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865595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1.97KB
精品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
《精品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出发,提出了很多饶有兴趣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4.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课时具体安排]3课时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材追求的一大特色,为体现这一特色,从第一节开始教材就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通过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学生初步形成化学科学有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初步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
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室、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教学流程设计]
利用节目焰火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
利用收集的实物设情景,通过分析、讨论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化学合成材料
通过分析、讨论身边的物品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化学合成的,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介绍高科技产品、当含世界的环境、能源等问题的录像资料创设情景,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科技、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讨论交流、概括总结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进一步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投影]节日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焰火
观看录像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妙的化学
[出示]收集到的材料,如木头、纸、石头、塑料等,说明什么是化学合成材料
讨论所出示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由化学合成材料制成的化学产品
[提出问题]请仔细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说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化学合成材料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大多是化学合成材料,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
[录像投影一些物品]各式各样的衣服、汽车、化肥农药、装修好的房间等,提出问题: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化学产品吗?
(可介绍建筑材料的变化过程)
看录像后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一步体会化学对日常生活、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一座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
[问题]如果没有化学产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发挥想像力,发表见解
通过想像没有化学产品的生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离不开化学,社会离不开化学
[录像投影资料]
⑴介绍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海水淡化等
⑵新型材料,如贮氢材料、各种智能材料等
谈谈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有何感想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高科技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录像资料]当今社会关注的与化学有关节的重大问题:
白色污染、温室效应、能源开发利用等
谈谈通过观看录像资料有何感想
使学生了解化学正向着“绿色”发展,在未来社会的进步中有着举中轻重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紧迫感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你认为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概括出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发散,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比较乱,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何查阅生活中一些材料的制造方法,以便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评价或适时的补充。
[学案]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法指导]
本节的重点一是知道什么是化学,二是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对物质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并暗示化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习本课题时,除了解教材内容以外,还应尽量查阅相关资料,以增进对化学及其作用的了解。
[自我检测]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有些是天然存在的,如、、等,还有上些是人工合成的,如、、。
2.生活中离不开化学,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及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3.列举上些你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的实例,谈谈化学对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作用。
叫做化学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或获取。
请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
观察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3.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教学重点、难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水蒸发、玻璃摔碎、纸张燃烧。
同学们还能列举一些物质的变化吗?
同学们列举的例子中,有一些变化类似纸张燃烧,纸张燃烧后还是纸吗?
还有哪些变化的例子具有该特点?
我们称以上这类变化为化学变化,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化学变化的概念。
还有一类变化,如玻璃摔碎后的碎块不是玻璃这种物质吗?
你还能列举一些具有这些特征的例子吗?
这类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
我们称这类变化为物理变化。
你怎样给它下一个定义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同时发生,让我们来观察几种现象
1. 发光和放热现象
实验一:
点燃镁带
2. 颜色变化
实验二:
在试管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 产生气体
实验三:
将一粒锌粒放入试管,加入1ml-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4. 生成沉淀
实验四:
取3ml-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用滴管滴加入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
P63、4自然段,你还能发现化学变化的什么用途
教师阅读课本P6第5自然段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及绿色化学的十二原则
[小结]
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
学生列举一些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的例子
学生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归纳化学变化的定义
回答
列举一些类似玻璃摔碎的变化,
回答
归纳物理变化的概念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
找出自学课本P63、4自然段,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听讲,感受绿色化学的意义
回顾本节内容,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常伴随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变化的特征
不强调化学变化概念的准确性,关键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对比找出物理变化的特征。
练习学生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观察体验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概念: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
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二、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三、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四、绿色化学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理解,难点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判断方法。
本节课的一些问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学案]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
观察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3.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学法指导]
学习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尽可能的列举上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例子,对这些变化只分析结果,不分析变化过程。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外观特征,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等,这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现象发生,如酸碱中和反应等,同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就是物理变化。
[自我检测]
1. 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生活中都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
C.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D.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3.用序号填空:
①化学变化②物理变化
⑴人类的早期生产活动中,搭建房屋,烧烧制陶器,磨制石器,淘洗黄金;
(2)使用火柴时,火柴折断,火柴燃烧;(3)在养鸡厂,鸡蛋摔破,鸡蛋孵化;(4)生活中,头发生长,扎起头发。
4.有人说“化学变化时一般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却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对此说法你认为正确吗?
