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及其单位.docx
- 文档编号:29848616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67.83KB
物理量及其单位.docx
《物理量及其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量及其单位.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量及其单位
5-1人類對光的認識
一、光學發展簡史:
光的本質
提出者
年代
學說或實驗
粒子性
牛頓
1765
「微粒說」
波動性
海更士
1678
「波動說」
楊格
1803
雙狹縫干涉實驗
夫瑞奈
1818
繞射實驗
富可
1850
測光速
馬克士威
1864
電磁波理論
赫茲
1888
實驗證實電磁波理論
粒子性
赫茲
1886
發現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
1905
「光量子說」
密立根
1916
實驗證實光量子說
康卜吞
1921
康卜吞效應
二象性
光具有粒子及波動之雙重特性
二、光的微粒說:
1、牛頓於1675年提出,認為光是由光源射出之一連串粒子,沿直線前進,可解釋光之直進性、反射、折射定律,並預測光於介質中之速率較空氣中快。
2、矛盾處:
無法解釋干涉、繞射及「部份反射、部份折射」現象,且光速於介質中之速率事實上較空氣中慢。
三、光的波動說:
1、海更士於1678年提出,認為光是由光源所發出之一系列的波,稱為光波,具有如水波般「波」的特性,並預測光於介質中之速率較真空中慢。
2、矛盾處:
無法解釋光電效應、康卜吞效應。
四、光量子說:
1、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認為「光的能量集中於個別的小波包中,每個波包能量為定值,電磁波能量之最小變化為一個波包之能量,而不能以任何任意之更小能量變化」。
2、波包稱為光量子(光子),具有頻率,且其能量與頻率成正比。
3、1921年康卜吞實驗證實光具動能及動量,證明光子粒子性。
五、光學之分類:
1、可由光的直進觀點解釋光的現象者(可畫圖者),稱為直線光學或幾何光學。
如:
折射、反射、面鏡、透鏡等。
2、須用波動之觀點才能說明的,稱為波動光學或物理光學。
如:
干涉、繞射等。
Ex:
近代物理中把光看做粒子,也看成波動,這種理論稱為__________。
電磁波可想像所有的能量集中在一小範圍稱為__________,這樣的光波稱為__________。
(二象性、波包、光量子)
Ex:
光的微粒說無法解釋下列何種現象?
(A)反射(B)干涉(C)折射(D)繞射(E)光影。
(BD)
Ex:
下列是根據波長的長短(由短至長)所排列的電磁波,何項正確?
(A)γ射線-可見光線-無線電波(B)紫外線-微波-可見光(C)微波-紅外線-無電線波(D)X光線-紅外線-紫外線(E)紫外線-可見光-X射線。
(A)
5-2光與電磁波
一、電磁波:
電場與磁場交互消長之波動,波長常以奈米(nm)或埃(
)為單位。
二、電磁波波譜:
1、可見光:
頻率約
Hz~
Hz(波長約3800
~7700
)之電磁波,可引起人類視覺反應。
2、紅外線:
頻率較可見光低(能量較低),波長較可見光長之電磁波,無法引起人類視覺反應。
3、紫外線:
頻率較可見光高(能量較高),波長較可見光短之電磁波,無法引起人類視覺反應。
4、紅外線之外:
頻率低於紅外線者,如微波、FM、AM……
5、紫外線之外:
頻率高於紫外線者,如X射線、γ射線……
三、光源:
可發出或反射光線至人眼之物體。
1、發光體(直接光源):
自身可發光者,如:
太陽、電燈、火……
(一)灼熱光源:
物體加熱至500~550
時可輻射出紅色可見光,溫度漸高則漸轉為黃而漸趨於白熱,如:
燈泡、白熾燈泡……
(二)非灼熱光源:
光的顏色與溫度無關,依發光體之本質而定,如:
日光燈、螢光、LED……
2、非發光體(間接光源):
物體本身不發光,但能反射入射之光,如:
月球……
四、螢光與磷光:
1、螢光:
有的材料接受某種光的刺激,吸收之後,自行輻射出另外的光。
例:
日光燈塗的螢光劑。
2、磷光:
有的材料接受光的刺激,吸收之後,再慢慢的釋出。
EX:
若將光視為光子則其能量和光頻率成正比,下列哪一種光能量最高?
