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22声音的特性.docx
- 文档编号:2984804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827.52KB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22声音的特性.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22声音的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22声音的特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练习22声音的特性
2.2声音的特征
知识点1音调
例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50次左右。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解析:
蜜蜂栽着花蜜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次数相差较大,翅膀振动次数的不同会造成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栽着花蜜时,振动比较慢,频率低,声音的音调比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比较快,频率高,声音的音调比较高。
有经验的养蜂人是以此来辨别蜜蜂是飞出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家。
【解法点拨】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可以依此来判断音调的高低;音调表现为声音的低沉或尖脆,因此也可依据发声现象来判断音调的高低。
.
知识点2响度
例2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A.增大讲话响度
B.增大传人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速度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解析:
人讲话时,所发出声音的响度由声带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只是尽量使声音向某个方向传播,减少声能的散失,从而增大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答案:
B
【解法点拨】增大响度的方法可以从影响响度的两个因素入手,即增大声源的振幅或缩短听声者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其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传递到耳朵的声能,因此,使声音尽量向一个方向传播,减少声能的分散也是增大响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知识点3音色
例3如图2-2-3所示的是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图2-2-3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解析: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音色也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依据是音色。
答案:
C
【解法点拨】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是区分声音的重要特性之一,对于不同发声体的辨别,通常是根据音色来完成的。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A.铜球比铝球的大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D.难以判断
2.对于公式密度ρ=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3.某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是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6.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
B.
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9.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10.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
A.100℃B.60℃C.40℃D.80℃
二、填空题
11.我国名酒五粮液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
有一种容量500mL的精品五粮液,(ρ酒=0.9×103kg/m3),它的质量为_____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_____g/cm3。
12.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图。
若在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凸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处;__________就是此成像特点的运用。
13.夏日,当一束阳光垂直射到地面时,入射角为________度,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________(选填“树叶缝隙”或“太阳”)的形状相同。
14.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得其体温为________℃.
15.云南的旅游景区较多,在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__________,游客听到导游讲解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____m/s,它25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m。
三、计算题
17.小明在电视上看到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造成有的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测量: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桶的质量为1.4kg;②将桶里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其总质量为2.4kg;③将桶里水全部倒掉,再装满雪,测出其总质量为2.0kg.请计算:
(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1)桶中水的体积是多少m3
(2)雪的密度是多少kg/m3
(3)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0.5m,则屋顶雪的总质量多少
18.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4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比赛?
(通过计算说明)
四、实验题
19.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过程:
“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
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
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油=_____。
(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
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据:
烧杯规格/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油被倒掉后烧杯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若实验使用的是100ml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_____g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_____(偏大/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老师给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的建议:
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及剩余油的总质量m′.请写出信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ρ油=_____。
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为什么?
答:
。
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______)
22.小华设计了如图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的物态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
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如图丙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熔化的过程是_____段(用字母表示),在第4分钟时处于_____状态。
(4)当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且气泡上升时_____(选填“越来越小”“大小不变”或“越来越大”),说明水已_____。
(5)图象丙中,在实验过程中BC段和DE段,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_____
A.都不吸热
B.BC段吸热,DE段不吸热
C.都吸热
D.BC段不吸热,DE段吸热
23.小虎用甲、乙两图中的装置研究声现象:
(1)甲图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当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又时,音叉发声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同时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大的幅度。
(2)如图乙,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音叉_____(填“会”或“不会”)发声。
24.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
①用刻度尺测出AC、AB间距离s1、s2。
②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C的时间t1。
③将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AB的时间t2。
④将小车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释放,用停表测出小车经过BC的时间t3。
据以上实验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D
C
D
B
D
二、填空题
11.450.9
12.c投影仪
13.直线传播太阳
14.1、36.8
15.响度空气
16.200
三、计算题
17.10-3m30.6×103kg/m33×104kg
18.
(1)120m;
(2)4.8m/s;(3)乙赢得比赛.
四、实验题
19.游码调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正确2.5偏大
20.
(1)15.0cm,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3)倒立、放大,能,(4)左
21.如下图
22.碎冰块乙BC固液共存越来越大沸腾C
23.振动响度能量不会
24.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2017年12月1日,天津市河西区城市大厦B座38层发生火灾,造成了多人死亡,受伤的重大事故,在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有毒气体( )
A.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下方
B.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上方
C.受热膨胀,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上方
D.受热膨胀,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下方
2.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像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4.(2017•连云港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5.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较快
6.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7.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8.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B.医生利用B超査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C.倒车雷达帮助司机倒车D.发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B.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
C.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其光路都是可逆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发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发射定律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2.6×102_____;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_____;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_____.
1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2016年,本市对120万余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筛查,视力不良率为53.02%,其中小学37.04%,初中69.00%,高中85.12%.上海市中小学生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二)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迅速攀升,并且近视发病呈现初始年龄提前.专家指出,近视的成因为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已经可以肯定,过多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是导致儿童近视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最新研究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儿童暴露在大自然光线环境下,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资料三)日本媒体报道,5岁至17岁350万在校生中,裸视力不满1.0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31.46%、54.63%和65.98%.学生近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普及,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
(1)如图,属于近视眼的示意图是_______(填“A”或“B”或“C”).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所成的像落不在视网膜上,导致在视网膜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因而需要用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或“凹面镜”或“凸面镜”)进行矫正.
(2)根据以上资料内容,请提出一条预防近视的可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像(以上两空均选填“实”或“虚”)。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
14.小李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去看医生。
测试体温后,小李看了看体温计(如图),得知体温是_____℃。
15.在小羽进行实验时,邻居家的孩子练琴声影响了她的研究,请你帮小羽想出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具体做法是:
_____(只写一种即可),这是通过_____的途径减弱噪声。
16.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
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______,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______。
三、计算题
17.某次物理活动举行了“造船”比赛,所用的材料是密度为1.5×103kg/m3的橡皮泥.王强同学选了一块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橡皮泥,它的底面积为1.0×10-3m2、高为0.2m.王强同学用这块橡皮泥做成了一只小船,经测试,船上最多可放300g的物体,求
(1)王强同学所选橡皮泥的质量
(2)王强同学所做小船的最大排水体积
1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
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四、实验题
19.小红同学为了测量大豆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前,她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所示,此时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标尺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瓶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g;
(3)把48g大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大豆的总质量为111g,则根据溢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豆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这种大豆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g/cm3;
(5)由于大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大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选填“大”或“小”);
20.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若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如图甲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选填“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直至_____。
(2)如图乙,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此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3)小明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如图丙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_____的实像,小明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拓展)小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的模糊不清,这与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同:
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如图甲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图乙中温度计放置正确的是_____。
(2)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_____。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_____℃。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4)实验时,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为减少加热时间,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
A.加大酒精灯火焰B.用初温较高的水
C.增加烧杯中水量D.给烧杯加纸盖
(5)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烧杯中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6)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也会”或“不会”)沸腾。
23.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4.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内径约为0.8cm,长为100cm的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
(1)小明没有将实验中的起始点O点选在管子的最底端处,这是因为在开始的一小段距离里气泡作_________直线运动.此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小明将实验所侧得的数据记录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物理 年级 上学 同步 练习 22 声音 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