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慈善历史现状与展望.docx
- 文档编号:29852674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9.44KB
我国民间慈善历史现状与展望.docx
《我国民间慈善历史现状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间慈善历史现状与展望.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民间慈善历史现状与展望
广东金融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民间慈善:
历史、现状与展望
学生姓名
:
学号
:
系部
: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
专业
:
劳动与社会保障
指导教师
:
于大川讲师
提交日期
:
2013年03月30日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结合专业学习,选取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2.论文篇幅一般为8000字以上,最多不超过15000字。
3.论文应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
4.论文字体规范按《广东金融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论文样板”执行。
5.论文应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用微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时间:
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金融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1.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2.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3.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同意上述规定。
学生签名:
时间:
年月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但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弱势群体。
除了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外,发展民间慈善事业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渠道,但民间慈善事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困境。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研究等方法,对民间慈善事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民众参与性低,政府的缺位和慈善组织本身自律性不高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本文提出了加强民众的社会慈善意识、政府对民间慈善事业的支持和加强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民间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等对策与建议,以引起社会对民间慈善事业的关注。
关键词:
民间慈善;社会民众;政府
Abstract<~
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ofChina,theeconomicisdevelopingrapidly,buttherearestilllotsofvulnerablegroupsinsociety.Inadditiontothegovernment'ssocialsecuritysystem,thedevelopmentofprivatecharityisanotherimportantchanneltorelievethisproblem.Butin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charityisstillexistingdifficulties.Throughthemethodsofliteratureresearchandqualitativeresearch,issuesrelatedtoprivatecharitywasanalyzed,andfoundthatthelowsocialpublicparticipationrate,theabsenceofgovernmentandlackofcharitableorganizationself-disciplinearethemaincauseofproblems.Thispaperprovidessomecountermeasureandsuggestion,inordertoarousepeopletopayattentiontothefolkcharity.Forexampleitcanstrengthenpeople'ssocialawarenessofcharity,andthesupportofgovernmentforprivatecharities.Otherwise,itshouldstrengthenthesupervisionandmanagementmechanismtoimprovethecredibilityofcharitableorganizations,
Keywords:
Non-governmentalcharitable;Communitypeople;Government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民间慈善的历史-1-
二、民间慈善事业的现状-2-
(一)社会群众的参与性较低-3-
(二)民间慈善立法的缺陷-4-
(三)民间慈善机构的内外部监督和自身自律的缺失-5-
三、对慈善事业的展望-7-
(一)加强公民的慈善意识-7-
(二)政府在民间慈善事业上的支持-8-
(三)加强监督管理机制,提高民间慈善的公信力-9-
四、总结-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12-
附录-13-
我国民间慈善事业:
历史、现状和展望
中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仁爱之心、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为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中国的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基于不同的角度,国内学者对慈善事业的界定有着不同的看法。
郑功成(1997年)认为:
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善心奉献与互助以及通过民间公益组织具体运作为基本特征的一项社会性救助事业。
【1】他指出,在慈善事业这个舞台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出发点都是社会救助,大家都是怀着一颗仁爱善心在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在“做善事”这一活动中,其主体是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个体,个人的意愿是慈善事业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慈善事业的本质是民间性的。
【2】
一、民间慈善的历史
中国民间慈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慈善思想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这一时期有大量关于慈善的记录。
先秦留下来的资料显示,人们仍然向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大同》)的理想境界,这样一种社会理想与慈善精神的内在本质是完全一致的。
