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845726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7.33KB
《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docx
《《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作业集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总体与局部
2.有形贸易、无形贸易
二、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
3.国际收支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对比。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是指各类商品在各国(地区)进出口贸易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5.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是指各洲、各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即各洲、各国(地区)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7.复出口 外国商品进口以后为经加工制造又出口。
8.复进口 本国的商品输出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
9.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是指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10.转口贸易 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
三、问答题
1.按商品的形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按贸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按贸易收支平衡范围,可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按贸易过程中有否使用单证等商业文件,可分为有证贸易和无证贸易;
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2.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状态,生产力极度低下,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不存在国际贸易;
人类社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畜牧业从农业生产中分离了出来,推动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手工业,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第三次社会分工后,阶级和国家相继形成。
于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了超越国界的商品交换,这就是初始的国际贸易。
3.
(1)国际贸易功能多元化;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档化、智能化和软性化。
(3)货物、技术、服务贸易三组鼎立;
(4)贸易集团趋势加强;
(5)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贸易主力军,市场竞争向综合化、全方位方向发展。
(6)国际保护主义更加隐蔽化、管理化;
(7)贸易手段规范化;
(8)交易方式电子化。
4.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
5.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国(或地区)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任何国家发展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等价交换
二、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2.世界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3.国家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
4.贸易条件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口价格之比
三、问答题
1.社会生产力是推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因素;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促进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一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与该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成正比关系;
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相应变化;
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相应变化。
3.世界市场逐渐扩大:
进入世界市场中的国家增多;工业制成品在有形贸易中比重增大;无形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增强;
世界市场日趋复杂: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存;全球性和区域性并存;商品过剩余商品不足并存;
世界市场日趋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东西方经济体制在接轨;
电子商务正促使世界经贸活动连成一片。
4.就世界范围来讲,不可能按价值规律分配世界各国的劳动,这就是说,在一国内部,价值规律可以起到劳动分配机制的作用;;但是在世界市场上,就不存在一个按国国民经济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社会劳动的机制。
更因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表现,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平等交换。
5.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方法有:
垄断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剪刀差;
垄断发展中国家进口物资的批零价格和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实行中间剥削;
垄断发展中国家的航运、保险等。
第三章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
一、填空题
1.储蓄缺口、外汇缺口
二、名词解释
1.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2.比较成本理论认为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3.赫-俄理论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本国丰富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是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4.里昂惕夫悖论得到赫-俄理论中关于生产要素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5.新要素贸易理论在考虑国际贸易中商品贸易中商品的比较优势时,除去传统分析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三要素以外,其他要素在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6.规模经济理论旨在解释水平分工发生的原因,即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7.偏好相似理论两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其需求结构越相似,从而对双方的贸易发展就越有利,而收入水平的差异所形成的需求结构的差别是国际贸易的潜在障碍。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都会经历新产品、成熟产品和标准产品三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的过程。
9.产业内贸易理论具有相同相似生产要素禀赋的国家间开展的贸易成为产品业内贸易,产业年内贸易的产品一般具有消费上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中要素投入的类似性。
10.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为了给中间产品流动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市场不完全所可能带来的不利,将市场内部化,即将不同的经营活动置于同一的所有权之下,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两缺口理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国资金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认为一国的两个缺口中只有一个出一主导地位。
三、问答题
1.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亚当·斯密在著作《国富论》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和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
绝对成本理论是他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和依据。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也就是说,在各种产品的生产砂锅内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您,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只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
比较成本理论的明显的不足在于考虑的情况是简化了的经济情况。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及其当代新发展
一、填空题
1.缺乏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忽视外贸溢漏问题
二、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贸易理论依据。
限制出口和鼓励进口时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4.保护就业论保护国内的生产与就业理论。
5.改善国际收支论维护贸易入超国家利益的,贸易入超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为赤字。
6.保护公平竞争论以公平竞争作为理由来保护贸易的发展。
三、问答题
1.
(1)一国的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是富裕与否的标志;
(2)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3)对外贸易是财务的源泉;
(4)“顺差”是积累财富的惟一途径。
2.
(1)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制度;
(2)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反对“比较成本说”,主张发展生产力;
(4)发展本国工业,但不排斥有利可图的国际分工;
(5)保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内民族工业生产力的发展。
3.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认为贸易顺差有益而逆差有害;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把乘数理论应用到对外贸易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以及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4.
(1)货物与商品的关系上,早期重商主义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晚期重商主义则认为货物与商品具有统一性;
(2)在对待货币的态度上,早期重商主义孤立地对待货币,而晚期重商主义则主张将货币作为投资投入流通,才能获取更多的货币。
5.目的是利用关税壁垒等措施保护美国尚不成熟的工业制造业。
6.实质是保护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工业,保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垄断地位,从而维护资产阶级利利益。
7.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一、填空题
1.初级外向型外贸政策、出口替代型贸易政策、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二、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 是指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国家的政策手段,在限制一些产品进口的同时,发展这些产品的国内生产,用国内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逐步扩大本国的工业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出口导向 是指通过建立面向国外市场为主的加工工业,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
三、问答题
1.实质:
既反映着经济基础和当权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同时又维护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特征:
(1)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受诸多因素制约;
(2)对外贸易政策是外交政策的先行官;
(3)贸易政策以贸易理论为依据;
(4)对外贸易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总政策服务的。
2.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3)超保护贸易政策。
3.
