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开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90340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KB
0528开题报告.docx
《0528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28开题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28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东亚峰会“扩容”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
报告人姓名:
朱亚通
研究方向:
国际政治学理论
学科专业:
国际政治
年级:
2010级
指导教师:
张东宁
所在学院(所):
政法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与要求
1.开题时,报告人应向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提供一定数量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实物,具体数量由各学科专业自行确定。
2.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文科不得少于5000字,理科不得少于3000字。
3.参考文献格式参照学位论文。
4.论文开题时间一般应不晚于入学后第三学期中。
5.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留存并作为毕业审核材料之一。
6.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作适当调整。
7.开题报告中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东亚峰会是一个由泛东亚地区十六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东盟是该会议的领导者。
第一届峰会于2005年12月4日在吉隆坡举行,此后,每年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之后,都要召开东亚峰会,从而建立了一个常态机制。
作为东盟协调东亚大国关系的尝试,更作为东亚地区一体化可期待的组织形式,以东亚峰会机制为依托,实现东亚一体化的可行性、路径和困难等问题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提出了东盟主导东亚一体化理论、泛东亚理论、东亚复合相互依存理论、非正式一体化理论等富有建设性的理论,并对东亚峰会对东亚国际政治的影响,东亚峰会机制下实现东亚一体化的路径,东亚峰会的未来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然而,东亚峰会从2011年起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和俄罗斯将将正式加入东亚峰会,令东亚峰会参与方由16个扩容到18个。
虽然有学者在曾经进行的研究中对东亚峰会成员增加的可能性做出了论述,但当担忧成为现实时,我们显然对这一重大变动及其影响缺乏足够细致的分析,也缺乏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因此东亚峰会“扩容”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具有很大研究价值和政策意义的问题。
文献综述
秦亚青教授指出,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谱系,其中必有闪光的知识结晶构成谱系的支柱。
“它们是原创性的学理思想,既能够启迪常规性的科学研究,又能够激发革命性的学理挑战。
正是这些知识结晶的不断出现编织了学理思想运动的脉络,形成了知识生成发展的宏线。
”对于前人的理论成果,我们在研究中需要批判、继承与发展,这样就能够为自己的选题提炼出有用的理论材料。
本文对东亚峰会扩容问题的研究,选题及其研究视角或许都可以说相对较为新颖,通过各种途径的资料查询与文献检索,本文收集到的直接对本研究主题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
但是,东亚峰会和东亚一体化两个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东亚峰会是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参加东亚峰会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应是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组织有实质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致力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
峰会为年度领导人会议机制,由当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议题由所有参与国共同审议。
东亚峰会目前(2011年11月)有18个参与国,即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俄罗斯8国,因此峰会也被称为“10+8”峰会。
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东盟组织提出的
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地区一个新的合作形式,
一、关于东亚峰会的内涵。
作为一种国际制度安排,东亚峰会是东亚国家有意识地加以设计的结果。
根据芭芭拉•凯里迈诺斯(BarbaraKoremenos)、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Lipson)和邓肯•斯奈德尔(DuncanSnidal)的“国际制度理性设计”(rationaldesignofinternationalinstitutions)框架,国际制度在形式设计上需要考察五个维度,即成员范围、议题领域、集中程度、灵活性和控制权。
“东亚峰会实际上是东亚合作峰会,它的设想就是为了就正式构建东亚共同体来讨论一些重大的问题,形成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教授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评论道:
“到目前为止,峰会的定位是清楚的,是东亚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区域合作的新平台。
”他认为“区域合作就是要起到这样的作用:
提供一个过去没有的大平台,让所有国家都加人进来,创造一些区域的文化、观念、联系等等;要照顾到差别,通过合作寻找共同接受的框架,使差别很大的国家能找到共同利益,这才能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这才能成为共同体。
”
东亚峰会作为制度安排,是实现东亚共同体长远目标的一个步骤。
领导人会晤作为首脑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区合作进程具有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可以具有政治和道义力量。
有的学者认为,在东亚峰会的大幕下,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竭力夺取亚洲领袖地位;美国则从背后遥控,制衡中国。
围绕东亚区域合作的所谓“主导权”争夺,以及关于东亚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也渐次上演,东亚峰会成为新世纪最新的国际政治“角斗场”。
东亚峰会作为制度安排是按照东亚地区的发展特色而得到倡导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目标和宗旨是实现东亚共同体,因此根据东亚特点发展并推进东亚合作和地区一体化,未必一定要按西方一体化理论的模式和层次推进,未必需要按照美国式的制度化建设标准强行推进东亚地区合作进程。
东亚地区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特性等方面存在广泛的差异性。
东亚峰会制度安排至少可以发挥地区合作进程中的协调作用。
二、东亚峰会的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首届东亚峰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其未来影响可能与1976年2月在巴厘岛召开的首届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的影响同样重要。
特别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加入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给会议增添了新层面的意义。
首届峰会的政治象征意义已超过了其议题的重要性。
