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897640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05MB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地理
柑橘类水果包括柑、橘、橙等不同品种,是我国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分布最广的水果。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南充栽种柑橘历史悠久,有“果州”之称。
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州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生产的赣南脐橙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下表为南充市和赣州市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充和赣州适宜柑橘类水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全年高温湿润B.夏季温暖湿润C.全年高温干旱D.冬季温暖干旱
2.与赣州相比,南充柑橘生长的不利气候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寒潮②春季旱灾③夏季酷暑④秋季阴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解】
阅读图表,南充和赣州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柑橘的生长,故答案为:
夏季温湿润。
故选B。
【2题详解】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北部高大山脉对冬季风阻挡,南充比赣州受寒潮影响小,故①错误;与赣州相比,春季南充降水少,易发生春旱灾害,不利于柑橘生长,故②正确;南充比赣州夏季气温低,赣州夏季酷暑,故③错误;南充秋季降水比赣州多,阴雨天多,不利于柑橘生长,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气候材料的能力,结合设问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是关键。
我国某地区在葡萄采摘完后,就会开掘沟槽,将葡萄藤水平横卧于沟槽中,并用土覆盖沟槽。
在次年的春季,去掉沟槽中的土,重新扶正葡萄藤。
左图示意开凿的沟槽,右图示意葡萄藤被埋于沟槽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将葡萄藤埋于沟槽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植株分蘖B.促进根系生长C.提高农田光照D.防止低温冻伤
4.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葡萄藤埋土种植技术的是()
A.三江平原B.太湖平原C.河西走廊D.云贵高原
【答案】3.D4.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葡萄藤多在秋冬季节埋于沟槽,并以土覆盖,不会增加植株分蘖,也不会促进根系生长A、B错。
以土覆盖更是遮挡阳光,C错。
采取这种方式并在来年春季重新扶正,目的是防止冬季低温冻伤,D对。
故正确答案为D。
【4题详解】
该题以农业生产方式反推区域特征。
根据材料分析,采取埋土种植技术是为了防止低温冻伤,故应考虑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四个选项中,河西走廊地处温带,冬季气温低,最适宜推广葡萄藤埋土种植技术。
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该题注意利用生活常识以及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葡萄藤在冬季埋土,来年春季重新扶正,并非在生长季,不会增加植株分蘖,也不会促进根系生长,埋入沟槽以土覆盖遮挡了光照。
冬季气温低,埋入沟槽以土覆盖只可能是防治低温冻害。
而第二问中,根据第一问及材料信息进行反推即可。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
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河网密度C.市场需求D.生产规模
6.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
A.接近市场B.劳动力成本低C.交通便利D.饲料原料丰富
【答案】5.A6.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
引起“南猪北养”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故A正确。
河网密度、市场需求、生产规模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故B、C、D错。
所以选A。
【6题详解】
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饲料充足,因此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故D正确。
市场包括南方市场,故A错误。
劳动力成本低、交通便利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故B、C错误。
所以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B、C答案,注意要求“最主要优势”。
英国某公司在伦软市区地下30米的防空洞里,采用水培技术种植芹菜、芥菜等蔬菜,建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
每天用LED灯照射18小时,蔬莱可在6-28天收获,只需4小时即可送上餐桌。
下图示意地下农场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该公司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有利于该农场
①保持稳定温度②节省建场投资③快速运出产品④加强技术保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8.该农场建在伦敦市区,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
A.生产技术B.销售市场C.劳动力D.气候
9.与露天种植相比,地下农场的生产优势是
A.市场广阔B.适应性强C.灵活性强D.成本较低
【答案】7.A8.B9.C
【解析】
【分析】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7题详解】
地下空间密闭稳定,温度变化小,人工控制温度湿度相对容易,更容易保持稳定的温度;利用现有的防空洞,无需另外建设,可以节省建场投资;建在地下不如地上运输方便,对于技术保密影响也不大。
故选A。
【8题详解】
农场建在伦敦市区,可以就近销售新鲜蔬菜,能在收获后4小时内到餐桌,因此影响其选址的首要因素是市场。
故选B
【9题详解】
地下农场位于伦敦,种植芹菜、芥菜等传统蔬菜,与露天种植比,不具有市场范围的广阔性,A错;适应性强是指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防空洞不是到处都有的,加之技术问题限制,利用防空洞建地下农场难以推广普及,故B错误。
地下农场采用水培技术、严格的温度及湿度控制、LED照明等无疑加大了成本,D错;这些措施避免不再受土地、土壤及季节限制,也不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生长期短,可以根据生产要求与市场需要灵活安排生产,并且快速上市,C对;故选C。
【点睛】辨别农业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方法:
(1)主要区位因素:
指某一区域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答题时要全面列举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区位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
具体可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再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
如:
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珠三角的三季稻主导区位因素是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长绒棉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是地形;城市郊区发展的乳牛、蔬菜、花卉基地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主导区位因素是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
