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986139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29KB
化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
《化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课程实施方案
化学课程实施方案一初中化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实施化学新课程的成绩巨大,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对这些问题处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农村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这些“阻力”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上。
(一)教师层面——思想认识不够,其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落差
少数教师对国家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表现:
一是“消极”思想,认为课程改革是政府的事,学校发展是校长的事,缺少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是“守旧”思想,这部分教师或者昔日教学成绩斐然,还沉浸在过去创造的“辉煌”中,不希望改变现有的一切;或者在学校年龄大、资历老,认为自己已经“船到码头车到站”,缺少进取、创新的精神。
三是“畏难”思想,认为实施新课程条件不够,困难太多,担心实施新课程影响教学质量,缺乏面向未来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从看课、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停留在口头上,一边喊着要改变教学观念,一边却一如既往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具体表现在:
一些地方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等理念演绎为“放任自流”,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一切都还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何在?
学生活动缺乏教师恰当地点拨和指导,因而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是可想而知的。
处处“科学探究”,实际上是“泛化”探究教学,是对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够,重于形式而失于内涵。
生硬的、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课堂教学显得沉闷、僵硬,失去了课堂教学应有的活力。
如此等等的一些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有的教师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认识不够,没有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导致其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落差。
(二)学校层面——实验室建设不达标,教师负担偏重,班级人数过多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
实验室建设不达标,教师工作负担偏重,部分班级人数过多等。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重要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一些难点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
同时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我校重要条件较差,化学实验需要的许多仪器和药品都不足,学校在以前“两基”检查时配制过一些,可后来一直没有补充,导致一些基本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学生实验。
以至老师在实验课时“动口不动手”,以“讲”代“做”。
教师工作负担偏重主要表现在课时多、兼职(课)多和班级学生过多等方面。
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还是学校内老师耍的耍,苦的苦,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以往认真负责的老师都没有信心,没有动力,甚至我校上课时间延长到了一节课一个小时。
学校合并及人口增长而导致的班级人数过多现象。
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而导致的学生管理困难、活动组织困难、教师身心疲惫、教育质量滑坡等负面影响,已成为我校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社会层面——升学压力大,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中考和高中招生只看考试分数,导致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对学生的进步看名次,对教师的工作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校的业绩看升学率”的唯考试论。
这种观念又导致课堂上教师将教学目标指向中考,教学内容紧扣中考,教学方法服从中考。
“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和看”的现象成为初中化学课堂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
有些农村中学的教师一边学理念,口口声声“喊”课改,一边战题海,扎扎实实抓备考,“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历史看,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思想影响很深,这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
从现实看,是生存忧患意识在教育中的反映,这是“应试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根本原因。
从评价方式看,统一、单调的纸笔测试支持了上述现象的存在,这是素质教育评价的制度缺憾。
绝大多数(72.2%)教师认为“升学考试压力太大”是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最大阻力。
所以,要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是教师和学校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必须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生活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教师工资到手的没几文,只够一家人“简简单单”地生活。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农村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撑,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换言之,需要人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发展创造条件。
(一)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建议实施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目的的“造血工程”“活血工程”等,增强农村教师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实施“造血工程”,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要加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在农村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思想、有学识、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其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等。
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要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方式的探索,改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超市”的有效利用。
以“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为载体,实施“活血工程”,构建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的交流机制,即:
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师资源,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制”,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服务制”,城乡优秀教师定期“对调工作制”等,缩小城乡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差距。
同时,要在各级教研部门的组织下,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活动,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课程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城乡教师教研交流协作体。
(二)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一整套测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向作用。
特别是要改变当前一部分地方以中考成绩的好坏作为学校工作唯一评价依据的现状,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初中化学处于特别学段,复习备考是初中化学教学不可回避的任务之一。
当前,统一、单调的纸笔测试根本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多元能力的发展,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纸笔测试和实验操作考察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化学学科素质评价的标准,是中考改革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决策部门认真考虑。
(三)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改善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条件
就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努力改善化学实验条件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使实验室建设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建议根据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在校学生人数,制订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最低标准和规模,实验室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和使用期补充投入应有据可依,把实验室建设经费落实到位。
同时把实验室建设水平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项目之一,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部分农村或山区学校可以在政府统筹建设和管理的框架内,尝试吸纳社会资金,以建设“冠名实验室”等形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规模极小的偏远山区中学,还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建设小型实验室,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努力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学生素质评价及学校工作评价与学校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并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中,其考核成绩记入中考成绩,这样才能从制度上确保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加强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化学教师及化学实验员的劳保补贴,使实验室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有效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一,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划拨应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到政府预算框架。
要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学校规模,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拨款的最低保障线,以保障政府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第二,要改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筹资、管理均“以县为主”的模式,采取经费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统筹和保障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模式,以彻底解决部分贫困县教育财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建议逐步取消自筹工资,改为政府补贴,给学校“松绑”,逐步实行城镇和农村教师同工同酬,让农村教师享受到与城市教师一样的“阳光”。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不应成为经费筹措的“公关家”,而应成为课改实施的“领头羊”;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到农村任教。
二初中化学学科发展目标
初中化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地,通过初中化学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以下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单元目标:
(一)走进化学世界的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3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或报告)的方法
4、认识常用的仪器,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5、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
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认识氧气的性质。
5、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及氧化反应。
6、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7、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8、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9、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0、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3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的联系。
(四)自然界的水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五)化学方程式的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六)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目标:
窗体顶端
1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3记忆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
4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实验现象会分析其化学性质
6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七)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5了解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八)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4认识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5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了解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7了解我国矿物的储量情况及金属资源保护措施。
(九)溶液的教学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6.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十)酸和碱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十一)盐化肥的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2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3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十二)化学与生活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营养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知道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4)了解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复习中结合生物学知识,了解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能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人体中一些重要元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重大意义。
(3)通过对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原因的调查、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人体元素进行分析,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身体健康。
(3)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与使用的认识,体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五教材的优化
学校教育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就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此,只有在课堂优化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要求每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来进行。
以下就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化设计粗浅地谈谈。
懂教学目标的优化懂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懂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懂教学内容的优化懂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计算、化学实验。
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
在挖掘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
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懂
3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懂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
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
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
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
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
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懂教学手段的优化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
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
例如:
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懂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模拟发现法和边讲边实验法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系统地传授化学知识。
在教学中应坚决摒弃“填鸭式”,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
教师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
的指导,如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渗透情景教学思想,积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协作研究,相互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独立的思维,领悟化学原理,并掌握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由学生分组实验,氧气可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得,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可先演示,也可边讨论边演示,得出操作中的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效果显著。
最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几个方面的优化,则必定能保障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真正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化学学习中的真正乐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课程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