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赏析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9848174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69KB
小说赏析方法.docx
《小说赏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赏析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赏析方法
小说鉴赏
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
1、小说释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
“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2、小说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有:
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
话本的大量刊行,逐渐引起文人注意,他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而模拟话本写作,这就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通常称之为拟话本。
冯梦龙在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两个拟话本集子,简称“二拍”。
“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的成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话本小说描写京师名姬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着重刻画了杜十娘、李甲和孙富几个人物的形象,个性鲜明,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
(6)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二、小说鉴赏
1、人物
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整体而言,成功的人物塑造仍然是大多数伟大的小说家们卓越成就的标志之一。
我们的阅读经验也能够证明这一点。
事实上,一般的小说读者读过一个小说文本之后,也许很难详细地复述出小说的故事情节,很难记住小说对某个场面的生动描写,他甚至可能不去注意小说的主题意义,但大多数人却都会记住小说刻画的人物,比如阿Q,比如贾宝玉,林黛玉,比如张飞、关公、诸葛亮,比如老葛朗台,安娜·卡列妮娜……等等,只要谈到我们读过的相应的小说文本,首先被我们想起的往往就是这些人物。
而且,他们甚至以他们具有的某些鲜明的特征而“活”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之中,被我们用作“典故”,来指代生活中类似的人、事。
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技巧是鉴赏小说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的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及其重要作用,应先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方法,这其中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把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分析好人物形象进而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小说的主题。
下面我们便结合小说,进行具体的探讨。
(1)肖像描写,即对人物外表、形态的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要做到形象鲜明,就要对人物外貌、神态、身材、服饰等作一番具体的描绘。
我们不赞成好人永远是靓女俊男,眉清目秀,坏人永远是奇丑无比、青面獠牙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做法。
但人物外貌与内心也须有一致性,常言道: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果戈里也说: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
请看曹禺在剧本《日出》中对顾八奶奶的描写:
穿一件花旗袍,镶着金边,颜色鲜艳夺目,紧紧的箍在她的身上。
走起路来小鲸鱼似的。
她脸上的皱纹很多,但是她用很厚的脂粉把这些深深的纹路遮藏着。
她总是兴高采烈的笑。
笑有种种好处,一则显得年轻些,二则以为自己笑的时候很美,三则那耀眼的金牙只有在笑的当儿才完全地显露出来。
她的眉毛像一条线,耳朵上悬着珠光宝气的钻石耳环……“穿鲜艳夺目的花旗袍、镶金边、涂脂抹粉”是为了表现她的老来俏,“小鲸鱼”的比喻是为了表现她的胖,圆鼓囵墩。
“猛劲地笑好把金牙露出来”是为了表现她的俗,镶金牙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尚。
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胖女人的形象。
用以表现那种打情骂俏、吃喝玩乐的奢侈糜烂的生活。
《红楼梦》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
汉乐府诗《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不从罗敷本身实写她的美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烘托,表现罗敷美到了极点。
再如:
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写小芹和小二黑。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好得多。
年轻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
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说到小二黑的漂亮,那不仅在刘家峤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
对这两上年青人的美貌,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加以描写,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映,侧面地加以表现,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行动描写,即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人的行为完全受其思想、意识的制约,因此写了人物的行动,也就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看小说《守财奴》中对葛朗台的一段描写: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
“上帝呀,救救我们!
”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瞪着金子的眼光”写出了葛朗台一看见金子时那种贪婪、攫取的目光,而“一纵”“扑上”等动作,写出了已七十六岁高龄的葛朗台的敏捷、迅猛,看似与年龄不符,实则反映了他对金钱的痴迷、强烈的占有欲。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葛朗台的贪婪本质。
(3)细节描写:
即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细节描写虽然“细小”,但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的作用,往往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
请看:
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买药前的一段描写: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
老栓的洋钱来之不易,平时节俭度日,“抖抖”装入衣袋不算,还要在外面“按”上两下,以证实这洋钱确实可靠地放进了衣袋才安心,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这位贫穷、俭朴而又谨慎的老人形象,也表现了他的愚昧——他深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再如:
小说《儒林外史》对严监生的一段描写: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
“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临终时,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坚持着不断气,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这一绝妙的细节描写,活画出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好的细节描写确能起到以微见著的作用。
(4)语言描写:
即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古人说:
“言为心声。
”人物的语言总是切合他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如:
小说《守财奴》中葛朗台说的一段话。
“什么东西?
