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护理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985971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42KB
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护理论文.docx
《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护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护理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护理论文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
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
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
(1)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
即便有病时,也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
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的病情及预后等。
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1.疼痛的心理护理
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
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
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
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
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病人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
2.焦虑的心理护理
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
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病情轻重而异。
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的诱导。
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
也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3.恐惧的心理护理
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情绪状态。
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并守护在身旁。
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催眠、读书、看画报等,均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
4.悲伤的心理护理
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
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
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易醒等。
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
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持病人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
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患者预后敏感,尤其是急危重患者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4、同病相怜感:
相同疾病的患者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患者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5、依赖感:
患者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
6、容忍:
对患者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绝症患者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四、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对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 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 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人因为需要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经历漫长的病程所以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目前许多慢性疾病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迫使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只好无可奈何地去适应漫长的疾病过程。
慢性病人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 、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 、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
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做到身心积极效应互相促进。
例如,慢性病人除每天口服药物外,还经常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这对那些痛阈低的病人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
技术熟练的护士常常取得病人的信赖,即说明其中也包含了心理护理。
。
慢性病人大都空闲时间多,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
对于因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以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加强基础护理,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
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
资料表明:
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
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
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二)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
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
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
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
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
4.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被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后,不仅自己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
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患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实行隔离治疗。
人是社会的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
隔离就是这些需要的限制与剥夺,这在病人的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剧烈的变化。
传染科病人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
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当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
4.5重危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
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一般说护理重危病人和安慰这阶段病人的家属,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
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E.Kubler-Ross将大多数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活动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
2.愤怒期 度过了否认期,病人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但又禁不住地想:
这种致死的病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
怨自己命不好。
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3.妥协期 病人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
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4.抑郁期 病人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表现了极度伤感,并急于安排后事,留下自己的遗言。
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
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的悲痛。
5.接受期 这是垂危病人的最后阶段。
病人心里十分平静,对死亡已充分准备。
也在的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
如有一位仅28岁的青年,从事X线专业工作,因防护不善而患了放射病,由于极度疼痛,几次想自杀。
有些人病情虽很严重,意识却十分清醒,表现得留恋人生,不愿死去。
如有一位23岁的姑娘,患卵巢癌,肝转移,死前头脑清醒,含泪说:
“我愿意活下去,我还年轻,我需要工作……”。
协助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是情操高尚的表现。
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的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
病人听觉是人体最后的丧失知觉的器官。
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的话,不可耳语。
有的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四、护理措施
我们首先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
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这是起码的道德。
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先可以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
“你的气色不错。
”“你比以前胖了。
”“你的精神很好。
”接着,还可多讲一些医院外和与病情无关的内容,如单位里、家庭里甚至国内外的重大消息,尽可能地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
然而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
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理解家属对亲人生病带来的痛苦,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通过细致观察,专心倾听家属的陈述,仔细分析家属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结束语: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
而通过上面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单纯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直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掌握好心理护理是我们医务人员重要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中国实用心理学护理杂志.2001,21(3):
137-138
2.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7(3):
114-116
3.北京大学心理学.2003,16(3):
21-154
4.娄福英.浅谈护患关系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7,11【11】:
86.
5.夏晓虹.浅谈护士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路与经验【J】.吉林医学,2007,28(8):
10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护人员有效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的实践探讨 护理论文 医护人员 有效 做好 病人 家属 心理 护理 实践 探讨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