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赣丰.docx
- 文档编号:29829547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69.05KB
施工组织设计赣丰.docx
《施工组织设计赣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赣丰.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赣丰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江西省赣州市赣丰线上犹七里坳至崇义县城段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招标文件》及补遗书;
(2)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施工手册、工程施工定额;
(3)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政策;
(4)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
(5)我单位的综合实力及长期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江西省赣州市赣丰线上犹七里坳至崇义县城段工程A2合同段(K49+000~K58+000,全长9公里)范围内的施工准备、路基工程、桥涵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排水工程以及为完成本工程所需的临时工程,直到本标段工程达到现行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要求,直至办理交验为止的全过程。
1.3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技术规范、计划工期等条款要求及交通部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并结合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先重点后一般,分批组织施工。
(2)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测试的“五新”技术。
(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做到布置合理、重点突出,全面展开、流水作业。
选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连续、均衡、有序地施工。
(4)加强施工进度安排中的各个工序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并充分考虑气候、季节(特别是雨季)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
(5)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布置施工场地,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少占农田,不破坏植被,尽量利用原有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与储存,减少物资运输周转。
(6)贯彻ISO9002质量标准,自始自终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文明施工,创建安全标准工地。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赣丰线上犹七里坳至崇义县城段工程项目是为了加快赣州市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建设,加快赣南西部的经济建设步伐,加强赣州市各县市之间及与周边省份的横向联系,对江西省的经济飞速发展和全面奔小康,有着重大意义。
本段处于上犹县境内,新线起讫桩号为K49+000~K58+000,全长9公里;老线起讫桩号为K54+000~K63+000。
路线总体走向基本为沿老路布设,有近4公里为越岭路段。
2.2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
K49+000~K53+400段按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标准进行设计;K53+400~K58+000按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进行设计
计算行车速度:
K49+000~K53+400段为80公里/小时;K53+400~K58+000为4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2米
路面宽度:
9米
设计年限:
15年
设计标准:
轴载BZZ-100;桥涵为汽-20级,挂-100
设计洪水频率:
中桥1/100,小桥1/150。
2.3主要工程数量
2.3.1、路基工程
挖方:
657862m3
填方:
55392m3
2.3.2、路面工程
碎石垫层:
840m2
砂砾垫层:
95387.3m2
2.3.3、涵洞工程
钢筋砼圆管涵:
505延米
钢筋砼盖板涵:
245.5延米
拱涵:
203.9延米
2.3.4、排水及防护工程
7.5#浆砌片石:
25741.9m3
种草、铺草皮:
15715m2
喷播草籽:
76343.2m2
2.4地形地貌及地质
本合同段位于上犹县境内,路线经过地区大部分属中低山及丘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丘陵地带,东部为中低山。
前5公里多海拔高度一般在125~180米;后3公里多海拔高度一般在180~630米。
山地和丘陵植被较为茂盛,主要以松杉为主,部分丘陵山坡为果园,河谷平原多为耕地。
本段地质由于经过多次地壳构造运动较复杂,土质以含砂中液限粘土为主,出露的岩层主要以风化性砂砾岩及花岗岩为主,个别路段山坡有土质滑坡和崩塌等现象。
该地区的地震烈度为Ⅵ度以下,构造物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
2.5气象及水文
工程所在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8.3度,无霜期290天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38.4度;极端最低气温-6.2度。
年平均降水量1686.7毫米。
雨季为4~6月。
本工程沿线水文主要受上犹江水系的影响。
上犹江流域内水量丰富,山洪暴发时,来势凶猛,涨落较快,持续时间较短,主汛期发生在4~7月;境内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且深度较浅,一般为2~4.5米。
主要为岩石裂隙水和第四系含水层;区域内地表水较丰富,路侧及其附近灌溉渠较多。
2.6交通、材料供应及用水、用电
2.6.1交通
本合同段丘陵区,交通条件不便利,现有公路路面宽度较窄、弯道较多且拐弯半径很小,不利于大型机械设备的调迁和行走。
特别是K54+900~K58+000段离老路较远,需修大量施工便道。
2.6.2材料供应
本段工程所用碎石、片石材料由N1料场供应,上路桩号为K54+200(右0.2公里),石质为花岗岩,数量丰富,开采运输较方便,可以满足施工需要。
沿线中粗砂材料缺乏,工程所需的中粗砂需由上犹县城附近的上犹江N5砂场供应,上路桩号K43+000(右500米),砂砾料场在中稍河,上路桩号为K54+900(左0.3公里);材料级配较好,干净无杂质,满足工程需要.
