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86373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18KB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因为它的嘴太小,一口只能吃到一点点东西,所以一堆食物要七八次才能吃完。
不过它吃食物的速度真可谓是飞速的,有时简直快得让人看不清楚。
看它吃饭的样子,好像看体育比赛一样紧张,所以我看了总要发笑。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盖 捧 舔 低 缩 送
①小松鼠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前肢________着食物,然后再把食物________到嘴里。
②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________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________,样子可温柔了睡觉时,小松鼠把身子________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________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2)请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请把选文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拟人句画上波浪线。
(4)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________之情。
【答案】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捧、送、低、舔、缩、盖
(2)小松鼠吃东西的样子;小松鼠喝水的样子;小松鼠睡觉的样子。
(3)比喻句:
小松鼠把身子缩成小小的一团,尾巴整个儿盖在身上,看上去,它就像一只带花纹的皮球。
拟人句:
小松鼠喝水的时候,总是要把头低下去,用舌头小心地去舔,样子可温柔了。
(4)对小松鼠的喜爱。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河和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扬扬地流向大海,想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翻卷着浪花,顺流而下。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看,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的力气,抬起脚跟,却怎么也看不到岸边。
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
“唉,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海比我大得多。
”
大海听了笑着说:
“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
(1)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语段,选词填空。
谦虚 骄傲
①从“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这句话,我感觉到小河很________。
②从大海说的这句话“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我感觉到大海很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 小河没有大海大。
B.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C. 江河都流到大海里。
【答案】
(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
(2)骄傲;谦虚
(3)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自言自语”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得意扬扬”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毛手毛脚、人来人往、百发百中、白发苍苍、兴致勃勃、微波粼粼
(2)骄傲、谦虚(3)B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的掌握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色小屋
每天,我和妈妈还有妹妹简尼去公园的时候,都会经过一幢黄色的房子。
就它那么一幢,孤零零地站着,有点旧,阴森森的,有点可怕。
有一天,我一个人爬上了黄房子的木栅栏。
院子里怎么有一个小男孩呢。
他向我招了招手:
“来啊,一起来玩儿。
”
我小心地从木栅栏上跳下去,踩在石子路上。
我朝他跑去,就在这时候,我看见草地上一只老虎妈妈正跟它的孩子们在玩儿呢,它们看见我低低地吼了一声。
可那个男孩子已经跑到水池边去了。
我跟到水池边,哇,水池里溅起了大水花。
一只白色的海豚从荷花的叶子之间跳了出来,向我甩甩尾巴,好像是在打招呼呢。
咦,那个小男孩呢?
花房那边传来了他的叫声:
“快来看呀。
”
我走进花房发现西红柿的枝条上缠着什么,不时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一扭一扭的。
天啊,是一条蟒蛇,它向我吐出舌头。
可那个小男孩却不在了。
他跑到苹果树下去了。
我赶紧追过去,却看见一只鹈鹕停在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
鹈鹕看了我一眼,嘴巴下的大口袋动了动。
那个小男孩把旁边的垃圾桶打开了。
我跑过去一看,一只大熊猫正在里面看报纸呢。
它眯缝着眼睛,不住地点头。
看到我,大熊猫立刻脱下帽子跟我问了声好。
可是那个小男孩已经跑进屋子里去了。
我急急忙忙跑过去,小男孩却把门给关上了。
我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门把手,我按了按门铃,可一点回音都没有。
现在我也经常在去公园的时候,经过黄房子就让妈妈抱起我看一看那里的院子。
有草地、金鱼池、花房还有苹果树、垃圾桶、石头的小人。
可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也没有人叫我。
可我想我一定还会再遇见那个小男孩的,到那时候他一定会这么对我说:
“嗨,来啊,一块儿玩儿吧。
”
(1)“我”在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连一连。
草地________ 老虎母子 看报纸
水池________ 鹈鹕 甩尾巴
花房________ 蟒蛇 吐舌头
苹果树________ 熊猫 吃苹果
垃圾桶________ 海豚 玩儿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真的有小男孩和动物们,他们很友好。
②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黄色的小屋和院子中并没有小男孩和动物们,这说明“我”非常贪玩。
(3)如果给短文换个题目,你觉得下面( )最合适。
A. 恐怖的小屋
B. 我和小屋
C. 我和小男孩
D. 小屋历险记
【答案】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
(3)D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老虎母子——玩儿;海豚——甩尾巴;蟒蛇——吐舌头;鹈鹕——吃苹果;熊猫——看报纸
(2)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3)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县官坐了大堂,把惊堂木一拍,说:
“给我打!
”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zhàng zhǎng)得通红,嚷(rāng rǎng)道:
“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县官直喊:
“快打!
快打!
”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
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1)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涨________(zhàng zhǎng)得 嚷________(rāng rǎng)道
(2)文段写了________的场面。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县官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县官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满堂的人为什么都慌了?
(5)枣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
(1)zhàng;rǎng
(2)枣核在衙门受审
(3)神态;语言;心狠手辣
(4)因为他们把县官的牙齿给打了下来。
(5)枣核给我留下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印象。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3)描写方法概括为: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结合句子分析是神态、语言描写。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zhàng、rǎng
(2)枣核在衙门受审(3)神态、语言、心狠手辣(4)因为他们把县官的牙齿给打了下来。
(5)枣核给我留下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印象。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神态、语言描写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
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
“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
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
________的帽子 ________的帽子 ________的帽子
(2)文段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为什么?
(3)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的广告内容。
(4)顾客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各式各样;舒服;方方正正
(2)顾客走进了新帽子店是我最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一直以来戴的是方帽子,当新帽子店开业的时候,他们竟然打破传统,勇敢地接受了新事物。
(3)方帽子店: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新帽子店:
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4)“新帽子店里的帽子看起来样式很多,个性十足啊。
”“是啊,是啊,我还从来没有戴过圆帽子呢!