”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
“噢,是真金!
金子!
”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
有两斤重。
啊!
啊!
查里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 “噢,是真金!
金子!
”表现了葛郎台发现金子时的惊和喜。
“这交易划得来”说明了在葛朗台的心目中人世间没有亲情,没有爱情,一切都是交易,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再如: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
“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黛玉思忖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段描写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当时贾母在场,“个个皆敛声屏气”敢于这样“放诞无礼”的人,除了“凤辣子”外再无他人,单就这一句,人们就可大致知道他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了。
(5)心理描写:
指对人生内心活动,心理状态的描写。
西方文学作品比较重视心理描写,通常把它作为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记得小时候读外国小说,对大段的心理描写不耐烦,常常是快速的往后翻)
在我国小说中,大段的心理描写则比较少。
“五四”以后,我国文学接受了西方的影响,心理描写便比较多起来了。
心里描写能深刻、细腻地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如:
《项链》中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描写:
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
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这段描写,突出了玛蒂尔德不满于目前的生活,爱慕虚荣,向往奢华生活的心理状态,她以后的一系列不幸遭遇,都与这种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2、情节
任何一部小说的情节都是与小说人物密切相关的。
人物性格是推动情节发展并决定其发展趋向的内在动因,而反过来说,小说借助情节展示出来的也就是人物性格成长和发展的历史。
玛乔丽•博尔顿在她的《英美小说剖析》中谈到,一个中学生在读过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之后,曾提出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小说中的人从来不上厕所?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趣,当然也有几分幼稚。
小说写或不写人物上厕所,或者说小说一个个特殊的情节段落的设置和展示,都是小说家根据刻画人物或表达某种主题(意向)的需要,对于生活所作的理所当然的选择和剪裁。
(1)刻画人物
《羊脂球》写一群人乘马车前往尚未被普鲁士人占领的城市。
乘客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有的是去经商,有的则是去逃命。
只有妓女羊脂球,是不愿给普鲁士人卖笑才要离开的。
车到中途被一个普鲁士军官扣住。
他看中了妓女,非要占有她后才将马车放行。
羊脂球出于民族感情,坚决拒绝,但与她同车的那些体面人物,出于私利,纷纷向她施加压力。
羊脂球顾全大家的利益,被迫妥协后,遭来的却是这些“高贵”人物的鄙夷。
小说利用对比的手法,把民族危难之时不同阶层的态度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卑贱者反倒有崇高的民族感情,高贵者,心地反而更肮脏和卑鄙。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表达主题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电影《魂断蓝桥》的缩影)
[法]哈巴特·霍利
战争结束了。
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
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
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
“到哪儿去?
是不是上我那里?
”
他笑笑,说:
“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
”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
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
“啊!
”
他不由自主地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
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
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
“约安!
”把女人抱起来了。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是一篇经典的小小说名作。
它虽然只有200字,但反映的社会内容却是十分丰富的。
读之,不仅能给人以诸多联想,还能给人以震颤。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
战争结束了,主人公“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在路灯昏黄的街上,“他”与沦为娼妓的“情妇”邂逅相遇。
仅此而已。
然而,读者借助自己的智力,可以通过“他”的情妇沦为娼妓,想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通过“她”拉客竟然拉到情人身上这个巧合,想到贫困的凄惨;通过“她”见到自己情人时的惊讶,想到“她”的尴尬的窘状;通过“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想到“他”那既喜又悲,既怨又爱的复杂思想;通过“他们的眼睛闪着光”和男人“把女人抱起”,想到“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他”有一个宽阔的胸怀,“他”对情妇的同情谅解以及对爱情的坚贞不屈;通过这一对情人的巧遇,想到战争给无辜的千百万家庭、情侣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联想到以上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那醒目的题目所标示的“德军剩下来的东西”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呢!