(A)紅光(B)紫光(C)紅外光(D)紫外光。
(D)
EX:
(甲)微波(乙)調頻無線電波(丙)X射線(丁)綠光(戊)紫外線。
將頻率由高至低排列,何者正確?
(A)丙乙戊甲丁(B)乙丙戊丁甲(C)丙戊丁甲乙(D)戊丙甲丁乙(E)丙甲戊丁乙。
(C)
EX:
有關於光譜,下列何者正確?
(A)我們人類可以看見的可見光光波長約介於3800至7700Å之間(B)可見光光譜占整個電磁波波譜很大的比例(C)能量愈大的光,其光速愈快(D)紅色的雷射光是一種紅外線(E)微波波長較可見光為長。
(AE)
EX:
光速為3×108公尺/秒,光速=頻率×波長,若可見光波長介於3800至7700埃之間(1埃=10-10公尺)之間,則下列何者為不可見光?
(A)波長10000埃(B)頻率6×1014赫(C)頻率1016赫(D)頻率1012赫(E)頻率108赫。
(ACDE)
5-3光波的傳播:
一、光的直進性:
1、性質:
光在均勻介質中係沿直線前進,故常稱為光線或光束。
2、常見現象:
影子、針孔成像、日蝕、月蝕。
3、影子:
(一)定義:
光照射時,因不透明體之阻隔,而於後方產生之黑暗區域,稱為影。
(二)分類:
(1)本影:
光線完全被阻隔之區域。
(2)半影:
光線部份被阻隔之區域。
(三)大小:
影之大小與光源、物及影之相對位置有關。
EX:
水平面上有一根垂直於地面的木棒(長度為L),則上午8點時,該木棒在地面上影子的長度為:
(設6時日出,且陽光與地面的夾角每小時變化15°)(A)
(B)
(C)L(D)
。
(D)
4、日蝕:
(一)成因:
月球運行至日與地球之間,使地球位於月球的影子區域,日光無法到達地球而形成日蝕。
(二)分類:
(1)日全蝕:
地球上位於月球本影區內者,完全看不見太陽,是為日全蝕。
(2)日偏蝕:
地球上位於月球半影區內者,可看見部份太陽,是為日偏蝕。
(3)日環蝕:
當月球本影區之長度無法到達地球,位於本影區錐頂外者,可見太陽之圓周,是為日環蝕。
5、月蝕:
(一)成因:
月球運行至地球的影子區域,日光無法到達月球而形成月蝕。
(二)分類:
(1)月全蝕:
月球完全位於地球之本影區時,形成月全蝕。
(2)月偏蝕:
月球位於地球之半影區時,形成月偏蝕。
EX:
當日蝕之時,若正好位在月球的本影區內,則看到的是?
(A)日全蝕(B)日偏蝕(C)日環蝕(D)月全蝕。
(A)
EX:
如圖,當太陽、月球、地球成一直線時,在地球表面A點的人會看到(A)日全蝕(B)日偏蝕(C)日環蝕(D)月全蝕(E)月偏蝕(F)月環蝕。
(C)
6、針孔成像:
(一)成像原理:
光源經針孔後可於其背後之幕上形成一影像。
(二)成像性質:
(1)像與物上下倒立,左右相反。
(2)孔徑不變則清晰度不變,孔徑變大則清晰度變差。
(3)像與物距離愈遠則亮度愈低,距離愈近則亮度愈高。
(三)生活實例:
樹蔭下之小圓亮點……
7、光角與視角:
(一)光角:
兩眼所接受來自光源同一點兩光線之夾角,決定於光源之遠近(可以此判斷光源之遠近)。
(二)視角:
自物體兩端射入眼睛之光線之夾角,決定於物體之大小及遠近。
EX:
在針孔成像的實驗中,針孔若是愈大,則影像(A)不影響(B)變大(C)變小(D)變模糊(E)變清晰。
(D)
EX:
在針孔成像的實驗中,一長為1公分的燭焰和光屏之間的距離為90公分,鑽有針孔的紙板放在離蠟燭30公分的位置,則光屏上所見燭焰的像長度為?
