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docx
- 文档编号:2983796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58KB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docx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全面理解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内涵。
...............2
(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2
(三)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
...............................3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4
(二)加强思维训练.......................................4
四、结束语.................................................9
五、参考文献...............................................10
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摘要】:
全面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教育。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思维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
语文课的思维训练是语言性质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着语言的训练进行同时能够注意从知识经验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创造好条件,也就真正体现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
素质教育;思维训练;语文教学
OnthinkingtraininginChineseTeaching
[Abstract]:
Fullyunderstandingthelanguagedisciplinequalityeducationcontent.Thelanguagedisciplineisinstrumentalandhumanitiesunity,moreemphasisonthestudents'thinkingdevelopmenteducation.Thequalityofthelanguagedisciplineeducationshouldbelanguage,thoughtandhumanisticqualityeducationunity.Chineselanguagetrainingofthinkingisthenatureofthethinkingtraining,thinkingtrainingmustcloselycombinedwithalanguagetrainingandtopayattentionfromtheknowledgeandexperienceandnon-intelligencefactortwoaspectsforthedevelopmentofthelanguageandthoughtcreatinggoodconditions,istrulyreflectsthelanguageandthinkingtrainingthecoreroleinChineseteaching.
[Keywords]:
qualityeducation;trainingofthinking;ChineseTeaching
引言: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进入21世纪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维发展的训练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这一新要求。
一、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一)全面理解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内涵。
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抓好语言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但语言总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
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
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互为表里,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思维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统一。
(二)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思想教育的功能。
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锻炼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
从思维科学的探究可以看出,人的思维可有不同的参照,比如音乐家需要参照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参照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无论怎样,人类主要是参照语言来进行思考的。
中小学就设立语文学科,是要学生掌握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为此,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三)语言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比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
1.是语言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
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学科共同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
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思维以及分析思维、知觉思维、再现思维、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的反映是最全面的。
2.是语文学科反映了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
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
这些作品反射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恩格斯说,这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学生学习语文,就好像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芳香。
因此,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思考问题,就离不开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
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
(一)充分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
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所反映出的两种基本属性。
而语文的工具性及思想性其载体又都是语言和思维。
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既要靠语言,又要靠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之间的关系;思维训练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现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1、异同思维训练。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求异,异中求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得相当普遍,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也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例如:
《一面》和《藤野先生》都是写人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归纳出两者的不同:
前者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后者是写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正直的学者,它不完全按时间来叙述,而是选择几个有关教学活动的片断来表现。
在结构上,前者以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正面着笔;后者主要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用了许多与藤野先生只有间接关系的材料,作为侧面烘托。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篇同样写人的文章,结构上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2、逆向思维训练。
用传统逻辑去分析问题,或用顺向思维去评价事物,可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如果一味地使用传统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往往会把人的思维引向死胡同,导致思维能力的衰退。
伽利略曾说: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虽然伽利略不是研究语文的,但这句话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
因此,在教学阅读中,我们应不断地改变思维方式,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逻辑思维:
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
实践证明,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
在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
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
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
教师逆向而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
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同样如此。
我们都懂得“说谎是可耻的”这个道理,但把这个观点当作写作的内容,就缺少创新,论述流于形式。
如果从相反的方面提出论点:
说谎也能表现了人的高尚品德,那这种见解就新颖、独特。
我让学生为这一观点找论据,在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
面对生命垂危的人、家人、亲戚朋友说的大多是谎话,连作风严谨的医生也不例外,这些谎话显示了人们的爱心;做了好事不肯留下真实姓名、地址的人,具有美好的心灵;《藤野先生》中鲁迅也说了谎话,他决心弃医从文,但当先生问起时,他却说要去学生物,说先生教给他的知识还能用得到,他的谎话体现了师生情深。
之后,有学生根据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写出了《龟兔第二次赛跑》《龟兔第三次赛跑》,这是根据赛跑结果进行了逆向思维,三次赛跑体现了龟兔不同的心态,这就有了新意。
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
自古以来学习讲究疑而启思、疑则生变。
在质疑中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封闭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而是以一种自主取舍的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
认识过程实质上是思维过程。
怎样使语文思维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教师必须鼓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核心。
不能一切以教材为依归,不能以能滚瓜烂熟地背颂教材就算学好了语文,那不过是一堆死知识。
3、发散思维训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定势,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训练。
以“水滴石穿”为例,学生通常只想到恒心和毅力,我引导学生分别从“水”“滴”“石”“穿”四个角度写出不同的构思,结果学生总结归纳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不要轻视“小”;要敢于碰硬;顽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观点。
4、想象思维训练。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象:
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学们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至极……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形时是这样结束的:
“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教师教学至此,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
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想象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5、系统化训练。
语文知识面广量大,怎样有效地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来面对当前多角度、结构化地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呢?
系统化是把各种有关材料归入一定的顺序,纳入一定的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运用系统化思维复习,就是在扎实理解和熟悉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所学知识加以全面、系统地梳理,从而把握其知识结构,把以前学到的知识变为能按规律运用的知识血脉。
6、形象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
它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直觉表象、把握表象,经过联想、想象和象征、比喻等,感悟、捕捉形象(或意象),从而表达人们的思维感情,获得审美愉悦。
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由感觉来知觉而表象。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回忆存于大脑中的感觉、知觉,形成事物的表象,表象是感性认识的终点,又是理性认识的起点。
形象思维以表象为原形,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新的印象,再经过分析、综合及想象等,创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例如艾青在形象思维中整合了海水、太阳、彩虹、朝霞等诸多表象,创造了“粒粒真珠”的“珠贝”形象,表现了自己的情意和“观念。
”形象思维不仅捕捉、描绘形象,而且改造、整合形象,创作行神兼备的鲜活的艺术形象,从而运用形象来表达感情、转达理念。
结束语:
因此,语文课的思维训练是语言性质的思维训练,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的。
在语言训练中,每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个新的词语,一种新的句式,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他并寻求到了一个能够反映相应事物的词的标志,增加了一种能够反映自己思维内容的表达形式,他的思维也就向前发展了一步。
正因为如此,我们进行思维训练必须紧密地结合着语言的训练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既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又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表达,才会真正形成语言意义上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抓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能将这两种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注意从知识经验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创造好条件,也就真正体现了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灿金:
《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2001年。
2.何贤寿:
《逆向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4年。
4.张厚祭:
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
5.汤明等:
心理素质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1999年。
6.孟昭信、孟宪玲:
《创新思维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维 训练 语文 教学 中的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