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 文档编号:29891067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90.58KB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道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洞口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设计暂行规定、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施工技术指南、安全技术规范;
1.2经审核合格的施工设计图纸、设计文件、设计数据。
1.3合同及相关协议;
1.4国家级工法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1.5现行铁路定额;
1.6现场查勘调查的有关资料;
1.7我单位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
1.8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及有关文件、通知。
2编制目的
正确指导员工进行洞口工程施工作业,保证洞口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3适用范围
适应于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四标双线隧道及其辅助坑道的洞口工程施工。
4作业准备
4.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规划洞口生产生活场地平面布置,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修建生产用房及设施,配齐并安装好各种生产用设备。
5技术要求
5.1必须按照设计工法进行洞口段开挖作业,以及做好洞口段防护;
5.2必须按照设计洞门型式做好洞门施工。
5.3严格按照设计文件、《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及《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施工;
6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1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页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6.2.1端墙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见端墙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图
6.2.2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
见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图
洞口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端墙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图
结束
斜切式洞门施工工艺流程图
7施工要求
7.1施工准备
洞口施工前应清理洞顶坡面,做好地表排水,封闭洞顶地表裂隙,夯填整平洞顶低洼、孔洞等。
当洞口山坡局部土石失稳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清刷、支挡等有效防护措施。
洞口段要做好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边仰坡及隧道的安全,洞口有沟渠等通过时,应采取引排和防渗、防冲淤等措施。
7.2洞口段开挖及防护要求
洞口段工程应结合洞口相邻工程及场地布置统筹规划、及早完成,施工期尽量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
7.2.1洞口段施工注意事项
7.2.1.1洞口段开挖前应首先清除洞口开挖范围内的树木、杂草和树根,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做好有效防护。
7.2.1.2洞口段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7.2.1.3洞口段边、仰坡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7.2.1.4洞口段开挖至隧底高程后,应及时施作排水侧沟及出水口,并与洞外排水系统协调连通。
7.2.1.5偏压洞口施工应先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进行开挖;开挖方法应根据地形情况选定,避免人为因素加剧偏压。
7.2.1.6施工便道的引入和施工场地的平整应尽量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和对洞口岩体稳定的影响。
7.2.2洞口段开挖
7.2.2.1洞口土方采用机械施工时,边、仰坡应预留约30cm的整修层,用人工刷坡并及时夯实整平成型,防止超挖,保证边、仰坡平顺,坡率符合设计要求。
7.2.2.2洞口土石方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结合正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形成进洞面(洞脸)及边、仰坡,边、仰坡防护和处理措施应同时考虑防止洞口段产生整体滑动。
7.2.2.3洞口石方开挖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严禁采用洞室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松动控制爆破并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成型。
施工中应按批准的爆破施工设计方案组织施工,严禁超量装药。
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
7.2.2.4开挖后坡面应稳定、平整、美观。
7.2.2.5当洞口段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提前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护措施,并应适当放缓坡率,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边、仰坡的稳定。
7.2.3隧道施工前,洞顶地表水的处理
7.2.3.1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宜在雨季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7.2.3.2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
若采用喷锚或砌石护面,坡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7.2.3.3洞顶天沟及截、排水沟槽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铺砌沟底,防止下渗,确保排水畅通。
7.2.3.4洞口顶部地表的凹坑须填平并进行地表防渗水处理,洞口段的截、排水系统应与其他工程排水系统顺接,排水接入两侧路基边沟内,并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涵锥体、农田、房舍。
7.2.4洞口地表加固处理的措施
当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应按"先加固、预支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对永久性防护应按照设计在隧道施工的初期及早完成。
根据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洞口地表可采用下列加固处理的措施:
7.2.4.1地层为堆积层、断层破碎带、砂砾(卵)土、砂土时采用地面注浆措施预加固
7.2.4.2有地下水地段,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止水。
7.2.4.3地下水位较高的粉砂土、砂质粉土或淤泥质夹薄层砂性土的富水地层、且不适合于注浆堵水的隧道洞口段首先进行井点降水。
7.2.5洞口浅埋、软弱破碎段支护措施
洞口浅埋、软弱破碎段结合设计方案考虑采用管棚、小导管、锚杆等超前支护措施。
7.3洞门施工要求
隧道洞门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并及早完成。
7.3.1端墙式洞门施工
7.3.1.1端墙在土石方开挖后及时完成,基础超挖部分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筑,端墙及挡、翼墙的开挖轮廓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7.3.1.2端墙及挡、翼墙基础的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
7.3.1.3端墙及挡、翼墙基础位于软硬不均的地基上时,除按设计要求处理外,还要求在软弱地基分界处设沉降缝。
7.3.1.4端墙与洞口衬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3.1.5端墙的泄水孔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及时连通。
7.3.1.6隧道洞门端墙和挡、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施工缝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7.3.1.7隧道洞门的截、排水设施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填密实,必要时应加以铺砌。