(A)
(B)
(C)2(D)3公分。
(C)
EX:
某生在一個點光源旁邊擺一方形紙板,如圖所示。
知在牆上所造成的影子面積為紙板面積的10倍,則牆與點光源的距離為紙板與點光源距離的幾倍?
(A)1(B)10(C)
(D)100。
(C)
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
m/s。
5-3光的反射與折射現象
一、光於介質中之現象
1、均勻介質中:
直線傳播。
2、介面處:
反射、吸收、折射,通常一齊出現,比例因物體之特性(種類、顏色、光滑度……)而不同。
二、光之反射
1、反射定律:
(一)入射線、反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線與折射線分在法線的兩側。
(二)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2、介面為曲面時,視為以入射點之切面為平面之反射,反射定律仍適用。
3、種類:
(一)單向反射(鏡面反射):
平行光線於光滑表面發生之有規則反射。
(二)漫射(漫反射):
平行光線於粗糙表面發生之不規則反射。
EX:
當一束光線射向一組互相垂直的平面鏡組時,如右圖所示。
其入射光經平面鏡反射後,最後射出的方向與原入射方向夾角為多少?
(A)30(B)45(C)60(D)180。
(D)
EX:
有束光線射向一平面時,已知入射光與反射光的夾角為80°,則該平面與入射線的夾角為多少?
(A)100°(B)80°(C)50°(D)40°。
(C)
三、反射(面鏡)成像
1、像:
由光源出發之光線經折射或反射後,其光線或光線之延長線重新會聚而成之影像。
(一)實像:
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者稱為實像,可投射於屏幕上。
(二)虛像:
由光線之延長線會聚而成,不可投射於屏幕上,須直接用眼觀察。
2、平面鏡成像:
(一)原理:
依據反射定律。
(二)性質:
(1)上下正立,左右相反。
(2)虛像。
(3)物距等於像距。
(4)物之大小等於像之大小。
(三)應用:
鏡子、水面、潛望鏡……
EX:
如右圖,甲立於平面鏡前,觀察身後的乙在鏡中的成像時,甲覺得乙的像與甲本人的距離為多少公尺?
(A)1(B)4(C)5(D)7。
(C)
3、曲面鏡成像:
(一)球面鏡:
以球面做為反射鏡面之面鏡。
(1)凹面鏡:
可產生放大或縮小倒立實像於鏡前或產生放大正立虛像於鏡後。
(2)凸面鏡:
可產生縮小正立虛像於鏡後。
(3)用途:
(A)凹面鏡:
化粧鏡……
(B)凸面鏡:
車後照鏡、監視鏡……
(C)組合:
哈哈鏡……
(二)拋物面鏡:
以拋物面為反射鏡面之面鏡。
(1)性質:
可將平行光聚於焦點,或將置於焦點之光源所發出之光反射成平行光。
(2)應用:
探照燈、無線電接收天線、車燈……。
四、光之折射
1、現象:
光由一介質進入另一介質時,在入射點處發生方向偏折之現象。
2、原因:
光在不同介質中速率不同(頻率不變、波長改變)。
3、折射率:
(一)設在真空中之光速為c,在某介質中之光速為v,
則該介質之折射率
(二)真空之折射率為1,其他物質皆大於1(因光於真空之速率最快
)
(三)常見物質之折射率:
水
;玻璃
(四)相鄰兩介質中,折射率較小者稱為(光)疏介質,光速較快,
折射率較大者稱為(光)密介質,光速較慢。
EX:
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從水中射出到甲、乙、丙、丁四種不同介質中。
其折射情形如下圖,試問光在哪一種介質的傳播速率最慢?
(A)甲(B)乙(C)丙(D)丁。
(A)
EX:
一束光線經過三種介質連續折射時,其方向如圖所示,則圖中的abc三種介質的折射率大小關係為何?
(A)a>b>c(B)b>c>a(C)c>a>b(D)c>b>a(E)b>a>c。
(E)
EX:
光由空氣中射入水中時,設入射角不等於零,則哪些性質會改變?
(甲)頻率(乙)速率(丙)進行方向(丁)波長(A)甲乙丙(B)甲丙丁(C)乙丙丁(D)甲乙丁。
(C)
EX:
光在某介質的折射率為2×108公尺/秒,則該介質的折射率為多少?
