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9845185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9.90KB
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docx
《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
XX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
平邑县职业中专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省级教学先进单位、临沂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五个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临沂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十佳培训基地,目前已发展成集电大高等学历教育、中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多种教育形式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技能训练,狠抓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招生安置,强化后勤服务,加大新校建设,抓特色、求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订单培养,特色办学,升学就业”的办学路子。
一、目前现状,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
(一)迁址合并情况
学校1979年建校,1988年迁入县城职业中专旧址。
2011年1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电大职专和县技校进行合并,两校整合以后,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办学条件更加完备。
2015年8月19日,学校实施整体搬迁,迁入新校现址,目前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都已全面顺利展开。
(二)占地面积和设施配备
平邑县职业中专新校区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由同济大学设计院规划,规划占地共1621500㎡(约243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01606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74亿元,设计规模为12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6000人。
学校建有数控机械加工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机室、电工电子技能室、机械原理实验室、特种焊接实验室和语音室等20多个实验、实训教室,仪器设备价值780余万元;建有教工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和图书资料室,藏书70000余册。
新校已有8座主体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包括1座综合实训楼,1座图书综合楼,2座教学楼,2座学生宿舍楼,1座餐厅和1座生活服务中心。
省财政拨付的购置实训设备专项资金1000万元已拨付县财政账户,2015年10月省财政又拨付学校建设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现各专业新增实验实训设备正在陆续招标购置中。
(三)基础建设资金投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校的基础能力建设,2013年县人代会把我校迁建列为全县为民十大工程之一,决定在城东开发区辟地243亩,为我校建设新校区,新校区2013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
学校多方筹措,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
2012年,县财政划拨专款20万元对电大职专技校机电、电子两个市级重点专业进行扶持。
2013年争取中央教学实训综合楼项目专项资金600万元,省配套资金100万元,资金全部专款专用,报账支付。
另外2013年—2014年争取省职教专项资金、省发改项目专项资金共计1000万元,也已拨到县财政专户。
2015年10月,省财政又下拨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备建设。
现在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购置清单已列出,正在实施招投标中。
(四)学校开办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师生总人数
学校开设建筑工程施工、机电应用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专业。
其中机电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微机、机电专业是省级“双证互通”试点专业,机电、电子专业是市级重点专业。
学校在职教师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教师交流乡镇支教4人,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在职职工中高级教师74人、中学一级教师8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96人,占专业教师人数的58%。
教师队伍年龄、专业等结构合理,完全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
培养一大批“双师型”的教师,是职业中学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浓厚的氛围与良好的条件,使广大教师摆脱盲目摸索、低效劳动和重复研究,加速成长的进程。
学校在籍在校学生共计2339人,2013级816人,2014级940人,2015级583人,男生1216人,女生1123人,男女生比例为5.2:
4.8。
(五)、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按照“以质量带安置,抓安置促招生”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安置工作。
学校本着先考察后安置、不考察不安置、不落实“五项保险”不安置的原则,与海信集团、威海东鑫电子、蓝海集团、山东冠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定培养安置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对口率90%。
毕业生安置后,学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毕业生进行定期回访和就业指导,并建立了毕业生信息库,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工作。
2015年3月份,学校分别将2012级和2013级学生安置到海信浙江空调、蓝海集团等公司实习,2015年5月又将2014级机电班学生安置到海信浙江公司实习,现在实习月工资已在4000元以上。
所安置企业工作环境好,待遇也很好,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因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以异地就业为主、本地就业为辅的格局,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不出家门的就业观念。
近三年我校输送毕业生2000余人,80%的同学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浙江、上海、广东、威海、青岛等地就业。
企业对我校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认为我校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精神表现突出。
(六)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行“专业加特长”、“学历加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实训实习-安置”一体化,现已建立了机电、电子、服装、建筑、餐饮与旅游管理等专业实习(训)基地,并先后与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山东蒙沃集团、威海东鑫电子、冠鲁集团、蓝海集团、威海合庆集团、娃哈哈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或签订了实习、就业合作协议。
建立了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还积极实行校校、校企联合办学。
与山东电大联合举办了3+2机械大专班,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签订了定点帮扶和联合办学协议;与海信集团浙江公司联合设立了“海信机电班”、与山东冠鲁联合设立了“冠鲁建筑班”,与蓝海集团临沂分公司联合设立了“蓝海餐饮与酒店管理班”
二、面临的形势
学校在2015年和“十三五”的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发展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存的状况。
机遇客观存在,靠我们及时把握;面对挑战,要靠我们的智慧去积极应对。
抓不住机遇会影响发展,不能有效应对挑战,我们就不能成熟。
只有在客观认识自身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制定学院发展目标和策略,才能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构建保障措施。
1.面临的机遇。
