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docx
- 文档编号:29887832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13KB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docx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冲刺注意(适用于全国)
一、语基部分
依次为:
字音、字形、成语(熟语)、病句。
近义词辨析可能取消,或与成语结合着考。
有些省份把字形、标点放入写作中考查。
二、语运部分
单个考查点的试题在减少,综合性加大。
其根本目的在于辐射阅读(压缩、选用、变换句式)和辐射写作(扩展、仿写、得体、修改)。
①图文转换值得重视,这类试题融多个考点为一体,区分度好,能丰富试卷内容;
②“得体”题与学生的学习及社会相关,设计演讲辞,受访人谈话,网友留言,写短评,新闻发布辞等等,但不会“为写而写”;
③应用文改错;
④灯谜;
⑤仿写。
三、科学类文章阅读,都是“信息性阅读”,篇幅较去年短,但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材料为主,推断题、信息筛选题、分析题为主要题型。
四、文言文阅读
①以人物传记为主,筛选题不可或缺,专考语法试题应不会出现。
文言文翻译,“译出大意”会是新的要求。
注意《旧唐书》《史记》《资治通鉴》中的人物传记;
②唐宋八大家散文,注意苏轼、韩愈、柳宗元等的散文。
古诗阅读
1对比阅读容量大,值得关注;设题点仍为:
关键词发问,表现手法,前人评论入题,对比阅读的方式;
2②以宋词为主,唐诗、宋诗、元曲为辅。
默写:
由名句过渡到名篇。
五、文学作品阅读。
①仍以散文为首选。
以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为主,字数为1200—1350;
②关注名家的非名篇,多从作者的角度设题;如“作者为什么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应有1道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题,往往结合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及文意设题,
③会出现1道开放题,向新课标靠拢;
④关注巴金《随想录》中的散文。
六、写作:
今年将会加强限制性,彰显选拔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树木·森林·气候”是一道有区分度的写作题。
虽不直接从社会热点中命题,但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及个性”来写:
①标题作文及去年湖北、浙江、江苏的作文遭非议,当会吸取其教训;
②题意作文及题料作文(05上海及06春招)社会反响好,去年排在第二;③比喻性的话题作文也是热点(如“网”、“舞台”)。
结合几者的作文题,如
“门·窗·墙”,难度太大,但利于选拔,方便阅卷。
要找到“好写”但“写好难”的命题方式。
④人与环境和谐与发展均是社会热点,也代表了培养人才的倾向。
高考作文也将继续把人生、人品、心灵、生存、发展、环境等内容作为考查重点。
⑤为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务实求真,材料仍会用事例、故事、寓言、哲理文句、图画等来引出;
⑥为了进一步加强文体意识,有的省份会对文体作出限制,但主流是要求考生会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⑦注意“坦诚”、“主动与成功”、“日子”、“心态与目标”“公平”等话题及组合型话题。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数学卷考点预测(适用于全国)
今年全国数学卷应该与去年平稳衔接,命题的风格和形式基本相同,知识点的覆盖不会面面俱到,具体体现在两套冲刺卷中。
1.题量为22道题,其中选择题为12道,填空题为4道,解答题为6道,分值分别为60分、16分和74分。
2.难度系数文科为0.55~0.6左右,理科为0.55左右。
3.解答题的考点和形式:
①第17题为三角变换、图像、解析式、向量或三角应用题,主要考查三角、向量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形结合;
②第18题为底面为四边形的柱体或锥体或折叠中的距离、二面角、线面垂直、平行,主要考查处理空间线、面关系的能力,运动的观点、探究;
③第19题为概率、分布列、期望,主要考查从摸球、掷骰子、扑克牌、体育活动、射击及生产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第20题为函数、导数、单调性、极值、切线、不等式,主要考查交汇知识综合处理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⑤第21题为双曲线、抛物线、椭圆相结合,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点、弦、面积、取值范围;
⑥第22题为数列、导数、不等式、数学归纳法,主要考查综合、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
信息仅供参考
英语高考信息
★听力理解部分
1.选材:
一般为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类题材,如学校生活、购物、旅游、交通、个人情况、文娱与体育活动、兴趣爱好、计划与愿望、节日安排与活动、饮食、健康、天气、语言学习等。
2.考查点:
一般以获取事实性具体信息为考查重点,同时考查主旨理解,简单推断(特别注意推断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谈话人的身份、职业、谈话地点等)和谈话人意图、观点、态度。
★知识运用部分:
1.单项填空题
单项填空题强调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无偏、难、怪题,,主要的词法和句法基本都会涉及。
题目注重语言内在的逻辑联系,要求考生在上下文语境推理中得出答案。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必一味死背语法,不应该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一些偏、难、怪题。
2.完形填空题
2006年完形填空部分仍然重点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和语篇的深层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长度一般与一篇阅读理解文章的长度相当;文章内容一般会有一定的思想性与可读性,不只是泛泛叙事,但也不会晦涩难懂。
★阅读理解部分:
1.文章总体难度与2005年高考试题的阅读应相对持平,不会过难或过易。
2.文章题材、体裁。
五篇阅读理解文章在题材、体裁的搭配上会尽可能多样化。
其中一般会出现一篇科普题材的文章;另外,一般会有一篇应用文。
3.文章长度。
一般在300个单词左右(不含题目),应用文因对信息含量有一定要求,故其单词数可能也不会太少。
4.设题。
每篇文章设3~5题。
20个小题可能的设题思路有:
(1)细节理解题;
(2)推理判断题;(3)词义或句义推测题;(4)主旨大意题;(5)文章结构等。
★写作部分:
1.短文改错。
文字材料似出自中国的高中生之手,有些语句并不一定是地道的英语。
长度大约在100词左右,每行在10词左右,所设错误也是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2.书面表达。
提示中所给情景包含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
提供情景的形式是图画、图表、提纲中的一种。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物理命题预测
1.不会出现跨学科试题
纵观今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几乎没有出现,正确思路是立足于本学科,把好自己的“门”。
