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906524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0.45KB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docx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前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
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
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
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与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
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
翻开科学教材,发现里面每一课的活动都挺多,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动都加以实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其实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
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三、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4
空气的性质
(1)
2
9.5~9.11
空气的性质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1)
3
9.12~9.18
热空气和冷空气
(2)空气中有什么
(1)
4
9.19~9.25
空气中有什么
(2)
中秋节放假
5
9.26~10.2
国庆节放假
6
10.3~10.9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总结评价
7
10.10~10.16
冷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
8
10.17~10.23
加热和冷却(2课时)
9
10.24~10.30
吸热和散热(2课时)
10
10.31~11.6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2课时)
11
11.7~11.13
单元总结评价 声音的产生
12
11.14~11.20
声音的传播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3
11.21~11.27
不同的声音(2课时)
14
11.28~12.4
单元总结评价 我们吃什么
15
12.5~12.11
怎样搭配食物 食物的消化
16
12.12~12.18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2课时)
17
12.19~12.25
单元总结评价 排序
18
12.26~1.1
分类
元旦放假
19
1.2~1.8
期末复习与评价
20
1.9~1.15
期终复习
21
1.16~1.22
22
1.23~1.27
放假
四年级第一单元1-1、空气的性质
1-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能对“杯子里的纸巾为什么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正确的推断。
☆能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空气具有流动的性质。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会制作空气枪。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
纸巾、天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谈话: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研究过吗?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要占据空间)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实验:
称气球。
将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一只吹气另一只不吹气,并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观察发生的现象,
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空气有质量)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的感觉记录在P62
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62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新的性质?
五、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物。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
二、探究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
看看点燃的蚊香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会这样?
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性质?
(空气可以流动)
3、马铃薯、牛奶、空气分别是什么状态的物体?
4、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5、将你的发现和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小结:
空气可以任意流动。
三、理论应用。
自带材料利用压缩空气做玩具。
(任选一种)
样使空气枪的“子弹”射的远?
说说其中的道理。
注意安全。
不要对着人“开枪”。
四、课外完成其他做玩具活动。
四年级第一单元1-2、热空气和冷空气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能依靠事实推断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在平常情况下会任意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或者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实验探究。
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热空气上升)
2、探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你能推断出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
(冷空气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②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④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三、根据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四、热空气的用途
①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②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五、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1-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
☆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认识二氧化碳。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氧气、二氧化碳。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学准备:
水槽、蜡烛、火柴、石灰水、集气瓶、醋、小苏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实验:
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
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
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
(4)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
(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
(5)讲述:
接着实验。
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
是空气跑走了吗?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为什么?
(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
是不是都烧光了?
为什么?
(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
课本第17页的空白。
实验2:
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1)讲述:
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
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
实验的步骤是:
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②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
(4)讨论: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能支持燃烧。
)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
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
看课本第10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和资料介绍。
(3)提问:
③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3、认识二氧化碳。
(1)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呢?
(2)实验:
①制取二氧化碳。
②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晃几下。
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讨论: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4)讲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不支持燃烧等性质。
三、拓展:
你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是利用了哪些性质?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对应目标
一、导入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生命之源
板书空气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1)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准备:
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对应目标
一、导入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生命之源
板书空气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
(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4、调查反馈
(1)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搜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烧杯、温度计、热水、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课堂一开始,出示一杯热水,分别指名三位同学到讲台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分别板出学生测出不同的温度。
提问:
怎么三个同学测出了三个不同的温度?
二、探讨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如果每隔2分钟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相隔相等的时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将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进行假设。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识
1、提问:
同学们作出不同的假设,怎样才能判断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2、学生回答后分组测量,老师统一发令。
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连续测量10分钟并做好记录。
3、搜集证据,验证假设。
4、指导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画曲线图。
5、展示各组画的曲线图。
6、提问:
从各组画的曲线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7、小组交流后个别回答。
8、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
一杯热水温度下降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2-2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
演示——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茶叶、木屑、颜料等。
分组——试管夹、涂蜡的铁片、酒精灯、试管、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槽。
教学目标: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实验和液体热对流实验。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的“跑动路线”。
☆认识固体热传导和液体热对流都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想。
☆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研究热在固体金属中的传递。
1、教师出示一张涂了蜡的铁片,提问:
这是一张涂了蜡的铁片,你们想不想把上面的蜡烛油提取出来?
2、学生实验(注意安全,用酒精灯加热)。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谈自己在实验中所看到的蜡的融化。
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4、总结:
由此可以看出热在固体金属里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四周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二、探究热在液体水中的传递。
1、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在液体水中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2、演示实验:
加热试管上部的水,直至沸腾。
(注意安全)
3、试管上部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教学计划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