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docx
- 文档编号:29908143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91.73KB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docx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
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2331-200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巴奇隧道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相关技术文件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路总公司、云南省、滇南铁路有限公司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
(4)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5)我公司装备、技术、资金、劳力和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6)根据ISO9001质量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1.2编制原则
(1)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经济合理、环保节约,节能减排。
(2)树立系统的工程理念,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施工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进行工期、资源优化,提质增效,确保总工期;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3)严格执行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昆明铁路局标准化施工及我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确保质量第一。
(4)严格执行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昆明铁路局标准化施工及我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确保质量第一。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5)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文物保护、景点保护。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巴奇隧道位于橄榄坝~曼么区间,按旅客列车最高时速160km/h标准设计,隧道进口里程DK379+035,出口里程DK381+577,全长2542m,最大埋深230m。
隧道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下坡,线路坡度按里程从小到大分别为-10.5‰、-3‰。
全隧除DK381+176.121~DK381+577段400.879m位于半径R=28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均在直线上,除进口675m由于车站伸入隧道形成双线隧道外,其余地段为单线隧道。
DK381+270~DK381+200段70m浅埋且拱顶部位于全风化地层中,地表二中沟发育,采用台阶法开挖。
2.2工程地质
测区属低中山丘陵地貌,地面高程550-800m,自然横坡5°-35°,局部较陡。
山间自然浅沟发育,地形波状起伏,丘坡上覆土层较厚,基岩部分裸露,多为橡胶林,进口端有乡间机耕车道可至,出口端位于景哈乡公路附近,交通条件便利。
DK381+190~DK381+290滑坡埋深为11m-27m,且地表发育冲沟,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石质成分为板岩,千枚岩,片岩,仅少量块石填充。
现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道以浅埋形式从滑坡底穿过,滑动面高于拱顶约25m。
施工扰动,易诱发滑坡发生失稳,从而增加拱顶荷载产生透顶坍塌事故,对隧道影响很大。
隧道洞身通过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质含炭质页岩,该地层可能局部富集瓦斯等有害气体。
开挖时,应做好通风措施,并加强瓦斯等有害气体监测工作。
2.3水文地质
测区最大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旱季会干涸,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裸露型及覆盖型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沟槽段覆盖层内,水量较丰富,埋深0~5m,主要接受降雨及河水补给,以渗流形式汇于沟内向澜沧江排泄。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非可溶岩段基岩裂隙中,水量较小,埋深4-15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设计推荐涌水量Q=5000m³/d。
2.4气象特征
本线所经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受季风、地形、低纬的影响,形成垂直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三大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
2.5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新建铁路玉磨至磨憨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014年7月)划分,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2.6浅埋段设计参数
表1-2浅埋段设计参数表
里程
长度(m)
埋深(m)
设计开挖方法
衬砌类型
加强支护参数
地质情况
DK381+270~DK381+200
70
24~50
台阶法
V抗震复合
全环I18型钢钢架间距0.6m,拱部设置Ф60中管棚,环向间距0.4m,每环21根,每根长9m,纵向间距6米,锁脚4m,二衬厚度45cm,c35砼,主筋Φ20@250mm,分布筋Φ12@250mm,箍筋Φ8@250*250mm。
砂岩、板岩夹炭质页岩,青灰、黄棕色,弱风化,质软污水遇水软化,属全风化,埋深17-41m。
3.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DK381+270~DK381+200段7m浅埋且拱顶位于全风化地层中,地表冲沟发育,采用台阶法开挖,全环Ⅰ18型钢钢架及拱部Φ60中管棚超前支护。
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施工前应对地表冲沟上下游各20m范围进行M10浆砌片石铺砌,防止地下水下渗,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查明围岩及地下水发育情况,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采取加强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应特别注意防止塌方,确保安全。
4.浅埋段施工方法
4.1浅埋段施工要点
(1)浅埋段隧道施工中对开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做到“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其中监控量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判断围岩初期支护的变形及滑坡体情况,合理指导施工安全。
(2)浅埋段施工的防治先从工程地质入手,了解围岩结构力学变化规律和自承能力的特点,采取超前加固措施,提高岩体本身结构承载能力和控制其变形,对初期支护进行加强,对受力结构进行完善,确保变形量在可控范围之内。
(3)雨季施工对浅埋段隧道施工影响很大。
围岩层间充水逐步松散软化,扩大松弛圈,造成支护体系破坏,同时孔隙水压力对初期支护产生新的附加压力,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浅埋段。
4.2浅埋段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由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浅埋段原地物、地貌以及裸露岩体进行实地踏勘。
组织测量组对该浅埋段按要求布点,及时进行监控量测,并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1)对埋浅段地表河沟进行清理,保证河沟排水畅通。
为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为控制对滑坡体的扰动,准备炮机一台,发电机一台,开始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禁止爆破开挖。
(3)洞内外准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
4.3监控量测
4.3.1地表沉降量测
隧道浅埋段通常处于埋深较浅、围岩为砂岩、板岩夹炭质页岩,青灰、黄棕色,全风化,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岩体破碎、固结程度低的地层,施工方法不妥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沉陷,危及施工安全。