【3】此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老子的《道德经》,也对全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后辈们诵读不厌。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其中的一字一句都没有道出与慈善直接相关的字眼,但其思想中包含的却是以善待人的慈善思想。
除了在思想方面外,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慈善和保障规模在扩大,并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和规模,还专门设立专门的疫医负责治疗患病的国人。
可以说,先秦时期的慈善思想和慈善事业的实践活动为慈善事业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统治者的地位,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救济灾民。
汉王室对仓储机构的建立非常重视,宣帝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兴建“常平仓”,以备灾荒赈恤之用,这一制度一直伴随两汉王朝始终。
另外,医疗救济事业在这灾难多发之际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由于两汉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所以主要是靠地方政府为主来带动慈善事业,但民间人士还是纷纷采取力所能及的救济方式来缓和当时的危急情况,形成一股强大的后备力量。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发展高峰。
统治者们为了拉拢人心,巩固统治,对百姓们普济恩惠,因此,隋唐时期的慈善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仓廪制度比较发达,推行于全国各州县,建立完备的制度及流程,从粮食入库、储蓄、广利到赈济都有规则可循。
此外,佛教的兴起也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变化和活力,除了日常于寺院开办慈善活动外,佛教组织还建立了“悲田养病坊”,专门用于收容贫穷老人、病人、残疾人及孤儿,这一慈善机构的成立是中国平民慈善事业的正式开端。
【4】从此可以看出隋唐两代在恤老、慈幼、施药等慈善事业方面非常重视。
另外,在盛唐时期,民间比较有影响的民间私人赈济的慈善活动也开始涌现。
两宋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慈善家,如范仲淹、苏轼等,他们不仅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也挑起了宋代慈善事业的大梁,推动了宋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此时期,民间慈善活动在诸如赈饥救荒、济贫恤穷、扶弱解困、公益事业等方面都十分活跃。
另外,宋代的养老慈幼事业最为突出,其专门设施有居养安济院、慈幼局、慈幼庄、婴儿局、举子包、举子田等。
【5】不管是在慈善活动中,还是专门为老幼建立的设施中,都会出现慈善家的身影。
由此可见,在两宋时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慈善群体,是他们把两宋的民间慈善事业推向兴盛。
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团体和机构主要有普济堂、会馆、义庄及各种善堂善会。
在明代,民间慈善事业迅速崛起,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清代,民间慈善事业更上一层楼,表现在:
民间慈善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民众参与度高,从地方乡绅到工商业者以及普通老百姓都乐此不疲,开展的善举活动非常频繁。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慈善事业,既不同于宋朝以前政府主持的慈善事业,也有异于此前出现的民间慈善活动(包括宗教的和世俗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非宗教性的、非宗族性的、持续性的、志愿性的慈善救济事业。
【6】
二、民间慈善事业的现状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创立后,民间慈善机构(包括省级慈善机构和地方性慈善机构)纷纷建立,慈善活动也频频开展。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比如:
李嘉诚基金会、玉米爱心基金自然之友、宋庆龄基金会、希望工程、母亲水窖等。
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非公募基金仅有253家,到了2009年其数量快速增长到816家,但与公募基金会的991家相比,非公募基金的数量仍然较小。
【7】登记注册的民间慈善组织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并且,从“壹基金”等民间慈善组织因政策限制、资质不足等原因导致登记困难、运行受阻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米诺骨牌效应,使慈善组织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可见,慈善事业从组织形式到现实监管等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及漏洞。
(一)社会群众的参与性较低
1.社会群众对慈善事业的参与情况
民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体现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提升,一部分的民众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青年自愿者、义工、慈善企业家这一群体日益壮大且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大部分民众仍将慈善事业定义为无私奉献或家财万贯的人士才能参与的崇高事业,将自身定义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
这样一来,慈善的种子未能广泛播种、生长,慈善事业无法形成一个大规模和经常性的活动,而仅仅用于应对突发灾难。
因此,民众思想的局限性明显阻碍其对慈善事业的参与及支持。
从以下访谈结果得知,部分民众认为慈善是富人们做的事业:
看到新闻的一些报道,是想做慈善,但做不起。
我们家一家四口,解决了温饱,还要留着点钱备用,所以做不起慈善。
那些应该是有钱人可以去做的,他们能拿得出闲钱去做慈善,而且他们赚了那么多钱,应该拿出来回报下社会的。
(被访者:
王某)
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慈善拍卖会或者哪位名人成立什么基金会之类的,这些都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些事情。
无法达到那个高度去做这些,慈善拍卖太高级了,都只是看看而已,不敢去想那些东西。
有钱人就不一样,他们有钱去拍卖场,去做慈善。
(被访者:
陈某)
从以上内容得知,民众未能充分理解慈善事业的内容,仅仅将其定义为物质上的捐赠,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事业,殊不知提供体力支援或精神上的慰藉其实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永光把目前公众的慈善意识薄弱作为阻碍慈善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8】公益意识薄弱,社会成员的参与性就会大大降低,成为严重阻碍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但是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比较迟钝的,因此我们了解的信息也比较局限。
另外,有些是政府组织或者街道办的,带有点强制性的感觉,虽然是捐得不多,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如果是自己的话,一般都是看电视了解到一些信息,电脑我们也不太会用平时在街上也不见得有什么慈善之类的,所以都不太了解,就算有心想捐款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
(被访者:
常某)
