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经方精选.docx
- 文档编号:29893275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82
- 大小:65.77KB
中国中药经方精选.docx
《中国中药经方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药经方精选.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中药经方精选
八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8.0干山药4.0山萸肉4.0白茯苓3.0牡丹皮3.0泽泻3.0肉桂1.0炮附子1.0
[功能]
温养下焦,补益肾阳。
[主治]
1.治相火不足而肾虚,或小便秘涩,转胞(尿闭),溺阻(膀胱痉挛,小便闭塞),夜多漩溺,或脚气入腹,少腹不仁(知觉麻痹),虚羸少气,上气喘急,呕吐自汗,耳瞶虚鸣。
2.治命门火衰而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
[说明]
本方具有收敛、补血、滋润之作用,可应用于知觉麻痹,脚气上升,胃内停水,糖尿病以及妇人杂病。
能增强肝肾机能,改善精力减退,又能止渴,是治肾、副肾、性器等机能衰退的良方,多用于治中年以后,也可以说是老人病的药方。
患者大抵有强度疲劳和倦怠感,胃肠机能尚强,没有下利或呕吐,却时常便秘,小便有的不通畅,有的频繁而量多;四肢虽易冰冷,有时却又有赤感;口渴舌干,腰痛,脐下软弱无力,腹直筋在耻骨附近,坚硬紧张等症状。
[现代应用]
1.糖尿病,高血压症,脑出血,性神经衰弱症,脚气,腰膝麻痹,阴萎,肾脏炎及肾病,瘙痒性皮肤病,白内障,绿内障,膀胱炎,更年期障碍,膀胱无力起之夜间频尿或小儿遗尿。
2.流行性感冒,头痛发热,无汗,肢体疼痛及因感冒引起之风湿神经痛,偏头痛,呕吐,口苦而渴。
中年以后性神经衰弱,尿意频繁,尿炎,肾硬变,肾结石,肾结核,肾盂炎,蛋白尿,闭尿,尿失禁,夜尿症,膀胱结石,膀胱结核,前列腺肥大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脑出血后遗症,糖尿病,尿毒症,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软骨疝气,脚气,腰脚麻痹,神经衰弱,健忘症,梦遗,早泄,阴萎,阴茎强直症,产褥热,带下,阴门搔痒,慢性淋疾,痔瘘,脱肛,衂血,搔痒症,湿疹,干癣,齿槽脓漏,及眼疾,耳疾等。
[比较]
本方主治肾阳虚,相火不足,虚弱少气。
若肾阴虚有火,骨痿髓枯者使用知柏八味丸。
若肾阴不足,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者使用济生肾气丸为主。
[用法]
饭前温服或淡盐水温服。
[禁忌]
1.舌赤,咽干,口燥,属于阴虚者慎用。
2.对于平素胃肠虚弱,时常下痢者,及胃内停水显著者,颜面潮红而发热者,多为禁忌,不可服用。
3.于服用本方后,食欲减退或下痢者,则非本方的适应症,应考虑改用它方。
三黄泻心汤
[组成]
黄连6.0黄芩6.0大黄12.0
[功能]
苦寒泻火,清泄三焦。
[主治]
心气不足,上焦有热,致目赤头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致心膈烦躁,饮食不安;下焦有热,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说明]
1.本方一般通称为泻心汤或三黄散,治一切实火、消炎、清热、降血压之要剂。
以罹患实症有充血,逆上,颜面潮红,心情焦躁不安,肩头凝痛,胃部痞塞,便秘,脉搏有力者为使用对象。
凡有以上症状二三种者都可使用。
又中医外科亦有用作消炎止痛剂。
2.本方能镇静由于气血上冲而起的颜面红潮,以及烦燥不安和兴奋状态。
主用于脑充血及脑溢血的发作后,或发作后的数日之间。