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必将为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空间,将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个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正在形成,并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有力支撑,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的确立,为职业教育的健康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于2014年6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门及时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必将随之加大。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几年中,职业教育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面临的挑战
遇到的困难:
(1)由于家长、学生普遍存在“上高中、考大学”和“上不上高中去打工”的传统观念,招生存在困难;
(2)专业师资紧缺。
(3)部分专业实训设备和实践基地仍然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革与创新意识、办学思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国家及山东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思想、树立职业教育理念、优化办学思维模式,尊重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把学校发展引导到做精做强、办出特色的轨道上来。
2.发展战略
坚持“内涵、特色、效益”的总体发展战略,“走质量和特色之路”,以内涵提水平,以特色促发展,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根据发展的需要,加强完善新校区建设,扩展办学空间,优化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增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社会服务、内部管理、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逐步凸显特色。
坚持正确处理招生、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系,逐步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促进学校良性、健康发展。
坚持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效益、经济益效和发展效益的协调、统一,确保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保持在3000人左右;教职工数量和结构满足办学需要和国家办学水平评估标准。
以服务平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拓宽服务面向。
以推进省级规范化职业学校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各项内涵建设,积蓄力量,苦练内功。
到“十三五”末,使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更加凸显,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成为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职学校,力争办学层次有所提升。
(三)发展思路
1.突出重点。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基础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以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及管理队伍建设、基础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为重点,统一思路,常抓不懈。
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主线明晰、重点突出、其它工作相得益彰、全面进步的良性工作格局。
2.优化结构。
依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与市场和产业链对接的、具有学校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的专业群结构;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人,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队伍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双师”结构等改善上下功夫。
3.强化管理。
根据需要,实施内部机构改革,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部门职能;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奖罚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和学生日常管理,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确保教学和日常工作开支;进一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为教学、管理、发展和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提供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
4.提高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没有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求生存、求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具有针对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优良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及制度保障、以及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支撑等要素建设。
除教学质量外,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还有内部管理、学生工作、毕业生就业、各种教辅设施建设、校园文化等。
因此,只有不懈地抓好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和“十三五”是我校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全面质量观,把“质量和特色”作为发展的永恒主线,以质量标准为建设导向,全面做好各方面工作。
5.培育特色。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是国内外职业学校发展的秘诀之一,也是国家对职业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特色”是职业学校的“发展线”和生命线。
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学基础和优势,积极培育特色要素和特色项目。
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中厂”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力争探索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
三、具体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专业建设
坚持面向行业、企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积极调整专业结构。
到2020年,使常年招生专业数保持在20个左右。
逐步形成市场针对性强、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群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的专业(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标,就应该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积极研究和增设新专业。
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对于部分市内专业点较多、招生困难、就业不理想、专业群内部关联度不强的专业实行暂停招生;对于目前专业能力指向不明确,培养思路不够清晰的专业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毕业生就业有明显提高的要求。
根据市场需要,积极稳妥地论证、增设新专业,每年拟新增设2至3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十三五”期间,应着力调整、改造、充实和建设以下五个专业群:
即以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为主体的财经类专业群;以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主体的建筑及管理类专业群;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为主体的机电及汽车维修类专业群;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群;以电子技术基础与维修为基础的电子技术专业群。
在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购置10台ck6140数控车床,计划投资124万;购置8台c6140普通车床,计划投资35.2万元;建设钳工车间一个,各种量具、工具等共计22万元。
在电子技术建设方面,生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序号
名称
数量
预算单价
价格
1
高速贴片机
2台
170万
340万
2
八温区回流焊
2台
19万
38万
3
波峰焊
1台
11万
11万
4
自动装配线
30m
0.15万/m
4.5万
5
成品检测线
10m
0.2万/m
2万
6
打脚机
1套
2.6万
2.6万
7
高速自动绕线机
2台
15.6万
31.2万
8
激光打标机30W
1台
2.9万
2.9万
9
散装电容切脚机
2台
0.45万
0.9万
10
散装元件成型机
1台
2.9万
2.9万
11
PCB板剪脚机
1台
2.1万
2.1万
12
浸焊机
1台
2.6万
2.6万
13
剥线机
2台
2.9万
5.8万
14
磨刀机
1台
1.3万
1.3万
15
电池检测仪
1台
0.1万
0.1万
16
电子负载
1台
0.23万
0.23万
17
频谱仪
1台
3.6万
3.6万
