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9880181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68KB
教育心理学笔记.docx
《教育心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笔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她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教育与心里想结合的交叉学科。
3.研究对象:
是学校教育,学校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4.研究内容:
围绕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介五种基本要素;有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活动过程。
这五个基本要素和三个活动过程复杂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1群体差异2个体差异。
教师对学生处于指导地位。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只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二个方面。
6.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的核心内容。
学习过程的内容有学习的基本原理,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
7.教学过程:
是指通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过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
8.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之前,要对教学设计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判断
9.发展概况:
a初创时期:
1903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时期,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由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论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完善时期。
10.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1908由方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以后由藩叔等人还陆续写了一些教科书。
1962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63藩叔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概述:
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心理发展的概念:
是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在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a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连续性体现在1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是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的2心理发展进入高一年级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的消亡,而是被高一级水平包容和整合。
b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的阶段:
八个。
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上
5.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a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片面性和表面性4自我中心性b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c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d人际交往的特点e初中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6.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
同化:
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主体能够利用既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吧刺激整合到自己认知结构中。
(白菜属于归纳为蔬菜)顺应:
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袭击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改组重建)所谓图式就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7.认知发展阶段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b前运算阶段2-7岁,1一切以自我为中心2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4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c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了抽象逻辑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守恒’的出现d形式运算阶段
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c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二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二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人格又称个性,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综合心理特征。
是在先天基础上的,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稳定性。
10.人格的发展阶段:
美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8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4自我认同感对自卑感6-11,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性12-18岁(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期,成年晚期。
11.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a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民主性b学校教育c同辈群体。
12.自我意识的含义:
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14.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15.认知方式也成为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6.认知方式的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
(是二种最普遍的认知方式,(美)心理学家维特金研究直觉问题时发现的。
场独立性:
人们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倾向于以来内在环境和参照物指导;场依存性;人们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或内部干支线所作指导。
)2沉思型和冲动型(冲动性和沉思型的检验标准是反映时间和标准性)3辐合型与发散型(几何)
17.智力差异1比纳---西蒙同事(法)智力量表1905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B智力量表)公式为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
18.智力的差异: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孩子口语发展比男孩子早,男孩子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等方面有比女孩子强)
19.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改革教学组织形式2改革教学方式3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2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21.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2是性格的理智特征3是性格的情绪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心理活动倾向:
外向型和内向型;依据个人的独立或顺应从程度:
独立型和顺从型)3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P175
第三章
1.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
2.学生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2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4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5学生的学习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主
3.传统心理学对学习的分类(4类):
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我国关于学习的分类:
1知识学习,对教材的感知和理解2技能和熟练学习,运抵哦那个,动作的技能和熟练学习3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5加涅按照把学习结果分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按照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反应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6.桑代克的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7.联结说:
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与某种正确反映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
8.学习规律:
1准备律(学习者在进行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的反应的学习。
准备率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2练习律(对于己形成的某种情境与反映的来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加这一联结)3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
9.巴莆洛夫经典反射条件实验:
食物—反应无条件;鞋声—反应条件
10.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原则:
1无条件刺激2无条件反应3条件刺激4条件反应
11.斯金纳(学习装置实验,小白鼠)的操作条件反射,个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二类:
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时有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并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操作性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
1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
个体在某种环境中做出某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如果之后伴有一种强化物,那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随反应后的刺激(强化物),所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为工具性的条件反射。
13.A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通过强化作用的控制就是控制人的行为。
B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反之,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
C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的安排,连续强化在教学习者新的反应时最有效,但这种强化下的行为容易消退。
间隔式的强化又称为部分强化,它比起来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低的消退率。
(部分强化好赌博间隔式强化)
14.程序数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分为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
15.加涅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受,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6.加涅把学习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为8各阶段:
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
17.苛勒的完形—顿悟(黑猩猩实验)说基本观点:
1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格式塔)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18.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19.发现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作捷径性.感悟性的判断3强调性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20.学习的三个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知识的评价
21.教学观1强调理解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2提出了教学原则的体系即动机.结构和反馈原则.
