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989623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284.98KB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
、
、
、
、
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可判断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
、
、
B.
、
、
C.
、
、
D.
、
、
【答案】A
【详解】
由于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而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浓硫酸干燥后,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后有水生成,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氢气,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CO2、H2,故答案为A。
【点睛】
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此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题,要根据题干叙述的内容,根据物质的有关性质,抓住解题的关键,根据“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一定不存在氨气;根据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一定存在氢气,可能存在一氧化碳。
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中现象
A
淀粉碘化钾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现象
B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现象
C
氯化铝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从某些性质来看,NH3和H2O、NH4+和H+、NH2-和OH-、N3-和O2-两两类似。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仅①正确B.②③正确C.①③正确D.全部正确
【答案】D
【详解】
①OH-和NH2-相当,NH3和H2O相当,依据NH4Cl+NaOH=NaCl+NH3+H2O;类推得到:
NH4Cl+NaNH2═NaCl+2NH3,故正确;
②NH4+和H3O+相当,依据CaO+2HCl=CaCl2+H2O,类推得到反应:
CaO+2NH4Cl=CaCl2+2NH3↑+H2O,故正确;
③OH-和NH2-相当,N3-和O2-两两相当,依据Mg(OH)2=MgO+H2O,类推得到:
,故正确;
因此上述三个反应都能够发生;
正确答案D。
【点睛】
相似推理法在化学的学习中会经常遇见,再如HCl与NaOH、Na2CO3、Zn、ZnO都能够发生反应,那么同属酸类的H2SO4、HNO3等酸也能够发生上述反应。
但是在推理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到物质本身存在的性质差异,本例中由于HNO3的强氧化性,所以当它与Zn反应时就不像HCl反应生成H2,而是得到NO或NO2等还原产物。
4.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详解】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
B.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
C.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
D.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项错误;
答案选A。
5.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雷雨时空气中的NO转化为NO2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C.用NaOH吸收NO2和NOD.工厂用NH3催化氧化制NO
【答案】B
【详解】
A.NO转化为NO2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A错误;
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是由单质氮气转化为氨气,符合氮的固定的定义,选项B正确;
C.用NaOH吸收NO2和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C错误;
D.用氨气转化为NO不是固氮作用的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CO2B.N2C.SO2D.NH3
【答案】D
【详解】
A.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
B.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
D.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
答案选D。
7.如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
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
B.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C.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
D.用NH4Cl溶液和Ca(OH)2制取NH3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氮会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合适;
B.分液漏斗中盛放双氧水,圆底烧瓶中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合适;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C不合适;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氢氧化钙与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较少,无法蒸出氨气,故D不合适;
故答案为B。
8.下列叙述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答案】B
【分析】
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
A.工业合成氨属于氮的固定,属于人工固氮,故A不选;
B.工业上将氨转化为硝酸和其他含氮化合物,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固氮无关,故选B;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微生物固氮,故C不选;
D.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属于自然固氮,故D不选。
答案选B。
9.有一充有10m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A.1∶4B.2∶3C.1∶3D.4∶1
【答案】B
【详解】
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
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为NO,因此有a+
=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
(10-4)mL=4:
6=2:
3,答案选B。
10.氮气常用作白炽灯泡中钨丝的保护气,这是因为
A.氮气比空气轻B.氮气难溶于水
C.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氮气很不活泼
【答案】D
【详解】
A.氮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故A错误;
B.氮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溶解性无关,故B错误;
C.氨气作保护气与氮气的颜色、气味无关,故C错误;
D.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一般条件下不和其它物质反应,因此可以用氮气作保护气,故D正确;
答案选D。
11.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适合于吸收极易溶于水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气体能被吸收,但会产生倒吸,故A错误;
B.气体能被吸收,但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
C.气体能被充分吸收,但会产生倒吸,应将漏斗与液面刚好接触即可,故C错误;
D.倒置的球形干燥管插入溶液中,气体能被充分吸收,而且球形管有缓冲作用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12.在一定条件下,将6体积的NO2(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和一定体积的NO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待试管内液面不变后再通入4.5体积的O2充分反应后,剩余1.5体积气体,则原NO体积可能为()
①3体积②4体积③5体积④5.5体积⑤2体积
A.①③B.①⑤C.④或⑤D.②或③
【答案】C
【分析】
根据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剩余1.5体积气体,可能为NO,也可能为氧气,以此来计算。
【详解】
则一定体积的NO和3体积的氧气发生4NO+3O2+2H2O═4HNO3,①若剩余气体为NO,则由反应可知,消耗NO为4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1.5+4=5.5体积;
②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4NO+3O2+2H2O═4HNO3中反应的氧气为1.5体积,则原NO的体积为
=2体积,故选C。
13.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
【答案】B
【详解】
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将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
14.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
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
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
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
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B.总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D.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详解】
A.NO与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A项错误;
B.反应中NO、O2均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B项错误;
C.N2不是污染成分,C项错误;
D.由图看出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D正确;
故选D。
16.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反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NO2
【答案】B
【详解】
A.氮气为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性质稳定,高温下N2遇空气不会直接生成NO2,故A错误;
B.一氧化氮极易被氧气氧化,NO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所以B选项正确;
C.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在空气中不可能为反应产物,必然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O2与NO在空气中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HCO
、SO
B.Mg2+、Cl-、Ag+、SO
C.Ca2+、H+、Na+、CO
D.Fe2+、Cr2O
、H+、NO
【答案】A
【详解】
A.K+、Cl-、HCO
、SO
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B.Cl-和Ag+、SO
产生AgCl、Ag2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C.Ca2+、H+分别和CO
反应生成CaCO3沉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D.Fe2+、H+、NO
之间,Fe2+、Cr2O
、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选A。
18.对某些离子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
B.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D.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有
【答案】B
【详解】
A.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以为碳酸银,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为碳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l-,选项A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选项B正确;
C.该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形成氯化银白色沉淀,AgCl也不溶于盐酸,选项C错误;
D.