7.3.1.8隧道洞门检查梯、隧道铭牌、号标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7.3.2斜切式洞门施工
7.3.2.1斜切式洞门坡面较平缓的,应尽量与自然地形坡度相一致,为避免开挖边、仰坡时局部坍塌破坏原地貌,采用非爆破方法开挖。
7.3.2.2洞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回填边、仰坡超挖部分,恢复自然地形坡面。
7.3.3浇筑混凝土洞门的模板及拆模
7.3.3.1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洞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设计。
7.3.3.2斜切式洞门斜坡面内外模板和挡头板应专门设计和制作,配套使用。
7.3.3.3模板及支(拱)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施工前应进行计算后方可实施。
7.3.3.4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及支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
模板接缝必须严密不漏浆。
7.3.3.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
7.3.3.6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
7.3.3.7拆除模板及支(拱)架的条件:
当洞门结构跨度大于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其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当洞门结构跨度小于等于8m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其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
8劳动组织
8.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8.2施工人员应结合项目部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责人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职安全员
1人
工班长
1~2人
现场机械设备指挥人员
1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4~6人
机械工、钢筋工、普工
20~30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9设备机具配置
为实现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结合隧道施工工期要求,进行施工机具及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如下:
序号
机械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机
台
2
2
砂浆搅拌机
台
1
喷砼用
3
自卸车
台
2
4
插入式振动器
台
2
5
湿喷机
台
1
边、仰坡处
6
锚杆钻机
台
2
7
管棚钻机
台
1
10洞口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0.1一般规定
10.1.1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
10.1.2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
10.1.3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应采取稳定措施,当采用抗滑桩、钢管桩、地表注浆等方法对洞口地表进行加固处理时,其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边、仰坡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表及坡面情况,发现开裂、滑动等现象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10.1.4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隧道洞门的排、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同步施工,当端墙顶部水沟置于填土上时,必须将填土夯填密实。
隧道洞口及缓冲结构物的排、截水工程应与路基排水系统合理连通。
10.1.5隧道门端墙和缓冲结构物土石方的开挖避开雨季和雪融期,开挖后及时施作端墙、翼墙、缓冲结构和挡护工程。
10.1.6隧道门及洞口段衬砌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隧道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基坑超挖部分用与基础同级混凝土和基础同步浇筑。
10.1.7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反滤层、泄水孔、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泄水孔排水通畅。
当设计对泄水孔无要求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0.1.7.1泄水孔应均匀设置,在每米高度上间隔2m左右按梅花状各设置一个泄水孔。
10.1.7.2泄水孔与土体间铺设长宽各为300mm、厚200mm的卵石或碎石作反滤层。
10.1.8模板及支(拱)架应根据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所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10.1.9模板及支(拱)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
10.1.10隧道门端墙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墙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墙衬砌产生偏压。
端墙和翼墙、挡土墙背后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密实。
10.2开挖
10.2.1主控项目
10.2.1.1隧道洞口的边、仰坡开挖形式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仪器测量。
10.2.1.2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的基坑开挖范围、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台阶形基底的台阶应完整、平顺。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测量。
10.2.1.3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的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检测报告并进行见证检测。
10.2.2一般项目
10.2.2.1洞口排水沟、截水沟的平面位置、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排水畅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测量。
10.2.2.2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础基坑开挖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基坑开挖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坑中心距线路中心
+50
0
尺量,每边不少于5处
2
基坑长度、宽度
+100
0
3
基底高程
0
-100
仪器测量,每边不少于5处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10.3模板
10.3.1主控项目
10.3.1.1模板及支(拱)架的结构及材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对照模板设计资料观察和尺量。
10.3.1.2模板及支(拱)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对照模板设计资料,观察检查。
10.3.1.3端墙和翼墙、挡土墙模板及支(拱)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强度试验报告并见证试验。
10.3.2一般项目
10.3.2.1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础边缘位置
+15
0
测量,每边不少于4处
2
基础顶面高程
±10
3
边墙边缘位置
+10
0
4
边墙拱脚、端翼墙顶面高程
±10
5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测量,不少于4处
6
模板表面错台
2
尺量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10.3.2.2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量
尺寸
+10
0
0
0
2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10.3.2.3拆除端墙和翼墙、挡土墙之外的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且不得小于2.5MPa。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10.4钢筋