2.6.3用水用电
沿线水源丰富,水质干净,不含有害杂质;沿线供电仅能满足生活需要,施工用电需自备发电机。
三.施工组织
3.1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安排
3.1.1、组织机构
按项目法管理成立以韩征平为项目经理,刘东鲁为总工程师的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标段的施工组织指挥工作。
项目经理部设六科一室:
施工技术科负责工程的施工调度、技术指导、测量放样、对外协调、征地拆迁;质量安全科负责工程的质量监察、安全;试验室负责工程的全部试验和检测;计划科负责工程计量、统计、验工计价、合同管理;财务科负责工程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物资设备科负责工程物资、设备保障;综合办公室负责党群、文秘、接待、治安、协调、联络等。
3.1.2、队伍及施工任务安排
项目经理部下辖五个施工队,全部由专业施工人员组成,施工队伍组建及任务安排具体见下表:
施工队伍
主要施工任务
人数
经理部
负责本合同段全部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工作
23
路基施工一队
负责K49+000~K54+000段土石方挖填施工任务
85
路基施工二队
负责K54+000~K58+000段土石方挖填施工任务
90
涵洞施工一队
负责二十五座涵洞的施工任务
150
涵洞施工二队
负责二十四座涵洞的施工任务
140
综合施工队
负责全线石方爆破和排水、防护施工任务
220
合计
708
3.2总体思路与目标
3.2.1、总体思路
(1)、“两个确保”
第一是确保质量和安全,二是确保工期。
(2)、贯彻“三高”
一要高水平优质建成本工程;二要工序控制过程,让过程控制整体;三要高效率建设本工程,各工序作业全过程控制,一次达标,一次成优。
(3)、坚持“四先”
在实施中,一要采用先进的设备、科学的配置来满足设计要求、规程要求及业主要求;二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的要求;三要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结合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四要用先进的工程质量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员工的认识,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4)、试验先行,施工紧跟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重点部位工程,如路基填筑等,先行试验,确定工艺参数,报监理审批后,方可施工。
(5)、全过程监测,信息化施工
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测,并及时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施工信息反馈到监理部门,经设计监理部门处理后再反馈指导施工。
3.2.2、总体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并满足全线规划要求。
(2)、安全目标
杜绝因工亡人事故,避免重伤和机械、交通事故。
(3)、工期目标
开工时间:
2003年6月10日
竣工时间:
2003年12月31日
施工总工期安排为6个月零20天,提前1个月作为计划调节时间。
3.3、劳力配备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工程数量和工期要求,全线施工拟配备劳力708人,劳动力配备主要以技术工人为主,具体配置详见下表:
序号
工种名称
人数(人)
备注
1
模板工
50
2
砼工
120
3
钢筋工
40
4
架子工
50
5
电焊工
20
6
爆破工
20
7
电工
10
8
汽车司机
120
9
其他司机、操作手
51
10
起重工
4
11
砌筑工
200
12
普通工人
根据需要在当地招募临时合同工
在施工高峰期计划雇佣部分当地临时合同工,以满足工程需要。
3.3、主要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配备
3.3.1、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设备生产能力大于进度的指标要求、设备功能全面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配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路基工程设备拟选用大功率的推土机、挖掘机、空压机、风枪、装载机、自卸汽车、平地机、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压路机等;涵洞工程主要配备砼拌和站、搅拌机、砼运输车、吊车、电焊机及钢筋加工设备等。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详见《本合同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3.3.2、主要试验测量仪器设备
为了满足工程检验、检测及测量的需要,提高检验、检测及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工地试验室配备齐全的试验及测量仪器设备,详见《本合同配备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3.4、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于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先遣人员于接到中标通知书后3日内到达现场,就地开展准备工作,后方人员组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7日内进场。