又能镇静由于喀血、吐血、衄血(鼻血)、子宫出血、痔出血、血尿、肠出血、皮下出血、膀胱出血、齿龈出血等名种出血而起的惊恐状态。
3.更可应用于治疗动脉硬化症及高血压症所引起的烦躁不安,以及由于失眠症、皮肤病、眼疾、神经衰弱、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癫痫、妇人病等所发生的上逆感,复可治更年期症状、火伤、猝倒、跌打伤、齿痛、酒齄鼻、便秘、口内炎、口臭、口苦、宿醉等病,应用范围至为广大。
4.本方适用于三焦俱实之证,患者一般呈现充血性炎症状态,有气之上逆,精神不安,心悸亢进,血压上升,颜面潮红,及便秘等症状。
腹证上心下部有痞塞感,腹部表面柔软而底有力,其脉浮而大或数;如有出血,其写必为鲜红色,而非暗紫色的瘀血是其特征。
[现代应用]
实症高血压(本态性)动脉硬化,脑溢血,头痛,肝脏疾病,习惯性便秘,因胃火肠火引起口苦,口干,口臭,神经衰弱,心悸亢进,不安,逆上,青春痘,痔疮出血,肠出血,胃炎,面色涨红以及流鼻血等。
[比较]
本方与酸枣仁汤皆有镇静,利尿,降血压的作用。
但本方以治疗实症充血,逆上,便秘者为主。
后者以治虚症烦躁,不眠,易疲劳等为主。
[用法]
餐后温服。
[禁忌]
出血日久,贫血显著,脉微弱者,不可使用。
三物黄芩汤
[组成]
黄芩,苦参,生地
[功能]
清热泻火,祛风润燥。
[主治]
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不痛,但烦者。
[说明]
本方主治妇人在产褥中,不慎感冒风邪,出现四肢烦热,但头不痛者为主要目标,惟此即血热之证。
无论男女凡因血热血燥,而有肢体烦热,口舌干涸,心气郁塞等症状时,不问有无头痛,均适用之。
他如出血之后,身体有烦热与倦怠感,而手掌足底之烦热尤为显著,并唇舌干燥者,或每届夏季,便见手掌足烦热难受,入夜更甚,而不能眠者,皆属本方之证。
[现代应用]
产褥热,肺结核,不眠症,自律神经失调症,口内炎,吐血,下血,冻伤,火伤,荨麻疹,湿疹,水虫,干癣,妇人血道症,更年期障碍,夏天手足烦热,高血压等。
大青龙汤
[组成]
麻黄6.0杏仁3.0桂枝2.0生姜3.0大枣3.0石膏6.0炙甘草2.0
[功能]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
[说明]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兼有里热。
症见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身疼痛,无汗出而烦躁,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有力。
[现代应用]
1.多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肺炎,急性肺炎,支气管炎,耳下腺炎,麻疹,风疹,结膜炎,角膜溃疡,风眼,砂眼,绿内障及其它热性疾病,又脑膜炎,急性关节炎,丹毒,急性肾炎,急性浮肿,腹水,及因荨麻疹及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病,而使充血厉害,发疹难堪者。
2.多用于流行性感冒,急性肺炎,及其它热性病;又对于眼科的急性炎症,而自觉症状特甚者,可用之顿挫其病势;若是用于杂病时虽无发热恶寒,亦可适用。
[比较]
此为风寒外感,荣卫俱实,不出汗而烦躁者之特效方。
本方类似麻黄汤证,用于表实而里有热与水之证,即以表实、无汗、脉紧、及烦燥为四大目标。
并能发越水气,对于出现浮肿与腹水的溢饮之证亦适宜。
与麻黄汤比较,病势更具激烈,而至呈现烦躁之程度。
[用法]
温热服,使微出汗。
[禁忌]
对中虚证,及脉微弱自汗出者,及有汗而烦者,不可服之。
大承气汤
[组成]
厚朴16.0枳实3.0大黄8.0芒硝6.0
[功能]
