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4普通版.docx
- 文档编号:2985888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33.97KB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4普通版.docx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4普通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4普通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4普通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
2.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以声消声原理()
A.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
B.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D.“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29秒B.14.00秒
C.13.71秒D.无法确定
5.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6.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
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A.1.25s B.0.625sC.0.8s D.2.5s
8.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
A.音色B.响度C.音调D.无法确定
9.你面向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
A.大于34米B.大于17米C.等于17米D.等于34米
10.实验中学有一个150m×8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高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两音箱发出的声音在甲、乙、丙、丁四处(他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点处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丁和丙
1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2.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13.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14.在用音叉演示“什么因素决定声音响度”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音叉的敲击后,仍然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这是因为()
A.音叉仍在振动
B.这是回声现象
C.人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音叉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5.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6.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
17.星光中学有一个l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8.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传播声音的物质
19.下列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1.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
C.响度D.音色和响度
2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引吭高歌——声音的音调很高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2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7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4.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25.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 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
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 和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声学的探究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改变音叉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D.改变音叉振动的幅度,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27.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大型国际比赛的赛道都使用光电计时设备,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的运动会都是起点处的裁判员发令后开始比赛,终点计时员通过秒表计时,为了计时准确,应该()
A.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烟雾很容易看清
B.听到声音开始计时,因为声音很容易听清
C.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快
D.看到冒烟开始计时,因为光传播不需要时间
28.对于下列四幅图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29.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30.在日本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3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32.在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如图所示。
用细棒敲击,能得到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与音阶fa.4相对应的瓶子是:
()
33..男同学说话声音一般比女同学响,这说明了()
A.男同学说话时的音调比女同学的高
B.男同学说话时的响度比女同学的小
C.男同学说话时的频率比女同学的快
D.男同学说话时的响度比女同学的大
3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35.婷婷自制了一个叫做“水瓶琴”的乐器,如上右图所示,它是通过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
在敲击时声音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_______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
36.如上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
从图形可知__________图响度大,__________图音调高。
3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3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在月球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
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
于是他得到结论:
水能够传声。
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
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
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
40.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溅起了水花;小强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声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被琴弦弹开了.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如何____________的;
(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作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两张课桌紧紧地靠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②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4)小明、小华发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更明显,第2次几乎听不到声音;其不同的原因是声音的______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固体/气体)更容易传声,由此作出了其中一个猜想是正确的推论。
(5)为了进一步研究证明,小华同学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接通的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逐渐抽出,发现声音越来越小直到听不到,这说明_________(猜想①/猜想②)是正确的.
4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3分)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长度越音调越。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42.(3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选A
2.D
【解析】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故A正确;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故C正确;
D、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D.
3.D
【解析】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假如甲声源传来的疏波和乙声源传来的密波恰好同时到达某点,那么这一点的空气就会安静无波,在这里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种方法称为有源消声技术.
故选D.
4.A
【解析】考点:
速度的计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白终点计时员的计时要以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计时,其成绩要好于真实时间;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传到终点时李明已经开始跑了.
解答:
解:
A、据v=
知声音传播100m的时间为t=
=
≈0.29s,再加上听到枪声记录的时间14.00秒,符合题意;
B、14秒不符合题意;
C、13.71秒不符合题意;
D、能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学生对此题往往忽略两点:
一、气温在15℃下声音速度的使用,二、看到白烟才是计时员计时较准确的时刻.
5.D
【解析】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A错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B错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
米/秒,C错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因为固体传声速度较快,D对
故应该选D
6.B
【解析】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7.D
【解析】考点: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回声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所以回声所走的距离至少是声音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
解答:
解:
由回声定义可知,设时间为t,t=
=
=2.5s.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声测距离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声音所通过的路程是来回.
8.C
【解析】
试题分析:
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因此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选C.
考点:
音调的概念
9.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t=0.1s,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则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人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s=1/2vt=1/2×340m/s×0.1s=17m。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
回声,速度的相关计算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耳能分辨出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约为0.1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同一声音,到达某点的距离相差Δs=Δtv声=0.1s×340m/s=34m时,就会被人耳分辨出来,听起来含混不清。
读题并观察图示可见,两个音箱S1和S2同时在不同地点放出相同声音,到达乙、丁两地的距离是相等的,相同声音同时到达乙、丁,听起来声音是清晰的;两个音箱S1和S2同时在不同地点放出相同声音,到达甲、丙两地的距离相差150m,时间间隔约为
,人耳可以分辨出同一声音到达的时间不同,声音听起来含混不清。
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
考点:
人耳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公式应用。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传播的是信息和能量。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故选D
考点:
声音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和次声波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它由组成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决定,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
题中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音色,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
声音的特性——音色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而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题中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
响度、音调的决定因素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虽然停止了对音叉的敲击,但音叉仍在振动。
故选A
考点:
声音的产生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
故选B
考点:
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乐音有三大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频率表示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因此,当她的音调逐渐变高时,声带振动得越快,声带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增加,本题答案选B.
考点:
声音的特性.
17.D
【解析】人和两个声源之间的距离相同时,两个声源发出的同一内容的声音到达人耳时间相同,听起来具有立体感;同一内容的声音如果不同时到达人耳,就会相互干扰,含混不清.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选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音调、响度与音色是描述乐间的三个要素,它们不可能影响开发部的速度,而只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才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是正确的。
考点:
声现象。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说法正确;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说法错误;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说法错误;丁实验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说法错误.
考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在A选项中物体振动的快是指音调高,传播的速度不一定大,说法是错误的;在B选项中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此说法是错误的;“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的响度小一些;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
声现象
21.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
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
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
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
声音的特性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各个成语的含义,然后根据我们对于声学知识的了解来作答。
A、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所以A是正确的;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B是错误的;C、掩耳盗铃指的是捂住耳朵去偷铃铛,自己听不到,但别人可以听到,不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所以C是错误的;
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A。
考点:
声音的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
23.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4普通版 声音 产生 传播 A4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