因此,这项量测工作在浅埋段施工十分重要,其量测数据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现场施工工序、预防浅埋段坍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最基础的资料。
地表下沉采用全站仪。
测试精度为1mm。
并且要求地表下沉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
地表观测点和隧道内监测点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
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应符合表4-1要求。
表4-1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5~10
注:
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
其测点布置如图4-1所示。
图4-1地表下沉测点布置图
测点按普通水准点埋设,每断面施设11个测点,监测范围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根据表4-2确定。
4.3.2净空变化量测
(1)监测断面间距
净空变化量测包括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采用全站仪无尺量测。
根据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
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
故两段浅埋段Ⅴ级围岩按5m间距设置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
(2)量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考虑测线位移速率、距工作面距离,按下表3-2取值确定量测频率。
当地质条件变差或量测值出现异常,量测频率加大,必要时每2~5小时量测一次。
当变形稳定时,可适当降低量测频率。
当同一断面内各测线变形速度不同时,以产生最大变形速度的测线确定全断面的量测频率。
表4-2量测频率控制表
位移速度(mm/d)
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5
(0~1)B
2次/d
1~5
(1~2)B
1次/d
0.5~1
(2~5)B
1次/2~3d
0.2~0.5
1次/3d
<0.2
>5B
1次/7d
注:
B为隧道宽度
(3)测线布置
测线布置和数量与地质条件、开挖方法、位移速度有关。
根据采用台阶法施工的实际情况,测线布置如图4-2:
图4-2监控量测测线布置图
4.4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施工图浅埋段塌方的初始风险为“高”,超前地质预报DK381+300~DK381+170采取的预报手段类型为WT-2和ZT-2,按此要求施作,掌握前方地质的接触带位置、地下水赋存情况、岩体破碎程度等,指导下一步采取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是否需要调整。
4.5超前支护
DK381+270~DK381+200超前支护采用拱部设置Φ60中管棚,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6米,每环21根,每根长9m。
(1)管棚设计参数
①规格:
中管棚Ф60,壁厚6mm;采用热轧无缝钢管;
②管距:
环向间距40cm;
③倾角:
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④注浆材料:
0.5-0.8∶1纯水泥浆;
⑤设置范围:
拱部144°范围;
⑥管棚单根长度:
每根9m
⑦管棚数量:
中管棚21根/环
(2)管棚施工工艺
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
工序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施工工艺详见下图4-3。
图4-3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1)扩挖管棚工作室
由于管棚是在洞内施作,为保证管棚施工的空间,需要开辟管棚工作室。
工作室的长度应为5m,扩挖较设计设计断面大58cm(见下图4-3):
因浅埋地段为反坡施工,线路坡度3‰,因此在扩挖工作室后,管棚的外插角度宜平缓,控制在1°以内或水平即可。
图4-4管棚工作室施工示意图
3)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①钻机平台可用方木或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钻机从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
②平台支撑要着实地,连接要牢固、稳定。
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等影响钻孔质量。
③钻机定位:
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
钻机位置。
用全站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4)钻孔
①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稍大于管径。
②地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③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④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⑤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⑥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
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作为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5)清孔验孔
①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②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③用全站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6)安装管棚钢管
①钢管应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管棚四周钻6~8mm出浆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②管棚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7)注浆
⑴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浆液由ZJ-400高速制浆机拌制。
⑵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为纯水泥浆。
⑶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管棚钢管内,注浆压力一般为0.6~1.0MPa,具体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由现场实验确定,当无吸浆量情况下,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
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
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4.6开挖及初期支护
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根据浅埋段的地质实际情况,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
4.6.1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台阶法开挖施工工序图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4.6.2开挖施工方法
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
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钻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底部视开挖后围岩具体情况喷10cm混凝土作为临时仰拱封闭。
上台阶施工至5m~8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
最后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采用5-8米,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必要时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滑坡体为浅埋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控制爆破。
出碴方式:
洞内运输均采用无轨方式,装碴采用隧道挖装机、装载机装碴,出碴采用自卸汽车;碴场配备推土机平整场地,隧道弃碴集中运至规定的弃碴场。
4.6.3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1)、隧道超欠挖允许值