(A)
(B)
(C)
(D)
。
(A)
4、折射定律:
(一)定律內容:
(1)入射線、折射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線與折射線分在法線的兩側。
(2)入射角的正弦值與折射線的正弦值之比值為定值(司乃耳定律)。
(二)偏折原則:
(1)光由疏介質(光速較大)進入密介質(光速較小)時,折射線偏向法線。
(2)光由密介質(光速較小)進入疏介質(光速較大)時,折射線偏離法線。
(3)若
;若
(4)光的折射現象具有可逆性。
5、折射之現象、實例及應用
(一)黎明時,看見太陽的位置比實際太陽的位置高。
(二)在水上看見魚的位置比魚實際的位置淺。
(三)由於大氣層變化不定,以致星光折射線掃動,造成星星閃爍。
(四)隔著營火看到對面的物体會晃動,以及海市蜃樓。
(五)水中筷子向上折。
(六)天熱時柏油路看起來像積水。
(七)霓與虹之形成。
(八)透鏡之折射:
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眼鏡……。
EX:
圖中甲、乙為兩種不同的介質。
圖中(A)、(B)、(C)、(D)、(E)代表由光源S射出的五條光線在介質交界面上的折射或反射情形,則這五條光線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BC)
EX:
一束白光由空氣中射入水中,經水底處的平面鏡反射後,再由水面折出,由於水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離開水面的可見光分布於甲、乙的範圍中,則甲為______光。
(紅)
五、全反射:
1、現象:
光由一介質欲進入另一介質時,在介面處全部返回原介質之現象。
2、原理:
司乃耳定律。
3、臨界角(
):
當折射角等於
時之入射角。
4、條件:
(1)光由密介質欲進入疏介質時。
(2)入射角大於臨界角(
)。
5、自然現象及應用:
海市蜃樓、光纖。
EX:
厚為10公分的油,折射率為
,油底部有一光點,則在油層面上,所能看到的透光面積為__________公分2。
(100π)
六、折射(透鏡)成像:
1、透鏡:
(一)定義:
以透明物質(玻璃、塑膠…)製成,兩側製成球面或平面且具有共同主軸,可將平行光線會聚或發散之光學儀器。
(二)種類:
(1)凸透鏡:
(i)定義:
中央部份較邊緣部份「厚」之透鏡。
(ii)性質:
在空氣中具有使光線會聚之功能(會聚透鏡)。
(iii)種類:
雙凸透鏡、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2)凹透鏡:
(i)定義:
中央部份較邊緣部份「薄」之透鏡。
(ii)性質:
在空氣中具有使光線發散之功能(發散透鏡)。
(iii)種類:
雙凹透鏡、平凹透鏡、凸凹透鏡。
2、透鏡之主要各部名稱:
(一)主軸:
垂直鏡面且通過鏡心之直線。
(二)焦點:
平行於主軸之平行光經會聚透鏡會聚之點(實焦點),或經發散透鏡發散後反向延長會聚之點(虛焦點)。
(三)焦距:
焦點至鏡心之距離。
3、透鏡成像法則:
(一)平行於主軸之光線經折射後通過(會聚透鏡)或延長線通過(發散透鏡)焦點。
(二)通過鏡心的光線方向不變。
(三)通過焦點之光線折射後平行於主軸。
4、透鏡成像情形一覽表:
透鏡種類
物之位置
像之位置
像之正倒
像之大小
像之虛實
凸透鏡
∞→2F
異側F→2F
倒
縮小
實
2F
異側2F
倒
等大
實
2F→F
異側2F→∞
倒
放大
實
F
不成像
F→0
同側∞→0
正
放大
虛
凹透鏡
∞→
同側F→0
正
縮小
虛
EX:
一光線由空氣射向一凸透鏡並通過鏡心,何者路徑正確?
