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全真模拟卷一浙江杭州市专用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845187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66.57KB
中考科学全真模拟卷一浙江杭州市专用解析版.docx
《中考科学全真模拟卷一浙江杭州市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全真模拟卷一浙江杭州市专用解析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全真模拟卷一浙江杭州市专用解析版
2020年中考科学全真模拟试卷一(浙江杭州专用)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
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7小题。
全卷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Cl-35.5Cu-64Zn-65
5.本卷g取10N/kg
卷I客观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2H2:
4个氢原子
B. Fe2+:
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2O:
2个氧元素
D.
: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
A、表示2个氢分子,4个氢原子可表示为4H,故选项错误;
B、当铁元素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的时候读作亚铁离子,故选项错误;
C、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
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K2CO3
B. O3
C. Al2O3
D. FeCl2
【答案】C
【解析】【解答】A、K2CO3是由钾、碳、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
B、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不正确;
C、Al2O3是由铝、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FeCl2中不含氧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如图)。
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
桂花树在分类上属于(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答案】A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名绿色开花植物,在分类学上常称为被子植物门。
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适应能力最强、出现的最晚的植物。
被子植物是果实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解答】桂花能够开花、结果的一种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
A。
4.“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生命和健康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下列人们日常行为习惯中,需要作出调整的是( )
A. 在购买食品时,我会注意查看保质期
B. 低碳生活:
积极参与3月27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家庭自愿熄灯一小时
C. 遇到好玩的网络游戏时,我会抛弃所有、废寝忘食地连续数日去攻关
D. 公共汽车上发现有人吸烟时,我会友善提醒“禁止吸烟”
【答案】C
【解析】【解答】A、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已经变质,食用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此购买食品时,我会注意查看生产厂家和保质期,A不符合题意;
B、低碳生活:
3月27日世界“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家庭自愿熄灯一小时,属于健康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游戏可以适当的玩,但不能沉迷,更不能抛弃所有去玩,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身心的发展和学习,C符合题意;
D、吸烟对人的身体不好,我们也要制止二手烟,在公共场合发现有人吸烟时,我会友善提醒“禁止吸烟”,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5.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B. 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40℃
C. 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0.2L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00mm
【答案】C
【解析】【分析】教室的面积=长×宽;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37℃;常见袋装牛奶的体积大约200mL;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20cm。
【解答】A.我们上课的教室,长大约10m,宽大约8m,因此面积约为80平方米,故A不合实际;
B.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7℃,40℃太高了,故B不合实际;
C.一袋装牛奶的体积为200mL=0.2L,故C符合实际;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而1800mm=1.8m,太长了,故D不合实际。
故选C。
6.某同学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他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什么结构上?
(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答案】B
【解析】【分析】
(1)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解:
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较大的污点.经转动目镜、移动玻片后污点都没有动,表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上,因此污点最可能在物镜上.
故选:
B.
7.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作示踪调查,那么最先发现药物的是( )
A. 右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房
D. 左心室
【答案】A
【解析】【分析】
(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2)肌肉注射先进入的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血液由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终点是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解答】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进入右心房,再入右心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心房,再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所以心脏中最先发现药物的是右心房,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8.“十一”国庆节期间,小科和父母一起到四明山玩,他看到山上有一些刻满了字画的大树枯死在路边。
你认为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是( )
A. 切断了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B. 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 切断了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D. 切断了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通道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知识解题,水分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有机物通过树皮中的韧皮部向下运输。
【解答】山上有一些刻满了字画的大树枯死在路边,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刻画,导致植物体树皮遭到破坏,树皮中的韧皮部被切断,从而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导致植物被“饿死”。
故答案为:
B
9.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山在水中的“倒影”
B. 月食
C. 筷子好像被水“折断”了
D.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符合题意;
C、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文字放大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10.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变化;再把甲放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乙。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答案】A
【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变化,说明甲、乙的活动性比氢强,丙的活动性比氢弱,即金属活动性甲、乙>丙;再把甲放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甲表面析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即甲>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答案为:
A
11.车厢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且M>m。
设物体与桌面之间无摩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之前将(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判断是否相碰
【答案】B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当车突然停止时,惯性会使物体M和m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但能否相碰就要看它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了。
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取决于它原来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既包括运动的方向也包括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
车停止前,物体M、m和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因此两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答案为:
B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眼病人使用的毛巾是沙眼病的病原体
B.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是通过和患者在一起吃饭传染的,是消化道传染病
C. 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都患有高血压,女儿也患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是传染病
D. 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答案】D
【解析】【分析】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五类:
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解答】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分为以下五类:
A、沙眼病人是传染源,引起沙眼的致病菌是病原体,沙眼病人使用过的毛巾是传播途径而不是病原体,A错误。
B、甲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染病,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B错误。
C、父母和子女都患的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遗传病也可以家族共患,高血压就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但不是传染病,C错误。
D、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等传播,D正确.