综合能力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实践证明,在现行高考中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分科考查学科内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新高考强调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但离开基础知识讲能力,能力自然是无源之水,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把握能力。
2.重点知识重点考察
高考的重点是电学和力学,着两部分所占的比例超过70%。
所以应该特别加强力学和电学这两大部分复习力度,应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
力学中的是动量问题,近两年都没考,今年不仅可能考、而且很可能在压轴题中考查。
电磁感应今年是必考的,有可能出现一道电磁感应与安培力相结合的综合题。
有可能出现一道以“神六”为背景的力学题目,不仅考察万有引力定律,还有可能与牛顿定律、能量问题相联系。
3.不回避经典习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看,现在的高考试卷试题不回避陈题。
如25年全国卷Ⅰ中,综合题24,是模仿了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的25题;综合题25则是模仿了199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的26题。
因此历年的高考题是值得研究、训练的,但应在复习过程中突出规律、方法,注意题目的引伸和变化。
4.加强实验能力的考察。
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能力是重要的物理素质之一。
我们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高考。
通过加强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今年的实验应可能是一力一电、以电为主的形式,电学实验应考察恒定电流部分的实验。
2006年
信息仅供参考
化学高考信息
1、非金属元素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2、金属元素中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Al和Al2O的两性、Al的制备等)及相互转化关系;
3、金属钠的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与非金属化合物(H2OCO2等)的综合推断;
4、反应前后等体积的平衡反应中的等效平衡的特征及各物质的量的关系;
5、有机化学中应注意:
①以卤代烃(化学性质)为纽带的烃与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达化关系;
②含有苯基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其中包括含有烃基异构、羧酸与酯异构、硝基与氨基酸异构、烯醇与醛异构)
6、实验应注意:
①常见试剂的保存及安全问题;
②气体的制备实验及性质的探究(如乙烯的制备及其产物性质的探究);定性和定量实验的综合(如中和滴定);
③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如2种分馏管的使用等)
7、计算
①分子式的确定;
②求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
信息仅供参考
2006理综·生物考点预测
1、实验:
①联系生产、生活(有关酶的实验、其他植物激素作用的实验)
②要学生书写的内容会增加,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
③对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或修改;
④探究性实验。
2、其他的主干内容
代谢: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的代谢;
调节:
①神经与激素的调节;②稳态;③免疫。
遗传变异:
①生物育种;②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增加的考点:
①液泡;②其他植物激素。
4、绘图:
①坐标系中绘曲线;②绘模式图;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政治及文综参考
一、政治科及文综命题怎样体现国家意志及如何把握切入点
1、考热点不是考专题,而是考理念。
命题人只是希望中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重要的理念(晓得就行,不需要有多么深刻、系统的把握)。
毕竟,中学生不是政策专家,要以学生为本,不能过于难为中学生。
所以,平时复习不要大搞热点专题复习,只需要在基础复习时注意联系和渗透就够了。
要告诉学生,在答题时,最新理念只要点到就得分了。
比如在今年,“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或者和谐世界)等,只要写进答案就得分了。
2、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值得研究。
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切入的。
所给的事例材料,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大家都不知道的。
比如今年,要考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材料,可以是某个地方的具体做法(如新闻报道的事例),也可以是命题人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一个材料(大家都不知道)。
考的是热点,要的是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
(从热点问题出发,找到理论根据)。
特别提示:
命题人都是专家,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站的角度都很高。
他考热点不直接说热点(根本就看不出来),考这个问题绕到另外的问题考。
比如,考“反恐”,他不直接考,而是考联合国的作用(反恐就需要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考“和谐社会”也不直接考,而是考为什么要解决好农民工的拖欠问题(因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纪念邓小平也不直接考,而是考党的基本路线(理论遗产)、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或者编一个载体(材料),说有那么一个小村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致富起来的,然后问:
该村子是怎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这考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实质)
这一点告诉我们,不必过分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只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思维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能够回答问题。
二、2006年高考主线
1、“十一五”规划的理念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线。
当前围绕的主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和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流)。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目标要求: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步伐。
方针: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
具体做法:
宏观调控。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
切实坚强党的领导。