(3)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如,水源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分布区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示五个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混合农业,乙—季风水田农业,丙—商品谷物农业,丁—乳畜业,戊—大牧场放牧业
B.甲—乳畜业,乙—季风水田农业,丙—商品谷物农业,丁—大牧场放牧业,戊—混合农业
C.甲—乳畜业,乙—季风水田农业,丙—商品谷物农业,丁—混合农业,戊—大牧场放牧业
D.甲—乳畜业,乙—季风水田农业,丙—混合农业,丁—商品谷物农业,戊—大牧场放牧业
1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人工养殖为主,主要产品是牛肉B.乙—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高
C.丙—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D.丁—天然放牧为主,劳动力投入量大
12.与图示其他农业地域类型相比,戊区域的显著特点是()
A.商品率高B.生产的季节性强C.生产效率高D.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10.B11.C1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的分布及发展。
【10题详解】
依据图中经纬网分布,甲位于西欧,为乳畜业;乙位于亚洲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水田农业;丙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丁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戊位于澳大利亚,为混合农业。
故选B。
【11题详解】
甲为西欧乳畜业,主要产品为乳制品,A错误;乙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人多地少,商品率低,B错误;丙为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C正确;丁为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为商品农业,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投入量小,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C。
【12题详解】
戊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休耕轮作有利于保持肥力、保护生态、降低成本,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D正确。
商品率、生产效率高是商品农业的共有特征,AD错误;农业生产均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求,不是其主要优势,C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根据分布位置可判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也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判断:
首先,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
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
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
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
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
1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C.开发特色旅游产品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1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答案】13.D14.C15.A
【解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可知,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单位面积产量低,D正确。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乙类村以观光农业为主,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有利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正确。
【15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类村农业自给自足,可推断甲类村位置较偏僻,A正确;乙类村以观光农业为主,以种植业为主,不可能坐落于山顶;由材料“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可知,丙类村以梯田为主,地形不平坦;当地商品粮以水田作物水稻为主,D正确。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7.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地震D.防坍塌
18.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保证产品品质B.增强保密程度
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16.D17.C18.A
【解析】
【16题详解】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
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
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
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它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
故选D。
【18题详解】
据第1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
故选A。
【点睛】首先要注意题干关键词“精密机械设备”和“建在地下”,考生要清楚精密机械设备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高,而建在地面10米以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小,距离地面远,可减轻地面震动的影响。
第2题就比较简单,考生熟悉日本位于地震带即可选择。
第3题是承接第1题,只要第1题没问题,第3题就很容易选出了。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
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见下图)。
据此完成问题
19.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D.资金较雄厚
20.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B.交通运输
C.研发能力D.环境质量
21.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B.甲国的环境质量
C.乙国的就业率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答案】19.A20.B21.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文可知,甲为墨西哥、乙为美国,一个是发展中正在工业化国家,一个则是发达后工业化国家,则可知与乙国相比,甲墨西哥劳动力价格较低。
故选A。
【20题详解】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强调的边境位置,因此可知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运输,方便产品的出口到美国市场。
故选B。
【21题详解】
甲墨西哥边境工业区的发展,促进墨西哥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促进城市,也提高了墨西哥的城镇化水平。
故选D。
下图为大连市临港产业集聚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大连市建设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高校众多,市域面积大B.人口稀少,地价较便宜
C.接近港口,海运较便利D.政策支持,距水源地近