消痞除满,润燥攻实。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腹部胀痛,硬满拒按,潮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症俱全。
2.杂病三焦大热,苔黄厚而干,脉沈实。
[说明]
1.本方是阳明腑证的代表方,可用于治大实大满之证。
其患腹部充实,膨胀坚硬,身体沉重,汗出而不恶寒,脉浮滑,并有便秘,潮红,口舌干燥,胡言乱语等症为病征。
2.本方是泻下峻剂,是为阳明腑实证而设,主治高热便秘证候。
另外,在临床的运用上,又归纳为「痞,满,燥,实」四种,「痞」是自觉胸脘有闷塞感症状,胸部按之板硬。
「满」是指脘腹胀满。
「燥」是指肠胃化燥有燥屎,既燥又坚,按之肚腹坚硬,脉证俱实。
此属热邪极盛,如不急下则阴液枯竭。
3.对于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脐腹疼痛,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数而滑,或滑数有力者,亦当用本方治疗,所谓「通因通用」,亦即此义。
4.热厥,痉病,发狂等属于热实内结者,亦可选用本方衍化治疗。
5.现代多用于急性传染病或非传染性急性热病如乙脑、大叶性肺炎、肺脓疡、败血症等病之极期,急性菌痢则用于初起,亦可用于习惯性便秘,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肠硬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见有便秘苔黄脉实者,均有一定的疗效。
6.经研究证明,本方具有增加肠道蠕动和增加肠胃道容积,改善胃肠道的血循环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促进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放松,胆汁分泌增多等作用。
[现代应用]
1.急性肺炎,伤寒,流行性感冒,麻疹,脑炎,高血压,破伤风,常习性便秘,精神病,赤痢,痔疾。
2.伤寒,流行性感冒,急性肺炎,麻疹,脑炎,高血压症,常习便秘,破伤风,脚气冲心,热厥,抽搐,发狂,齿痛,食物中毒,小儿急痫,癫痫,精神分裂症,躁郁病,喘息,宿食,赤痢,疫痢,尿闭,产褥热,月经闭止,腰脚麻痹,荨麻疹,肥胖症,脂肪心,眼科疾患及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初起,消化不良性胃肠炎,充血性头痛等。
[比较]
三承气汤皆属于下剂,其主治分别说明如下:
大承气汤之使用以有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为主。
小承气汤之使用以有痞满而不燥实者为主。
调胃承气汤之使用以燥实而无痞满者为主。
[用法]
饭前冷服,得下即止服改用他方。
[禁忌]
1.本方药力峻猛,大便已得畅,余药可不服。
过服则伤正,恐有寒中,导致结胸、痞证等,当慎之。
2.非大实大满,不可轻投。
3.虽腹满,但脉微弱或频数者,或有腹水与鼓胀(气体胀满),则不可使用本方。
大建中汤
[组成]
蜀椒4.0干姜16.0人参8.0胶饴1.0
[功能]
补虚祛寒,降逆止痛。
[主治]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
[说明]
本方能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适用于治虚寒的发作性肠蠕动亢进,肋间神经痉挛疼痛,呕吐,手足易冷,腹痛,脉搏迟弱等症状为目标。
[现代应用]
肠管蠕动不稳症,胃下垂,肠疝痛。
[比较]
本方与小中建汤皆适用于腹痛,但本方以治肠蠕动亢进疼痛,脉沉弱为主。
后者以治疗腹皮急,无蠕动,属于缓症者为主。
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6.0半夏3.8黄芩2.3白芍2.3大枣2.3枳实2.0大黄1.5生姜3.8
[功能]
消胀除满,内泻结热。
