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13省考民生 农民工.docx
- 文档编号:29882079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50KB
申论13省考民生 农民工.docx
《申论13省考民生 农民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13省考民生 农民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13省考民生农民工
一、材料紧接地气、案例挑大梁
1.国内工人相关案例
材料以深圳普通工人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为切入,通过两对工人的对比,引出中国工人得到美国的认同,却没有得到本国人的尊重和认同。
2.国内企业相关案例
命制人以盛昌企业因成本的增加“盛极而衰”和A市产业转型升级对比,此外,还讲述了浙江工人老梁不断自主创新,而宝钢集团也将自身成功归为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3.国外相关案例
材料介绍发达国家认识到需脱离“虚火”后,选择“回归实业”。
紧接着罗列了美、日、德三个案例,重点以德国为例,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德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理论型材料
理论型材料较为集中,主要介绍了陈博士的系列观点。
他认为劳动力短缺是积极信号,应大力关注劳动力资源,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推动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二、题目解读
序号
2013年黑龙江省申论题目
1
一、“给定资料7”中有学者指出“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请结合“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5分)
要求:
内容全面,认识透彻,表述准确,不超过400字。
2
二、加入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分)
要求:
问题全面准去,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
3
三、“给定资料5”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
请结合“给定资料4-5”,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个全面解释。
(15分)
要求:
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
4
三、“给定材料2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需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
”这句话引发你什么思考?
请参考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45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第一题,综合分析。
此题是最普通的综合分析题目,所以思路就是常规思路,如第一步:
解释此句子,第二步:
为何是关键,主要就是谈谈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三步:
得出结论,如何发展制造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题,归纳和对策的结合体。
此题以提出对策为主,归纳概括为辅。
一方面,题干上明确出现联词“并”,要求中有“问题全面明确”就这两处,各位同学就能判断出此题不仅要提出对策,还要将问题阐述清楚,但是对策是重点,言外之意是300字中应有三分之二的篇幅给对策部分。
另一方面,要求出现“对策具体可行”,意在说明同学们的对策应该更接底气,更实在,说的更细才好。
第三题,综合分析。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阅读此题发现,本题限定材料阅读范围,分析对象为“人口诅咒”,题目应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作答。
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先要阐释“人口诅咒”,然后再对这一问题从各个角度展开分析,形成最终结论。
当然,分析部分是答题重点。
第四题,申发论述。
作文题目富有哲理性。
文章写作要结合对“他们不仅要安生立命,他们还有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天空”的理解,这句话侧重劳动者的生存权、人格权、发展权三方面权力,读懂这句话,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
范文1.现实与不现实的
--忘记现在,才能开创未来
中国工人有一个矛盾的称呼--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境况曾经是“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吃得比猪还差”.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农民工也用得起IPHONE,吃得起肯德基,更有甚者一些人在城市买房安家。
古人讲安身立命,如果我们把安身立命简单理解为住房吃饭,对于大部分工人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人除了有吃饭的现实需求,人还有自我实现、荣誉、尊严等“不现实”的需求。
尊严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要有依托,要有力量。
这些力量来自哪里?
中国工人的尊严来自于工人的内在坚强、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大的国家实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尊严不能靠别人施舍,要靠自己争取。
中国工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还应该再接再厉,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自己赢得尊重、赢得认同、赢得未来。
优质的产品是工人劳动的结晶,是尊严的物质基础,是获得尊严最有力的证明。
企业家李书福先生感慨说:
“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总是比人家便宜,低人一等”.没有产品的尊严,何来工人尊严?
中国工人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品质都还有待改进。
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人更多有的是苦劳而不是功劳,苦劳赢得更多的是同情和怜悯,功劳才能赢得荣誉的尊重。
中国工人、企业要向德国学习: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工人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理顺生产流程,严格把控生产的每个环节,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
有了好的产品,社会尊重几乎是水到渠成的,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全世界,很少有人不尊重宝马奔驰公司的工人。
工人和企业与产品之间是命运共同体,我们不仅要用力生产产品,更多要用心生产,只有汗水、泪水、血水和精神混合物浇铸成的产品才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的、有生命的、能让人发自内心尊重的!