和
都能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CO2气体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
,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9.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A.SO2B.NH3
C.HClD.Cl2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硫能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和碱石灰反应,能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氯化氢能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氯气能和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20.某学生想利用下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⑦NO2 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
B.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
C.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
D.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
【答案】C
【详解】
A、若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为①③⑥,而其它气体与水反应或溶于水,故A错误;
B、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不能收集气体,故B错误;
C、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B口出气,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集气法,说明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不反应,则①③⑤符合,故C正确;
D、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A口出气,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集气法,说明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中氧气不反应,满足条件的气体有②④⑦⑧,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___(选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请用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催化氧化可用于制硝酸,请写出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填序号)。
(5)SiO2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是制备现代通讯材料________(写该材料名称)的主要原料;以SiO2为原料,在工业上制备单质硅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氨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NH3+H2O
NH3﹒H2O
+OH-4NH3+5O2
4NO+6H2O②④光导纤维2C+SiO2
Si+2CO↑
【分析】
本实验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利用这一条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氨气的喷泉实验中,进入烧瓶中的液体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据此回答。
【详解】
(1)实验室制备氨气,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受热产生,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2)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从a口进入;
(3)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
NH3·H2O
+OH-;氨气催化氧化可用于制硝酸,氨气经催化氧化后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则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4)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倒吸,因此需要倒置的漏斗或干燥管,故②④正确;
(5)SiO2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也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碳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单质,化学反应方程式:
SiO2+2C
Si+2CO↑。
2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请完成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操作过程:
固定铜片,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止水夹2,从不对称U形管1、2长管口处分别注入稀硝酸、浓硝酸,液面与双孔橡皮塞接触,然后,关闭分液漏斗玻璃活塞、止水夹1、2。
此后可观察到现象______;然后打开止水夹1,会发现不对称U形管2中长导管口无色气泡变红棕色,浓硝酸逐渐变黄(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这种无色气体而浓硝酸可以)。
②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体现该实验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的原理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①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
装置A、B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证明非金属性:
Cl>C>Si,则A中加入试剂____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入试剂______________。
【答案】U形管1中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蓝,有无色气体产生并将溶液推入长管形成液面差NO+2HNO3(浓)=3NO2+H2O防倒吸浓盐酸KMnO4Cl2+S2ˉ=S↓+2ClˉHClO4Na2SiO3
【分析】
(1)由题意可知,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使U形管1短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将溶液推入长管形成液面差;
(2)打开止水夹1,会发现不对称U形管2中长导管口无色气泡变红棕色,浓硝酸逐渐变黄,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这种无色气体而浓硝酸可以,证明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
(3)①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
②若要证明Cl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应设计实验先制备氯气,再通过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证明;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C>Si,由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可知,可以用高氯酸能与碳酸钠反应和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证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使U形管1短管中气体压强增大,将溶液推入长管形成液面差,故实验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蓝,有无色气体产生并将溶液推入长管形成液面差,故答案为:
U形管1中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逐渐变蓝,有无色气体产生并将溶液推入长管形成液面差
(2)打开止水夹1,会发现不对称U形管2中长导管口无色气泡变红棕色,浓硝酸逐渐变黄,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这种无色气体而浓硝酸可以,证明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浓硝酸与一氧化氮生成二氧化氮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NO+2HNO3(浓)=3NO2+H2O,故答案为:
NO+2HNO3(浓)=3NO2+H2O;
(3)①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故答案为:
防倒吸;
②若要证明Cl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A中加浓盐酸,浓盐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所以B中加高锰酸钾;反应生成的氯气与C中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淡黄色硫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2ˉ=S↓+2Clˉ,故答案为:
浓盐酸;KMnO4;Cl2+S2ˉ=S↓+2Clˉ;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C>Si,由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可知,A中加高氯酸,B中加碳酸钠,高氯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证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C中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故答案为:
HClO4;Na2SiO3。
【点睛】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C>Si,由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可知,可以用高氯酸能与碳酸钠反应和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证明是设计关键。
23.某课题组同学查阅文献知:
3(NH4)2SO4(s)
4NH3↑+3SO2↑+N2↑+6H2O。
他们拟选择下列装置检验硫酸铵分解的产物(各装置中药品足量):
回答下列问题: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及其 化合物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