故选:
D
13.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下列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1)此题中涉及到的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2)金属活动性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3)根据上面两点可确定铁先置换出银,银置换完后铁再置换铜。
【解答】A.根据金属活动性特点,铁粉先置换出金属Ag,AgNO3反应完后再置换出铜,曲线正确,A错误;
B.随铁的不断加入,最后溶液中没有硝酸铜,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应该为0,曲线错误,B正确;
C.铁置换银和铜时,进入溶液的铁少置换出的银与铜多,且等量的铁置换出的银相对铜更多,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少多,曲线正确,C错误;
D.铁加入量少量溶液中有银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随铁继续加入,银离子没有了,溶液中有铜离子、铁离子,再加入铁,铜全部置换出,溶液中只剩下铁离子,曲线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
B
14.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 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 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 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答案】B
【解析】【分析】
(1)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采用尽量光滑的水平面,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时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择质量小的小车,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
(3)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4)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是用静止的物体进行探究的,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二力平衡条件是推理得到的。
【解答】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量较大的小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影响较大.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5.爆米花是将玉米放人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 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答案】B
【解析】【分析】玉米粒爆开前吸收铁锅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爆开时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解答】A、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B、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
C、玉米膨胀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D、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6.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 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 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 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 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答案】B
【解析】【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据此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正确选择.
【解答】解:
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逸出气体的质量<铁的质量,故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增加,故A不适合;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铁和铜,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置换出的铜的质量>参与反应铁的质量,故溶液质量减少.故B适合;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增加了氯化铁的质量.故C不适合;
D、碳酸氢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加入的碳酸氢钠粉末的质量,故溶液质量增加.故D不适合.
故选B.
17.如图所示,墙壁清洁机器人在竖直玻璃墙面上的A点沿直线匀速“爬行”到右上方B点。
对机器人在竖直平面内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清洁机器人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即可。
【解答】清洁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平衡力,即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8.某人骑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
A. 1W
B. 10W
C. 100W
D. 1000W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功率的计算,人骑车的功率可以利用功率的变形公式P=Fv进行求解,因为题目已经知道了阻力的大小,此题关键是结合生活常识估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结合生活常识可知,人骑车的速度大约v=5m/s,代入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当车子匀速前进时,动力等于阻力,即F=f=20N,结合生活常识可知,人骑车的速度大约v=5m/s,由功率公式P=Fv=20N×5m/s=100W,故选C。
19.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有锌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最终可能显无色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⑥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可能大于放入前的锌粉的质量.
A. ②④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有铁,如果加入的锌是过量的,还可能为铁、锌混合物.根据锌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不会置换出硫酸镁中的镁进行分析.
【解答】解: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有铁,如果加入的锌是过量的,还可能为铁、锌混合物.根据锌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不会置换出硫酸镁中的镁,所以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错误;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有锌,故正确;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最终可能显无色,故正确;④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故正确;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故错误.⑥根据化学方程式Zn+CuSO4═Cu+ZnSO4,Zn+FeSO4═Fe+ZnSO4可知:
若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可能小于放入前的锌粉的质量,姑错误.
故选:
C.
20.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体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磁体下方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解答】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在它的两端,而中间磁性最弱。
所以从N极到S极的过程中,磁性会先由强变弱然后再由弱变强。
选项C的图象能正确的反映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C。
卷Ⅱ主观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共26分)
21.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植物种类;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乙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
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乙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
b光照强度下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解答】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甲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
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根据给出的两个选项判断:
氧气浓度主要影响植物的呼吸速率,因此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科学 模拟 浙江 杭州市 专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