伟大的产品来自于伟大的工人,伟大的工人都应该有“不现实”的一面。
“不现实”不仅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维方式。
不仅要会埋头干活,还会抬头看天,不仅有眼前的需求,还要有长远的追求--理想、明天、未来、梦。
仰望星空、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敢于做梦是树立“不现实”的精神是中国工人缺乏的。
李泽厚先生在《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一书中指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现实的民族。
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过于现实严重制约人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工人们整天只想着多赚多少钱,多生产几件简单重复的产品,很难想象他们能生产出什么伟大的产品。
中国工人要有敢于做梦的精神,要做美梦、做好梦、做大梦、做实梦!
就是要有好高骛远的气魄、要有杞人忧天般的忧患意识,要敢于承担不切实际、离经叛道的“恶名”.伟大的产品都是从做梦开始的,美国的乔布斯,中国的王传福、马云,都是一些不现实的人。
恰恰是这些人影响了现实,创造了最现实的东西。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待遇,改善生活条件是“不现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我们的社会长期为锅碗瓢盆、吃喝拉撒、油盐柴米而忧心,不管是什么人,恐怕也很难有仰望星空的力量。
转变观念,转变工作态度,改变生活方式,是“不现实”的关键。
饱暖则思淫欲,一些工人不思进取,把工作当做纯粹负担、累赘,工作之余就是打麻将、斗地主,工作、生活态度消极颓废。
工人立志,立大志“撬动地球”的大志;要爱岗敬业,把工作当做事业不仅仅是职业;要将创造性的工作和创造性休闲娱乐生活联系起来,工作之余要多读书看报,尤其要多读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力的“无用书”.
不现实就是要敢于仰望星空,不仅要望,而且要用力、用心,要自觉、主动地望。
要望得高、望得远,望出未来;要望得多、望得勤,望成习惯;要望得好、望得欢,望出幸福。
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不现实仰望让劳动获得更多的意义、更丰富的内涵、更大的空间和张力。
让我们以劳动者的名义,共同仰望星空,望出个人家庭、民族国家、江山社稷的美好明天!
【申论热点】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背景链接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
古人说:
“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
”一个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某项工作,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获取生活资料,维持生计、改善生活。
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归根到底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就业岗位上创造出来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使就业形势更加复杂。
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挑战之一。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在看到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社会现状
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灵活就业为主,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和个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21.8%、36.2%,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28.8%。
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民工以灵活就业为主,处于频繁流动状况,劳动关系很不稳定。
(二)岗位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
农民工主要从事搬运(重庆方言称之为“棒棒”)、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四大行业。
其中,“棒棒”纯属体力劳动,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如泥瓦工、钢筋切割工等拥有少量技术,加工制造业如纺织业的农民工和从事住宿、餐饮和服务行业的农民工,其技术含量也十分有限。
(三)劳动时间长,合法权益受损。
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天工作小时数都已超出法定劳动时间,他们的休息权受到了严重侵害。
另外,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还面临克扣工资、职业病、工伤事故的威胁。
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承受更大的职业风险。
(四)工资水平偏低,实际收入增长有限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些措施,如加大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企业侵害农民工利益行业的监管力度等,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占8.2%,500~800元的占25.0%,800以上的占66.8%。
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尤其是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等的上涨,导致农民工生活成本成倍增长,除去生活开支后,其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生活水平改善并不大。
(五)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缺乏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仍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无法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参保率低。
调查发现,26.1%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只有13.2%的农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都很低,分别为10.9%、18.1%;65.8%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6.3%。
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
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且由于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
同时,由于农民工收入不稳定,大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或导致社会保险关系中断,使得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形同虚设。
调查显示,在参保的农民工中,有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断的分别为8.6%、13.1%,其中,因工作单位或工作地方改变而中断的分别为51.9%、59.5%,因经费困难中断的分别为41.4%、36.7%。
3、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缺乏。
在社会救助方面,49.1%的农民工在城市遭遇过生活陷入困境无法生存的情况,其中,得到亲朋好友救助的占66.6%,而得到政府救助的仅占3.4%,没有得到任何救助的占28.6%。
在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方面,农民工也没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三、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解除劳动者后顾之忧并提升其安全预期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工业社会里,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应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应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
就业为社会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础,就业为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创造了必要条件,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又有效地解除着劳动者的诸多后顾之忧。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
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农民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文化、技能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其就业空间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下就成了农民工获取公平就业机会和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瓶颈。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
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必须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统筹城乡就业,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就业。
(四)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农民工就业机会
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大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控力度。
【申论热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
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
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
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
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
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
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
国发〔2000〕19号、国办发〔2006〕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
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
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
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
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13省考民生 农民工 申论 13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