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语文教研室专家点评高考语文山东卷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9827813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33KB
济南市语文教研室专家点评高考语文山东卷及解析.docx
《济南市语文教研室专家点评高考语文山东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语文教研室专家点评高考语文山东卷及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语文教研室专家点评高考语文山东卷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语文解析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星宿/乳臭 搭讪/赡养费 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酌量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 瞋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答案】B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汉字读音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
本题中的加点字都是现代汉语的常用字。
有的是多音多义字,如“宿”、“臭”“着”“沓”“咽”“畜”“钥”“乐”“屏”;有的是同音字,如“讪”和“赡”,“砾”和“沥”,“诘”和“竭”;有的是形近字,如“犷”和“旷”。
加点字的具体读音分项为:
A.星宿xiù/乳臭xiù 搭讪shàn/赡shàn养费 粗犷guǎng/旷kuàng日持久
B.着zhuó实/酌zhuó量 砾lì石/沥lì青路 鞭挞tà/纷至沓tà来
C.呜咽yè/奖掖yè 瞋chēn目/撑chēng门面 诘jié难/殚精竭jié虑
D.畜xù养/体恤xù 锁钥yuè/管弦乐yuè 迸bèng发/屏bǐng气凝神
A项的“犷”和“旷”读音不同,B项每对读音都相同,C项的“瞋”和“撑”读音不同,D项的“迸”和“屏”读音不同,所以答案应选B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
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理道歉
C.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
D.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
【答案】C
【分析】本题选用的四组词语都是人们常用易错的词语。
本题设置的干扰点均是常见一般词语中的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
A选项“精萃”应为“精粹”;B选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选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C选项没有错别字,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 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 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 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 溶化沟通喧哗 B.溶化勾通喧闹
C. 融化勾通喧哗 D.融化沟通喧闹
【答案】D
【分析】第一组的两个词“溶化”与“融化”。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它液体里。
“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
第二组词语,“沟通”和“勾通”,两个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错用。
“沟通”使两方能够通连。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
从语法功能和感情色彩上看,“沟通”一般多用于心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勾通”则用于坏人、帮派之间的暗中勾结、狼狈为奸,是带有贬义的词,两词在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上完全不同。
所以用“沟通”更合乎题意。
第三组“喧哗”与“喧闹”。
“喧哗”①形容词,声音大而杂乱:
笑语喧哗;②动词,喧嚷:
请勿喧哗。
“喧闹”①形容词,喧哗热闹:
喧闹的集市;②动词,喧哗吵闹:
大声喧闹。
另外,考生还可使用排除法,放在一起考虑,用“溶化”与“融化”的区别可以排除A、B两项,用“沟通”和“勾通”,可以排除C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
【分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含贬义。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望文生义。
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
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奔走:
奔跑。
呼号:
叫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C
【分析】涉及了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言语意识。
A.不合逻辑,属否定失当。
“切忌不要”,“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
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B.句式杂糅。
将句尾“的发生”去掉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
D.表意不明。
“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
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节选自《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6.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汉时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答案】B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B项对应文本“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项对应文本“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他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D项对应文本“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
7.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伎。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答案】C
【分析】A项对应文本“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B项对应文本“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C项对应文本“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D项对应文本“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值观”。
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
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堂。
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相配。
”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随着人们对其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在东汉中期就凭借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答案】A
【分析】“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
“贵人不读书记邪?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
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
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
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
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
和睦
【答案】A(躬:
亲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华而少实 我腾跃而上
B.卒不为宗亲求位 为击破沛公军
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但以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答案】B
【分析】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
A项“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A
【分析】②是世称,⑥是明帝的话。
而题干问的是“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答案】C
【分析】兴没后,帝思其言“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并不是答应了阴兴的请求。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全省平均14.6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
【答案】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3分)
【答案】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3分)
【答案】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这一首写泊舟后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
“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
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
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
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
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
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
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荀子·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
(李白《蜀道难》)
(2)臣生当陨首, 。
(李密《陈情表》)
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4)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
”(《论语·子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答案】
(1)圣心备焉 万夫莫开
(2)死当结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执子之手 穷岛屿之萦回(4)小人同而不和 江南游子
五、(12分)全省平均5.53分
16.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4分)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 ,又如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考查仿写。
示例一:
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
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17.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45字。
(4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
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
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
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答案】考查压缩语段。
(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18.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4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
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答案】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①“寄奉”改为“惠赐”②“过目”改为“拜读”③“些许”改为“莫大”④“惠存”改为“珍藏”⑤“光临”改为“前往”。
(答对四处即给满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全省平均8.50分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
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
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
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
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
劈柴。
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
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
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
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
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
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
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
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
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
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
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
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市 语文 教研室 专家 点评 高考 山东 解析
