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教学教案3年级上第六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9857685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98
- 大小:176.97KB
江苏版教学教案3年级上第六单元.docx
《江苏版教学教案3年级上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教学教案3年级上第六单元.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版教学教案3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都与科学有关,分别介绍了考古学知识、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
通过这些文本的学习,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
因此,本单元定位为“走进文本,探索科学奥秘”。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航天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
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
三篇课文语言生动,充满童趣,既传播科技知识,又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支撑。
“习作6”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练习6”的安排旨在增加学生的运用和积累:
“处处留心”让学生区别理解多音字;“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写好左高右低的字;“读读背背”让学生积累“风雨”的成语,学习竹石坚强不屈的品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次序地介绍小制作的过程;“学写毛笔字”是写好带“折”的笔画。
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语境正确区分多音字“好、壳、藏、转”。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如“刨根问底”“气势汹汹”“无影无踪”等等。
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养成课内课外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读懂“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知道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体会杂草蛮不讲理、小稻秧委屈无奈、喷雾器正义坚决的特点。
能够复述《小稻秧脱险记》。
5.有感情地朗读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读中学说、学写,促进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6.介绍一些科普读物,浏览一些相关网站,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图片集,进行交流。
培养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
1.《石头书》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2.《小稻秧脱险记》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航天飞机》抓住关键词语,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难点】
1.初步感知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变化,学习冒号、双引号的一般用法,并尝试使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在朗读中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感受科普性童话的魅力。
4.“习作6”是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看谁能不拘形式地按一定的顺序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石头书》 2课时
《小稻秧脱险记》 2课时
《航天飞机》 2课时
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总课时 11课时
17 石头书
《石头书》一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结合语境正确区分多音字“好、壳、藏”的读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勘探、刨根问底、化石”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以几处问句为线索,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围绕“石头书”提出问题,仔细阅读叔叔的话,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读懂“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4.朗读对话,初步感知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变化,学习冒号、双引号的一般用法,并尝试使用。
【重点】
1.围绕“石头书”提出问题,仔细阅读叔叔的话,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读懂“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2.朗读对话,初步感知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变化,学习冒号、双引号的一般用法,并尝试使用。
【难点】
1.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读懂“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2.初步感知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变化,学习冒号、双引号的一般用法,并尝试使用。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分析字形、示范书写、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把字写端正、匀称。
2.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重点对话部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机调控,学生自主参与达到逐步到位。
3.借助媒体,使“树叶、贝壳、小鱼”这些石头书中的画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体会。
4.总结课文,延伸拓展这个环节中准备让学生当一回解说员向游客介绍“石头书”。
【教师准备】
1.课前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生字,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记下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
2课时
第
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结合语境正确区分多音字“好、壳、藏”的读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勘探、刨根问底、化石”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以几处问句为线索,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围绕“石头书”提出问题,仔细阅读叔叔的话,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
【重点】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以几处问句为线索,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
围绕“石头书”提出问题,仔细阅读叔叔的话,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
方法一
导入新课,扣题质疑
1.板书课题,扣题质疑。
师:
这个题目有些奇怪,当你读到它,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
2.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1)为什么称“石头”是书?
(2)这是些什么奇特的石头?
(3)这种石头书上有些什么内容?
(4)石头书有什么用处?
师: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石头书,共同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谈话直接引入课题。
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主解题,学生有了这些问题,为了解课文、把握文本,进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方法二
导入新课
师: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
生介绍自己平时读的书。
师: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作用?
生1: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
生2:
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师:
老师要告诉大家:
读书只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只要我们善于探索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这是什么?
生:
石头。
师: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他们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头中的奥秘。
(板书:
石头书)
师:
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
师:
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
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把问题弄明白,对吗?
生:
对。
师:
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回忆自己读的书,过渡到本文要学习的主题,揭示课题后,引发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题,把握文本,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一、检查初读,识字学词。
1.识读生字词语。
(词语、句子大闯关)
出示:
A组:
PPT出示:
川川 磊磊 叔叔
师:
这三个词语是关于什么的?
生:
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
B组:
PPT出示:
地壳 好奇 藏着
师: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想要告诉大家的呢?
生: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师:
你还能用这个字的另外一个音组个词吗?
生组词:
贝壳 好处 西藏
师:
多音字出现在句子中,你能读准确吗?
课件出示:
PPT出示:
1.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贝壳、鸡蛋壳都是坚硬的,地壳也是坚硬的吗?
2.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
作家冰心奶奶说过: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3.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埋藏在地下的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都是珍贵的宝藏。
自己读一读——(不确定的)同桌问一问——指名读一读、男女生对读。
师讲解“地壳”,借用形象的比喻,与蛋壳作比较,“地壳”没有蛋壳光滑,是凹凸不平的一层岩石。
C组:
PPT出示:
雨痕 波痕 矿物
师:
这三个词在文中指什么?