(C)
EX:
一物體位於凸透鏡一側,物體距離鏡子的距離為p,像距離鏡子的距離為q,透鏡焦距為f。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把一點光源放在焦點,則光線經折射後會聚於透鏡另一側的焦點(B)若p=2q,則物體所成的像是放大的(C)若p=2f,則物與像的大小相同(D)若p>2f,則q<p(E)若p>3f,則在透鏡另一側產生一倒立縮小之實像。
(CDE)
5、透鏡之相關應用或實例:
眼球晶狀體、相機、投影機、幻燈機……
6、照相機:
(一)構造:
(1)鏡頭:
由一個以上透鏡組成(透鏡組),位於相機最前方。
(2)光圈:
置於鏡頭後方,可張大或縮小以控制進入相機內部之光量。
(3)快門:
位於底片前,控制底片曝光時間之裝置。
(4)底片:
感光後可產生化學反應而留下影像之裝置。
(二)原理:
相機前景物之光線經鏡頭折射後,於底片處產生倒立縮小之實像。
7、眼睛:
(一)構造及原理與相機極相似:
(1)晶狀體:
相當於一凸透鏡(鏡頭),可藉睫狀肌調整其曲度以控制其焦距。
(2)瞳孔:
相當於光圈,可控制進入眼球之光量。
(3)視網膜:
相當於底片,可將接收之光訊號經神經傳至大腦而引發視覺。
(4)原理:
景物之光線經晶狀體折射後,產生倒立縮小實像於視網膜。
(二)近點與遠點:
(1)近點:
眼睛可清楚看見景物時,距景物之最近距離。
(1)遠點:
眼睛可清楚看見景物時,距景物之最遠距離。
(三)近視與遠視:
(1)近視:
(i)原因:
晶狀體焦距過短而使景物提早成像於視網膜前。
(ii)矯正方式:
配戴凹透鏡以延後聚光。
(2)遠視:
(i)原因:
晶狀體焦距過長而使景物延後成像於視網膜後。
(ii)矯正方式:
配戴凸透鏡以提前聚光。
(iii)老花眼屬遠視。
(3)眼鏡之度數:
(i)焦度(D):
鏡片焦距(f:
公尺)之倒數
。
(ii)度數:
焦度之100倍
。
EX:
某生的近視眼鏡度數為500度,則該透鏡為何?
(A)焦距0.2公尺的凹透鏡(B)焦距0.5公尺的凹透鏡(C)焦距0.2公尺的凸透鏡(D)焦距0.5公尺的凸透鏡(E)焦距2公尺的凸透鏡。
(A)
(四)視覺暫留:
(1)現象:
引起視覺之景物離開視線後,其影像仍短暫(約1/16秒)停留於視覺之現象。
(2)實例及應用:
(i)注視快速移動之物可見其運動軌跡,注視快速振動之弦可見許多條弦。
(ii)動畫、卡通及電影底片以每秒24張以上連續播放。
(iii)螢幕影像每隔1/30至1/60秒重複一次。
5-4光與生活
一、光的三原色
1、色散現象:
(一)現象及發現者:
牛頓於1666年發現日光(複光)經三稜鏡折射後,初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譜色),此現象稱為色散現象。
(二)原因:
不同顏色的光在介質中折射率不同,致使其偏向角不同;紅光折射率最小,紫光折射率最大。
(三)性質:
單色光經三稜鏡不產生色散,複(合)光經三稜鏡產生色散。
EX:
有關光的色散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光在某介質中產生色散現象,主要是因為各種色光在該介質的折射率不同所致(B)紅光在水中的折射率比紫光大,所以自空氣到水中折射時,紫光的路徑會比較接近法線(C)虹的最外層是紅色;而霓的最外層是紫色(D)霓的亮度較虹弱,這是因為陽光在水中反射次數的不同所致(E)若方向恰當,背著陽光觀看瀑布飛濺的水氣,亦可看見虹。
(B)
EX:
當白色光透過稜鏡時(A)紫光之偏向角最大(B)紅光之偏向角最大(C)紫光之折射率最大(D)紅光之折射角最小。
(AC)
2、色光三原色:
(1)
色光三原色:
紅、藍、綠。
(二)將三原色以適當比例合併,可給合出各種顏色。
例:
綠光與橙紅光混合,感受到黃色光;橙紅光與藍紫光混合,感受到紫紅光;藍紫光與綠光混合,感受到綠藍光
(三)兩色光可混合出白光時,稱此二色為互補色。
例:
深紅與藍綠,黃與藍,紫紅與黃綠
EX:
以藍光照射紅玫瑰花和其綠葉,結果花呈(A)紅(B)綠(C)黑(D)藍色。