10.4.1主控项目
10.4.1.1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1条的规定。
10.4.1.2钢筋品种、规格的检验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2条的规定。
10.4.1.3钢筋连接方式的检验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3条的规定。
10.4.1.4钢筋接头的技术条件和外观质量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4条的规定。
10.4.1.5钢筋加工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5条的规定。
10.4.1.6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7.3.6条的规定。
10.4.2一般项目
10.4.2.1钢筋加工偏差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3.7条的规定。
10.4.2.2钢筋接头设置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3.8条的规定。
10.4.2.3钢筋的外观质量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3.9条的规定。
10.5混凝土
10.5.1主控项目
10.5.1.1混凝土所用水泥、外加剂,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总碱含量的检验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1条、7.4.4条、7.4.5条和第7.4.7条的规定。
10.5.1.2混凝土所用细骨料、粗骨料、矿物掺合料和拌合用水的检验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2条、7.4.3条、7.4.6条和第7.4.8条的规定。
10.5.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检验应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10条和第7.4.11条的规定。
10.5.1.4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可为56d,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10.5.1.5混凝土养护、原材料称量偏差的检验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16条和第7.4.17条的规定。
10.5.1.6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18条的规定。
10.5.1.7端墙和翼墙、挡土墙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墙面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查不少于4处。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采用尺量或钻孔测量,监理单位见证测量。
10.5.1.8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的检验符合《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中第7.4.19条的规定。
10.5.2一般项目
10.5.2.1泄水孔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尺量和计数检验。
10.5.2.2隧道门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10.5.2.3隧道门的端、挡翼墙结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符合表4.5.11的规定。
隧道门端墙和翼墙、挡土墙结构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基础边缘平面位置
20
测量,每边不少于4处
2
基础宽度
-10
3
基础顶面高程
±20
4
端、挡翼墙边缘平面位置
+10
0
5
端、挡翼墙顶面高程
±20
6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测量,拱部不少于2处,墙身不少于4处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10.6砌体工程
10.6.1主控项目
10.6.1.1砌体工程所用水泥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袋装质量、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逾一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当使用具有潜在碱活性骨料时,要求厂方提供水泥中碱含量值,并选用碱含量符合要求的水泥。
检验数量:
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
10.6.1.2砌体工程所用砂浆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检验数量:
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不足50t也为一批。
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进场检验。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10.6.1.3砌体工程所用石材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材的其它品质指标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
(2)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检验数量:
同产地的石材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检验。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和浸水潮湿地区,应各增加一组抗冻性指标和软化系数检验的试件。
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石材强度、抗冻性、软化系数检验。
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10.6.1.4拌制砂浆用砂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含泥量不宜大于5%。
检验数量:
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拌制砂浆用砂,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400m3或600t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均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观察和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全部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10.6.1.5拌制砂浆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同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水质分析。
监理单位检查水质分析报告。
10.6.1.6砌体工程所用石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石料类别、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D的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
10.6.1.7砌体工程砌筑用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根据原材料性能、砂浆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配试验调整后确定。
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E的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对同类型、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进行一次砂浆配合比设计。
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
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10.6.1.8砌体工程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
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m3砌体为一批,不足100m3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
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
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洞口 工程施工 作业 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