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 文档编号:29869545
- 上传时间:2023-08-0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6.07KB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天宁市工业园区草铺分区1﹕500、
1﹕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
总工:
2004年11月日
主要设计人:
2004年11月日
审批人:
2004年11月日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天宁市工业园区草铺分区1﹕500、1﹕20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天宁市工业园区草铺分区规划设计用图的需要,受甲方委托,国家测绘局第五地形测量队(乙方)承揽工业园区草铺分区约29平方公里的1:
500、1:
20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任务。
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天宁市以西,以草铺镇为中心,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丘陵地为主,部分山坡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天宁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四个(大龙山、老龙窝、三一二队、三尖山)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天宁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三一二队、绵昆300、东山头、小窝山)。
③上述成果为1987昆明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天宁市规划局提供的1:
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
500、1:
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
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7昆明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02°,高程抵偿投影面为1800米)。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
500地形图为0.5m,1:
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或山地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
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2.四等点编号前冠以Ⅳ,如Ⅳ01、Ⅳ02……。
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Ⅰ,如Ⅰ001、Ⅰ002……。
3.埋石点的密度,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30个点,。
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1幅图(按1:
500分幅)不少于一点;1:
2000区域一幅上不少于5点。
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
4.选点要求
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基础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⑴GPS测量
①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②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③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四等
2
≤10
≤10
1/45000
一级
1
≤10
≤10
1/20000
注:
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GPS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等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10
≤10
≤10
GPS各等级观测作业的基本要求
有效观测卫星数
数据采样间隔
卫星高度角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间长度
≥4
10~60″
≥15
≥1.6
≥45min
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值应小于6。
④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
点名、点号、观测者
、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录应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⑤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9条要求。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及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
、
、
式中:
a=10mm
b:
为比例误差因子,对应四等、5″、8″时分别取20、30、40ppm
d:
为基线长度,单位为公里
Wx、Wy、Wz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
W:
为环闭合差
n:
为环闭合差
△S:
为复测基线长度差
⑵光电测距导线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
测距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3.6km
300m
≤±15mm
≤±5″
1/14000
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DJ2
一测回内2c较差
测距
中误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测距
测回数
测角测回数
DJ2
方位角
闭合差
一级
8
13
≤±15mm
9″
2
2
≤
注:
表中n测站数。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
①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一级点以五等水准精度连测。
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二者交替进行。
②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③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附(闭)合水准路线长(Km)
路线闭合差
(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5mm
≤±10mm
≤15
≤
注:
L为附(闭)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四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视距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
累积差
红黑面
读数差
红黑面所测
高差之差
视线高度
≤80m
≤5m
≤10m
3.0mm
5.0mm
三丝能读数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双面标尺,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④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其边长不大于1Km,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2.4的规定,每站应读取气压、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DJ2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均不应大于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40√D(mm)。
(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Km)。
