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docx
- 文档编号:29833958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106.37KB
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docx
《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重庆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实施指导意见22
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推进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高中课改要“积极、稳妥”,“逐步深化、逐年推进”的方针,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市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正确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指明了方向。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还根据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了不同类型的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了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
同时,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突出过程性评价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不是为了检查和评比。
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课程评价的实施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习得的方法,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
三、课程目标
在《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究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重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标准》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
内容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要求
内容标准不仅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目标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尝试应用这些研究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
3.关注物理学与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前沿
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关注物理学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物理学的前沿知识。
这种要求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强调物理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内容标准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
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5.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内容标准关注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在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了解物理学是怎样带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6.设置活动建议,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内容标准中设置了许多针对每一模块相应主题的活动建议。
尽管这些活动建议并不作为学习要求,但它们是针对相关部分教学内容提出的,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应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四、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的各个版本教材均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进行编写的。
教材编写者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线索,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社会的实际、与技术应用的实际;以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
新高中物理课程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一)落实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材力争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呈现方式,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上有所突破。
不仅使教材成为物理知识载体,更成为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培育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从而发挥教科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利用等的指南作用。
(二)强调教材的工具性,使教材成为教与学的媒介材料
新课程实施中主张教师要灵活地“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这使得教材的工具性更加突出。
教材不仅成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了解已有经验的媒介,同时也将成为学生学会探究的工具。
因此,教材力争实现从单一地提供教学内容向着提供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
包括:
程序性的知识;灵活的建构学习活动;一体化的配套教学光盘及学习网站;过程性评价的方案建议等。
(三)突出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探究问题广泛、形式多样、探究精神贯穿全书。
实验和理论是物理科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教材编写者努力实现将实验从过去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物理情景,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由过去在教材中独立设置,转变为有机的嵌入在新教科书中,从而将实验与理论融为一体,实验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
教材注意了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机会和条件,所有的探究活动设计都遵循可行性原则,尽量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探究的课题,选材要价廉易得,探究的内容渗透在各章节中,探究的形式多样化,完整探究与不完整探究形式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习惯和兴趣为主,以求达到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质量的要求。
(四)具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
进一步优化了有关物理知识的结构,使之更能反映知识之间合理关系。
进一步理顺了知识展开的线索,对知识的铺垫、概括和引伸进行了规划,使之更加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
把“方法”作为教材知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
(五)加强物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思想
教材在正文、栏目、习题中,全面体现STS思想,教材努力在内容选择、实践活动和习题的设计等方面渗透STS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双面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突破学科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发展
在正文、栏目、习题中都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改变了片面强调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现代化,忽视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和联系,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造成教材内容的“偏、难、繁、旧、窄”的现象。
力求在社会需求、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物理学科发展三个因素之间寻求平衡,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价值观。
同时注意到了高中物理教育与初中物理教育的差异。
初中物理教育强调基础性、共同性和统一性;高中物理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注重了让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和发展倾向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七)呈现形式生动活泼,使教科书贴近学生
教科书的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笔调轻松友好而又不失严谨,表述形式生动。
栏目灵活且功能及线索清晰,插图形式多样,色彩鲜明;印刷精美;版式新颖、图片精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第二部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一、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系列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系列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系列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
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后,还需要在三个选修系列中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在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思考:
全体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的学习后,获得4个必修学分,接着必须从选修1-1、选修2-1和选修3-1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完成必修的6个学分的学习后,建议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选修。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选学的方向。
方案一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倾向的学生
选择修习选修1-1模块、1-2模块
方案二
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
第一组
选择修习选修2-1模块、2-2、选修2-3模块
第二组
选择修习选修3-1模块、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模块
注:
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又提高教学效益,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将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
二、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
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
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练习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之科学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
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以下要求。
科学探究要素
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猜想与假设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分析与论证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认识在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是很重要的。
评估
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认识评估的意义。
交流与合作
能写出实验探究报告;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合作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四、课程内容标准之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中各个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是为高中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
以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仔细把握、科学实施、抓好落实。
打星号“”的内容标准不作为教学重点的要求。
教学建议中对不宜拓展的内容标准作了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1
◆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共同必修物理2
◆机械能和能源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
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2)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3)理解重力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向心加速度。
(3)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选修1-1
◆电磁现象与规律
(1)用物质的微观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认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实验,认识电场和磁场,会用电场线、电场强度描述电场,会用磁感线、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
知道磁通量。
(3)了解奥斯特、安培等科学家的实验研究对人们认识电磁现象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道匀强磁场中影响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
(4)通过实验,认识洛仑兹力。
知道影响洛仑兹力方向的因素。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
(5)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电磁感应定律。
列举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体会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意义。
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1)收集有关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的资料。
从历史角度认识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发电机、电动机对能源利用方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3)了解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体会传感器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列举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
(5)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现代生活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科学、技术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观点。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1)初步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2)知道常见家用电器技术参数的含义,能根据需要合理选用家用电器。
讨论在家庭中节约用电的多种途径。
(3)识别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具有初步判断家用电器故障原因的意识。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具有安全用电意识。
选修1-2
◆热现象与规律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有关实验证据。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认识温度、气体压强和内能。
(2)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普遍遵从的基本规律。
(3)通过自然界中热传导的方向性等事例,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4)能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解释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转移以及方向性问题。
◆热与生活
(1)举例说明人们利用内能的不同方式。
(2)认识热机的能量转化与守恒问题。
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热机效率的重要性。
(3)了解家用电器制冷设备的基本原理,尝试根据技术参数和家庭需要合理选购家用电器,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能源与社会发展
(1)认识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
初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热机的广泛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2)通过人类利用电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有关电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技术应用对人类利用能源所产生的影响。
初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电能的使用对科学、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转变所起的作用。
(3)初步了解一些典型射线的特性,知道放射现象的应用及防护。
了解核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含义。
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通过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资料,认识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4)收集资料,讨论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选修2-1(略)
◆电路与电工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选修2-2(略)
◆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
选修2-3(略)
◆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选修3-1
◆电场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重庆市 普通高中 课程 实施 指导 意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