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893454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75KB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docx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在这一单元中,《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
1/17
精品文档
义。
教学的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2/17
精品文档
2块橡皮泥:
1+1=,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5块糖:
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
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
筐苹果吗,
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
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3/17
精品文档
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
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
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
”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
4/17
精品文档
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
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
”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
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
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
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
5/17
精品文档
机融合。
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
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6/17
精品文档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对于本节课我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设计,几个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的“纸笔方式”创造性地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
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
7/17
精品文档
学中采用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的内容
2、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数学、
8/17
精品文档
爱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游戏头像和布、剪刀、尺子、彩色纸、几何图片等。
是我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首次进入数学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陌生感,导致学生在心里会有一点恐惧感、好奇感,同时又有一种想和周围学生交流,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的冲动。
所以在教学设计是要抓住这些心理因素,
、学生特点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学生的抽象思维尽管开启,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多数孩子愿意和老师交流,有表现的欲望,但又胆小,因此要抓住学生特点:
一方面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活动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尽快的融入到一起,学会合作和分享;最后还要创设机会和平台,结合小组竞争,促使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知识层面:
*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年的数学课堂,学
9/17
精品文档
生已经学习了。
。
。
。
。
对数字、对图形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具备了对于简单问题的探究能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个体间的差异很大,个别孩子基础非常薄弱,10以内的加、减法都困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要有简单、易操作的环节来使所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又要设计有挑战性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勇于尝试。
、动机和兴趣上:
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但思维不够活跃,积极性不够高,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激----导----探-----放的原则,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他们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10/17
精品文档
根据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开放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是全体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快乐、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
11/17
精品文档
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也即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我将之归纳为四类:
教师引导,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操作法,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静态的课本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是全体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突出五让特色:
12/17
精品文档
、书本让学生自学。
、问题让学生提出
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
评价让学生参与
说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
。
。
。
。
。
。
。
。
。
,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巩固练习,解释与应用;
、归纳小结、学会反思师生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分层作业、超前尝试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3/17
精品文档
、解释应用,拓展创新
、归纳小结,发展深化
、分层作业,巩固发展
五、教学流程设计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观察、探索的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
。
。
。
。
。
。
。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可能会发现。
。
。
。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
。
。
。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例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新。
多角度观察、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优化,以及。
。
基本技能,必须强化训练。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个教学环节:
,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这是一道循序渐进的思考题: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14/17
精品文档
归纳小结,学会反思
通过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感受,使学生能觉得:
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能更好地服务生活等。
全班朗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一句话: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
、分层作业、超前尝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游戏,奇奇的耳朵,我让学生用布蒙上眼睛,去贴齐齐的另一只耳朵,因为看不见,所以学生可能会把耳朵贴歪了,因此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学生议论纷纷,他的耳朵贴歪了,他的耳朵左右不对称,看起来很好笑等等。
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让贴上去的耳朵对称呢,这样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接着我让同方同学互相观察,看看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也具有齐齐耳朵的这种特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大量的轴对称现象。
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5/17
精品文档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出示这些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直观感知出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同。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剪纸的录像,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巩固记忆。
七、评价分析
本节课不着眼于学生获得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关注学生能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能否主动参与,能否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融入小组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所以只要学生参与,就给所在小组加分,举手发言的加5分,上黑板展示的加10分。
并在结束后进行汇总,表扬获胜的小组,以此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尝试教学模式为抓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习惯。
老师做到少讲精讲,将课堂还给学生。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
16/17
精品文档
小学教育2009级小学课程教学设计1
设计者班级:
00901姓名:
范明月学号:
103组别:
指导老师:
张洪菊
小学教育2009级小学课程教学设计1
17/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