18
编程器
1台
0.48万
0.48万
19
综合测试仪
1台
4.8万
4.8万
20
排风系统
1套
2万
2万
21
驳接台
4个
0.56万
2.24万
总计
461.25万
在汽修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方面,计划投资:
汽车发动机实训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备注
电控发动机拆装翻转架
6台
发动机透明模型
2台
发动机解剖运行台
4台
电控发动机智能化实训设备
4台
解码仪
4个
工作台
6个
工具车
6个
发动机拆装工具
6套
各种量具
6套
电控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台
2台
发动机拆装软件
2套
总体预算:
100万
汽车底盘实训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备注
手动变速箱拆装翻转架
5台
离合器实训台
5台
传动系实训台(前驱)
4台
传动系实训台(后驱)
4台
前桥悬挂系统实训台
2台
半轴万向节
2套
传动轴总成
2套
自动变速箱拆装翻转架
5台
ABS制动实训台
2台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实训台
4台
液压制动系统
2套
气压制动系统
2套
扒胎机
2套
动平衡仪
2套
底盘常用工具
4套
底盘专用工具
4套
胎压表气枪
4套
气泵
1套
总体预算:
100万
汽车电器实训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备注
汽车手动空调实训台
2
汽车自动空调实训台
3
汽车电控供油示教板
2
汽车电动车窗和中控锁示教板
2
安全气囊示教板
2
汽车全车电器实训台
2
CAN总线系统示教板
3
电动座椅实训台
2
汽车全车电器示教板
2
电源系统示教板
2
电子巡航示教板
2
GPS导航示教板
2
汽车音响示教板
2
雨刮系统示教板
2
智能钥匙防盗系统示教板
2
总体预算:
100万
汽车整车实训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备注
剪式举升机
4个
龙门式举升机
2个
全新整车
5辆
二级维护设备
3套
润滑油加注机
3个
废油回收机
3个
总体预算:
80万
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
备注
常用钣金工具
5
角磨机
8
钣金修复机
4
切割机
4
钣金工作台
5
板锤套装工具
4
烤漆房
1
无尘打磨机
8
调漆机
1
底漆喷枪
4
面漆喷枪
4
红外烤灯
2
防毒面具
10
总体预算:
100万
汽修实训基地建设总体预算:
480万
(二)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元和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载体,是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认真贯彻“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理念,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正确处理课程开发中“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按照“能力导向”的理论配置方式,重构课程理论体系。
以省级规范化建设为内涵建设的基本任务,完成电子技术、机电及汽车维修类等2个特色专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大力开发校企合作的校本特色教材和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写的、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指导书;积极开发主干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校企合作开发和编写10本项目化特色教材。
通过省级规范化建设项目建设的辐射和带动,积累课程及教材建设经验,推动各专业课程建设。
覆盖并初步完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所有专业基本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情景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职教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三)教学改革
进一步推进并逐步实现“2+1”(即2年进行基本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1年进行顶岗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良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和综合运用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各种有利于增强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的要求和专业教学的特点,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企业内部运行和学生能力训练的需要;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和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具体教学、日常管理和生活后勤服务工作中,都必须围绕为学生身心成长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服务,为学生有效实现就业服务来开展,并将此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
(四)队伍建设
通过“十三五”的建设,教师队伍总量达到300人左右,初步建成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结构基本合理、较为稳定、具备可满足学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适应学校未来发展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总量中,校内教师稳定在200人左右(35岁以下教师不超过40%),其他为外聘教师。
在校内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总数100名左右(其中:
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名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不少于100名,校内教师学历均为国民教育本科及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应占60%左右。
在外聘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应达到60%左右。
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立足于通过培养、引进、外聘来实现。
对于乐于职业教育事业、安心学校教学、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专业理论基础的教师,学校将给机会,并积极培养。
培养的主要方式有:
实施“老带新”和“助教制”,立足校内培养,提高其专业和教学业务能力,采用这种方式培养教师每年不少于20人;鼓励参加省内外各种专业、学术及教改学习培训,每年约40人次;对于有能力主持校内各种科研、教改项目的教师,将优先给予机会,促进其在实施并完成实际项目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下企业或有关机构挂职锻炼,每次参加的持续时间不少于90天,以增强教师专业实际工作能力,此类培训每年不少于10人次。
通过上述工作,进一步提升校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拘一格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参照上述培养方式和途径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范畴,尽快提高学生管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制定政策、创新吸引优秀人才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引进学校急需的教学、管理和市场开拓的高水平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管理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规划引进此类人才10—15名。
外聘是解决师资总量不足、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外聘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聘用程序和协议、加强管理,逐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乐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外聘(包括兼课和兼职)教师队伍。
(五)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在已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设施建设,本着强化基础、优化功能、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建设专业学生规模较大、基础性强、可满足多门课程实训、专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实训室(场)。
到2020年,使全校内实验实训室(场)达到70个左右,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实训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实训教学管理建设。
要加强生产性实训建设,逐步扩大生产性实训比例,使大部分专业的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60%左右(除顶岗实训外);要创新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制度,在实训内容、过程、实施方式、成果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等专业学校 融合 工程规划 项目 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