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附合路线长度不大于15Km
仪器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3.6的要求。
七、图根控制测量
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但要保证测图需要的控制密度。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比例尺
导线
长度
平均边长
测距
测回数
测角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DJ2
DJ6
1:
500
900m
80m
1
1
1
1/4000
1:
2000
3000m
250m
1
1
1
1/4000
注:
表中n测站数。
导线长度短于表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15m。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图根导线一般应为附合导线,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当遇到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②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
附(闭)合路线全长
附(闭)合路线高程闭合差
仪器至标尺距离
观测方法
五等
12Km
30√Lmm
100m
中丝单程双面读数至mm
图根
8Km
40√Lmm
100m
中丝单程读数至mm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的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
边长
边数
中丝法垂直测回数
各测回垂直角及同一方向指标差较差
往返测高差之差(m)
路线全长线闭合差(m)
DJ2
DJ6
DJ2
DJ6
五等
300m
18
2
4
15″
25″
0.2S
24√n
500m
12
2
4
15″
25″
0.2S
30√n
图根
12
1
1
15″
25″
0.4S
40√L
注:
S为边长,以Km为单位,不够0.1公里的按0.1公里计算;n为边数,L为路线长度Km。
八、地形图测绘
①成图方法:
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②基本比例尺1:
500、1:
2000。
③成图软件:
南方CASS50成图软件。
④地形图的分幅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N1+N2:
1:
500N1=(X-2520.0)×4
N2=(Y-840.0)×4
1:
2000N1=X-2520.0
N2=Y-840.0
并以图内显著名称作该图图名。
⑤地形图的精度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5mm(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其它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
隐蔽地区可放宽50%。
⑥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测距一次读数,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
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
检查精度平面小于0.15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mm,仪器觇标高量到0.01m。
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
比例尺
地物点
地形点
1:
500
80m
300m
1:
2000
300m
800m
高程注记点的间距
比例尺
1:
500
1:
2000
高程注记点的间距
10m
30m
注:
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注记到千米位,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
⑦建筑区和不便于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
⑧居民地的表示
外围轮廓及街道应准确绘出,内部可做较大综合。
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地下室不作专门表示。
菜地、果园、旱地等农用地中以木、油毡纸、草等为材料建造的简单房,住人的应表示,对轮廓小的拐角可适当综合取舍。
街道、公路、广场、空地上的花圃、花坛轮廓线以实线表示;以内部道路边线为轮廓线的花圃、花坛边线以虚线表示,符号配置按《地形图图式》135、137、139页图例执行。
城镇内道路边的汽车候车亭实测范围用实线表示,内配《地形图图式》52页6.5.6.d符号,没有候车亭的公共汽车站可不表示。
杆上变压器符号应注意表示输入高压线符号及输出低压线符号的配置。
街道边的邮筒,街道名称牌,小于1米的小型广告牌不表示。
交通红绿灯不表示,其支撑电杆应实测。
横跨街道、公路的路标、宣传栏、广告牌用《地形图图式》30页
5.4.5符号按其方向表示,当广告牌、路标、宣传栏等为双面设计时,优先选取朝向北、向西方向表示。
街道中间、花圃中间单柱支撑的宣传栏、广告牌仿照《地形图图式》30页5.4.5符号表示。
单柱支撑表示道路、单位通道情况的标志牌用《地形图图式》52页6.5.6c符号表示。
桥梁、广场、街道、公路上的路灯用《地形图图式》32页5.5.2.1符号表示,简陋的路灯不表示。
街道名称、河流名称、道路名称、管线类别等注记的字向和字序应按图式119页注记规则执行。
地形图编辑时,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字型、方向要认真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一般每方格应不少于10个高程注记点(含房屋、地物的高程点),在街道交叉口中心线、道路路面、桥面、广场、地下检修井口、较大空地等位置适当加注高程,高程1:
500注记到厘米,1:
2000注记到分米。
围墙、栅栏、栏杆、篱笆和铁丝网等围护物,均应实测,在墙基上面筑栏杆的按围墙表示。
本测区不表示各类境界。
⑨地形图的测绘内容及取舍按《城市测量规范》4.6的要求执行。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①为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规范、设计书的要求,测区设立项目负责、技术负责、质量负责各一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抓起统一调配、相互协调、科学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
②对参加本测区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施测工作顺利进展。
③严格执行测绘仪器送检制度,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得进入测区。
④认真做好“第一点”、“第一幅”的生产和首检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技术问题,项目负责、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和质量状况,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⑤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校后交设在中(分)队专职检查人员进行过程检查,再向院提交最终检查申请,经院最终检查后,确认成果成图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无误,方可提交甲方验收。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成果的资料包括:
①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三份)。
②检查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三份)。
③技术总结报告(三份)。
④控制资料:
观测手簿、计算手簿(附控制点连测略图)、控制点成果表、等级控制点点之记。
⑤1:
500数字化地形图(光盘五套、纸图五份)。
⑥1:
2000数字化地形图(光盘五套、纸图五份)。
⑦1:
5000编绘地形图(光盘五套、纸图五份)。
⑧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文件(附于数字化地形图的光盘内)
⑨等级控制点展点略图与通视图(光盘四个、纸图四份)。
⑩等级控制点成果表(四份、光盘四个)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形图 测量 技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