谈一谈你的观点。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三课时)
物质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3.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或分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形成的
2.引导学生建立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1小烧杯绿豆、1小烧杯小米或大米、1烧杯水、一小块铁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
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
思考、猜想、讨论、交流
为使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认识做准备
[投影录像]水的组成及水分子模型
通过观看录像,展开想象的翅膀,认识水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释疑]准确描述水的宏观组成和水分子的微观构成
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练习描述水的组成和构成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表达与交流
[组织活动]出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有关二氧化碳的科学描述
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交流
加强化学语言的应用,学会交流与共享描述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组织探究活动]
出示几种不同物质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描述
分组进行探究:
如何用化学语言准确的表达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深化用化学语言对物质进行科学描述与表达的方法
[点拨与说明]
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
指导阅读课本P7内容
阅读、认识、思索、理解
培养阅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出问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原子呢?
思考、想象、阅读、
讨论、交流、表达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中感慨人类的伟大智慧
[举例]
1.积木搭建房子
2.砖瓦建造高楼大厦
领悟生活中的实例
反思:
为什么材料相同而房子各异?
教学生懂得由于结合方式的不同而导致千差万别的道理,为认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做准备
[组织活动与探究]
1.参观元素周期表
2.认识元素的排列方式
3.初步了解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翻阅附录:
元素周期表
1.读图
2.识图
3.解图
领悟元素的含义,懂得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翻阅学习化学的“地图”
[问题]
1.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
2.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反思、交流、共享
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板书设计]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
2.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元素:
一类原子统称为一种元素
【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响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学案]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三课时)
物质组成的奥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而形成的;原子有类别之分,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3.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法指导]
学习时重点是知道所有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这些微粒构成物质就象绿豆粒构成绿豆、小米粒构成小米一样,遇到宏观物质要联想到构成它的微观粒子是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或原子,而分子又是原子构成的,分子中的原子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原子的种类不多,但构成了许多种物质,同一类的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对教材中出现的原子、分子、元素等名词,不要用过多的精力去了解它们的涵义。
因为对它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第二章中还要具体的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和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离子,第三章中学习元素的有关知识。
[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实际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总称D、把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3.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和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
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聚集成的,氢分子是由自相结合而成。
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自相结合而成。
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
4.宏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又是由极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举两例说明。
5.一座大桥和一座石桥,我们说这两座桥的组成不同;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板桥,我们又说这两座桥的结构不同,从生活现象中再找一个能够说明“组成”和“结构”的例子。
第二节化学之旅
课题名称:
化学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验。
4.收集证据。
5.结解释与结论。
6.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学生活动]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
2.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
[学生分析]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后记]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体会到化学的乐趣。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布局,认识相关器材及其作用,基本仪器的特点和作用。
2.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准备]
主要仪器:
试管、烧杯、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你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
下面我们就走进化学实验室来体验一下。
[提出问题]:
走进实验室之后,找一找:
1.实验室中的电源、灭火器在哪儿?
安全通道在哪儿?
2.排气扇、废液缸、通风厨在哪儿?
各有什么作用?
3.化学实验仪器、药品在哪儿?
[交流共享]:
按小组交流自己对化学实验室的认识并指出特殊装置的作用。
[形成共识]:
引导学生发言,各小组形成共识。
[过渡]:
我们在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之后,下面就来认识一下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基本仪器的特点和用途。
[试一试,看谁最棒]:
教师从实验桌下取出一种仪器展示给大家,并由学生回答出它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引导学生按小组进行对应训练
[交流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了实验室的布局和基本仪器的用途之后,就可以利用他们来进行探究试验了。
在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投影]:
《实验室规则》
[观察并回答]:
结合课本第20页图示找出不符合《实验室规则》的地方。
[多识一点]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发生意外时的处理方法。
[过渡]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质对人体有害或可能造成伤害,为了防止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常在外包装上贴有标识,下面我们了解以下标识的含义。
[投影]投影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相关标识并引导学生对比性记忆。
引导回顾本节内容,查找不足
[布置作业]
1. 阅读课文,回顾本节所学内容。
2.预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听讲
进入实验室并感受实验室的气氛。
观察自己的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布局并思考讨论各装置的作用。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积极发表看法、讨论后形成共识。
听讲
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及附录上相关仪器的特点和用途。
学生思考并回答
从本组仪器中取出一种仪器进行提问训练。
学生之间讨论并交流感受
学生思考、讨论
阅读《实验室规则》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观察并回答
阅读并掌握相关内容
学生观察并识记图标
回忆本节内容,查找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改变了世界 精品 九年级 化学 鲁教版 第一 单元 改变 世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