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作文素材.docx
- 文档编号:2992269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76KB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docx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新作文素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最新作文素材
素材好声音
我所渴望的美,是永恒与生命,谁知它们竟水火不容;永恒的美,奇光异彩,却无感无情;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
——顾城《美》
我自己虽然不是画家,没有亲手产生出美的力量,我却有审美的感觉、审美的理智,所以我才感觉到在我外面的美。
——費尔巴哈
绝对的美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且也不可能存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美的概念无疑是在变化着的。
——普列汉诺夫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
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
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
谁能束缚着月光呢?
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沈从文
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
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
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这样的一封信。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这是教育久远而宏大的终极旨趣。
然而,我们时下的学校教育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养成,以致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越来越冷淡、冷漠甚至冷酷。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饱了,你的柴呢?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段子刷屏,在转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观点:
请放弃无效的社交。
然而,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解读。
面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就会不一样。
所以,工作只是决定了你的努力方向,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自己的视角和态度。
未来30年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世界的变化将远远超出想象,真正冲击各行各业、冲击就业、冲击传统思想和传统行业的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是对未来的不拥抱。
我希望未来大学多关注的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如果纯是用知识的话,我相信我们未来的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因为二十一世纪以后,核心词是创新,是想象力,是变革。
——2016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浙江杭州云栖大会的演讲。
马云说:
“1995年我创业的时候,全世界互联网的用户可能不到5万人,今天参与云栖大会的观众就已经接近5万人,21年的变化,令世界震撼。
”
做最好的自己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
清华著名“四导师”之一王国维先生教导学生:
“要做到‘六不’,即不放高言论,不攻击古人,不议论他人短长,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
”这所谓“六不”,即让学生们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首先要学会谦逊。
古语有云:
“满招损,谦受益”,做人,要有谦虚的态度,才会不断进步。
圣贤如孔子,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言,也要“敏而好學,不耻下问”,身为世人所尊崇的贤人,也甘于听一听晚辈的见解。
谦虚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
谦逊的人不会随意对别人品头论足,而是虚心向他人请教。
“不放高言论,不攻击古人,不吹嘘,不夸渊博”无一不是在提醒人们要谦虚。
王国维先生对他的学生们说这些话的用意,在于让他们潜心修学,虚怀若谷。
人只有谦虚下来才会肯于向别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做好自己,要甘于寂寞。
有一个成语叫“苦心孤诣”,形容人刻苦钻研的精神。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坚持的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路漫漫,不要总是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牵绊,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甘于寂寞,我们需要在喧嚣中寻出一份宁静,在本来杂乱不堪的世间为心灵腾出一片净土,去享受这份寂寞带给我们的升华空间。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刻苦钻研宋代理学,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他力图发展一门新的理学,却被困在了一个问题之中。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选择了逃避尘世,在深山中修行,终于在一个夜晚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最终奠定了王阳明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做好自己,还要懂得坚守。
王阳明研究理学的过程中本可以认同程朱理学的观点,放弃这不被世人认可的探求。
他却选择了坚守,并最终在长久的缄默后声震人间。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有自己的操守,并时刻坚守住自己的本心。
相对于王阳明而言,当今的许多学者、专家教授们是否还是真正的学者、专家教授呢?
为何大学校园里论文抄袭的现象如此普遍又难于禁止?
王国维先生最后的一“不”,恰恰反映出坚守之于修身的重要性。
做好自己,我们要深自缄默,亦或是如云漂泊,这是我们人生的旅行方式。
有朝一日,当缄默与漂泊到了尽头时,我们也便迎来了最好的自己,声震人间,在人生的高峰,点燃闪电!