[主治]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阳邪入里,热结在里,心中痞硬,呕吐而不利,或往来寒热,烦渴谵语,腹满便秘,表症未除,里症又急,脉洪或沈实弦数者。
[说明]
1.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变化而成。
适用于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的柴胡症,但症状较为激烈、实症,而其身体较为强壮,脉象沉而迟,在自觉上常有胸胁部之紧张感、痞塞感、或疼痛,时常便秘,或常便秘,或下利,呕吐,喘息,精神不安,易怒等。
2.本方用于类似小柴胡汤,但较实症而证状激烈者,其体质多为肥满或筋骨健壮,结实而紧张,皮肤色泽佳,脉为沈实而迟,腹部为上腹角广,心下部厚坚而紧张,压迫胁肋下部时,以不会陷凹为证。
所以在自觉上多为胸胁部有紧张感,痞塞感,或起疼痛,时常便秘。
内部之气充塞而有血外伸张的气势,声叫嚷,及多怒的倾向。
[现代应用]
1.肝脏机能障碍,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赤痢,糖尿病,耳鸣,咽喉肿痛。
2.各种滤过性病毒的热性传染病,如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日本脑炎,A型肝炎,肺炎或猩红热,丹毒,疟疾及肝脏机能障碍,胆石症,胆囊炎,高血压,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喘息,赤痢,糖尿病,耳鸣,听力衰退,肥胖症。
[比较]
本方治疗实甚,心下满痛,自觉胸胁有紧张,痞塞疼痛,便秘,精神不安者为主。
大承气汤以治腹满痛,坚硬充实,也就是痞、满、燥、实四症俱全。
以肠胃燥实,腹痛便秘,脉实苔垢腻者为主。
[用法]
饭前冷服。
[禁忌]
消化机能较弱者勿服。
大黄甘草汤
[组成]
大黄,甘草
[功能]
沉降逆满,泻下宿食。
[主治]
食后即吐,而吐后仍觉饱胀者,及大便秘结而伴有呕吐者。
[说明]
本证多因暴饮暴食,及过量摄取油腻生冷食物引起。
[现代应用]
胃炎及其类证,胃弛缓及其类证,妊娠呕吐,常习便秘,小儿急痫。
大陷胸汤
[组成]
大黄,甘遂(为末),芒硝
[功能]
荡涤邪热,泻逐水饮。
[主治]
伤寒下之过早,表邪入里,心下满而硬痛;或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渴,日晡潮热,从心下至小腹硬满痛,痛不可近,或无大热,但头微汗出,脉沉,为结胸。
[说明]
本方以水饮与邪热互结于胸腹间,而有烦燥、懊憹、舌干、口渴、便秘、喘咳、微热、头微汗、及心下硬痛不可近,脉沉紧或沉迟等症状为目标。
[现代应用]
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症,狭心症,心肌梗塞,肺水肿,脚气冲心。
大黄牡丹皮汤
[组成]
大黄10.0芒硝7.0冬瓜子6.0牡丹皮2.5桃仁2.5
[功能]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说明]
本方能泻热通便,散瘀消肿。
适用于治实症而有便秘,尤其是下腹部各种炎症。
凡下腹部有紧张性炎症,化脓症或肿瘤,硬块等;亦可用于治疗肠痈(虫垂炎)初期,症见发热,无汗,右侧疼痛拒按,右腿屈而不伸,发热便秘,体力充实,脉迟紧者。
[现代应用]
肛门周围炎,痔核,盲肠炎,赤痢。
[比较]
本方与桂枝茯苓丸皆可使用于下腹肿块,本方用于治实症而伴有发热便秘。
后者用于治体质中等,症状较缓和者。
[禁忌]
以下所列症状不宜使用本方:
1.重型急性化脓或坏死性阑尾炎。
2.阑尾炎有中毒休克者。
3.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而病情严重者。
4.婴儿急性阑尾,阑尾寄生虫病,慢性阑尾炎,以及老人、怀孕、体质较弱者。
5.脉洪数已经成脓者。
大黄附子汤