《纽约时报》评论说,东亚峰会的召开,意味着“亚洲人重新发现亚洲”的时代开始了,“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整个亚洲的崛起,俄罗斯的相对没落,美国影响力在这个地区所面临的挑战……,这些都反映出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变化”。
首届峰会不仅创造了一种区域合作新模式,构筑了区域合作新平台;而且它强化了南北合作的性质,扩大了合作空间与潜力。
中国总理温家宝说,东亚峰会的召开是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本地区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东亚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东亚峰会为与会各国共商发展大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必将推动东亚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水平迈进。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交流、深化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蕴岭认为,由于历史问题和战后国际关系特征,中日两个大国很难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东亚,只能通过区域合作把两国纳人一个框架并逐步找到共同点。
而东盟承担推动区域合作的角色,把东北亚国家邀请进来参与合作进程,特别是把存在矛盾的中日纳人了合作进程。
这个进程实际上是在拉着日本走,通过一种区域框架把矛盾缓和了,创造了稳定的地区环境,这是东亚峰会的最主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人研究员认为东亚峰会的召开创造了一种区域合作新模式,构筑了区域合作的新平台。
东亚峰会的成员来自3个不同地区,16个成员不是基于区域的一致性,而是基于战略利益的共同性走到了一起,从而打破了区域合作的地域限制。
该区域合作模式在全球系首创。
其实,对于区域合作组织来说,其稳定性不在于各成员在地域上的一致性,而在于利益上的共同性。
也有学者称,由东盟居主导地位的峰会,开启了国际上“小国集体主导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庞中英教授对东亚峰会则持不太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东亚峰会”仅仅是又一次重大的地区多边外交会议,本身确实有助于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但是,由于各国的考虑和行为存在实质性差异,仅仅具有这种峰会还不足以推动“东亚共同体”的进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王少普教授认为东亚峰会的召开,适应了东亚各国的共同需要,反映东亚多边合作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是,要使东亚峰会的召开,对东亚多边合作特别是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发挥实质性作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是一、两次峰会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东亚各国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东亚峰会扩容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扩容后的首届东亚峰会给东盟设置了一个展示外交能力的舞台。
峰会极大提升了东盟的国际形象,为东盟加强与世界的互动找到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半个地球”的重要首脑都聚集到了印尼巴厘岛,印尼顿时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对东盟来说,这是其外交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外交实践,也是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对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尼而言,这是其积极推动“动态平衡”战略(强调大小国加强良性互动,加强全球共治)的成果,也彰显了印尼作为东南亚地区大国地位的实力。
一些外国媒体认为2011年11月是东亚秩序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月,原因是美国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峰会、加强了与亚太盟国的关系、参与了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特别是成为东亚峰会的正式成员,这一系列的密集外交活动标志着美国正式重返亚太,美国将主导东亚地区的权力格局、议事日程和发展方向,甚至也预示着中美在东亚和亚太的关系将日益紧张,呈现争夺态势。
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副教授魏灵认为东亚峰会扩容显示东盟仍要保证其规范设定权和议程主导权,保持制度中心地位,大国虽然可以对地区架构和进程发挥重要的塑造作用,但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大可能独自主导;东亚一体化格局出现变数,在各方博弈下,新的秩序、制度和规范均衡正在孕育之中;在此期间中国外交仍然具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可以承担地区责任,提供地区治理公共产品,谋划建设东亚价值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王光厚副教授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强国,它加入东亚峰会不但会影响该机制的演进,而且将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秦亚青教授认为,美国加入东亚峰会,重返亚洲不是要遏制中国,而是要维护美国的地区霸权,这与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和宗旨———维护美国霸权———是完全一致的;重返亚洲并不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是着眼于防范未来的挑战。
虽然新兴大国整体崛起使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重大变化,但美国霸权并没有衰落;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一超地位仍然稳固。
21世纪以来东亚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超出了美国的预期,如果被排除在地区进程之外,美国的利益势必受损。
清迈机制多边化可能最终走向日本曾经设想的亚洲货币基金,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和人民币成为结算和交易货币都会冲击美元作为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直接威胁到美国的金融霸权。
一旦东亚地区贸易经济伙伴关系建成,东亚就会成为世界经济枢纽,出现贸易转移等现象,导致美国经济利益受损。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认为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崛起的背景下,东亚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势头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和战略焦点转向亚太,21世纪将成为亚洲——太平洋世纪的情势下,美国不可能不重视亚洲,更不可能让自己被排除在亚洲地区进程之外。
东亚峰会扩容和美国的全球战略息息相关,在美国眼中,东亚峰会应该是一个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而东亚地区合作应该在跨太平洋的框架下推进。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到巴厘岛就着急向东盟推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原因。
王光厚副教授认为美国加入东亚峰会,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不仅可以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钳制中国,密切美国和东亚国家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美国开拓亚太市场,摆脱国内经济困难,改善美国美国的国际形象。