人员、机械、设备主要从我单位已基本施工完的赣定高速公路A3—2
(1)标段调入。
四、施工进度计划
4.1、施工进度安排的总体原则
4.1.1、“满足业主工期要求”的原则
必须满足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要求。
涵洞尽快完工,以加快路基施工的进度,缩短施工准备时间,合理安排雨季施工,加大投入,多开断面,各项工程尽量全面展开,以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总体工期目标。
4.1.2、“雨季有序施工”的原则
为确保工期目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雨季开展有序的施工,尽最大的限度利用晴好天气和雨缝抓紧施工。
4.2、分阶段安排
原则上路基工程和排水、防护工程在半年内完成,涵洞工程在四个月内完成,留20天到1个月作为计划调节时间和工程交验时间。
施工工期共6个月零20天(2003年6月10日~2003年12月31日)。
4.2.1、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时间15天)
2003年6月10日至2003年6月25日,完成主要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及施工便道和其它临时工程的修建;红线复查;完成技术交底和控制桩交接及复测、施工图审查复核、地质调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它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涵洞、路基等的施工放样。
4.2.2、第二阶段:
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时间5个月零15天)
2003年6月25日至2003年12月10日。
1.路基工程施工:
在施工设备进场,施工准备完毕后,首先进行路基基底处理、涵洞的施工,使路基
开挖和填筑能尽快形成规模,确保路基工程施工按计划完成。
2.排水、防护工程施工:
便道畅通、路堑开挖后,立即着手排水、防护工程的施工,穿插于路基、涵洞施工当中。
4.2.3、第三阶段:
竣工交验阶段(时间20天)
2003年12月10日至2003年12月31日,做好所有工程交验工作。
4.3、施工进度横道图见表
五.临时设施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5.1、临时设施
场地布置本着“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布置。
注意保护好施工场地范围内及场区外的树木、田地、管线、构筑物和其它地上、地下设施,不任意砍伐、拆除和损坏。
5.1.1、办公和生活用房
项目经理部拟设在中稍村,租用既有房屋。
各施工队住房根据构筑物的分布和划分的施工断面及地质、地形情况租用既有房屋和搭建临时活动板房。
所需临建面积约2500平米左右。
5.1.2、施工用水、用电和生活用水、用电
本段雨量充足,地表水丰富,沿线区域内众多明沟、河流、沟渠,常年有水,水质均满足施工要求;生活用水需通过净化设施对河水进行消毒,也可以利用当地的部分压水井满足生活用水要求。
本段缺乏动力电,现有电力只能满足生活用电,施工用电需用自备的发电机供应,拟配备50KW发电机一台,15KW、24KW、30KW发电机若干台,以满足沿线涵洞施工和驻地生活需要。
5.1.3、砼拌和站
本标段因为没有砼特别集中的地方,所以不设砼集中拌和站。
配备10台移动式强制式带电子计量的JS500砼搅拌机,用于涵洞、附属工程以及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
5.1.4、仓库、储料场及钢筋加工场
在沿线设两处材料、油料仓库,在K54+700左右处设一座炸药库房,远离民宅、施工现场;在砼拌和机附近设砂石、水泥、施工用水储料场,用推土机平整出场地,水泥砂浆硬化地坪,堆放砂石,水泥下架空30cm,周围挖排水沟,油布覆盖,防止受潮。
两个涵洞施工队各设一个钢筋加工厂,钢材料场采用钢管架设、石棉瓦屋盖形式。
5.1.5、施工通讯
项目经理部安装程控电话,保持对外联系,因当地手机没有信号,现场指挥人员、测量人员、安全、调度人员配备对讲机(对讲机频率报当地公安部门批准),以保证施工现场的相互联络与协调指挥。
配备上网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加强内外联系。
5.2、便道
本标段K49+000~K54+950段交通条件较好,可以利用原由老路,基本不需要修筑便道;K54+950~K58+000段地形复杂,给施工便道的施工带来困难。
根据现场实际勘察,在K54+950、K56+000、K58+000加宽乡村小道或重新修筑三条从公路到施工现场的便道。
从K54+950~K58+000修筑一条沿路基的纵向施工便道,修筑到各弃土场、取土场的便道。
合计需新修便道5公里左右施工便道宽4米,每150~200米设一会车道,采用泥结碎石结构,厚25~30厘米,以满足行车的需要。
5.3、主要临时工程数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施工便道
km
5
新建或改建原有道路
2
办公、生活房屋
m2
3000
租赁和自建
3
钢筋堆放场及加工间
m2
1000
自建
4
材料、油料仓库
m2
1200
自建
5
炸药库
m2
60
自建
6
机械停放场
m2
700
自建
7
卫生所
个
1
自建或租赁
8
中心试验室
m2
300
自建或租赁
9
其它
根据需要进行征用
六.施工准备
6.1、施工调查
我单位各专业人员组成的施工调查组对本标段的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材料供应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施工组织设计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资料。