读者自然还会想到满目疮痍的楼房以及留在受难者心灵上那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
这篇小小说所留下的众多空白,正是其成功所在,也是作家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
3、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是作品中的人物赖以生存发展活动的地方,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时令、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社会环境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地域景观等。
环境描写不仅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题服务。
小说的环境描写比其他文学体裁更注重具体可感性,人物的真实性、典型性、情节的可能性、合理性,都必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才能确定,因此,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对小说的理解显得很重要
(1)自然环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首先作者为林冲被逼上梁山设计了一个“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的季节。
当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来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灰蒙蒙的天,白茫茫的地,恶劣的气候,正好映衬着林冲这个落难英雄此时此地的心境,也预示着林冲将卷入更大的斗争旋涡。
作者第二次描写风雪: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一个“紧”字,境界全出。
一个“紧”字,使人感到了风雪的势头、力度,扬风搅雪,铺天盖地。
A、一个“紧”字有“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点也不放松的意思在内;B、一个“紧”字还暗含形势发展十分严峻,一场暗害林冲的阴谋正在紧张进行,使读者感到林冲处境越发严酷。
作者第三次描写风雪:
“仍然迎着朔风回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里写大雪,促进了情节的发展,迫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去过夜。
作者写风雪虽着墨不多,却为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创造了合情合理的环境。
正因为,林冲才思喝酒御寒;亦因风大雪紧,草屋被压倒,林冲才得幸免于难,也由于风大雪紧,陆谦等未发觉草屋已倒,林冲已经离去。
同时风雪交加之境又增添了林冲报仇雪恨的悲壮气氛。
环境的恶劣严酷对逼上梁山的“逼”字起了强化作用。
(2)社会环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珍贵的教科书》,一开头就描写了当时艰苦的环境:
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
//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块代替。
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上面的第一小节是总的交代当时的艰苦环境,第二小节是具体地写环境是怎样艰苦的。
通过这些环境描写,当时小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就更为突出了。
《故乡》中在描写中年闰土后,是这样写的: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这就是交代社会环境,介绍了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
读《堂·吉诃德》,如果不了解作品是写于十六世纪后期,当时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而西班牙还处于闭塞落后、封建势力仍得势、日益没落消极的骑士小说却依然盛行的时代背景,不了解作品专为讽刺骑士制度和骑士小说的创作初衷,就难以理解作品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一个行为荒唐思想却先进高尚的滑稽可笑又可悲可敬的人物。
4、关于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辨证关系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人物是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
而情节则应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
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
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
因此,我们在鉴赏小说的时候,对小说三要素要看到它们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
不要把这三要素割裂和孤立起来看待,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
这样,你就会真正地感觉到,小说中情节和环境的任何一笔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百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个环境的描写,表现了鲁四老爷顽固守旧、不学无术的封建卫道士的嘴脸。
又如姚艺真的微型小说《钓金龟》的情节描写:
一个香港老职员,独自走在这条僻静的巷路里。
他的眼睛一亮,一百块钱呢,不知是谁丢失的?
如果是成千上万,倒可以送到警察局去招领,也算是拾金不昧,乐得做一桩好事!
而这区区一百元,警察不会嫌太多事么?
他继续往前走去,但脚步慢得多,好像那张钞票有一般磁力,把他给吸住了。
如果我不捡,还不是给别人捡了去?
不捡白不捡,拿这一百块钱,买样玩具给小孙子,一定乐得不得了!
他用脚尖摆动钞票,心跳得厉害,就是弯不下腰去。
怕什么,就是被人瞧见了,也以为我是在捡自己的钞票呢。
经过一番挣扎,他终于鼓足了勇气,俯身伸手去捡。
那钞票忽然动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起了风?
他追上两步,还是没有捡到。
原来不是风,他看清楚了,那钞票是用一条细黑线系着,现在正被拉回那扇半开的门里去了。
从门后传来一阵孩子清脆的笑声:
“嘻嘻,真好玩,又钓了一只金龟!
”他感到脸上臊热,喉咙发干,不知如何自处。
这个情节体现了这个职员脆弱的道德意识,终于成为孩子们钓竿上的金龟。
这个情节还有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说 赏析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