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985545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4.35KB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docx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测试——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积累与运用(25+5+5+5+2+3+5=50分)
1.填空。
(25分)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包括风、雅、 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3)宋朝著名学者 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
“ , 。
”
(4)古代少年王勃写的《 》是千古传诵的名文,其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两句是“ , ”。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
”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
(6)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资源和 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 。
(10)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南宁、虐待、思念、留恋、烦恼”中加点字的声母都是“n”( )
(2)“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是一个比喻句。
( )
(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 )
(4)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庄子》、《大学》和《中庸》;所谓的“五经”指的是《易经》、《诗经》、《书经》、《礼记》和《春秋》。
( )
3.给下列各题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
①《归田园居》②《饮酒》③《种豆南山下》④《山居秋暝》
(2)对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㈠尽管我这个普通人对社会没有多大贡献,㈡但如果我多献出一个笑容,㈢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①㈠|㈡‖㈢ ②㈠‖㈡|㈢
转折条件 转折因果
③㈠|㈡‖㈢ ④㈠‖㈡|㈢
转折假设 转折假设
(3)古诗词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下面对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①词追叙一次醉洒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
②“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
③“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写出了词人因醉酒而深感懊恼的心情。
④最后一句很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
(4)凡要求小学生写的字,苏教版教材都根据国家语委的规定一一展示了笔顺,并要求小学生按笔顺描红。
这体现了教材编写( )的特点。
①实 ②新 ③简 ④美
(5)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5~6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
①300 ②350 ③450 ④400
4.下面这段话中有5处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5分)。
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地区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都处于未发掘。
但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这里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形基建工程实施,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
因此,余杭地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紧急制定,本地区的文物保护就有了保障。
5.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
上联:
忆往昔峥嵘岁月。
下联:
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主题连贯一致(3分)。
小时候, 上学后, 长大后,
母爱融在乳汁里, 母爱 , 母爱藏在枕头里,
吮着它, , 枕着它,
香甜甜。
。
爱意绵绵。
7.把你所熟知或崇拜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名气大的专家或名师写出来(至少写出4~5位),再用几句话写出其中两位专家或名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或教学风格(5分)。
二、理解与感悟(20+15+15=5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题(20分)。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空虚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三岁小孩子。
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用原文中的内容填空。
(4分)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请你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说说“无入而不自得”这句话的意思。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0字以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3分)
(6)读完本文后,从教师的角度,请你谈谈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2.我国古人在读书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观点,请你读读下面的语句,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些读书观点的认识和理解。
(1)“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
(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
(3)“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
(4)“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
(5)“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
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
3.请你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发表自己的看法(15分)。
(1)有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他让学生说说喜欢谁、不喜欢谁。
有个学生说他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有很强的生存本领。
教师对他的观点大加赞赏。
你对这位教师的“大加赞赏”持什么看法?
(2)有位老师在教学《燕子》一课时,他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本领,又让学生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
这样教学对吗?
为什么?
三、实践与创新(30+15=45分)
1.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30分)。
(一)桂花雨(琦君)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说:
“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
“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常常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祖 艺(笑源)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
“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
洗衣服、纳鞋底、择(zhái)菜、淘米、喂猪、薅(hāo)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
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
“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
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我不解地问:
“牛干啥驮着兔子?
”
姥姥笑了:
“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
唔!
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
我嚷着还要。
姥姥又剪出一幅: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姥姥问:
“看明白了吗?
”
我想了想说:
“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
“机灵鬼!
”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反刍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
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桂花雨》和《祖艺》两篇文章分别可以作为四年级、六年级的阅读课文,请你从这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完成以下3项任务。
(1)试以文学鉴赏的方法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解读你所选的文章,品味作家在人物刻画、情景烘托、谋篇布局、斟词酌句、情感表达、意蕴象征等方面的独特匠心。
(10分)
(2)如果将你所选的文章作为语文阅读教材进行教学,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请你简单介绍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0分)
(3)如果将你所选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来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请你拟出3~4项最有价值的练习题。
(10分)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二)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的功能。
二、简答题。
(20%)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10分)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10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三、论述题。
20%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
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10分)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案例分析。
46% (答案做卷子反面)
选择并阅读下面的一个案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对该教学案例进行评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案例1】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
刚才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
他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师: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这一特点的?
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学生自学5分钟)
师:
谁来把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这句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
师:
如果蔺相如这个时候说:
“秦王,你不守以城换璧的信用,把璧还给我。
”秦王会还给他吗?
生:
(齐)不会。
师:
所以蔺相如想了个什么办法?
生: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把璧骗了回来。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的功能。
二、简答题。
(20%)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10分)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10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三、论述题。
20%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
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10分)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案例分析。
46% (答案做卷子反面)
选择并阅读下面的一个案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对该教学案例进行评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案例1】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
刚才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
他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师:
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这一特点的?
请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说说理由。
(学生自学5分钟)
师:
谁来把划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
”这句话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
师:
如果蔺相如这个时候说:
“秦王,你不守以城换璧的信用,把璧还给我。
”秦王会还给他吗?
生:
(齐)不会。
师:
所以蔺相如想了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教学 能力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