“唯一守规则的出租车司机惨死”引发的反思
不让守规则者遭殃,是法治应有的内蕴规则,
也必须用规则不打折扣地执行和捍卫
2016年10月17日22时许,北京市通州区发生了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
一辆小轿车违法变道加塞,后方拉石头的大卡车遇红灯未减速,为躲避变道小轿车,急转弯侧翻,车载碎石瞬间倾泻,致使路口一辆正在等红灯的出租车被埋。
尽管路人和消防人员合力抢救,但出租车司机被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
让许多人感到心寒的是,这位不幸惨死的司机,是这起事件涉案司机中唯一的遵守规则者。
遵守规则的人付出了生命,违反规则的人却“安然无恙”(尽管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如此“倒置”的结果。
尽管这只是个案,可这样的结局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已很难用“震撼”“锥心”等字眼形容。
而网上这则新闻最热的一则跟帖“若法律不能保护守规矩者,谁还会守规矩”,道出了很多人心被刺痛的根源。
在公共空间里,正常情况应该是,守规则是所有选择中风险最低的那一种。
良序规则,在庇护面和震慑力上内含“惩恶励善”的指向性设计。
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不守规则者横冲直撞,守规则者遭殃”的情形,比如从容排队却坐不上车,能抢不让却乱中取胜;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却日进少金,恶意炒作弄虚作假却盆满钵盈……在交通领域,随意变道不打转向灯的、开车时看手机的、稍有一点矛盾纠葛就相互别车的,各类不守交规的行为更是司空见惯,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比比皆是。
就在10月12日,北京还发生了一起货车从京哈高速王四营出口强行驶入主路,造成三车连撞、一死一伤的惨烈事故。
●媒体评点:
套用凯尔泰斯的话来说:
人们往往只惊愕于惨剧之“惨”,而忽略了惨剧发生的轻易。
对规则制定与执行者来说,不让规则留下放任惨剧轻易发生的豁口,尤为重要。
不让守规则者遭殃,是法治应有的内蕴规则,它攸关公平正义,也必须用规则不打折扣地执行和捍卫。
(《新京报》社论)
◎话题拓展:
敬畏规则;公平正义;法治社会;惩恶励善……
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
据说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
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正在全神贯注地读书。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书生醉书,是在那个天地里怡然自得,忘却大千世界的种种烦恼。
可这也是一种性情。
现在像这样的读书人真是越来越少了,虽然有爱签名本爱毛边本的,离醉书的距离还真是远。
这固然不是读书的最好时代,但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在浮躁的世界里安顿下一张书桌,岂不也是一景。
醉一回书,那又何妨。
沉默
草长莺飞的季节,在巴伐利亚,我一个人到班贝格旅行,小镇上一幢小别墅吸引了我的注意。
别墅并不大,但是外墙上爬满了盛开的白蔷薇,非常美丽。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站在梯子上,认真修剪着蔷薇的枝叶。
这时他身边的一扇窗子忽然打开了,一位老妇人探出头来,表情焦躁,语速奇快地冲老人大吼大叫着,虽然我听不太懂,但还是可以感受到她强烈的不满。
站在梯子上的老人聆听着老妇人的吵闹,手却未停止,依然慢慢地修剪着枝叶,保持着优雅的沉默。
忽然,他剪下了一朵身边开得最盛的白蔷薇,微笑着将它递向窗口的老妇人。
午后的阳光很好,那一刻,老妇人脸上绽放的笑容,比整个巴伐利亚全部的阳光还要灿烂。
那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沉默。
每一次回忆起来,都带着白蔷薇的淡淡芳香。
躬行的本分
当年,刘节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哲学史时师从陈寅恪,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3年内战爆发后,刘节去了岭南大学任教授并兼任历史系主任,而陈寅恪则于3年后才在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的礼聘中来到了广州,师生二人再度相逢。
在美丽的康乐园里,学生们只知道历史系主任刘节和历史系教授陈寅恪,却不了解他们的师生关系。
作为“下属”,陈寅恪在大庭广众之下总是称刘节为“主任”,致函刘节时也是称“子植兄”,而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
每逢传统节日,刘节脱去平日的西装革履,换上一袭干净整洁的长衫,布鞋皂袜,诚惶诚恐地去拜见恩师。
在见到陈寅恪的一刹那,刘节先是亲切地喊一声“先生”,接着撩起长衫,跨前一步,“扑通”跪倒行弟子大礼。
在做这些时,刘节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学生们也在这一庄重的磕头礼中,终于知晓了刘节主任和陈寅恪教授的师生因缘。
这种因缘一直延续到陈寅恪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恭送恩师的最后一程时,陈门弟子中陪伴恩师的唯独刘节一人。
不仅如此,刘节在陈寅恪遭受批斗时,挺身而出替师去挨斗。
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
“我能代替老师挨斗,感到很光荣!