从以上访谈内容得知,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宣传渠道息息相关,年纪较大的社会群体对高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需全面调研并广泛开辟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民众的知情权,最大程度提升大众的参与热情。
2.政府在慈善事业的立场及对群众参与慈善事业的影响
部分地区政府未能明确自身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且执行力不足,导致民众的参与性较低,主要体现在:
一、政府贪污腐败、滥用资金现象频发导致公信力低下,民众对其牵头组织的慈善活动亦产生较大忧虑甚至排斥;二、慈善事业乃民众发自内心的善良之举,政府运用权利强制实施非但不能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反而进一步加深民众的抗拒情绪。
徐洁(2007年)认为,我国内地,慈善活动的宣传力度并不充分,很多慈善活动不是从唤起人们的“爱心”做起,从引发人们的参与自觉性和积极性做起,而是很多地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实现,在现实中往往很容易挫伤人们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
【9】因此,政府对民间慈善事业的态度不端正大大降低民众的参与性。
(二)民间慈善立法的缺陷
1.民间慈善机构登记注册难度大
慈善组织的法律制度主要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虽然进行了修改,但是基本框架未作调整,除了《公益事业捐赠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外,慈善组织立法多散见于以“三个条列,一个办法”为核心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的规范性文件。
【11】近二十年来,基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国逐步推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经常性仙鹤会捐助活动的意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等。
【10】尽管如此,张强、孙杰认为,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慈善事业组织法》,也尚未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程序、慈善活动的监督机制、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须规范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8】目前我国民间慈善机构登记的数量比实际数量少,由于部分民间慈善组织规模较小,且只针对某一特殊群体或者某一地区而言,导致现实操作中常因各种因素的限制无法登记注册。
在注册登记的问题上,笔者也对某民间慈善机构的发起者进行了访谈:
在刚开始组织这个集体的时候还是遇到许多重重的困难的,特别是在登记注册这方面。
因为无法达到成立慈善组织的条件标准,所以第一道门槛就难以进入了。
双重管理制度、资金门槛较高都严重的阻碍了登记注册的进行。
而后来慢慢好转是因为得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大力帮助。
(被访者:
李某)
2.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措施体现立法的缺失
首先,我国对民间慈善款项有税收优惠的立法政策,但是优惠范围是有限,且税收优惠的具体政策、条件标准及实现优惠的渠道等一系列的问题未具体解决落实。
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政策规定“只有向国家指定的13家大型公益基金会捐赠,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12】,这一事件反映出慈善事业的税收优惠仍处于单一、片面的阶段,为切实达到激励的效果,应进一步考虑全方位及多元化的激励措施。
其次,由于慈善税收政策存在较多漏洞,成为部分人逃税避税的有利工具。
近几年,知名人士假借慈善捐赠的名义逃税,经媒体曝光后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对慈善事业或者该慈善组织的名声带来不利影响,使民众对其失去信心;二是逃税对国民经济收入造成严重损失,进一步加深各阶层的贫富差距。
政策漏洞表明慈善立法不完善将导致捐赠活动被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或骗取钱财,或滥用捐赠的形式,以慈善为幌子,转移政府及人民对公司某些不正当活动的注意。
【13】因此,慈善事业不能单纯依靠民众的善心及社会道德来维系,应采用法律严格监管。
3.对志愿者保护的立法不完善
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志愿者在社会服务、救援抢险、组织大型活动、扶贫开发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其本身的合法权益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部分志愿者被服务对象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而无法达到服务的目的;部分人员因参加志愿服务被原单位开除,经济上受损,生活得不到保障;服务于特殊领域的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上现象源自于我国尚未有全国统一的志愿者服务立法,以致志愿者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三)民间慈善机构的内外部监管和自身自律缺失
1.外部监管
民间慈善机构是民间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慈善机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政府、媒体等多种力量应发挥自身职能,共同推动民间慈善机构的良性发展,然而,监管现况令人担忧。
一方面,国内较大的民间慈善组织与政府存在利益关系,使双重监管形同虚设,且政府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主要是行政监督,由审计部门每年查一次账,进行年检,业务主要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如果慈善机构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性质、用途,甚至挪用、侵占或者贪污捐赠款物,按照《捐赠法》,慈善机构及其负责人员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14】因审计部门的力量有限,全国范围的民间慈善组织数量颇多,单靠行政监督的力量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对慈善事业的报道欠客观,欠全面。
虽然近年来媒体对慈善事业的报道从单一的赞扬变为褒贬不一,大力曝光富人“诈捐”“裸捐”等负面事件,对慈善事件和爱心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所增加,加深民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及关注,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不少弊端,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对于慈善机构收集善款的去向缺乏长期性及有效性的监督;其次,为博取群众关注度而采取过度的打击亦引发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及对慈善事业的参与热情。
2.内部监管
除外部监管措施以外,国内的慈善组织应练好内功,建立内部监管体制,进一步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较大陆地区而言,香港的慈善事业较繁荣,这与它独特的监督管理机制息息相关。
香港政府对于香港慈善组织的监管较为平衡,一方面既保障慈善组织的独立自主不受到侵犯,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直接资助的慈善组织又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管。