生:
这是石头上的字。
师:
文中是怎么介绍它们的?
指名读。
出示句子:
PPT出示: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指名学生读,评价朗读。
D组:
PPT出示:
树叶 贝壳 小鱼
师:
文中指什么?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树叶和贝壳吗?
生:
这些是石头上的画,是动物、植物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迹,他们是地球的“日记”。
叫作化石。
出示句子:
PPT出示: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指名学生读,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的书写。
(1)重点强化:
师:
(出示“叔”和“煤炭”)怎样才能把它们识记并写好?
生交流,从正确、规范、整洁三方面重点指导书写“叔”字和词语“煤炭”。
师:
(出示“矿物”)什么是矿物?
引导交流词语的意思,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图片,同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铅笔笔芯,原材料就是一种矿物——石墨。
师:
“刨根问底”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比喻追究底细的意思。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查字典查出来的。
师:
非常好,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请教身边的“无声的老师”。
那你们知道它的近义词吗?
生:
它的近义词是“寻根究底”。
师:
还有一个歇后语也是说明“刨根问底”的,你们知道吗?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给出答案。
)
师:
这个歇后语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个词语,在下面解读课文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激发识字兴趣,写好生字。
)
(2)师:
请同学们在写字作业上描红并仿写。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握钢笔的姿势,提醒学生写字时要细心,保持书写整洁,确保学生在使用钢笔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3)展评学生作业,教师指导书写,学生再次练写。
争取写好每一个字,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激发识字兴趣,写好生字,同时在书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这篇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写了他们做的一件什么事?
生:
这篇课文有三个人物;写请教、交流石头书的事,写了三个人关于石头书的一番对话。
2.师:
哪几段是川川和磊磊的提问,用铅笔标出序号;哪几段是叔叔的回答,用钢笔标出序号。
小组分角色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交流区分写人物问和答的段落序号。
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课文,听听是否正确、流利,注意指导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4.把川川和磊磊的问句集中读一读,思考:
师:
叔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给我们介绍石头书的知识的?
(课件出示写“问”的段落;朗读思考;小组交流。
)
组织交流:
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画;化石的作用;看懂这本书的作用。
小结:
我们根据川川和磊磊的提问就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以几处问句为线索,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
师:
这是一些什么石头呢?
读懂这些“石头书”有什么用呢?
(齐读最后两段)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刨根问底”。
1.在正确的读音后画“ ”。
2.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你在看什么?
”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参考答案】
1.qiào ké hào hǎo cáng zàng 2.
(1)这个孩子好奇地看着我们。
(2)妈妈做的饭特别好吃。
第
课时
1.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方法一
复习导入,感知课文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呢?
请大家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画。
PPT出示:
六个问题分别是: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
哪里有书哇?
这书上有字吗?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师:
这两个小朋友一连串提出了六个问题,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吧。
[设计意图] 以复习的方式引入,画出文中两个好奇孩子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在提醒同学们学习要有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
方法二
复习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石头书)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川川和磊磊是两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他们向叔叔问了六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六个问题,教师引读)
师:
川川好奇地问:
生: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师: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奇怪地问:
生:
书?
哪里有书哇?
师: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问:
生:
这书上有字吗?
师:
磊磊问:
生:
这书上有画吗?
师: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生: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师: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生: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师: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6个问题中去刨一刨石头书中有哪些学问。
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 分角色读出这六个问题,师生共同合作,进一步明确刨根问底石头书中的学问。
一、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
师:
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
磊磊和川川从这本“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你知道吗?
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生交流:
PPT出示: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课件出示图片),它和我们读的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
一层一层的石头就像一页一页的书本。
板书:
形似书
师:
这句话是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说——
生: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师:
是呀,光秃秃的石头竟然是一本神奇的书,这让两个孩子很——
生:
好奇。
师:
“好奇”是什么意思?
生:
对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深感兴趣。
师:
谁来读一读川川的话?
读出他对“石头书”的新奇和感兴趣。
指生读。
师: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石头书的神奇。
生齐读。
预设2
PPT出示:
石头书上有字。
师过渡:
石头书上都有哪些学问呀?
(板书:
字和画)
师: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PPT出示: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师:
石头书上的字是“雨痕、波痕、矿物”,让我们来读读这石头书上的字。
生齐读:
雨痕 波痕 矿物
师:
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能找到吗?
生:
足迹和脚印。
师:
让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小结:
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你能把这种趣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
雨痕、波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PPT出示:
雨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 ,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 。
生:
雨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下过雨,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师:
看来石头书上字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同学们,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字?