6.2、技术准备
(1)根据业主的要求和施工计划安排,迅速组织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有序进场,及早形成生产能力,同时抓紧组织各种临时房屋、生产生活用水、用电、施工场地的布置和修建,采取边安家边做施工准备,做到进场快、安家快、开工快。
(2)搞好施工图纸和技术文件的复审及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
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施工方案。
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搞好线路交接桩和复测工作并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水准点、导线点。
根据施工安排做好路基边桩和涵洞的施工放样工作。
组织试验人员做好各种材料的取样、试验、分析和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工作。
(3)搞好土质调查和路基填料的取样,进行土壤分析、击实试验等工作,确定路基填筑的各种技术参数。
(4)落实各种施工材料的供应渠道及材料进场的运输方法,修建施工便道,为保证各种材料按时、保质、有计划的供应创造有利条件。
(5)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做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开工前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教育和技术交底,提高员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意识。
(6)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完成临时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丈量、清点、造册、上报等工作。
6.3、中心试验室
根据本工程工地试验检测的需要,拟在项目部附近建设一座300平米左右的中心试验室,负责工地各种进场原材料试验检测;各种标号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路基填料强度试验;全线涵洞急附属工程的现场施工取样实验;制作标准试件试验以及路基填料标准重型击实干容重、填料液、塑限测定的平行试验等。
工地中心试验室建设在施工准备阶段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力争在先遣人员进场后15天内完成试验设备安装、调试,请当地技术监督局计量部门对试验仪器进行标定、发证,并请监理工程师和当地质量监督站主管资质的部门,对试验室进行验收、确认,以便尽快展开对工程原材料、配合比的有效试验检测工作,为早日获得工程开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7.1、路基工程
7.1.1、工程说明
本工程路线按一般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路基宽度均为12米,路面宽度为9米,土路肩宽度为1.5米,路拱横坡为行车道2%、路肩3%。
填方路段选用开挖出的土石作为填料,填方边坡一般为1:
1.5,填土高度小于20米时,上部高度8米范围内,边坡为1:
1.5,下部边坡为1:
1.75,并在坡率变化处设1米宽的边坡平台;边坡高度大于20米时,边坡按稳定系数1.25进行验算后确定。
路堑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土质边坡为1:
0.75~1:
1,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采用1:
0.8~1:
25。
岩石边坡高度小于20米时,边坡采用1:
0.5~1:
0.75;边坡高度在20~30米时,采用1:
0.5~1:
0.75;边坡高度大于10米时,沿边坡高度每隔8米设一道宽1米的平台排水沟。
7.1.2、施工组织
为保证工期和旱季施工的有利时机,在施工准备期间,就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由路基施工队负责施工。
根据本标段地形及构筑物情况,合理安排路堑和涵洞的开挖施工,计划全线动工。
7.1.3、工程特点
本工程后半段挖填方量,纵横坡度陡。
后半段路线处于高山峻岭之间,地面高差大,路基土石方的全面施工开展较困难。
环保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水土平衡,保护绿色家园。
7.1.4、施工方案
7.1.4.1、施工安排
施工工期:
在施工准备的同时,就抓紧路基的施工,合理安排雨季,有序施工。
计划2003年6月15日开始到2003年12月10日完成。
施工人员:
由路基施工队和综合施工队负责施工,机械队配合,共计上场人数191人。
资源配置:
挖掘机8台、推土机6台、装载机6台、自卸汽车60辆、平地机2台、振动压路机4台、冲击式压路机2台、空压机4台、潜孔钻机8台、风枪若干等。
7.1.4.2、施工方法
路基填筑以机械化为主,人工配合。
配置足够的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形成钻爆、开挖、运输、整平、碾压、检测流水线作业。
采取涵洞台背留缺口的措施,确保重点,全线铺开,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7.2、涵洞工程
7.2.1、工程说明
本标段涵洞采用迳流形成法和直接类比法计算设计流量,确定孔径大小,并根据地基情况、材料来源和尽量选用标准化、轻型化、工厂化的原则确定其结构形式。
本线多采用钢筋砼圆管涵和盖板涵,部分高填土路段,采用砼或钢筋砼拱涵结构。
7.2.2、施工组织
