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docx
- 文档编号:29927228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4.10KB
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docx
《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宣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共22分)
1.(2分)选出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2分)(2017高一下·应县期中)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__________,但网络__________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
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功能(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文学经典“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__________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
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__________。
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
一声叹息,还是报以咆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元凶巨恶 无所不至 孤芳自赏 水到渠成
B.罪魁祸首 无孔不入 孤芳自赏 应运而生
C.元凶巨恶 无孔不入 顾影自怜 水到渠成
D.罪魁祸首 无所不至 顾影自怜 应运而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B.但在网络符号浪潮汹涌澎湃的面前,已经由不得慢悠悠的“权威”的文学史来回答了。
C.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权威”的文学史已经由不得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D.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文学史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B.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指尖玩意,也已成为平民大众的专属品。
C.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已不再是文学,而是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D.文学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而且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
4.(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嬉闹(xī)坠地(zhuì)聒噪(guōzào)懵懂(měnɡ)
B.默契(qì)衔恨(xián)勾当(ɡōudānɡ)嚼舌(jiáo)
C.汲取(jí)调剂(tiáojì)天赋(fù)长史(zhǎnɡ)
D.陡峭(dǒuqiào)消融(rónɡ)惬意(qiè)垓心(ɡāi)
5.(2分)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砥砺 掂量 凭添 越俎代庖
B.邮戳 座落 烦躁 切齿拊心
C.缅怀 忤逆 精粹 前倨后恭
D.迄今 歧视 屠戮 一愁莫展
6.(2分)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病情)
C.穷兵黩武。
(名词,战争)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背,背着)
7.(2分)下列各句中与“狼吞虎咽”中“狼”“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侧身西望长咨嗟
D.雄飞雌从绕林间
8.(2分)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9.(2分)下列关于“汉字”说法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如:
草、室、泥、村、腐。
形声造字法的构字能力很强,因此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最大。
B.汉字和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楷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行书)、颜真卿的《多宝塔》(楷书)等。
C.汉字的六种构成方法即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演变的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二、默写(共1题;共6分)
10.(6分)(2018·全国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11.(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②费:
费(古读bì):
季氏的私邑,今山东费县。
(1)用“/”给文中划线的语段断句
(2)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谒见
B.无乃尔是过与 过错
C.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跌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其身也,则耻焉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吾一日长乎尔
C.既来之,则安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门虽设而常关
(4)对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既来之,则安之”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B.既然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C.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D.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应该安下心来。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请你谈谈对孔子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2.(7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②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炼字,首联“倚”字,把春天拟人化,富有生气,以此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
而“寒”字,既写出了春寒料峭,阴晴不定的特点,而且也为诗人与朋友相聚相别营造了氛围。
B.诗人写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颔联中“细雨湿衣”“闲花落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方面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恋恋不舍之事;还寄托了与友人相遇后别离的复杂情思。
诗人将景、事、情三者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
该句中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蕴含于其中,因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芳草”喻指情感不断,像芳草一样延伸。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2分)
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海爷
王春迪
马三是海爷府上的伙计。
一次,他给海爷去外地贩货,还在路上呢,他的媳妇得了恶疾暴毙。
乡里有个风俗,丈夫外出时死去的妇人,她们的棺材要暂存在城郊的杂树林里,人们称之为“媳妇冢”,直至丈夫回来才能迁入祖坟。
如若等不到这一天,那么,这片杂树林就是她们永远的归宿了。
马三媳妇埋到“媳妇冢”后的第三天,有消息传到海爷府上,说马三几个人在贩货的路上遇上了山贼,马三连人带车从几百丈的山崖上滚了下去,尸骨无存。
马三贩的货里头,有貂皮、鹿茸、山参,几千两银子的货,海爷愣没问一句,只是吩咐管家把马三那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叫来。
孩子讪讪地来了,海爷让他们走近点,大的拍着肩膀,小的抚着脑后,说:
“从今儿个开始,你们到府上的家塾来读书吧,跟少爷们一起吃,一起玩,愿意的话,就跟府上的姓吧。
”
小的头上还沾着几根稻草,海爷将稻草一一捏了下来,回头对下人说:
“带去收拾收拾,爹娘不在,更得有个样。
”
这时,管家上前一步,问:
“东家,马三的媳妇咋办?
”管家的意思,马三死了,马三的媳妇进不了马家的祖坟,只能永远扔在荒郊野地里,任那些野狗刨去了。
海爷叹道:
“马三死了,媳妇再扔外头,于心何忍?
你去走动走动,钱能解决的事,就不叫难事。
”
当晚,管家就捎回马家的话,马家人说,马三既然回不来,那女人,就不能算是马家的人了。
管家本以为海爷听罢会火冒三丈,哪想到海爷突然笑了,他招了招手,管家凑了过去,海爷低声说了几句,管家话没听完,眼已瞪得大如铜铃,他张口结舌地说:
“娶……娶一个死人?
东家,这……这事使不得!
”
海爷瞪了管家一眼,管家不敢吱声。
海爷的意思,是想把马三媳妇“娶”过来,也就是结个“阴亲”,然后把她安葬在自家的祖坟里。
无奈,管家硬着头皮去马三媳妇的娘家,像模像样地下了礼。
马三媳妇的娘家人你看我,我看他,都不知海爷演的哪出戏,但是看着一桌白花花的银子,眼睛直放光,便立刻允了。
之后,择了个良辰吉日,一阵鼓乐鞭炮,海爷郑重其事地将马三媳妇从“媳妇冢”里请了出来,而后一路吹吹打打地将她“娶”进了自家坟地里。
在老年间,死人之间娶阴亲,这是常有的事,不稀罕,可活人娶死人,那叫一个新鲜!