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峰会扩容是奉行“大国平衡”战略的东盟积极将美国引入东亚地区合作,以平衡中日等域内大国不断上升的作用,而中国则是防范的重点。
2009年,李光耀访美时呼吁美国在东亚平衡日益崛起的中国,就是上述思维的反映,也恰与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不谋而合。
东盟外长会议决定邀请美国和俄罗斯加入东亚峰会,这是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变化,也使美国加快实现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
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倾向比较突出,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与当年杜勒斯的“岛链战略”一脉相承;美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大谈南海问题,表明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这将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
一些学者认为东亚峰会的两次成员扩大,东亚地区以外的国家纷加入,使得东亚峰会的最初目标——东亚一体化,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本来泛东亚内部各个成员国之间就矛盾重重,关系复杂,再加上域外国家或大或小的影响,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东盟各国是否有足够的诚意来对待东亚一体化进程这个话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一种联盟的存在,不仅利用了其他国家的权力来加强了自身的权益,而且也没有让自己的对手得到更多的权益。
美国加入东亚峰会不仅使东亚共同体的前景更加渺茫,而且使中国的地区战略遭遇新的挑战。
有学者甚至认为,美国加入东亚峰会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环节,使中国周边环境有逆转趋势。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田野认为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并不会使东亚峰会的制度形式发生重大的改变,也不大可能在东亚地区合作机制之间建立新型的制度联系。
实际上,即使没有非东亚成员的“搅局”,东亚一体化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现今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滞后,固然与外部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有关,但最根本的障碍在于东亚自己的问题。
鉴于东亚一体化的内生困境,我们无需过高估计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
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可以为中美沟通增加一个新的渠道,减少美国对东亚合作可能撇开美国的疑虑。
正如查尔斯•格拉泽(CharlesGlaser)所洞察的,鉴于中国和美国都享有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防御优势,两国冲突的潜在诱因不是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而是地区性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东亚峰会可以作为一种机制来缓和中美两国在本地区的冲突,增强双方的政治与战略互信。
无独有偶,中国政府已经对美国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表达了清晰的立场。
温家宝总理在第五届东亚峰会上明确表示:
“中国欢迎俄罗斯、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希望两国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东亚合作达到更高水平。
”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胡鞍钢,门洪华.中国东亚一体化新战略浙江[M].人民出版社,(2005-09)
2.彭述华.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01)
3.陈勇.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社会[M].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6)
4.张蕴岭,周小兵.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05)
5.戴晓芙,郭定平.东亚发展模式与区域合作[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7)
6.容敏德,严江枫.区域合作:
欧洲经验与东亚[M].中国经济.,(2007-04)
7.杨栋梁,郑蔚.东亚一体化的进展及其区域合作的路径[M].天津人民,(2008-03)
8.金灿荣.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05)
9.阎学通,金德湘.东亚和平与安全[M].时事出版社,(2005-08)
10.郭定平.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7)
11.王子昌.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力与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01)
12.黄大慧.构建和谐东亚:
中日韩关系与东亚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4)
13.李文.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01)
14.张蕴岭,周小兵.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05)
15.蔡建国,等.东亚合作与交流[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2)
16.田中青,王伟军,钟乃仪.共赢:
崛起中的东亚经济合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01)
17.朱立群,王帆.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2)
18.郑海青.东亚金融合作制度设计和效应研究[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06)
19.王志民,熊李力,乔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国的对策[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04)
20.刘鸣.国际金融危机、美国霸权与东亚经济合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11)
21.张鸿.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东亚经济合作[M].人民出版社,(2006-06)
22.张蕴岭,沈铭辉.东亚、亚太区域合作模式与利益博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8)
23.秦亚青.东亚地区合作:
2009[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04出版)
24.梅平.东亚合作还是亚太合作:
亚太地区合作的机制与方向研究[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08)
25.黄大慧.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
东亚的崛起及其秩序建构[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02)
26.阎学通,周方银.东亚安全合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27.吴金平,陈奕平,秦珊.美国与东亚合作[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05)
28.东何志工,安小平.北亚区域合作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M].时事出版社,(2008-07)
二、期刊
1.刘新宇.东亚峰会亚洲一体化的首趟列车?