由涵洞施工队负责施工,为确保工期,计划施工便道贯通后,大面积开挖涵洞基坑,多开工点,加大投入,全线铺开,为后序工程赢得宝贵时间。
7.2.3、工程特点
本标段涵洞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共49座,其中圆管涵29座、盖板涵15座、拱涵5座。
部分涵洞所处地面横坡较陡,必须填筑部分路基以后,才能正常施工。
拱涵的孔径变化较大,不利于拱形模具的重复利用。
7.2.4、施工方案
7.2.4.1、施工安排
施工工期:
在便道贯通后,就开始涵洞的施工。
计划2003年6月20日~2003年10月20日完成涵洞主体和附属工程。
施工人员:
由涵洞施工队负责施工,机械队配合。
共计上场人数290人。
资源配置:
发电机15KW、24KW、30KW、50KW,电子计量强制式搅拌机10台,1平方以上拼装式钢模板2000平米。
7.2.4.2、施工方法:
涵洞基坑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配合。
圆管涵涵节用吊车辅以人工吊装就位;盖板涵盖板采用现浇法;拱涵施工用木板包厚铁皮制成拱模。
八、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8.1、路基工程
8.1.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8.1.1.1、施工准备
(1)、熟悉图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测量定位
人员进场后,必须详细阅读本合同工程的全部施工设计图、合同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对设计图纸中的错误、遗漏等归纳总结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答复,对线路走向、取弃土场位置、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涵洞位置、地质水文、水准点及控制桩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对。
并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交接桩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放样测量,准确定出线路中心、路基边线以及征地界。
(2)、地质调查核实
施工前收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全面掌握本地区的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必要时补充钻探查明地质以指导施工。
(3)、建好中心试验室,做好基础试验工作
人员进场后,除抓紧驻地建设外,首要安排中心试验室的建设工作,以便对施工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取样实验,并着手做好路基土工试验(如沿线路基和取土场土的液、塑限、塑性指数以及标准重型击实试验、土的颗粒分析、CBR值等),编写开工报告以便进行路基试验段的施工。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计划,优化土石方调配方案,做好现场布置及临时设施的位置。
(5)、沿路基两侧(包括取土场、弃土场)征地范围内,开挖临时排水沟以保持施工现场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8.1.1.2、基底处理
(1)、人工砍伐树木、掘除树根,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和装载机进行场地清理,铲除路基范围内的草皮和表土。
(2)、清理现场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进行填前碾压工作,针对基底受降水和地下水位影响较大的情况,坚持施工一段,成型一段,最好填筑两至三层以超出原地面并做好纵横向排水以保持路基本体免受浸泡。
(3)、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予排除或拦截至路基基底范围以外,当路基经过水塘、水坑、水田和低洼地带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换填透水性材料、抛填片石等措施以保证路基基底稳定。
(4)、对于填土路基,当原地面坡度陡于1:
1.5时,就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开挖不小于1米宽度,2%内倾的台阶,分层回填压实以保证路基本体稳定。
8.1.1.3、路基试验段
路基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路基试验段施工。
(1)、将复测报告和用于填筑试验段路基所用的填料进行所必须的各种实验,包括土壤的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分析、CBR值、重型击实试验等成果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的式样格式整理装订成册,编制试验段施工方案和开工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按照试验段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桩号,经监理工程师同意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不小于100米,填筑时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做好各种原始数据的详细记录供监理工程师审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