4.6.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加强对技术及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2)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
(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开挖方法进行施工。
(4)在隧道开挖前,对隧道地表中线附近范围进行勘察,布点,量测对地表冲沟、深井、滑塌、陷穴、地表附着物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行统计。
(5)每循环进行测量放样,严格控制超欠挖。
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复核,避免由于隧底下沉、上鼓、不均匀变形及人工或机械碰撞等原因对控制点的损害。
(6)边墙、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开挖前应进行施工工艺设计。
(7)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
(8)隧道开挖中,应在每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围岩裂隙结构状况、岩体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核对设计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9)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应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侧壁或拱顶掉块现象。
拱脚、墙角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隧道拱墙脚严禁被水浸泡。
开挖完毕后,应尽早对围岩进行支护封闭,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
(10)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11)地层含水量大时,上台阶掌子面附近宜开挖横向水沟,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
5.资源配置
5.1人员配置
浅埋风险段落施工人员配置,具体见表4-3《曼么一号隧道浅埋段施工人员配置表》
5.2设备配置
浅埋风险段落施工设备配置,具体见表4-4《曼么一号隧道浅埋段施工设备配置表》
表5-3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施工人员配置表
岗位
职名
人数
备注
架子队管理人员(23人)
架子队长
1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
1
架子队副队长
1
质检员
1
技术员
2
实验员
2
安全员
2
工班长
3
开挖支护班组(66人)
开挖
8
立架
6
喷浆
6
机加工班组(8人)
机加工
8
二衬班组(28人)
防水板
6
钢筋
10
仰拱及拱墙衬砌
10
二衬养护
2
出碴班组(4人)
自卸汽车司机
4
砼运输班组(2人)
罐车司机
4
文明施工班组(4人)
2
综合班(19人)
修理
2
电工
2
炊事员
3
洞口值班
2
看守
2
挖机司机
2
装载机司机
3
合计
共95人。
表5-4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施工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台、套)
用电功率(KW)
备注
1
挖掘机
小松220型
1
带炮锤
2
装载机
xc95350型
1
出渣
3
装载机
xc95150型
1
打杂、出渣
4
电动空压机
普瑞阿斯螺杆
3
960
5
自卸汽车
15T
3
出渣
6
开挖台架
1
自加工
7
移动栈桥
1
16
8
风钻
YT28
40
3
砼运输车
磊鑫
2
4
砼输送泵
HB60
1
150
5
自卸汽车
5T
2
打杂
6
喷浆机
4
40
湿喷
7
注浆机
1
8
模板台车
1
新加工
9
钢筋台架
1
自加工
10
修饰台架
1
自加工
11
防水板台架
1
自加工
12
通风机
2×160KW
1
640
14
发电机
300KW
1
15
机加工、小型机具
1
100
16
变压器
S11-630/35/0.4
3
17
变压器
S11-400/10/0.4
3
无高压进洞
18
客货两用皮卡车
1
19
水泵
4
100
20
射流风机
75KW
1
75
21
洞内照明、机具
150
22
管棚钻机
1
6.施工环保措施
(1)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树木等不得随意破坏,必须维持原状并加以保护。
(2)不得向河沟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堵塞河道。
(3)及早做好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4)加强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漏油,禁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直接排放,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5)生产、生活废水必须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排放。
(6)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
7.安全防范措施
(1)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在施工中贯彻始终。
(2)施工排水沟要及时疏排,严防积水。
(3)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安全实施细则。
(4)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盲目追求进度,以防止塌方。
(5)注浆作业人员戴口罩、眼镜和软手套,以防止水泥粉尘和水玻璃溶液对人体造成伤害。
(6)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7)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
(8)洞内、外施工时,都必须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证件;专职安全人员上岗必须佩戴安全人员袖标,凡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9)重视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沟、边沟,经常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
(10)加强本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注重围岩监测和观察,对目测观察予以足够的重视,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
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措施。
(11)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
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12)对本段施工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中采取预防措施,不得盲目冒进。
(13)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14)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区,
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上报项目部领导。
8.应急救援预案
8.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近与地方医院签订救护协议,架子队建立抢险队。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见图“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若出现隧道突泥涌水紧急情况时,及时撤离洞内人员。
组织有关人员察看现场。
副组长(分部书记、安全总监)迅速将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有关部门,会商处理方案并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和抢险队实施。
各部门负责人及架子队职责:
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相关要求。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架子队立即上报项目部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并同时启动救援预案。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8.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应急处理程序见下图。
应急处理程序图
8.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组长:
司瑞明
副组长:
姚日高李军涛赵明州曹磊强鹏敏谢军许永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浅埋段 施工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