然而,对此,好嚼舌根的街坊们没一句二话,只夸海爷仗义!
说起海爷“迎娶”马三媳妇的那个晚上,着实瘆人。
那晚,海爷府上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床上放着马三媳妇曾经穿过的衣裳。
天黑之后,明月半墙,树影婆娑,秋风阵阵,海府上上下下,紧闭房门,吓得不敢出来,唯有海爷,面不改色地进了“新房”,房门一关,和衣而睡,一夜鼾声如雷。
本来此事就这么过去了,哪想到三年后,马三竟活着回来了!
起初,马三为海爷走南闯北,很是卖力,可后来他见海爷日进斗金,钟鸣鼎食,呼风唤雨,前呼后拥,便渐生嫉恨。
马三不甘心给海爷跑一辈子腿,思前想后,便暗中串通山匪,将海爷的货全部给劫了,自己还将空车赶下悬崖,造成一种坠崖而死的假象。
事后,马三用分得的钱,去关外闯荡,凭着一腔不要命的狠劲儿,竟也发了财。
这次回来,本打算接妻儿远走,一打听,儿子随了海爷的姓,媳妇早已去世,再一问,自家的媳妇竟然埋进了海爷家的坟地里!
这天,马三背着一个重重的包裹来找海爷。
见了海爷,也不说话,将包一甩,里面“叮叮当当”倒出一地闪闪的金银。
马三昂着头,扯着嗓门嚷嚷:
“这些,还你。
”
管家见到马三,撸着袖子,想冲上去,被海爷一把拦住了。
海爷微微一笑,说:
“坐,马三,坐吧。
啥时带人,随你。
”
马三也不坐,说:
“活的我现在就带走,死的,等我算好了日子告诉你。
”说罢,马三转身就走。
数日后,马三带着足有百步长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吆吆喝喝,直奔海爷家的坟地。
海爷远远地用手一指:
“就是那个。
”马三大步走了过去,跪在坟前,重重地磕了仨响头,却没掉一滴眼泪,然后他转身一吼:
“挖!
”
随行的五个壮汉,手持家伙,“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
不料一个极为普通的坟,挖了一个多时辰也没见到棺木,挖的人一个个累得连铁锹都拿不动了。
马三骂了几句,抢过家伙,自己跳到坑里,挥汗如雨地干了起来。
可是,眼瞅坑深得已过一人高,愣是啥都没有!
马三爬了上来,喘着粗气,斜着眼睛看着海爷。
海爷眉头一皱,招呼府上的家丁帮着挖,谁知刚刚下到第二铲,便碰到了马三媳妇的棺材。
围观的人顿时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大伙都说,忘恩负义的马三,连他死去的媳妇都看不下去了,就不愿跟马三走!
连鬼都敬重海爷的仁义,这马三,真的连鬼都不如!
此时,马三面如白纸,浑身发抖,再也没敢看他媳妇的坟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全篇。
明线是海爷收养马三的孩子,“娶”马三死去的媳妇;暗线是马三串匪劫财,闯荡发财,发财后接小孩,挖坟
B.海爷对马三的为人心知肚明,所以,马三被劫,海爷对货物愣是没问一句,而是把马三的孩子接近府中抚养,他希望以此感化马三。
C.马三串匪劫货,虽说利欲熏心,为人不齿,但发财后不忘回来归还当年所劫货款,接孩子回家,把媳妇埋回祖坟,可见他并不是一无是处。
D.作者采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多种手法来描写海爷。
刻画出了海爷丰富的性格特征,非常传神,富有感染力。
(2)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有何作用?
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并做分析。
(3)有人说小说结尾海爷挖马三媳妇的棺木的情节,不太符合常理,而且有宣传迷信的倾向。
对此你怎么看?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14.(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①________,但人们对许多套语不但没有反感,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好感。
很多时候,人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甚至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
这样的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②________,只能让人思想陷入懒惰。
假若人的思想懒惰,没有独立思考的行为,时间一长,③________。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5.(5分)(2016高三上·桂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一则关于中国游客在泰国餐厅抢虾的新闻引爆舆论,一些网民纷纷指责中国游客“素质”低。
可没过多久,相关媒体却爆出,这段热传的视频至少有两年的历史。
更关键的是,视频中的中国游客之所以“抢虾”,是因餐厅其他食物太少,只有虾能随意取食,但是取食钳又太少,而旅行团又在催促游客尽快就餐。
在这件事情中,某些媒体显然充当了“造谣者”的不光彩角色。
然而,一则毫无价值的旧闻,何以能成为热门话题?
更重要的是,类似事件,近年来已出现多次。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针对网民、造谣者、中国游客或其他相关方的行为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题;共22分)
1-1、
2-1、
3-1、
3-2、
3-3、
4-1、
5-1、
6-1、
7-1、
8-1、
9-1、
二、默写(共1题;共6分)
10-1、
10-2、
10-3、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11-1、
11-2、
11-3、
11-4、
11-5、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2-1、
12-2、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12分)
13-1、
13-2、
13-3、
六、语言表达(共1题;共3分)
14-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宣城市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