在推荐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
要注重实效,不要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必须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开发新能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4、建设创新型国家。
从综合国力竞争角度和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这一新的国家战略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历史信息总汇
一、中日关系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由于日本在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翼倾向,加上近年来在东海油气田之争和钓鱼岛主权之争等问题上,中日之间的矛盾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近年来的中日关系表现出政冷经热的特征。
1、古代史上的中日交往:
“汉、唐、明”
2、近代史上的日本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30、40年代的大举侵华
3、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日关系
二、中俄关系与俄罗斯年
2006年被确定为中俄交往的俄罗斯年。
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看法一致,高层互访频繁,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1、清朝前期的中俄关系:
《尼布楚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向俄国学习”。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俄)关系:
(友好——恶化——正常--友好)
三、中美关系和美国历史
中美两国尽管战略利益不同,但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需要相互配合,如台湾问题、反恐问题、两国经贸磨擦和人民币升值、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两国之间保持高层互访,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将出访美国,两国关系仍然是今年的热点问题。
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及走向
3、美国的政治体制
4、美国的经济发展
5、美国的霸权道路
四、“十一五”规划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第一年,“十一五”规划与前面的计划不同的地方尤为明显,如“计划”改为“规划”,强调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十一五”规划也应是今年高考关注的重点。
1、历史上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
2、“计划”改为“规划”说明了什么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减负免费、村民自治、农村教育……)
4、苏联历史上的四个五年计划
五、和谐社会的构建
1、历史上有关和谐的思想和言论
(尤其注意祭孔大典—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2、和谐社会的内涵:
(1)经济上:
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
(2)政治上:
正确处理矛盾及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就业问题的处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3)外交上:
以谈判取代战争,强调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
(4)民族关系上: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六、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往来频繁,人员交流不断,但由于台湾当局经常发表“台独”言论和采取不利于统一的行动,使两岸关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也阻挠不了的,在这一背景下,国民党、亲民党领袖在去年4、5月间先后访问大陆,开始两党交流,这无疑有利于推动两岸走向统一,因而台湾问题作为一个老热点又有了一层新的意义。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3、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考查
4、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七、神舟六号和科技创新
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因而,与神舟六号相关的科技发展史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近年来,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建立科技创新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作为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今年高考的考查重点。
1、历代科技成就及其兴衰原因
2、世界近现代科技的巨大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世界各国在科技教育上的经验教训
4、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八、“三农”问题
这是一个老热点,但由于每年中央在“三农”问题上都有新的政策和举措,高考几乎年年涉及,并不回避。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口号的提出,“三农”问题依然十分重要,当然,高考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型来考查。
1、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和历代人物的重农思想、言论
2、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2)土地制度
(3)赋税制度
3、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4、历代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九、建立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也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培养广大公民的节约意识,对于缓解资源紧张,制止社会日益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历代有关节约的思想言论与政策
2、石油资源和石油问题
3、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4、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可持续发展
十、地区热点
有些地区,特别是本来就十分重要的地区,因发生一些震动世界的大事而令人关注,这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当然高考有可能不直接切入,也许是考查与该地区相关的其他问题,因而在高考考前训练中,也应适当关注该地区。
如东南亚的海啸在去年的高考中就有所涉及.