(1)重商主义时期的贸易政策;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
(3)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后的贸易政策;
(4)二战以后的贸易政策;
(5)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贸易政策;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政策。
4.目标是发展本国经济。
第六章关税措施
一、填空题
1.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2.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3.正税、附加税
二、名词解释
1.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口商征收的税收。
2.保护关税 是指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3.海关税则 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及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4.过境税 是一国对通过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
5.普遍优惠制 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优惠的关税待遇。
6.有效关税 是指对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部分所征收的税。
三、问答题
1.强制性、无偿性、预订性。
2.
(1)根据税目所对应的税率栏目个数,税则可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
(2)按税则的制定者不同,可分为自主税则和协定税则。
3.报关注册登记;报关单证;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审定;进出口关税的计征;通关放行。
第七章非关税措施
一、填空题
1.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二、名词解释
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出口信贷是国家政府为了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贷款的一种做法。
3.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由国家指派某些专门机构为那些向国外上任后银行提供信贷的银行作担保,当国外债务人因拒付等原因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时,既由该指派的国家机构出面承担风险,银行随即可从承担风险的机构处获如数补偿。
4.出口补贴国家给予某种商品的出口商一定金额的补贴或在财政上给予一定优惠,以此弥补为争夺市场作降价出售的损失。
5.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在已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为达到向外扩张,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
6.外汇倾销是指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进行商品倾销,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
7.出口管制是指出口国政府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的办法和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制行为的总称。
8.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只要限额已满,就禁止进口。
9.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为了限制进而采取的措施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等。
10.保税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在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口手续就可以连续长时间存储的区域。
三、问答题
1.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更所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2.特点:
(1)灵活而针对性强;
(2)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限制进口;
(3)非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3.出口信贷是国家政府为了扩大本国商品出口,通过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贷款的一种做法。
按贷款对象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4.
(1)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采用关税时政府有关税收入,采用进口配额时政府无关税收入,这部分收入归进口商独占,或进口商与外国出口商分享;
(2)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出口补贴趋势出口商扩大出口量以获得更多的补贴,而出口需求的增加会提高国内市场该商品的价格。
5.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
6.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科学园区;自由边境区;边境区。
第八章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
一、填空题
1.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一体化是指经济生活国际化,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增强,逐步形成有组织的、可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际经济关系。
2.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征收国内税和有关国内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法令法规方面,对进口品和国产品应一视同仁,不得对进口产品实行歧。
三、问答题
1.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2.
(1)WTO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组织,中国实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必须有一套市场经济的规则并与世界规则衔接起来;
(2)WTO的功能是使世界更加开放。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惟有开放才能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3)WTO是协调成员国之间经济争端的组织,在双边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很难妥善解决,而多边谈判机制较有利于各国争端的解决。
3.
(1)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扩大了国际投资的领域,使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加快了世界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3)健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抑制了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国内法来干扰公认的多边贸易规则;
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护。
4.
(1)新科技革命的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世界竞争格局变化的产物;
(4)增强对外抗衡实力的需要。
5.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投资刺激效应;生产要素移动效应;市场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
6.
(1)随着参与国家的增多,经济集团间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
(2)同一地区经济集团的重新组合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向“洲域集团化”发展;
(3)经济区域一体化组建、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7.
(1)区域经济内部经贸发展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动力;
(2)区域集团间因各自实力的调整而使交流、渗透不断获得加强;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正在日益向缩小和消除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方向发展,这是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极大促进。
8.
(1)宗旨:
缔约方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
(2)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互惠原则;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公平、平等处理贸易争端原则。
第九章与关贸总协定有关的多边贸易协定
一、填空题
1.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不可申诉补贴
二、名词解释
1.临时措施在初步裁决确认存在着倾销的损害的事实后,进口国当局为防止该国产业进一步受到损害,可采取反倾销的临时措施
2.《原产地原则协议》是各国为了确立贸易中的上品的原产地而自豪定的法律、规章和普遍实施的行政命令和措施。
3.《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是关于国际贸易商品技术标准的制定、采纳和执行的国际协议。
三、问答题
1.