2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二个维度):
1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二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23.意义学习分为三种形式:
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的心向2学习材料的意义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模式:
1下为学习(类属)2上位学习(总括)3组合学习(既不是下为学习也不是上位学习,是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
24.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25.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的发先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不是通过发现。
26.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己有的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
同时还包括在建构过程中。
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行3不同的人即使看到的同一事物。
进行加工时也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学习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建构时,对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26.构建主义观(论述题):
1教学是教育者根据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促进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将狗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2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者。
教师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3学生主体,实际情景,协作学习和充分的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
4老师要灵活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及交互教学等方法。
5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p188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机。
(激活指向强化)动机指向目的,需求,他反映个体的某种需求;因为需要的满足必须依靠外在的行动,动机越强烈,行动的产生也就越迅速,行动的维持也越持久。
2.动机的基本因素:
内驱力和诱因决定了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二特征。
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或内在动力。
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个方面构成的。
4.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
内驱力:
是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需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附属内驱力:
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求。
5.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研究):
学习期待与诱因。
诱因:
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许。
6.动机来源来分:
外部动机(老师家长的奖励短暂)和内部动机(学习兴趣,爱好长久)。
从内容的社会意义来分:
高档与低级的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类:
近景学习与间接地远景性学习动机。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大效率高。
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点,这就是耶克斯和多德逊定律。
8.(美)经济学家马斯洛通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
前四种是缺失需要,后三种是生长需要。
学习动机属于求知需要。
9.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效能理论: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2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有以下作用:
A决定人们对生活的选择及其对该生活的坚持性B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D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四个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
10.(美)莫里最早提出“成就理论”麦克里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了莫里的思想,1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TS取决于某种行为倾向的强的即对成就的需要MS主观上期望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即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即成功的诱因值IS三者的成绩。
TS=MSxPSxIS。
2阿特金森认为人的动机分为: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1.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
归因的三个维度:
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行为分:
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纬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制纬度,分为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
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个主要因素是: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八个归因向度:
a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c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d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韦纳的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四种情况:
a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能力高低b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如努力程度c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任务难易d外部的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运气好坏。
12.强化理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13.学习动机的培养(论述):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第7条学习动机与效率)。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新的学习需要通过二种途径形成:
a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b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
14.学习动机的激发(论述):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第7条)(大考大耍小考小耍不考不耍)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或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报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迁移(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包含:
1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含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2“影响”一词有积极和消极二种含义3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知识,技能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
2.正迁移:
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时即正。
负迁移:
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时为负。
(美)加涅把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
(横向迁移)由先行学习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的相似性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纵迁移:
由简单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向复杂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的过程。
3.(美)布鲁纳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原因和态度的迁移)特殊迁移即具体迁移(具体知识的动作技能的迁移。
他认为一般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4.同化迁移,顺应迁移,重组性迁移
5.迁移的作用:
1迁移时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2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早期的迁移理论a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管能心理学。
b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武德沃斯。
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后来被武德沃斯改为共同成分说。
c经验类化说代表人物贾德d关系转化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
8.布鲁纳的迁移理论: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
9.奥苏贝尔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包括: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10.影响迁移的主要原因:
a原有认知结构b学习的心向和定势,(思维定势)他们是指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又指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双重性):
促进和阻碍。
c相似性,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
12.促进迁移的教学(论述):
1精选教材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a感性知识:
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分为感知和表象二种水平。
b感知:
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应。
c表象:
人脑对从前感知国但去昂前不再眼前的活动的反应d理性知识:
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e概念反应:
活动的本质属性即各属性之间的本质关系f命题:
通常说为规则,原理,他表现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如“社会心理学史心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就是一个命题。
2.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
1陈述性(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一般可做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它主要有哪个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2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知识的学习:
广义:
个体对知识的接受,也包括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对知识的发现。
狭义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
4.知识的学习分为: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下为学习(归类),上位学习(总括),并列结合学习
5.知识的学习过成:
知识获得,知识体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6.知识的学习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7.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知识的直观和知识的概括二个环节来实现的。
8.知识的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的加工,形成对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主要的直观方式: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电化(视听)教学
9.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教学策略:
a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b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c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a强度率b差异率c活动率d组合率)d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e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10.知识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层加工改造,认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认识活动。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抽象程度不同可分为:
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11.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教学策略:
a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b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c科学地进行比较d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
12.记忆的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3.瞬时记忆即感觉记忆。
特点:
a信息贮存时间极短,大约0.25~2秒b贮存的信息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几乎保持了输入刺激的原样,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c信息保持的容量较大
14.短时记忆:
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为1分钟左右的记忆。
15.长时记忆:
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
16.知识的遗忘及其规律a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和重现,它和保持是相反的过程。
b暂时性遗忘:
由于一时干扰而不能再认或重现c永久性遗忘:
识记正确,但没有复习巩固,导致不能再认或重现,这是一种保持的丧失d不完全遗忘:
不能再认而不能回忆是e完全遗忘:
不能不认也不能回忆。
所以遗忘可能发生在记忆的任何过程之中。
17.(德)艾宾浩斯《论记忆》a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材料b重学时节省的时间或次数即节省法。
实验结果表明: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
由此,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的。
18.知识遗忘的主要因素a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b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c学习的程度d识记者态度
19.知识遗忘的理论解释:
a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最后消失的结果)b干扰说(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
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c动机压抑说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D同化说
20.科学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论述)a科学的复习(如何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的优越性比较明显,而学习复杂的,需要思考的材料,每次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
分散学习为宜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b深度加工材料c有效地运用记忆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记忆方式)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