”刘节教授用跪拜和替师挨斗的仪式展示了尊敬和感恩,践行了“一个学生总得有他应该躬行的本分”。
【素材点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学生,始终应该对老师存着一份感激之心。
固然有时候学生后来的成就和地位会超过老师,但刘节先生用自己的行为教育了后人,无论何时,尊师重道都是一种值得铭记的美德。
【适用话题】本分;尊师重道;美德……(摘自《演讲与口才》2016年第21期)
一个制度看守校园的故事
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焚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
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再归还。
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
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作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
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
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亮出了哈佛的理念:
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点石成金:
哈佛大学校长让我们明白:
制度、规则是学校的生命。
哪里制度稳定,哪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哪里便一切混乱。
人类社会的博弈,其实就是人与规则、制度的博弈。
在社会有机体中,规则、制度是社会联系的凝结剂,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
在哈佛大学,规则看守校园;在当今世界,制度看守社会。
成功的社会有共同特点,那就是:
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制度说话。
制度是一种约束。
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让大多数孩子更自由地成长。
◎素材运用:
制度看守社会;规则与自由;走向成熟;理性……
(文章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你的灵魂便是整个世界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
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印度故事小说《悉达多》由费歇尔出版社出版,这是黑塞在年轻时代开始的对印度的关心的集大成之作。
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悉达多》摘选:
☆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
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
夜空的月轮和星辰很美,小溪、海滩、森林和岩石、山羊和金龟子、花儿与蝴蝶都很美。
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我深信那一句话:
人对自己才是最残忍的。
但是,人只应该顺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如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毫无意义。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
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只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
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摈弃一切目标。
☆研究这个世界,解释它或者鄙弃它,对于大思想家或许很重要;但我以为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
我们不应该彼此仇视,而应以爱、赞美与尊重来善待世界,善待我们自身以及一切生命。
☆悉达多只有一个唯一的目标——使"自我"化为空无,抛却一切渴望、欲念、梦想、快乐与悲伤——让自我死灭;在空寂的心灵中寻得安宁。
当自我被征服而寂灭,当心中所有的激情和欲望都归于静默,那终极之物必然会觉醒。
☆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到各种事物有正反两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有一种幻觉——时间是真实的东西,如果时间不是真实的,那么,横亘在现实世界和永恒之间的界线、痛苦和幸福之间的界线、善与恶之间的界线,便也同样是幻觉。
☆一个人如果没有给予对方欢乐,他自己也享受不到真正的欢乐。
☆所谓的思想家也许只不过是一群会思想的孩子而已。
☆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黑柳彻子
适用主题:
幸福;珍惜;战争伤害;和平的意义
小时候,有一次我在一瞬间突然在心里悄悄地感到“真开心啊”。
那是在一个黄昏,雨哗哗地下着,但是爸爸已经结束工作回家来了,家里人都在,连牧羊犬也进了屋,灯很明亮,我和弟弟坐在饭桌旁,等着妈妈把饭做好。
我心里非常安宁,因为“大家都在一起,大家都在家里”。
爸爸对妈妈说了一句什么话,妈妈看着爸爸笑了,我们也笑了。
我从心里感到快乐。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这近20年来,我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去了许多国家,那里的孩子们都需要帮助。
在西非的利比里亚,我和曾经在内战中充当童子军的孩子们见了面。
那些孩子们10岁的时候就被迫拿起枪去参加枪战,朝大人和孩子们开枪。
还有很多孩子和家人失散,成为了孤儿。
我还见到了许多营养不良的孩子们。
海湾战争结束5个月之后,我去了伊拉克。
由于遭到多国部队的高精确轰炸,伊拉克全境的发电站都被破坏了。
没有了电就无法净化河水,自来水管里流不出水来。
巴格达的居民们甚至要到底格里斯河里去汲水,然后就直接饮用河水。
但是由于城市无法进行下水道处理,厕所里的污水甚至会流到河里去,为数众多的孩子们感染了伤寒等传染病,或者不停地腹泻。
综合医院什么病都治疗不了,药品、手术用的麻醉药、预防的疫苗等都已用完。
因为停电,无法进行肾脏透析,总之什么都无法进行下去。
在非洲的卢旺达,由于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冲突,上百万的图西族人被杀害。
我在部族冲突结束4个月后去了卢旺达,那时候,被屠杀的人的尸体还随处可见。
在屠杀进行的时候,小孩子们在一片惨叫声和临死的呻吟声中四处奔逃,亲眼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哥哥姐姐被杀害,孩子们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夹杂在大人们中逃生。
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痛楚,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家人被杀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过错。
这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纯真的人会把不是自己做错的事也当做自己的过错。
在面朝着美丽的加勒比海的海地,由于长时期的独裁统治,80%的海地人处于失业之中。
父母养活不了孩子,孩子们走出家门成为街头的流浪儿童。
连大人们都有80%失业,当然更不会有工作给孩子们去做。
走投无路的女孩们只好卖身。
有报告说,海地卖身的人中有72%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这一切都是因为贫穷。
一个在墓地卖身的12岁的矮小女孩子对和我同行的电视台的摄影师说道:
“买了我吧!