(1)应保持装运前检验后东遵守GATT的透明、无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尊重和保护出口商的合法权益,维护贸易的公平、公正和自由性;
(2)保证进口方所采用的检验程序、标准应以贸易合同确定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
(3)进口缔约方政府还应确保向出口商及时提供所有其须遵守的检验要求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包括必要的其他资料信息。
(4)有义务保护出口方的商业秘密和受委托检验机构在检验活动中获得出口商尚未公开的包括生产、技术数据、专利生产方法、内部核价、利润水平等商业情报和信息;
(5)进口缔约方政府由义务确保装运前检验活动避免不合理的延误;
(6)规定进口缔约方政府有义务建立一套处理进口商不满而投诉的程序,以便能合理合法和规范地处理出口商提出的各种申诉。
2.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决;价格保证;临时措施;征收反倾销税;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
3.根据《反补贴协议》,发展中缔约方可以有8年的时间以渐进的方式取消出口补贴,而且如果必要,发展中缔约方可在8年期满后仍实施出口补贴。
第十章国际无形贸易
一、填空题
1.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
2.专利技术、商标、专有技术
3.使用在先原则、注册在先原则、无异议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买卖。
2.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包括过境交付、境外交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贸易活动。
3.国际技术贸易包括专利、图纸、技术秘密和工艺技术知识等“软件技术”的有偿转移,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往来贸易。
4.国际承包工程是指一国具有法人地位的从事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司或联合体,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招标或委托等交易方式,与国外业主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要求承担某项工程的建设任务,以取得一定报酬的劳务活动。
5.许可贸易是指技术出口方将某项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及相关产品的制造权、销售权、通过许可合同有偿转让给引进方的一种交易。
三、问答题
1.
(1)国际工程承包的方式包括独家承包、分包、联合承包;
(2)国际承包的程序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签订承包合同、组织工程实施。
2.专利、商标、专有技术。
3.许可贸易是指技术出口方将某项工业产权或专有技术的使用权及相关产品的制造权、销售权、通过许可合同有偿转让给引进方的一种交易。
4.版权及有关权利;商标;产地标志;工业设计;专利;集成电路的设计;未泄漏信息保护;许可合同中反竞争行为的控制。
5.
(1)无形商品是一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活劳动,在交易中不是有形物与货币的交换,而是所提供的活劳动与货币的交换;
(2)在交易中无形贸易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不同时发生转移;
(3)无形商品的消费是在生产中同时发生的;
(4)国际无形贸易的统计显示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但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不作显示;
6.
(1)买卖标的物不同,国际货物贸易是有形的买卖,而技术贸易买卖的无形的技术知识;
(2)买卖标的物所转移的权利不同,一般国际货物贸易一旦成交,则标的物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一起转移,而国际技术贸易则转让使用权,所有权不走转让;
(3)买卖的双方的关系不同,技术贸易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履约期限通常较长,而货物贸易合同的履约期限通常较短;
(4)买卖的标的物的作价不同;
(5)所涉及的使用法律不同。
7.
(1)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存在统一性,而货物贸易中的商品在此过程中不具备这种特性;
(2)国际服务贸易一般可以在交易中的商品“储存”,而国际国务交易中的商品一般可以存储;
(3)国际服务贸易一般可以在交易的双方不跨国境实现,而国际货物贸易一般要实现跨国界的转移;
(4)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一般而言其需求收入弹性要高于国际货物贸易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
(5)国际服务贸易的完成往往只需其生产要素中的一项的移动即可实现,而国际货物贸易则需要其(6)生产要素综合后的产品移动才告实现。
8.国际运输业、国际金融业、国际电信业、国际旅游业、国际保险业。
第十一章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
一、填空题
1.决策行为标准、经营项目标准、经营标准
2.国际生产资本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与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其进行控制的投资行为。
2.垄断优势论 该理论认为垄断与优势结合,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国际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转让结合起来的“三优势”理论。
4.边际产业扩展论由日本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认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当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进行,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三、问答题
1.
(1)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势。
2.
(1)投资策略的发展趋势:
1产业分布上加速向第三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2地域分布上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3投资方式上继续向多样化发展;
4跨国并购仍将是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2)跨国公司经营体制的转变:
1经营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
2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逐步被网络化、开放性的经营战略管理体制所取代。
(3)研究与开发更趋国际化;
(4)跨国公司日益向“无国籍”化发展。
3.
(1)资本输出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2)资本输出加强了国际贸易中的垄断与竞争;
(3)资本输出促使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不断发生变化;
(4)资本输出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4.
(1)具有全球战略目标;
(2)生产经营规模庞大;
(3)内部实行一体化;
(4)国外分支机构众多;
(5)重视对外直接投资。
第十二章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法规
一、填空题
1.交易前的准备阶段、交易磋商与订立合同、履行合同
二、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习惯走法,它们往往被当事人认可并形成文字加以规范。
2.FOB船上交后,是当货物在指定货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3.FAS船边交货,是指卖方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完成交货。
4.CIF成本加运费,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
卖方必须支付成本费和将货物运至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失的风险即由于各种事件造成的任何额外费用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三、问答题
1.
(1)国外市场调研,选择市场和客户;
(2)制定出口商品经营方案;
(3)做好出口商品的广告宣传和商标注册。
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作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