(矿物)
(指名读)
师:
这句话中有个省略号,你能照样子接着说吗?
生:
还有绿的、紫的、白的、橘黄的、翠绿的……
小结:
同学们越说越好,我眼中的矿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奇。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
(生齐读)
预设3
PPT出示:
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
师:
(出示化石图)你看到了什么画?
生:
树叶、小鱼、虾、贝壳……
师:
这些画有个共同的名字,叫——
生:
化石。
师:
书上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它叫化石,谁来读读?
(指名读,齐读)
师:
这些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
生:
小鱼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河流,贝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师:
这些都是你们这些小科学家的猜想。
勘探队员和科学家们又有什么推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推断。
(默读第11小节)
师: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PPT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 ,
化石告诉我们 ,
化石还告诉我们 。
(学生练说,指名交流)
预设4
PPT出示:
读懂石头书上的字和画,了解了地质变化,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学问。
指名读第13节。
师: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
生:
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师:
化石就像书一样,不仅因为外形相似,更因为它有字、有画,而这字画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给我们带来——
(板书:
学问)
师:
石头书跟我们用的书一样,有字,有画,有知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只是读这本书需要许多特殊的知识和技术。
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
石头书在哪里呢?
师:
大家说,石头书在哪里呢——
生:
在山上。
师:
对,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纷纷举手。
)
师:
大家的脑袋里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满着好奇,非要把问题弄清楚。
课文里有一个词,叫——
生:
刨根问底。
(板书:
刨根问底)
[设计意图]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字形,联系课文,理解“刨根问底”
师:
遇到疑惑,问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一直问到把问题弄清楚。
大家把这个字一起读一下——“刨”,“刨”是什么偏旁?
生:
立刀旁。
师:
对,“刨”就是挖掘的意思。
川川和磊磊为了弄明白“石头书”的知识,一连串追问勘探队员六个问题,直到明白为止。
这就叫作——(刨根问底)。
师:
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语也是这个意思,知道吗?
生齐说:
打破砂锅问到底。
师总结:
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今天,我们跟随川川和磊磊读到了一本神奇的书,它蕴含的学问很多,这么多的学问是因为他们的——(刨根问底)。
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只要我们有好奇心,经常刨根问底,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知识,更多学问。
三、领悟“对话”写法,尝试小练笔
1.师:
同学们,《石头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刨根问底的地方:
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节?
生:
14小节。
师:
在这么多小节里,除了第一小节,其他都是对话。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清楚,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很多学问。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好人物“对话”,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2.(出示2~14小节片段,欣赏课文对话)
PPT出示:
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
“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
哪里有书哇?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
3.学生交流发现,师指导归纳。
(1)人物对话分段写。
(2)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提示语可写人物的神态、语气、心情、动作)
(3)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分角色读一读,感受对话描写的精妙。
师小结:
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
一般来说,写对话时,不仅要灵活变化提示语的位置,还要关注内容,根据人物的特点,加上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
5.出示对话片段,练习写人物对话。
PPT出示:
妹妹:
哥哥,我们一起堆沙堡吧!
哥哥:
不,我们来比赛,看看谁堆的沙堡漂亮。
妹妹:
比就比!
有什么了不起?
哥哥:
那我们就开始喽。
6.学生分角色练读上面这段话。
(教师重在表情、动作、语调的指导)
(1)(出示注意事项)
第一、要分段。
第二、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第三、注意第一段话的写法。
(交代:
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件起因。
)
(2)出示情节片段:
到附近去买饮料的妈妈回来了,看到兄妹俩在沙滩上的杰作,开心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
哥哥会说什么?
妹妹会说什么呢?
(3)出示结尾片段:
“涨潮了,浪头托着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涌向海滩。
兴许是兄妹俩堆的沙堡太出色了吧,大海把它们的作品一一收藏……”
师:
你能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吗?
生交流题目:
堆沙堡 有趣的活动 谁堆的沙堡更漂亮
师总结: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对话,都在演绎着对话。
老师相信你们只要留心生活,认真训练,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设计意图] 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其实不只是石头书那么神奇,大自然中的奥秘非常多。
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相信大家会从中“刨”到更多的知识。
大屏幕出示:
《岩石与矿物》《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及书目简介。
作业1
教材第98页3、4题。
作业2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知识老人懂的知识可多了。
( )
2.他上课时总是那么全神贯注。
( )
3.冬冬遇到事总喜欢追根究底。
( )
4.望着星星,我心中产生了许多奇异的想法。
( )
三、加标点。
1.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2.张明疑惑地看着王超说 你会做这道题
四、课外阅读。
鱼化石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教学 教案 年级 第六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