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课时知能评估8.docx
- 文档编号:2983635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26.86KB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课时知能评估8.docx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课时知能评估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课时知能评估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课时知能评估8
一、选择题
1.暗反应过程中,五碳化合物的产生途径( )
A.有些经过还原的三碳化合物重新组合成五碳化合物
B.一些三碳化合物不经还原重新组合成五碳化合物
C.葡萄糖经过还原重新组合成五碳化合物
D.葡萄糖不经还原重新组合成五碳化合物
解析:
本题同样是对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的考查,重在考查考生对于暗反应的掌握。
在暗反应阶段,绿叶吸收的CO2首先与植物体内的一种C5化合物结合形成C3化合物。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一些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则经过复杂的变化又形成C5。
因此答案选A。
答案:
A
2.(2011年天水测试)如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
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对细胞④分析可知,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细胞①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细胞②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细胞③从外界吸收CO2,并向外界释放O2,故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细胞④从外界吸收O2,并向外界释放CO2,故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等于m2。
答案:
D
3.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解析:
空气中有氧气,因此实验条件中不能有空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吸收CO2,NaHCO3稀溶液可分解放出CO2。
答案:
B
4.(2011年孝感测试)如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错误的是( )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甲中的H2O在囊状结构薄膜上被消耗,乙中H2O的消耗与产生都在线粒体中
C.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D.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于有氧呼吸的过程。
由图示可判断:
甲为光合作用,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为有氧呼吸,其中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答案:
D
5.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结果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单位:
小时)。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
A.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倍
B.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C.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mg
解析:
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2倍;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0.5mg=3.5mg;在5klx光照、20℃条件时放出的氧气量为3mg,在5klx光照、10℃条件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要多;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5mg+1mg=6mg。
答案:
D
6.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解析:
首先应是提取色素,排除A项。
制备滤液时,需要先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故答案为D。
答案:
D
7.(2009年高考安徽卷)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是进行光反应阶段的必需条件。
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而淀粉就是暗反应阶段合成的。
答案:
D
8.(2009年高考海南卷)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解析:
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突然停止光照,使光反应产生的ATP、[H]减少,C3不能被还原,因而C3化合物的量增加,同时CO2与C5化合物的结合不受影响,导致C5量迅速减少。
答案:
C
9.(2009年高考江苏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解析:
由图示曲线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比甲、乙图示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由于2~4天光合速率下降早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实验条件下,随时间推移,植物缺水严重、叶片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使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
ABD
10.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解析:
由题干可知,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代表光照强度,气泡的产生量(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光合速率;A点增加光照强度,气泡的产生量不变,升高温度气泡的产生量增加,说明A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C点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气泡的产生量不变,增加光照强度,气泡的产生量增加,说明C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气泡的产生为零,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镁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物光合强度低,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时B点左移。
答案:
D
11.(2011年长沙模拟)乙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甲),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据本实验原理可知,叶片上浮的时间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两者呈反比。
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故A项错。
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但增加NaHCO3溶液浓度则不能,这可据曲线得出,故B项错。
实验中,NaHCO3溶液的作用在于释放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因此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供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故D项错。
答案:
C
12.(2011年江门模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总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
B.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肯定相同
C.用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进行实验,可以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
解析: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
要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设置多组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可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实现;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设置多组不同光照强度条件,可通过设置装置与光源距离的不同实现,但不能用一套装置实现。
实验中,可通过观察气泡产生速率来代表光合速率,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氧气的净释放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1年武汉模拟)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
Ⅰ.光合作用实验:
该生物小组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
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甲中曲线表示(伊乐藻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O2释放量表示)。
Ⅱ.呼吸作用实验:
该生物小组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测定伊乐藻的呼吸速率。
(1)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甲中曲线2和曲线3,D、F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
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该小组分离出伊乐藻中的叶绿体(见图丙)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b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________,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包括________。
(4)如该小组继续以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则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5)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min后,读取有色液滴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6)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
题图甲中用单位时间O2释放量来表示伊乐藻光合速率,而测得的O2释放量实际上是O2的净释放量,也就是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减去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B点时,O2释放量为0,说明光照强度为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一定时,曲线2和曲线3在D、F点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主要是受温度影响。
BC段O2释放量很低,与伊乐藻距离光源远近有关。
因此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题图乙中的b是叶绿体基粒,在其上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直、齐、均匀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题图乙中关闭活塞后,容器中由于CO2被伊乐藻吸收参与光合作用以及被容器中的NaOH溶液吸收等,使得容器中的气体总量减少,有色液滴向左移动。
对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进行校正时,对照组应放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伊乐藻,这样的伊乐藻是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
另外依据等量的原则还应在对照组小瓶中放入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溶液。
答案:
(1)当光照强度为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2)温度 光照强度
(3)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ATP、[H]
(4)细、直、齐、均匀等
(5)左
(6)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伊乐藻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溶液
14.一株绿色植物被放置于黑暗中3d,标号A到E5片大小相同的叶片被取下置于黑暗中按下表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为什么要将这株植物在黑暗中放置3d?
(2)比较B组和C组实验结果的不同之处:
________。
由此可以推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D叶片与C叶片实验结果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设置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想证明这种植物上表面的气孔少于下表面,于是将E叶片叶柄去掉并用胶带封口,将上表面朝下放在5%的蔗糖液中,下表面朝上不接触蔗糖溶液。
2d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
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实验中用碘液检测叶片中淀粉来推测实验结论,因此实验前必须将叶片中原有淀粉消耗尽或运走才能用于实验。
(2)由表格中图示可看出B组实验叶片没有变蓝,说明叶片中无淀粉;C组中靠近叶脉处叶片变成蓝色,说明有淀粉存在,该淀粉由叶柄从烧杯中吸收的蔗糖转化而来。
(3)D整个叶片变蓝,C中近叶柄处叶片变蓝,说明蔗糖通过叶下表面气孔进入叶后,转化为淀粉。
(4)A组实验是空白对照。
(5)根据上述实验,研究叶片表面有气孔,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中转化成淀粉,利用碘液可检测,并通过蓝色的分布而判断气孔的密度,因此可提出的假设是叶片上表面气孔少于下表面,进入的蔗糖转化为淀粉较少。
答案:
(1)饥饿处理以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B叶片不变蓝色,C叶片变蓝色,且主要集中在叶脉周围蔗糖可以经叶柄进入叶片内,并转化为淀粉
(3)D叶片中淀粉均匀分布于整个叶片中 D中蔗糖通过叶下表面气孔进入叶片并转化为淀粉
(4)对照
(5)上表面气孔比下表面少,进入的蔗糖较少,转化成的淀粉较少 E叶片中蓝色比D叶片中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课时知能评估8 高中生物 一轮 高效 复习 全套 课时 知能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