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习题答案宏观.docx
- 文档编号:29829619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669.31KB
上网习题答案宏观.docx
《上网习题答案宏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网习题答案宏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网习题答案宏观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名义GDP:
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
以不变价格[FixedPrice]计算的GDP。
4、最终产品: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5、中间产品: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6、总投资:
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7、净投资:
用于增加原有资本存量的支出。
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折旧)
8、重置投资:
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9、存货投资:
它不代表产品和劳务实际支出,而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
这样,企业产品是否售出都被包含在GDP内。
10、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11、政府转移支付:
是指政府对个人的一种支付,这种支付并不用来交换受益人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
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包括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的补助金等。
转移交付的目的在于满足某种社会需要。
由于转移支付不是用来购买当前的商品或服务而支付,因而不应包括在GDP中。
12、净出口: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值。
二、选择题
1、A
2、E
3、A
4、D
5、B
6、D.以上都不对
7、A
8、B
9、B
10、D
三、问答题
1、
答:
(1)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采用产品支出法计算GDP时,统计对象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即GDP≡C+I+G+(X-M)
(2)收入法(income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从收入角度计算GDP,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这里收入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是广义的国民收入,不仅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所得,而且包括折旧和间接税。
(3)生产法。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分为农业,采掘业,化学工业,金融保险业等17个部门进行生产或部门法统计。
2、
答:
GNP是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因而GNP是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并不总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它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如果GNP<GDP,正好相反。
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GNP=GDP,只有本国公民在国内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值。
3、
答:
(1)避免重复计算,GDP只算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
(2)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等于单位价格乘产量。
(3)GDP只计算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内)新生产产品的价值,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值。
是流量而非存量。
(4)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格。
库存作为存活投资。
(5)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和自给性活动不计算入。
(6)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4、
答: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5、答: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s:
GDP)是度量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一国经济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期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净值:
NDP(netdomesticproducts)=GDP-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的价值,而是以前出来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因而,从理论上讲,与GDP或GNP相比,NDP是更为可取的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量指标。
(3)国民收入:
NI(nationalincome)=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4)个人收入:
PI(personalincome):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部分。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5)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DPI=PI-个人所得税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2、乘数:
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加速数:
由于收入增加所引起投资增加的倍数。
4、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对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变化一个单位时所导致的消费变动量。
6、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变化一个单位时所导致的储蓄变动量。
二、判断题
1、F
2、F
3、F
4、T
三、计算题
1、答:
2、
四、问答题
1、
答:
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2、答:
(1)这一模型的假设条件
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即不考虑经济增长问题。
第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限制。
第三,价格水平既定。
第四,利率水平既定。
第五,投资水平既定。
即在总需求中只考虑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2)总需求决定原理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3)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消费函数就是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如果以S代表储蓄,则储蓄函数就是:
APC+APS=1
MPC+MPS=1
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即i=s
均衡的国民收入
(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大小。
所以,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的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即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减少。
根据上述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是反方向变化的。
同时,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的结论仅仅适用于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的情况。
如果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考虑到总供给限制时上述结论就不适用了。
(5)乘数理论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的公式说明了,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的更多。
但乘数发挥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产生乘数作用。
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3、答: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投资:
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设备的增加。
2、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3、MEI:
随R(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利率的数值。
4、IS曲线:
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5、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6、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7、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8、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货币需求:
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
因此,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L=L1+L2=kyhr
10、货币供给: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11、LM曲线: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L=m)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图形为LM曲线,线上任一点都表示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12、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LM曲线上呈水平状态的区域。
因为:
在如此低的利率水平上,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
13、古典区域:
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此时只有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该利率水平以上与纵轴相重叠的一条垂线(不管利率上升到多高,货币投机需求都是零,人们手持的货币量都是交易需求量),相应地,LM曲线也是一段垂直线。
14、IS-LM模型:
二、判断题
1、F
2、T
3、T
4、F
5、T
6、F
7、F
8、F
9、F
10、F
三、问答题
1、
2、答:
由IS曲线方程可知在两部门经济中-(1-b)/d就是IS曲线的斜率。
因此,斜率的大小取决对于b和d。
显然d值越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越敏感,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
b的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这是因为,b值越大,意味着支出(投资)乘数越大。
在三部门经济中-[1-b(1-t)]/d是IS曲线的斜率,在四部门经济中,-[1-b(1-t)+m]/d是IS曲线的斜率。
显然,其他条件不变时,t越小,IS曲线斜率越小,即IS曲线越平缓,反之IS曲线越陡峭;m越小,即边际进口倾向越小,IS曲线与平缓,反之IS曲线越陡峭。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原因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比较稳定,税率也不会轻易变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实际上也就是取决于的k和h之值。