[组成]
大黄,细辛,附子
[功能]
温经散寒,袪结止痛。
[主治]
胁下偏痛(指胁下之左或右,限于一边偏痛,而非两胁下俱痛),发热,其脉紧弦。
[说明]
本方主治虽言胁下偏痛,但不必限于胁下,亦不限于仅在一边的偏痛。
凡在胁下,以至腹部或腰脚,发生激痛,并有热状,而脉呈紧弦者,皆属本方之证患者大多瘦型体质,及腹部不甚紧张。
[现代应用]
胃痉挛,肠痉挛,肾盂炎,肾脏结石,胆结石,胰脏炎,游走肾,肠疝痛,椎间板疝痛,阴囊疝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慢性垂虫炎。
小半夏加茯苓汤
[组成]
半夏12.0生姜12.0茯苓6.0
[功能]
祛痰行水,散气消痞。
[主治]
痰饮,小便不利,猝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
[说明]
本方是由小半夏汤加味变化而成,为治胃内停水呕吐,或妊娠之呕吐及各种疾病的呕吐不止的常用处方。
尚可用于各种呕吐,以呕吐而不渴,并有上逆、恶心及心下有痞塞感为目标,而兼有眩晕及心悸亢进者等症状亦适宜。
[现代应用]
各种呕吐,急性胃肠炎,胃下垂,妊娠呕吐,水肿性脚气。
[比较]
本方与吴茱萸汤皆可用于治呕吐。
本方以因胃内停水,呕吐而不渴者为主。
后者以治头痛,虚寒烦躁,手足冷,干呕,吐涎沫者为主。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4.0桂枝4.0白芍4.0半夏4.0甘草4.0干姜4.0细辛1.5五味子1.5
[功能]
发汗行水,治咳平喘。
[主治]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痛,或喘,短气不得卧。
2.身体疼重,肌肤水肿,及杂病肤胀水肿诸证。
[说明]
本方具有外解太阳风寒,内温太阴脾肺,和止咳平喘,强心利尿之功,体现涤饮解表的法则,主要是治外感风寒,内停寒饮之咳嗽证。
以发邪逐水为主要目标。
因为表邪不解,而心下胸中又有水毒与寒气,由于水气动摇冲击,致发生咳嗽,喘息,干呕,浮肿,及涎沫分泌过多等症状,如邪解水去,诸证自消。
[现代应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老年性肺气肿,肺炎,湿性肋膜炎,及上焦热而由于水气上冲而起的支气管喘息。
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百日咳,肋间神经痛,以及水气血于体表外溢所引起的急性慢性肾炎,水肿,结膜炎,湿疹,水泡,浮肿,腹水,关节炎而有积水者,或因心下的水气所致的胃酸过多症,唾液过多症,及上颚洞化脓症,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频发喷嚏症,及眼科疾患之结膜炎,泪囊炎,充血,流泪等。
[用法]
饭后温服。
[禁忌]
1.本方为辛温解表,温化里饮之剂,若干咳无痰,或痰稠兼黄,口燥咽干者,均不宜使用。
2.本方是温化痰饮,宣肺平喘的代表方剂,既可散外表寒邪,又可化内停水饮,而以化饮平喘为主。
故治痰饮咳喘之证,有表证者可以解表,无表证者也可以应用。
小陷胸汤
[组成]
黄连,半夏,栝蒌实
[功能]
清热涤痰,开结宽胸。
[主治]
伤寒误下,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苔黄腻,脉浮滑者。
[说明]
本方为热痰结胸之证,以心胸部有充满压迫感,并有压痛,尤其咳嗽时或深呼吸时即会胸痛,即有呼吸迫促、痰稠难吐、脉浮滑等症为特征。
[现代应用]
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肋膜炎、胃炎、胃酸过多症、肋间神经痛、胆石症。
[比较]
本方与大陷胸汤证不同,彼为水热互结于胸腹,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其结较深且重;此则仅为痰热结在心胸,按之始痛,其结较浅。
小承气汤