好想试试戴上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还是戴方帽子比较好,毕竟我们一直都戴方的帽子。
”“说得不对。
无论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只有舒服的帽子才是好帽子。
”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
(1)各式各样、舒服、方方正正
(2)顾客走进了新帽子店是我最意想不到的,因为他们一直以来戴的是方帽子,当新帽子店开业的时候,他们竟然打破传统,勇敢地接受了新事物。
(3)帽子店: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
新帽子店:
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4)“新帽子店里的帽子看起来样式很多,个性十足啊。
”“是啊,是啊,我还从来没有戴过圆帽子呢!
好想试试戴上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还是戴方帽子比较好,毕竟我们一直都戴方的帽子。
”“说得不对。
无论方帽子还是圆帽子,只有舒服的帽子才是好帽子。
”
【点评】
(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
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_______→________→晒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______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
为什么?
________
【答案】
(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既、又
(2)捣、捞(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①大概、②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咳嗽明星
秦文君
我们班的林第一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还有看电视的第一名,搞恶作剧的第一名,这次又成了咳嗽比赛的第一名,反正他的名字叫“第一”倒真是有道理。
期中考试前的那几天,我和小沙还有林第一、张潇洒不约而同都得了咳嗽病,可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起来都弯下腰像老伯伯那样咳几声,林第一呢,像咳嗽的老祖宗,能咳出各种花样,一会儿咳出哨子的响声,一会儿能出公鸡打鸣声,一会儿呢,突然像羊叫声。
有一次,他还出两声清脆的,很像我养过的蟋蟀的叫声。
据林第一说,半夜里他咳得更高明一会儿像破锣声,一会儿像吹号声,好听得可以跟音乐会一样卖门票。
每次复习的时候,林第一带头咳嗽,他一咳,我们就忍不住一齐咳起来,很像咳嗽四重奏,
有时把老师讲课的声音也盖住了。
老师有点生气,说:
“等你们咳完我再讲课。
”她一定以为我们是约好了捣蛋的。
林第一也确实是想捣蛋,他好像能控制咳嗽的时间,总是隔五分钟领头咳一次,我们想不听指挥,可惜噪子不争气,一听到咳嗽声就痒起来,不咳简直不行。
考完试,我、小沙和张潇海的咳嗽都医好了,只剩下林第一独自做咳嗽精了。
他的咳嗽更有特点了。
他隔五分钟几声,咳九次左右正好是一节课,好像那个咳嗽是看着钟点准时发作的。
每天上课,大家就看林第一是不是咳得准时。
林第一知道自己成了班里的咳嗽明星,更疯了,每次咳嗽都咳出新的花样,一会儿像狗叫,一会儿像唱小调,一会儿更稀奇了,像青蛙叫看样子,他是爱上了咳嗽。
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咳,好像咳也要休息一样。
不久,秋游了。
绿裙子老师宣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说是在野外吹了风咳嗽更不会好了。
林第一急了,说他的咳嗽很特別,一吹野风肯定就好,他还说他可以保证说话算数。
最后,林第一还是参加秋游了,等秋游回来,他果然不咳嗽了,不知是野风医好了他的病还是他另有奥秘。
——节选自《调皮的日子》(有删政)
(1)这篇文章选自《调皮的日子》,我们学过的《剃头大师》就出自这本书。
读这篇文章,你一定也觉得特别有趣。
如果让你根据表格中的提示复述这个故事,你会在下面的空格处补充哪些内容或关键性的词语呢?
请把要填写的内容和你选择出的词语填入下表(每栏至少写出3个词语)。
时间
故事内容
挑选的关键词
期中考试前
林第一的咳嗽和我们不一样
________
林第一带头咳嗽
________
考完试
________
准时发作、新的花样、一声不咳
秋游时
林第一咳嗽好了
________
(2)文中语言写得很有意思。
读一读,试着用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写出下面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重奏:
________
②更奇怪的是,下课十分钟他一声不吭,好像咳嗽也要休息一样。
我的理解:
________
(3)要秋游了,当绿裙子老师宜布林第一不能参加秋游时,林第一会有怎样的动作或表情呢?
发挥想象,补充下列句子。
“不!
老师,我可以秋游,我的咳嗽很特别,一吹野风肯定就好。
”林第一________说。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的故事
季羡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却没有半点架子。
在北大校园里,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在住院期间,一天一位年轻护士说起某报正在连载季先生的著作《留德十年》,表示很爱看。
季老马上吩咐身边人去买,他说:
“书是给人看的,哪怕有几句话对年轻人有用了,也值得。
”这一来轰动了全医院,大家都来伸手,还索要签名本。
“都给。
”“买去。
”季先生发话说:
“钱是有价之宝,人家有收获是无价之宝。
”最后,一趟一趟买了600本,他也一笔一画地签了600本。
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在掏名片准备递给季老的一刹那,季老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白岩松掏名片的时间,季老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季羡林时,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
“做人做到这份儿上,真让人敬佩。
”
(1)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划线词语“架子”的意思是( )
A. 由若干材料纵横交叉地构成东西,用来放置器物、支撑物体或安装工具等
B. 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C. 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
D. 架势、姿势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季羡林外貌的句子。
(3)季羡林为什么自己掏钱买600本《留德十年》?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季老是个( )的人。
(多选)
A. 生活简朴
B. 平易近人
C. 关心青年人成长
D. 待人接物周到有礼
【答案】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C;
(2)季老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一双圆口布鞋,出门时提一个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3)因为医院的护士说很爱看这本书,季老觉得只要书对大家有益,就值得买。
(4)ABCD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篇新部编人教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课外阅读 训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