”
当问她“多少钱”的时候,她说:
“6个古尔顿就行了。
”折合成日元的话,只有42日元。
当问她“你不怕艾滋病吗?
”的时候,女孩答道:
“就算得了艾滋病,不是也还能活几年吗?
可是我家里人连明天的饭都还没有着落呢。
”
还有因为家里穷,连小学也上不起的孩子;在地雷的阴影中战战兢兢地生活着的孩子;由于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而导致大脑残疾,无法站立和行走,只能在地上爬着的孩子;遭受干旱之苦的孩子;走5公里的路去汲水喝的孩子……
地球上有很多孩子就这样一边为家人和自己的命运担忧,一边拼命地生存下去。
仅仅一小部分孩子能够喝上干净的水,能够吃饱饭,能够打预防接种的疫苗,能够接受教育。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当地球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安心地满怀着希望生活的时候,那就可以说是真正的幸福了。
如此想来,我小时候在那个下着大雨的夜晚,待在家里感觉到“好开心”的那一刻,就可以说是真正的幸福了吧!
孩子把自己封闭在屋中,拒绝去上学、家庭暴力、儿童的自杀、家庭的崩溃、虐待动物……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现代家庭。
而一个完全没有这些问题的家庭可以说是真正的幸福了吧!
“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相视而笑的家庭”,这并不是什么新说法了,但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正的幸福”了。
温柔与枪可否共存薛雁戈
适用主题:
矛盾共存;责任;谎言与善意……
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病症”,“强迫症”、“拖延症”、“深海恐惧症”,人们之所以将他们称之为“病症”,是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无数焦虑。
我曾无数次想过,是否这些“名词”,给了人们一切对于焦虑不安的借口。
有一个古老的段子,一个人问富豪“你是如何创造这样多的财富的?
”富豪回答“因为我治好了拖延症的毛病。
”现在听来这个段子仍觉好笑,不知觉中,人们早已把“拖延症”当作不得了的病症,甚至于不作为的借口。
而更有甚者,发明了无数奇奇怪怪的“疾病”,在出于私心之时,把一切“不擅长”的事物当作不完成的借口。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听过这样的对话。
在小组合作时,总有一位自诩为“不优秀”的人,将不擅长于某件事当作借口,从而推卸责任。
可事实上,能者与多劳之间从没有必然的关系,不擅长也从来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
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来吐槽的,上文只是列举了人身上的一些矛盾。
换句话说,到底是我们的拖延发明了拖延症这样的名词,又或者说“拖延症”这样的名词致使人们更加拖延。
如果你看了文章标题,就会想到一个永恒的问题——世间无以计数的矛盾体,到底可否共存?