[组成]
大黄14.0枳实7.0厚朴7.0
[功能]
攻积泻热,宣气消痞。
[主治]
1.治伤寒阳明症,谵语,便硬,潮热而喘;及杂病上焦痞满不通。
2.治阳明里实证。
类似大承气汤证但证较轻,仍有腹满,便秘,潮热,谵语等症,而脉沉实或滑而有力者。
3.用于治口干,舌燥,焦裂或高热,胡言乱语而大便不下者等症。
4.痢疾初期,腹痛难忍,或作胀闷,里急后重者,亦可用之。
[说明]
本方适用范围与大承气汤相同,亦以有腹满、便秘、潮热、谵语等症状,脉沉实或滑而有力者为主要目标,惟症状比大承气汤较轻,而燥实之痞满不适用之。
[现代应用]
1.急性热病,常习性便秘,高血压,口内炎,利尿,镇痛,不明原因之发热。
2.急性热病,便秘燥屎,高血压,肥胖症,食物中毒,小儿急痫,癫痫,精神分裂症,宿食,赤痢,尿闭,口干舌燥,神昏高热。
[比较]
本方与大承气汤皆可用于治下腹热实。
本方以治腹满,大便硬者;后者以治腹坚满,有燥屎,高热者为主。
[用法]
饭前冷服。
小建中汤
[组成]
白芍6.0大枣3.0甘草2.0胶饴1.5桂枝3.0生姜3.0
[功能]
温中补虚,养正驱邪。
[主治]
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或得食痛减,心中悸烦,梦遗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燥口干,虚劳黄疸。
[说明]
1.本方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适用于虚寒症之体质,脾胃虚弱,兼有疼痛或急迫等情状。
此外可于改善虚弱小儿之体质,症状方面为全身疲劳,精力虚乏,心悸亢进,手足烦热,口干,夜尿。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时必兼四肢冰冷,且喜多按,得食则痛减,饮食喜热畏冷,舌苔白,脉缓弱或沉紧等症状。
或下腹疼痛,经数月不愈者有效。
2.本方为散寒健胃剂,适合于腺病质,为改善儿童虚弱体质的重要方剂,对皮肤萎白之虚弱及儿童俱有特别功效,应长期服用。
3.本方主要目标为虚劳。
患者多有全身疲劳,精力虚乏,及腹痛等主诉,并会伴有心悸亢进,手足烦热,口内干燥,小便频数,及盗汗,衄血,遗精,肌黄等症状。
4.腹证上,一般为腹壁薄,腹直筋浮于表面而呈拘挛;亦有腹部软弱无力,肠之蠕动,透于腹壁,有似大建中汤之证者。
脉大,或沉微细;腹痛时,亦会出现弦或芤脉。
所谓「建中」,即强化体内各种生活机能之谓,而用于脾胃虚(消化力低下)与中寒而荣卫不和(血行不良及代谢沉衰)者。
故大小建中汤,皆以里之虚寒为目标,惟大建中汤比本方之证为尤甚。
[现代应用]
改善儿童体质,夜尿,夜啼,胃溃疡,胃炎,小儿感冒,神经性心悸亢进,胃下垂,胃酸过多症。
皮肤萎白,虚弱儿童体质改善,佝偻病,夜啼症,夜尿症,肾硬化症,前列腺肥大,慢性腹膜炎,疝气,衄血,紫斑病,痔疾,脱肛,遗精,阴痿,扁桃腺肥大,颈部淋巴腺炎,脚气,黄疸,胆石症,肝硬变症,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酸过多症,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症,角膜实质炎,习惯性头痛,腹痛,消化不良等。
[用法]
不拘时温服。
[禁忌]
本方中兴奋刺激药多于滋养药,凡急性病及实热症,或急性肠胃炎之呕吐腹痛,脉洪大数,舌苔黄燥或厚腻者,皆不适用。
小柴胡汤
[组成]
柴胡8.0半夏5.0黄芩3.0人参3.0大枣2.0甘草3.0生姜3.0
[功能]
和解少阳。
[主治]
1.少阳病,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上呼吸道感染,经期感冒,肝炎初期,疟疾,胆道感染等,具有少阳症者适用之。
[说明]
1.本方可和解表里,乃少阳症之主剂。
适用于治体质中等,胸胁苦满(即前胸部腹侧有闷重感,心下部坚硬,按压,肋骨弓下部会疼痛,肝脏下部有抵抗与压痛感),食欲不振,心下烦闷,呕吐,口苦,咽干,小便不利,或渴或不渴,或欬,目眩,腹痛,舌生白苔,寒热往来等症状。
