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大题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901490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807.56KB
艺术鉴赏大题资料.docx
《艺术鉴赏大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鉴赏大题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鉴赏大题资料
艺术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艺术创作(19世纪圣佩韦)
艺术作品(20世纪中叶结构主义,符号学)
艺术鉴赏(20世纪下半叶德国接受美学姚斯,伊赛尔确立读者中心地位)
接受美学的意义: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一部作品的意义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
因为在艺术鉴赏活动中,一方面,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客体,是读者、观众和听众进行鉴赏或从的客观依据;另一方面,在艺术鉴赏中,作为鉴赏主题的读者、观众和听众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创造活动。
由于鉴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所以被称之为审美再创造。
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姚斯从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交流三个维度全面阐释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将接受方式分为垂直接受(历史发展角度)与水平接受(同时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状况)等。
此外,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和伊赛尔都强调,迄今为止的文学史仅仅是作家和作品的历史,而读者的作用却遭到了忽视与遗忘,因此他们提出应当重写文学史。
姚斯指出,应当从作家、作品和读者“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角度研究文学史,研究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意见的原因,将文学史变成文学效果的历史。
④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如何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注意
1、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
艺术鉴、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
赏的最初阶段,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2、在艺术鉴赏中,“注意”这个心理功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在艺术鉴赏中,注意”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二、感知
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较复杂的知觉。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应从感知艺术作品起。
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应从感知艺术作品起。
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
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艺术(如电影),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但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三、联想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内在的意义。
音乐欣赏中,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大量存在。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
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
这种联想应当是在作品的启发下,针对艺术形象而进行。
四、想象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
同样无法进行。
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
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来倏忽,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
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五、情感
艺术鉴赏中,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一方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
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五、情感
艺术鉴赏中,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一方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
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
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
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一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
最后,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所谓审美直觉,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许多西方美学家都提到过审美与艺术活动中的直觉性。
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是直观性直接性。
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是直观性直接性。
直观性是指鉴赏主题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
而直接性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或领悟,这种把握或领悟又常常是在一瞬间完成,无须通过逻辑判断或理性思维。
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作为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节,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美愉悦,命活动。
命活动。
审美体验阶段主要是鉴赏主体反作用于艺术作品,整个心理活动处于一种主动状态,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在审美体验中,鉴赏主体的审美想象越丰富,在审美体验中,鉴赏主体的审美想象越丰富,审美理解越透彻,那么他的审美情感就会越强烈、越深刻。
解越透彻,那么他的审美情感就会越强烈、越深刻。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作为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艺术鉴赏的审美升华,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在鉴赏对象(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从而引起审美愉悦,产生美感。
总之,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也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审美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审美过程。
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赏水平。
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敢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一般来讲,艺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由于艺术批评是一种偏重于理性分析的科学活动,由于艺术批评是一种偏重于理性分析的科学活动,它同艺术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同艺术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讲,艺术鉴赏偏重于感性,艺术批评则偏重于理性;艺术鉴赏更多带有个人主观性的特点,艺术批评则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性。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
因此,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统一。
思想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所达思想性到的思想水平,它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灵魂。
艺术性是指艺术作品在艺术构思、艺术语言、艺术性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特别是从整体上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
当然,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达到了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批评也应当从这种统一的角度去评价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发展,艺术批评作为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发展,在艺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经典艺术作品具有优美的艺术语言,生动的艺术形象,深刻的艺术意蕴。
2.经典艺术作品经过历朝历代筛选,犹如“沙中淘金”一样。
3.经典艺术作品具有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永恒魅力。
1.经典艺术作品一定具有精湛的艺术构思,精致的艺术创作、精彩的艺术表现,以及精深的艺术意蕴。
2.经典艺术作品一定具有艺术独创性,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体现出艺术家本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与艺术表现。
如唐代画家韩干笔下的马与元代画家赵孟頫笔下的马完全不同。
(韩干名画《照夜白图》,杜甫批评“干惟画肉不画骨”。
)又如20世纪20年代两位散文名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之后,各自写了一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经典艺术作品一定表达了“终极关怀”的人文高度与哲学深度。
亲情、友情、爱情、生命、死亡、时间、空间、真善美。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德国歌德《浮士德》。
1.艺术鉴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再创造。
2.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离不开审美再创造活动。
