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 文档编号:29874060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80.16KB
太原市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太原市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原市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D卷
太原市2020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D.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shěng) 晦暗(huì) 人情事故 叹为观止
B.撺掇(duo) 欺侮(wǔ) 戛然而止 大彻大悟
C.震撼(hàn) 幽悄(qiāo)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D.追朔(sù) 迁徒(xǐ) 天衣无缝 海枯石烂
3.下面哪部作品不是安徒生的作品?
()
A.《海的女儿》
B.《灰姑娘》
C.《丑小鸭》
D.《拇指姑娘》
4.选出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小红才五岁、机灵活泼,一有不明白的事儿,就缠住你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
B.亭亭玉立的五层教学楼共设四十间教室,十间办公室。
C.这几天来校参观的人真多,车辆络绎不绝。
D.这篇作文几经改动,总算差强人意。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⑤④②①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6.选择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镌刻juān 默契qì 桅杆guǐ 悄然而至qiǎo
B.畸形qí 不逊xùn 诘责jí 屏息敛声bǐng
C.溺死nì 不辍chuò 粗糙zào 深恶痛绝è
D.窒息zhì 吹嘘xū 胆怯qiè 藏污纳垢gòu
7.下列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传奇。
解说: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里头 之下 应当 纯粹
解说:
这四个词语的词性相同。
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解说: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攀在墙上的喇叭花》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攀在墙上的喇叭花
①一株细藤从外面探出头脑,爬进屋内,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
母亲一开始是想要清除这外来物种,避免它反客为主,可是女儿不允许,吵着对母亲说:
“我想看看它是什么。
”
②九岁的女儿久卧病房,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吃饭睡觉以及偶尔艰难爬起来去一趟洗手间,其他都不能做。
③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母亲也在疑惑,准备排除外来物种的手停在了半空。
这是女儿的疑惑,自然成为母亲的疑惑。
女儿撑起身体,眼中慢慢浮现出淡淡的绿色,是的,这是生命的颜色。
那好吧,过几天再收拾吧,现在让女儿看看也不错,母亲自我安慰道。
母亲关上了门,她看到女儿盯着那些嫩芽张望着,那种好奇,是一个孩子的眼光。
④那株植物攀在了墙上,就这样开始生长着。
母亲不断给自己寻找理由,让这株植物能够继续生长在这间十来平方的房子里。
房间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架、几本书和一个整天微笑的九岁姑娘,对了,还有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房间里多了一个家庭成员——母亲是不想承认的,但是身体已经承认了。
⑤女儿会静静坐在床上看书。
她喜欢看的都是一些颜色绚丽的图画书,上面有各种植物,还有详细记载这些植物的文字,这些蝌蚪式的文字组成了女儿辽阔如宇宙的世界观,现实十来平米的世界从来不拘束女儿在她宇宙中徜徉,陪伴着她的,是攀在墙上的那株植物。
⑥女儿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除了挣扎着去洗手间,就是为这株植物浇水。
女儿浇水动作很轻,但是实际上打在植物头部的——她从二楼向下倒水,让水能够浸透泥土,到达这株植物的根。
每次浇水,女儿都带着微笑。
⑦女儿会时不时地和攀在墙上的植物说话,很是小声,很是神秘,母亲走近女儿就停止呢喃,母亲掩门女儿又开始出声。
母亲想要仔细听听这其中的小秘密,可是这是女儿说给这株植物听的,即使母亲听见了呢喃,却无法辨析其中的内容。
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⑧某天,女儿对母亲说:
“妈妈,告诉你哦,小花是一株喇叭花藤,不久就要开出喇叭花,你看,就是这样的。
”女儿拿起一本书,翻到一处地方,出现了一朵花。
花如喇叭,手柄为白色,扩音处为紫色,几丝雪白延伸至翻转边缘,十分优雅自然。
“哦?
这就是喇叭花啊。
”母亲摸摸女儿的头。
女儿像只小鸡一样点头,眨眼:
“好想看小花开花啊。
”被叫做“小花”的花藤上,碧叶在眼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⑨只是,女儿在当夜就进入了沉睡,再也没有醒过来,第二天小花开出了一个花苞,嫩生生,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是疾风都无法打败它。
小花开花了!
⑩这是喇叭花吗?
花苞不如喇叭,或许长大了就是喇叭花了吧。
母亲如是想着,离开了有一株攀着墙的喇叭花的小房间。
⑪细藤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了喇叭花,攀在了墙上。
8.文章以“攀在墙上的喇叭花”为题有什么妙处?
(不少于两点)。
9.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株细藤从外面探出头脑,爬进屋内,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
10.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女儿细心照料细藤和每次浇水都带着微笑可以看出她是个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
B.第④段加点词语“但是”写出了母亲对这株植物的接纳,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C.第⑥段写“女儿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表明女儿在细藤的影响下身体状况渐渐好转起来。
D.结尾写“小花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喇叭花”虽不太科学,却能引人深思,极富感染力。
11.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请说说本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1)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12.古诗文默写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之《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之《蒹葭》)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8)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4)经纶世务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5.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
17.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略无阙处()
(2)夏水襄陵()
(3)不以疾也() (4)属引凄异 ()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1.(小题4)三峡风光,美不胜收。
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要求:
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
广告语:
六、名著阅读
22.从A、B两道名著阅读题中任选一题,完成相应的题目。
A
“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
‘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1)文段选自_____(书名)。
(2)文段中的“她”还在这部书中的___一文中出现过,“她”的___(人物特点)使作者充满感激和怀念。
B
三停人马:
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
过了险峻,路稍平坦。
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
操催速行。
众将曰:
“马尽乏矣,只好少歇。
”操曰:
“赶到荆州将息未迟。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
众将问:
“丞相何又大笑?
”操曰:
“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
(1)文段选自《三国演义》,此情节发生在_____(情节)曹操战败之后。
(2)请你写出与这个情节有关的两个故事:
___ ___
七、作文
23.请以《我为他(她、它)点赞》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句子默写
1、
四、对比阅读
1、
五、课内阅读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原市 年级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