阅读里常常有这样的习题:
“文中作者用了“喧嚣的安静”这样的表达,这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
”这是典型的矛盾和对比,用外界的安静来烘托人心底的焦躁。
两个矛盾体非常巧妙地共存在了一起。
可在个体之中,有些矛盾又似乎不能共存。
就比如我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即便谎言是善意的,也终究是谎言。
而既然是谎言,就终究有被戳穿的一天。
我们为了帮助他人而做出的善意谎言,不过是对自己心里某种程度的安慰,而真正的当事者,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
我听过无数个故事,在狗狗年迈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在隐秘的角落安详地死去。
可殊不知,心存一丝希望,比彻底绝望更加痛苦。
而当癌症病人自己对身体状况了然,却仍被瞒在鼓里,当他们看着亲人强作掩饰之时,是否又能体会到无可言说的孤独。
于是,在真正面对令人心痛的真相之时,我的底线是宁可不说,也绝不欺骗。
就如同我永远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善意的谎言。
而一个熟练使枪的女人,则永远不会温柔。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适用主题:
勤奋;积累;因果;不要抱怨生活……
一
小学的时候练书法,周末要背着墨水瓶去老师家,瓶子没拧紧,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脏了,生闷气,觉得书法太讨厌,难学又惹祸,学了几天再不愿意去。
后来念高中,语文作文总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硬着头皮问老师原因,他说“文笔不错,可惜字丑了些”。
学校组织作文比赛的时候,老师甚至主动建议我,“写完找个字好看的同学帮你抄一遍,否则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时候考驾照,带我的教练脾气很不好,我被骂哭两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赌气,说过阵子再学,后来干脆就没再去驾校,如今即将毕业的我,依然没有驾照。
过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出租车,春节是不开计价器的,10块钱的路程,能漫天要价地说30,不坐拉倒。
家人在忙,家中有闲置的车,可是我不会开啊,我只能去拦出租车,送上门给他们宰客。
还有半途而废的游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美术,明天再背吧的单词……它们都在后来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跳出来为难我。
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二
新家装修的时候,有一部分家具是手工现做的,木工师傅在我家工作的时候,大门敞开着通风,一位来邻居家走亲戚的老伯,特意进来旁观。
老伯说,自己现在还在遗憾,当年没有好好学做木匠。
他年轻的时候跟着老师傅一起学木匠,觉得太精细太麻烦,还被割伤过手,于是就不愿意学了,想做一些轻松简单的活儿,然后跟着亲戚一起去沿海打工。
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去过搬砖的工地,去过流水线的工厂,最后忙忙碌碌十几年,依然没在大城市安下家,只好回家乡做点小买卖。
曾经跟自己一起学木匠的伙伴,如今一个个成了当地令人尊敬的手艺人,甚至开起了自己的家具制作厂,而他,只能站在陌生人的门边,欣赏别人“展示”着他曾放弃的技术。
三
记得蔡康永写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真的是这样。
减肥的时候偷懒,夏天满大街瘦长腿的时候,你只能对着自己的肥肉生闷气。
上学的时候偷懒,同学们一个个念名校入名企的时候,你又只能在深更半夜里抱怨怀才不遇。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我不知道怎样去劝服一个懒人改过自新。
我只知道:
打脸会疼,脸肿了会丑。
多余的小玩意林夕
我问牙医含什么成分的牙膏最有用,想牙齿看起来白一点易洁一点,用可补充珐琅质的还是会漂白的好?
牙医的答案实在太扫兴了,他竟然说:
“所有牙膏都是一样的,任何成分都可有可无。
所有宣称的功能都是个说法,牙膏不过是刷牙时的润滑剂,而且,刷牙后漱口漱得不干净,牙膏残留在牙缝,日久也会成为牙石来源。
”
什么?
原来刷牙可以不用牙膏?
原来给这小玩意骗了这么多年?
原来我一直就像猫猫狗狗,从前的猫猫狗狗也没吃下那么多小玩意,没什么钙粉美毛粉,也不知是怎么活过来的。
在宠物店内数之不尽的产品,名堂多得吓人,越搞越讲究,越讲究越破财兼多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时候,少一事却自甘多一事,有了那些可能属于多余的事儿,就是乐趣所在吧。
养宠物减省了那许多的名堂与工夫,就少了个机会,或曰“平台”以彰显爱心,又从这爱心得到玩味与趣味。
对,工夫。
且别说功夫茶种种步骤,有几多是多余的。
单就喝红茶的茶包,本身就是个为方便而“发明”的玩意。
所谓方便,其实也在于用茶包而不用散茶叶,在洗茶壶茶杯时省点工夫罢了,说茶包方便不太懂放茶叶应有分量的人,不知是从何说起。
每个壶与杯大小不一,用一样大的茶包去泡,还讲什么分量?
既然不讲究,又讲什么传统茶包让热水渗透度不足,所以又有“立体”茶包的“发明”?
难道立体茶包真让会吃茶的人拜服?
游泳选手输赢只差那零点几秒没错,茶包的渗透角度会令茶味有差异也够科学,问题是用茶包喝红茶甚至中国茶的人,那条舌头,会分辨得出立体包与扁平包的茶味?
分得出的既不会用茶包,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最新 作文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