当k既定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小,于是LM曲线越平缓。
H越小,LM曲线越陡峭。
当h不变时,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LM曲线越陡峭。
K越小,LM曲线越平缓。
3、
4
5、
四、计算题
1、
2、
3、
(1)IS:
IS斜率:
(2)IS斜率:
(3)d=10,IS斜率:
,变小
4、
(1)IS:
y=4250-125r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
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凯恩斯主义极端:
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4、古典主义极端:
IS曲线为水平线,LM曲线为垂直线,则就出现了所谓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5、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货币幻觉:
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二、判断题
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错8对
三简答题
1.政府支出增加通过乘数效应会使收入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时候,会使得利率上升,虽然利率上升导致投资下降,从而会使收入下降,但是总体上收入还是增加,利率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收入增加。
2.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h越大,政府支出增加会使货币需求增加一定量,而利率只会上升很小。
那么挤出效应越小。
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3.货币政策是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进行影响。
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子,一方面,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动很敏感,也就是h越大,LM越平缓的时候,那么增加一定的货币供给量,只会使得利率下降很小的幅度。
私人投资增加的就少,货币政策效果就小。
另一方面,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变动很敏感,也就是d越大,IS曲线越平缓,利率下降时,投资会有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
支出乘数(同方向),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同方向)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反方向)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同方向)
5.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结合图略
6.增加税收,增加货币供给量图略
四计算题
1.1)IS方程0。
2y=240-5rLM:
y=1000均衡收入1000,利率8,投资100
2)收入1000,利率12,投资80
3)没有挤出效应
2.1)IS:
6000–250r=yLM:
2000=y-250r
2)均衡收入4000,利率8
3)代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的公式解的财政政策乘数为2。
5货币政策乘数1
4)增加政府购买200
5)增加货币供给500
3、货币供给量增加10亿美元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自动稳定器:
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
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3、年度平衡预算:
是指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4、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5、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6、功能财政:
政府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在财政方面实施的积极政策,使政府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7、货币创造乘数:
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会使活期存款总和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8、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9、法定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做准备金。
这一比例是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的,故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10、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1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二、单选题
1.c2,b3b4b5a
三、简答题
1.自动稳定器又成为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内存在一种自身可以减少各种干扰的机制。
能够在经济繁荣时候自动抑制通胀,衰退的时候自动减少萧条。
通过三项制度: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2.图略可以通过古典主义极端和凯恩斯主义极端的情况,说明财政政策在古典的LM区域内无效,而在凯恩斯区域内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在古典区域内十分有效,在凯恩斯区域内无效。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
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
这种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
两者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为了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区别在于前者强追求调财政收支平衡,后者强调预算可以作为一种手段。
第十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一、名词解释
货币主义:
以弗里德曼为主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可以自主活动,应该减少政府干预,认为货币是短期内影响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应当而且唯一能够实行的政策就是控制货币供给。
供给学派:
认为产出取决于供给而不是需求,供给会创造需求。
否定凯恩斯理论,追随萨伊定律。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前身,认为人们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菲力浦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来的,它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拉弗曲线:
描述了税率和税收水平之间的关系。
当税率从0提高到100%时,税收收入会从0提高到最高水平,然后又下降为0。
二、判断题
1错2对3错4对5对
三、简答题
1.首先简单描述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包括交易方程和剑桥方程和他们的意义。
然后说明一下凯恩斯的货币数量论内容。
最后说明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李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2.两者主要的差别就是政策主张不同,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而货币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化,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用财政政策来调节需求来影响产出水平,而货币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是唯一的最选择。
两者在有关价格产出等影响因素的性质方面一致。
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事先充分掌握一切信息,并按照合乎理性人的行为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以次来形成对未来的看法,而市场运作的结果是使得市场得以出清供求平衡。
理性预期学派把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飞利浦斯曲线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是不存在的,这样政府采取对通胀和失业的相机抉择的政策就是无效的。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
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平衡:
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零。
经常项目:
纪录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也纪录转移支付。
资本项目:
纪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浮动汇率制度:
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官方储备项目:
指纪录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BP曲线:
在其他变量一定时,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国际收支曲线或者BP曲线。
二、判断题
1对2。
错3。
4对
三、问答题
1.图略如果开始处在国际收支曲线右下方,说明逆差。
导致本币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得IS曲线向右BP曲线向下,使得均衡点靠近并逐步落在新的国际收支曲线和新的IS曲线交点上。
1.1/1-β+γ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有保证的增长率:
又叫作均衡的增长率,旨在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长期中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
资本的深化:
人均资本上升
资本的广化:
用作装备新工人的储蓄和用作替换折旧资本的储蓄之和总计后的人均储蓄为资本的广化。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若是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库兹涅茨倒u假说:
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
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达到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二、选择题
1。
D2。
C3。
c4。
B5。
A
三、简答题
1.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和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哈罗德从考察经济增长的三个变量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出发,得出实现充分就业的均横增长条件G=Gw=Gn,多马模型略
2.经济增长因素分析通常从技术进步资本形成和劳动投入
3.两个阶段,衰退期特征如下,1)消费能力骤减2)劳动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4)企业利润下滑经济周期扩张阶段表现为相反的情况
四、计算题
1.K=s/v=5%
2.V=s/G=4
3.1)k=3。
82)1。
97
五、论述题
1.哈-多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把分析长期化动态化
2.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和0内生增长理论去说明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
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
一段时期内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普遍上涨
平衡的通货膨胀:
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率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率不完全相同
需求推动通货膨胀:
有叫做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网 习题 答案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