3.审美再创造活动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无知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①第七艺术”电影(含第八艺术电视艺术)艺术语言:
画面、声音、蒙太奇(库里肖夫实验)
②音乐艺术语言:
和声、节奏、旋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旋律:
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
③绘画艺术语言:
线条(中国)、色彩(西方印象派)、形体
●艺术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创造艺术形象
●艺术语言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与美学意味
●艺术语言的发展同科技进步关系密切
。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精华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语言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另一方面,艺术意蕴也是深藏在艺术形象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艺术形象就没有艺术作品。
所以说,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精华。
认识艺术形象,是我们提高艺术鉴赏力的关键。
●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内涵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情感性、思想性。
例如19世纪英国作家勃朗特著名小说《简·爱》,简·爱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性格倔强,在罗彻斯特庄园中坠入爱河。
历经磨难,最终与眼睛瞎了的罗彻斯特结合。
人是小说的主人公,性格就是主人公的灵魂。
生动、丰满、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了简·爱这个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丰富性与复杂性
●艺术形象的多样性
①视觉形象:
绘画如《韩熙载夜宴图》、雕塑如罗丹《巴尔扎克》、摄影如加拿大摄影师尤瑟夫·卡希《二次大战时的丘吉尔》和天津周恩来展览馆《周恩来》;
②听觉形象:
如肖邦著名钢琴曲《一分钟圆舞曲》,阿炳的《二泉映月》;
③文学形象:
人们常说“语言艺术是想象的艺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④综合形象: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1941年美国电影《公民凯恩》;戏剧舞台上脸谱,包公(黑脸)、关公(红脸)
●关于“艺术意蕴”的定义
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的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如何理解艺术意蕴
①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②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通。
③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④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⑤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而且也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来。
艺术作品要想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出发,对客观现实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在大量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典型人物的原型,再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创作出具有较高典型性的艺术形象来。
●好莱坞类型电影形成的原因:
①制片商追求商业效果,如《007》系列;
②类型电影的心理根源;
③类型电影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讲述一个特定的类型故事。
●类型电影往往具有戏剧化电影的特征:
①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②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宕起伏,以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③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景。
④戏剧化电影往往追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所谓类型化人物,就是具有单一性格结构的人物,也就是说可以用一个专有名词或集合名词便能概括的人物。
⑤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1.西部片百年历史上的五个阶段:
《关山飞渡》、《原野奇侠》、《山地枪战》、《与狼共舞》、《荒野猎人》
2.喜剧片:
卓别林《摩登时代》《淘金记》等
卓别林的喜剧是“含泪的喜剧”,他善于塑造“小人物”形象,电影往往以悲喜剧风格,运用对比、蒙太奇等多种电影手段,利用哑剧,夸张动作等娴熟的表现技巧,最终表达深刻的哲理。
3.犯罪片:
希区柯克《39级台阶》《后窗》《群鸟》等
4.科幻片:
《星球大战》系列片等(乔治·卢卡斯1977年导演)
5.歌舞片:
以歌为主如《音乐之声》,以舞为主如《出水芙蓉》
6.战争片:
《现代启示录》(科波拉)《拯救大兵瑞恩》等
7.爱情片:
《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
8.伦理片:
《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
9.灾难片:
《2012》《后天》等
10.卡通片:
《狮子王》《功夫熊猫》《疯狂动物城》
11.动作片:
《真实的谎言》《007》系列影片等
12.惊悚片:
《惊声尖叫》等
13.魔幻片:
《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三部曲,《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①西方现代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为数众多的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学对于文学艺术,尤其是电影影响巨大。
②西方现代派艺术萌芽于19世纪中叶,诞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
③西方现代主义电影深刻体现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的巨大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特质
①反对传统戏剧化情节,反对好莱坞商业化倾向;
②强调表现作者自我,新浪潮的戈达尔甚至提出“作者电影”的理论;
③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与复杂性格;
④艺术手法上:
意识银幕化、结构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故事哲理化。
● 中国电视剧特点
①中国电视剧从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算起,不到60年时间发展迅猛。
②电视连续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广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③电视剧是典型的大众文化与大众艺术,但是同样有高低优劣之分
●国内外“真人秀”节目的诞生:
①最早的“真人秀”节目是20世末纪荷兰《老大哥》。
②中国综艺节目(上世纪90年代)综艺时代——“快乐”旋风时代——“益智”节目时代——“真人秀”节目时代
●“真人秀”节目三大特征:
①“纪实性”与“表演性”
②“平民性”与“参与性”
③“游戏性”
什么是戏剧性
1.西方戏剧是从古希腊开始,而中国的话剧是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来,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欧阳山尊、曹禺等人。
2.从样式来区分,话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15世纪)。
3.戏剧性主要指戏剧动作与戏剧冲突,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三一律”(时间、地点、情节一律)。
4.戏剧表现十分重要。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中国戏曲的综合性
戏曲比话剧更具有综合性,它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
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是唱、念、做、打,唱功在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造型都带有一种舞蹈性,具有舞蹈的韵律和节奏。
这种高度的综合性,可以说是戏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也是中国戏曲与西方话剧的重大区别。
正是由于这种综合性,使中国戏曲成为歌舞化的“剧诗”,通过唱腔与舞蹈、念白与表演,在戏曲舞台上营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戏剧氛围。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是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甚至曲调伴奏都有固定的程式,戏曲唱腔与伴奏中的这些程式,既使戏曲具有了强烈的舞台节奏与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又使戏曲具有了一种独特的形式美,培养了观众对于戏曲特殊的审美习惯,体现出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性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有限的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所谓虚拟性,首先是指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
其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也具有虚拟性。
再次,戏曲舞台的时空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诗歌在文学发展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曾把不和乐者称为诗,和乐者称为歌,现在一般统称为诗歌。
我国最早一部诗歌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最早一篇抒情长诗《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
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
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来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
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现代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的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第一个特征是自由灵活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以及风格的个性化。
●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①人物:
文学是人学,《红楼梦》写了400余个人物,《水浒》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鉴赏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