1、美国飓风;2、红海沉船;3、伊核危机;4、俄、乌天然气之争;5、朝核危机
十一、振兴老工业基地
和往常提出的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一样,今年强调振兴老工业基地,当然老工业基地没有地区限制,全国各地都有,如东北、上海、武汉、重庆、天津等城市都可以说是老工业基地,因为这些城市的许多工矿企业都是在“文革”之前,甚至是在解放前就已建立起来,设备老化、人员负担、企业效益都存在一些很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企业的生存面临困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十二、深化改革与思想解放
去年到今年,在改革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论,一些人因改革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而否定改革、反对改革,因而是否继续推进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胡锦涛、温家宝在今年3月的人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改革,坚定了人民对改革的信心。
改革问题作为一个老热点,今年应特别注意。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3、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4、改革的动力和阻力
5、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十三、反腐倡廉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也是近年来党的大小会议和领导人特别强调的问题,因为它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国家的兴旺发达,为此,党中央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
每年都有工作重点和教育重点。
这虽然是一个老热点,但中共历史毕竟是历史教育的重点,需年年关注。
1、党的思想建设和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发展
2、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
3、三个文明建设
4、红色旅游
5、保先教育
6、八荣八辱
(1)社会风气的整治
(2)历史上杰出人物及品质
(3)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精神及优良传统
(4)建国后涌现的各个时期的英雄模范及其精神
十四、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
1、原因和过程
2、欧盟
3、北美自由贸易区
4、亚太经合组织和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
5、世贸组织
十五、政治制度的创新和社会进步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3、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改革
4、近代政治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和发展
5、重要的政治文献
十六、地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十七、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
十八、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
十九、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1、意大利文化年在中国
2、中印友好年
3、中国与东盟
4、中国与欧盟
二十、国际合作问题:
胡锦涛在60届联大大会上的讲话———当代的主旋律是和平、发展、合作。
1、中国史体现的合作问题:
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两次统一战线。
2、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经济全球化趋势及表现、经济区域化趋势及表现
3、科技成就的取得及当代航天事业成就的取得都体现了合作精神
二十一、周年纪念
注意中国古代、世界史上的周年纪念,既要注意05年周年纪念,也要注意06年周年纪念,高考有前瞻性,也有滞后性考查的特点。
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开始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
1206年:
成吉思汉建立蒙古政权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856年: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克里木战争
1926年:
北伐战争
1936年:
西安事变、苏联新宪法、西班牙内战
1946年:
重庆政协会议、全面内战爆发,“铁幕”演说
1956年:
党的八大、三大改革完成、苏共“二十大”和东欧改革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三位伟人逝世,“文革”结束
信息仅供参考
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考前提升技巧
1、高考文综的地理选择题兼顾必修各章节的主干知识,但侧重于应用性强的知识的考查。
自然地理部分:
时间计算及应用;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各类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技巧;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风带气压带分布;天气、气候的影响因素、特点及成因;内外力作用与地质构造、陆地地貌;板块学说及应用;自然带的分布与成因分析;海水的盐度、温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洋流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人文地理部分:
工、农业生产、聚落、城市、交通线、港口的区位分析;环境问题及治理;我国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河流的综合治理等。
最后五天左右认真加以复习巩固,临考时注意提取试题材料和图表中信息,并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综合分析解答试题,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高考得分。
2、区域图、等值线图结合是高考文综36题的首选考点,考前强化区域图的空间定位方法和等值线图判读的技巧尤为重要。
实际区域和虚拟区域图的解题方法相同,临考时注意提取试题材料和图表中信息,并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注意地理专业术语的应用,尽量使用贴近教材的语言组织答案,,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高考得分。
3、今年高考文综的热点集中在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成渝地区的经济开发为素材考查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以中部崛起与新农村建设为素材考查和谐社会;以神州飞船、中国芯、三峡工程建设为素材考查科技创新;以卡特丽娜飓风为素材考查中北美墨西哥湾附近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以伊朗核危机为契机,考查西亚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以中印关系、南亚地震为载体,考查北印度洋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读好教材的相关内容,临考时注意提取试题材料和图表中信息,并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注意地理专业术语的应用,尽量使用贴近教材的语言组织答案,,有利于大幅度提升高考得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前 冲刺 注意 适用于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