同时,香港慈善组织自身的透明度是香港慈善事业发展的又一大特点。
【13】相比之下,国内民间慈善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混乱,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制度,财务管理、资金运行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组织运营的透明度低,公信力下降也成为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慈善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是阻碍慈善事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民众对此反映较大:
其实我们捐钱了,也不知道怎样去了解资金的动向,关于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不也清楚,不知道他们拿我们的钱去干嘛了,所以也会慢慢的变得比较不积极。
(被访者:
孔某)
财物是有捐赠,但很少去了解慈善组织如何去运用分配这笔募集的财物,也不了解后续的情况,是否达到最初的目的或者是让受捐赠者脱离困境。
其实这些也是比较困扰的问题。
(被访者:
高某)
慈善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运作不规范,管理不透明。
慈善组织运作不规范会导致组织内部的不正常运作,拖慢组织走向正规的进程,导致内部人员私用慈善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管理不透明,资金的流向未交代清楚,严重影响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民间慈善源自于民间,所有资金均来自社会普通大众,捐赠者有权了解资金的动向,但财务资金动向缺乏透明性引发民众的信任危机,不利于该慈善组织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民间慈善事业的展望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曾说过“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慈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心有慈善,付诸行动是一种幸福。
如何让这种幸福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都参与其中呢?
(一)加强公众的慈善意识
1.社会上宣传途径的多样化
科技的发展极大拓宽信息的宣传渠道,慈善组织能否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方式对慈善事业进行广泛宣传,对于慈善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慈善机构可通过新闻媒介、网络平台、外出义演等多元的方式对慈善活动进行推广,微博的兴起更成为宣传慈善事业的有效工具。
微博是一个快速传播信息的新兴平台,受众面广,时效性强。
民间慈善组织均可开通官方微博,向民众传递知识与信息,加强民众的关注度与信任感,增加参与热情,加速慈善事业的发展。
考虑到目前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年长人士未能全面接受与应用高科技平台,因此,创新宣传方式对于慈善活动的全面推广亦十分重要。
在香港,慈善是伴随身边的,交通运输场所的推广、慈善义演的宣传等方式使慈善信息得到大范围、全天候的传播,因此,国内的慈善组织可借鉴香港的创新、务实、高效的宣传方式,对推广平台进行投资,使民众随时随地接收慈善的信息。
2.社会知名人士的带动效应
社会知名人士对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及榜样力量可加强民众对慈善活动的关注,增强公民的慈善意识。
明星、政治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将其在各自领域的成果转化为慈善行动,其充满爱心的行为经媒体报导放大后会对民众产生鼓舞的作用。
杨澜,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大使,作为中国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已将慈善当作其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将阳光集团51%的股份无偿捐献,成立了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
【15】慈善机构可通过传播知名人士尽心尽力行善的典型事例、举办感染力强的专题演讲等活动加强民众参与慈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改变民众对民间慈善事业的落后思想
许多民众认为自身经济条件不客观,对慈善事业无能为力,其实不然,事实表明,慈善事业并非富人的专利,普通民众应视自身的实际条件贡献一份力量。
其次,应摈弃“仇富”心里,改变“劫富济贫”“树大招风”的传统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理想是共同富裕,面对同一片土地孕育出来的同胞,应该心怀善意,伸出援手。
近年来,大部分的成功企业家都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捐赠以及支持逐年的上升,较2011年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上升了5%。
【16】如下图1.1可体现,若能保持目前的善款捐赠的增长趋势,并由富人带动身边的人群共同投身慈善,此项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图1.1富人慈善捐款去向表
数据来源:
2012胡润慈善榜
(2)政府在民间慈善事业上的支持
1.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民间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慈善事业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脱离法制的约束与监督,民间慈善事业难以走上正轨。
首先,应完善民间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法律法规,给民间慈善组织一个合法身份;其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性质、管理运营、资金的募集和财务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
因此,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慈善法律法规,让民间慈善有法可依,有矩可循;
再次,仅对部分指定的慈善机构或单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无法满足慈善事业的发展需求,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减轻慈善机构或单位及广大社会人士的经济负担,提升其积极性。
霍曼斯构建了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据其中的“刺激命题”(stimulusproposition)观点来看,如果在过去一种特殊刺激或一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报酬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是与过去的相同,人就越可能产生这种行为,或是一些相似的行为。
【17】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鼓励企业和富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有效激励措施,措施的推行则需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支撑。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民间 慈善 历史 现状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