23.该市临港产业集聚分布的主要好处是()
A.提高城市等级B.调整产业结构
C.拓展城市空间D.共享基础设施
【答案】22.C23.D
【解析】
【22题详解】
大连地处沿海地区,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C正确。
石油化工属于市场指向型,与高校(技术)多少无关,A错。
大连市人口密集,地价较高,B错。
石化工业不适宜靠近水源地布局,D错。
故选C。
【23题详解】
产业集聚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D对。
与城市等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空间的拓展关系不大,ABC错。
故选D。
【点睛】临港布局主要是为了靠近港口,有利于产品及原材料的运输,多家相关企业近距离接近,有利于共享港口等基础设施。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
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5.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6.“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答案】24.B25.D2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冒烟的现象。
从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村办企业燃料来源分散、原料来源分散,B对,AC错误。
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错误。
故选B。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
“抱团”和“飞地”。
“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就是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
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也就是说,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②④正确。
在实施“抱团飞地”模式之前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①错误。
“抱团飞地”主要是针对原先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发展总量少的问题,跟教育无关,③错误。
故选D。
26题详解】
原先是村村冒烟、一村一地
发展,单个村发展可能存在经济实力薄弱、资源要素禀赋差、项目建设实施难、资金不足等等问题。
“抱团飞地”模式有利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突破单个村单打独斗面临的资金、区位等瓶颈,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补贴资金。
实施“抱团飞地”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整合县域资源,推进城镇等发达区域和乡村等欠发达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低收入村增收致富。
因此是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创新,A正确。
不是生活方式创新,没有提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发生变化,B错误。
农业发展创新是农业机械或者是耕作方式等的变化,C错误。
“抱团飞地”模式体现的是城乡发展模式的创新,并非科技的创新,D错误。
故选A。
2018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发生7.0级地震。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9日称,此次地震死亡人数已升至259人。
为了加强救灾工作,印度尼西亚多座城市均设立了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大批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由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救灾物资募集点运往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再由救灾物资集散中心统一运往地震灾区。
下表中数字1~4表示海运、航空、公路、铁路四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劣的大体排序(“1→4”表示“优→劣”)。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交通方式
运输量
运价
速度
连续性
灵活性
甲
2
3
2
1
3
乙
1
1
4
4
4
丙
3
3
3
2
1
丁
4
4
1
3
2
27.将救灾物资从各募集点运至救灾物资集散中心,最佳
交通运输方式是()
A.甲B.乙C.丙D.丁
28.将救灾物资运至地震灾区,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27.C28.D
【解析】
【2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表中“1~4”表示“优到劣”。
读表可知,甲速度较快,灵活性较差,连续性最强,是铁路运输;乙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是海运;丙运量较小,灵活性最强,是公路运输;丁运量最小,运价最高,速度最快,是航空运输。
救灾物资募集点数量众多、布局分散,将救灾物资由募集点运至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应选择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应选择公路运输,C正确。
故选C。
【28题详解】
救灾物资应迅速运往地震灾区,应选择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即应选择航空运输。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丁是航空运输,故选D。
【点睛】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主要特点
铁路
优点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缺点
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
优点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
优点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
优点
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管道
优点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缺点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
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科技水平
B.经济因素、科技水平
C.政治因素、自然条件
D.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30.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地基沉降
D.物理风化
31.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
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
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
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
【答案】29.B30.B31.D
【解析】
【29题详解】
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30题详解】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
地基沉降、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
据此分析选B。
【31题详解】
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效用不大;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选D。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
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