2.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凡胸、肝、胆、胃、胰、脾、神经系统诸内脏疾病,最常用的方剂,应用范围甚广,只要应用得当无不神效。
在高热后,需要调整淋巴系统,增强免疫力,若其症状较大柴胡汤不剧烈时,均可用之。
肝机能障碍,消化机能病变,神经症状,神经衰弱(敏感)及腺病体质之改善等。
[现代应用]
1.感冒三五日热未退,咳嗽痰粘,急慢性支气管炎,肋膜炎,肺炎,胆囊炎,胆石症,黄疸,胃炎,胃酸过或过少,扁桃腺炎,肾炎,神经质,小儿心神不安,腺病体质之改善。
2.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肺炎,肋膜炎,肺气肿,肺结核,麻疹,咳粘痰,扁桃腺炎,扁桃腺肥大症,颈部淋巴腺炎,结核性淋巴腺炎,侧颈凝病,中耳炎,耳下腺炎,耳鸣,重听,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黄疸,胃炎,胃酸过多症,胃酸缺乏症,胃溃疡,胃痛,肠热,肾炎,肾结石,肾盂炎,膀胱炎,睪丸炎,副睪丸炎;妇人附属器炎,产褥热,血道症,阴部搔痒症,由于子宫疾病所引起之恶寒发热,妇人经产后余热,精神衰弱;神经质,神经性不食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疳积,口吃,秃头症,头汗症,冻疮,青壮年阴萎,小儿心神不宁,腺病体质之改善等。
[比较]
本方用于有虚症的倾向,充实感不大,胸胁苦满,不大便而呕,舌生白苔而滑者。
大柴胡汤用于治疗实甚,便秘,心下部急结,舌苔黄而濇者。
[用法]
不拘时温服。
[禁忌]
1.凡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已入里,阳明赤盛者,不宜使用。
因邪尚在表,误用和解,易引邪入里,发生他患;邪若入里用之会延误病情。
2.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虚血弱而症见寒热者,也非本方所宜。
五苓散
[组成]
白朮4.5猪苓4.5泽泻7.5茯苓4.5桂枝3.0
[功能]
温阳利水,祛湿散邪。
[主治]
1.内停水湿,外感风寒,见头痛发热,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入即吐,脉浮苔白腻。
2.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或泻泄以及暑湿吐泻等症。
[说明]
1.本方能温阳化气,健脾利水。
以医治体内水之代谢异常,胃内水分不能吸收而停滞,血中水分减少而产生口渴,饮水即吐,再饮再吐,小便不利,并有烦燥、头痛、腹痛、发热、脉浮数等症,但无热的慢性症亦可使用。
2.本方具有利水、健脾、发表、疏肝等功,为温阳化气利水剂,其性温化,善利小便,适用于外有太阳表证,内有蓄水证,还治霍乱吐泻,更医癫痫、头眩、痰饮等症,本方虽然治证多而不一,但其要点是:
1.小便不利,2.水肿无热者,3.舌苔白腻,4.虽口渴而饮下难受。
[现代应用]
1.急性胃肠炎,糖尿病,尿毒,偏头痛,妊娠恶阻,感冒性呕吐。
2.水逆病(口渴,饮水则吐),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口渴而小便不利),胃扩张,胃弛缓症,胃下垂症及留饮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浮肿,急性膀胱炎,感冒吐泻症,自家中毒,消化不良症,水逆,恶阻,晕船,唾液分泌过多症,夜醉感冒,肾盂膀胱炎,膀胱结石,心脏性浮肿,阴囊水肿,尿毒症,常习性头痛,偏头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中药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