[J].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11月21日.
2.蔡鹏鸿.试论东亚峰会:
制度安排、进程与问题[J].国际观察,2005(3).
3.刘虎.东亚峰会与东亚一体化[J].当代世界,2006(3).
4.吕春生.东亚峰会的回顾与东亚共同体前景展望[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刘新宇.东亚峰会亚洲一体化的首趟列车?
[J].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11月21日.
6.陆建人.东亚峰会显现四大深远意义日本意图落空[J].新民周刊,2005年12月14日.
7.庞中英.东亚峰会与“东亚共同体”——“东亚共同体”面对的真正问题[J].世界知识,2005(21).
8.王少普.东亚区域整合的宏观形势与东亚峰会[J].国际观察,2005(3).
9.骆永昆.东亚峰会:
一把锋利的双刃剑[J].世界知识,2011(23).
10.魏灵.东亚进程与中国外交:
新格局、新均衡、新作为———从东亚峰会说开去[J].外交评论,2011(6).
11.王光厚.美国与东亚峰会[J].国际论坛.2011(6).
12.沈铭辉.东亚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例[J].太平洋学报,2010(6):
第58页.
13.焦世新.东亚峰会扩容搅浑地区合作未来方向[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日.
14.张铁根.东亚峰会吸收美俄参加及其影响[J].亚非纵横,2010(5).
15.王欣.美国加入东亚峰会之后的中国东南亚外交政策的几点思考[J].政治研究,2010(19).
16.田野.东亚峰会扩容与地区合作机制的演化[J].国际观察,2012
(2).
三、外文文献:
1.FareedZakaria,“TheFutureofAmericanPower:
HowAmericaCanSurvivetheRiseoftheRest?
”ForeignAffairs,Vol.87,No.3,2008.
2.JosephNye,Jr.,“AmericanandChinesePoweraftertheFinancialCrisis”,WashingtonQuarterly,Octo-ber2010.
3.HillaryClinton,“America'sPacificCentury”,ForeignPolicy,November2011,http:
//www.foreignpolicy.com/
articles/2011/10/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
page=full,2011-12-01.
4.CharlesGlaser,Rational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Princeton: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0.
5.BarbaraKoremenos,CharlesLipson,andDuncanSnidal,“TheRationalDesignofInternationalInstitutions”,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55,No.4,Autumn2001
.
四、网页
1.东亚峰会“扩容”引发担忧【第一财经日报】:
2.东亚峰会“扩容”改变格局东亚问题复杂化【汇客论坛】:
3.东亚峰会“扩容”引发争议【中国钢材网】:
4.东亚峰会“扩容”温家宝【新浪财经】:
欢迎美俄加入:
5.东亚峰会“扩容”美国喧宾夺主【世华财讯】:
6.东亚峰会“扩容”引发担忧【中国老年网】:
7.随着东亚峰会扩容,大国博弈势将加剧【世界知识】:
8.潮流所向建设东亚共同体时不我待【360°理财网】:
9.许利平:
峰会扩容美俄或主导东亚事务【凤凰网】:
10.东亚峰会“扩容”美国喧宾夺主【凤凰网】:
11.“东盟+3”可能扩容东亚各国打造“亚洲欧盟”【新京报】:
12.2010年中国安全与对外关系的“势”与“事”【新华网】:
13.东亚峰会明年将纳入美俄两国【新世纪周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28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