儿天生就爱玩水,为此本着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的理念,设计这节在水中玩船的,以游戏形式进行探索的活动。
教学准备:
1、七种(七种以上)质地不同、补救方式不同的沉船;
2、辅助材料:
泡沫、塑料、纸、卫生筷、铁丝、透明胶、皮套,盐;
3、潜水艇模型。
教学过程:
1、出示潜水艇模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潜水艇是做什么用的?
---潜水艇是怎么在水里走的(进行演示)
2、探索做小实验
---出示七种质地不同的船,可这么多人就七只船怎么办?
让幼儿感受合作,并提醒不抢、互相谦让。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两个人一起选择一种船去玩)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
(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儿走?
一起想办法让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儿探索,教师引导,
3、再探索、留作业
---拿出胡萝卜做的小船,问: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让胡萝卜船浮在水面上的?
出示盐,把盐放入水中,让船浮上来。
---回家后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试试
全文约:
875字,阅读时间:
79秒。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9
1、教学目标
(1)幼儿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表述的习惯。
2、教学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
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大容器5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
沉、浮。
(3)教学的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4)学生的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实验所需的废旧物品。
(5)实验记录:
绘画形式。
(6)时间安排:
40分钟左右。
3、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样东西,看看、说说是什么?
(2)猜想:
假如把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样?
(3)第一次实验:
幼儿把选择的东西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
(4)第一次记录:
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5)交流:
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实验结果。
(5)提问讨论:
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幼儿相互讨论。
(6)第二次实验:
选择不同的材料,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7)第二次记录:
记录实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实验成功与否?
(8)交流:
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
成功了吗?
(9)生活经验迁移:
假如有人落水了,怎么办呢?
(10)延伸:
把实验材料放进“做中学”活动区,让幼儿课后能继续探索。
全文约:
829字,阅读时间:
75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与浮 大班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