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29831121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7.80KB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x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1、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
“与”:
给予。
“书”:
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3、中心:
.《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
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
全,都2、从流飘荡从:
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
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
比得过 奔:
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
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
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
到 息:
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
经营 反:
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柯:
树干
2、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
指烟雾。
②共色:
同样的颜色。
③俱:
都。
④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
急流的水(8)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
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
互相和鸣(13)⑥戾天:
到天上;戾,至(14)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
筹划、治理。
(16)忘反:
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
好像,如同。
(19)交映:
互相掩映。
(20)见:
同“现”,显现,显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
6、理解背诵。
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
(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
(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
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答: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一、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大观:
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
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
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
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
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
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
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
我同谁一道呢?
归,归依。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
到了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
于是。
制:
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
在;其:
它的。
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
我;以:
来。
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
那。
胜状:
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衔:
衔接。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
边。
晖:
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
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述:
描述。
备:
详尽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极:
尽。
12)迁客骚人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骚人:
诗人。
13)霪雨霏霏霪雨: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开:
放晴。
国:
京城。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
迫近。
去:
离开。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
日光。
集:
栖止。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
小草;汀:
小洲。
极:
穷尽。
18)宠辱偕忘宠:
荣耀。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把:
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探求。
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或:
或许。
为:
指两种心情。
22)庙堂:
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
不在朝廷上做官。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在……之前。
后:
在……之后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
没有;斯:
这。
归:
归依。
25)若夫:
像那。
至若:
至于。
嗟乎:
唉。
26)不以物喜以:
因为。
心旷神怡怡:
愉快。
3、重点语句翻译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四、文章知识
2、归纳段意
第一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
第二段:
(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
(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
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五、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
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
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
答: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
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散文有《永州八记》、“三戒”
一、词语:
1.水尤清冽尤:
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
道路。
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
水中高地。
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
凄清。
居:
停留。
7.隶而从者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向西。
9.下见小潭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
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寒:
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
离开。
二、句子翻译。
(注意划线句子默写)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课文理解: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潭水清洌,全石为底,竹树环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作者的感受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
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7.文中对潭中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8、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的什么写法?
好处是什么?
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五、重点句: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侧面描写水的清澈)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六、写作者心情的诗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八、本文表达的作者情感: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概括了小石潭的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和压抑的心境。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交待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因。
其原因并非已尽游兴,而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此处。
从此出可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却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
九、语段赏析:
1、第1段:
①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
水声清脆,水色清冽,正由于它是个“石潭”
②从正面直接描写:
写出石潭中种种形状和姿态不同的石头。
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石”:
蒙---覆盖着,络---缠绕着,摇---晃动着,缀---连结着,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了它是长在石头上的。
2、第2段: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
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
继而写鱼儿的影子,借目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古文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