(C)
EX:
白種人穿紅衣白褲子走過藍色燈光下,將成為(A)藍臉、黑衣、黑褲子(B)白臉、紅衣、藍褲子(C)藍臉、黑衣、藍褲子(D)黑臉、黑衣、黑褲子(E)白臉、藍衣、黑褲子。
(C)
二、物體的顏色
1、不透明體之顏色為其反射光之顏色。
2、透明體之顏色為可透過光之顏色。
3、物體若可反射或透過兩種以上色光,則其顏色為該兩色之混合色。
三、顏料:
1、顏料三原色:
紅、黃、藍。
2、將三原色顏料適當混合可得各顏色。
3、兩顏料混合後之顏色為諸顏色不吸收色光之顏色,各種顏料混合後為黑色。
EX:
紅、藍、綠三種色光等量混合時,形成白光;但紅、藍、綠三種顏料等量混合時,以白光照射時,見到的顏色為__________。
(黑色)
四、色盲:
1、原因:
人對某些色彩的刺激沒有感覺。
2、種類:
(1)色感薄弱、
(2)紅綠色盲、(3)黃藍色盲、(4)全色盲。
五、霓與虹之形成:
1、成因:
霓與虹皆為日光經懸浮於空中之小水滴折射及反射所造成色散現象所形成。
2、原理及性質:
種類
霓
虹
過
程
折射
2次
2次
反射
2次
1次
仰角
51°~54°
40°~42°
色彩順序
外紫內紅
外紅內紫
記憶要訣:
外(萬)紫內(千)紅
亮度
較弱
較強
3、重要特性:
(一)同一人所見之不同顏色,乃由不同小水滴所造成。
(二)不同人所見之彩虹並非同一道。
(2)觀察者位置愈高,所見之彩虹愈完整。
EX:
雨過天晴後,背向太陽仰視天空時,有時可以看到彩虹。
下列有關彩「虹」和「霓」的敘述,哪一項錯誤?
(A)霓的色帶比虹弱(B)彩虹的產生是因懸浮在空中的水滴對太陽光中之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造成(C)虹與霓出現在天空的位置是虹在高處,霓在低處(D)每個人所見虹的位置不同。
(C)
EX:
下列有關虹及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均是光在水滴內經過反射、折射而生色散的結果所產生的(B)虹為二次折射,二次反射,而霓為二次折射、一次反射。
霓之光度較暗(C)虹之紅色在外,紫色在內;而霓紫色在外,紅色在內(D)虹的仰角約42°,較霓的高;故虹在內圈,霓在外圈。
(AC)
六、光度與照度:
1、光通量:
(一)輻射能:
(1)定義:
由光源所發出電磁波之能量。
(2)單位:
焦耳(J)。
(二)輻射通量:
(1)定義:
光源單位時間內所發出之輻射能。
(2)單位:
焦耳/秒(J/s)=瓦特(W)。
(三)發光效率:
人眼對不同波長光波之明暗感覺不一,對黃綠光(
)最敏感,發光效率訂為1,其他則小於1。
(四)光通量(
):
(1)定義:
輻射通量中,真正引發人眼視覺感受之部份。
(2)國際共同約定:
波長
之黃綠光每一瓦之輻射通量具有683流明之光通量。
(3)單位:
流明(lumen;lm)
(4)計算式:
光通量(lm)=683×發光效率×輻射通量(W)
2、發光強度(光度;I):
(一)立體角:
立體弧度(立徑;sr)
【一球面:
】
(二)發光強度(I):
(1)定義:
光源在某一方向上,每單位立體角所發出之光通量。
(2)單位:
燭光(cd)。
(3)數學式:
(4)若為點(球狀)光源:
3、照度(E):
(一)定義:
被照體表面每單位面積所接收之光通量。
(二)單位:
。
(三)數學式:
(四)若發光體為點光源,則距離r處:
(五)若被照面與光線不垂直,則:
【藍伯餘弦定理】
EX:
一點光源其光通量為50流明,則發光強度是__________(單位一併寫出)。
距點光源20公分遠的A點及30公分遠的B點,其照度之比值
=__________。
(
燭光、
)
EX:
一橙燈發出200瓦特、波長600奈米的橙色光,已知其發光效率為0.6,則其所發出之光通量為__________。
(81960流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量 及其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